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韩少功作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寻根文学浪潮的旗手,开创了一个新的文化文学时代。在20世纪90年代文化精英跌入低谷、追寻通俗文学,普遍丧失理想信仰的时代,韩少功承前启后,再次抛出了寻根文学,拿出了自己的精华之作——《马桥词典》。《马桥词典》延续了韩少功以往批判传统文化弊端的锐利笔锋,在徐徐展示马桥这样一个逐渐没落的边远村庄的同时,也揭示了边远文化的封闭、保守与顽固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鲁枢元《超越语言》一书出版后,曾引起文学界同仁的普遍关注。《读 书》、《上海文论》等国内报刊陆续发表了一些评介文章,对此书表示赞同或商讨。时隔 近四载,至今余音未了。《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3第2期刊发了伍铁平、孙 逊《评鲁枢元〈超越语言〉中的若干语言学观点》一文,该文不同于以往的评介文章, 它从语言学的角度,指出书中在论及文学言语时在语言学方面所犯的错误,尤其是对 书中的“人文化”倾向持强烈否定态度。 对话需在同一语境下进行,否则就很难沟通。“语言学”与“文学”之间隔膜已久, 这对于二者的交流、发展都不利。在此,我刊特发表鲁枢元《语言学与文学》一文,此文 看似对住铁平一文的论答,实则是对语言学和文学能形成深入、持久的对话而进行的 一次思路的清理,和共同语境的寻找,这对于语言学和文学的沟通,以及学术争鸣,都 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韩少功在《马桥词典》里不仅考量了语言对人的存在的限定性问题,还对体现官方意识形态的“共同语言”进行了深刻反思,在他看来,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实际上是一个被普通话化了的时代。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便是语言对人存在的原初性的遮蔽。作为一种相对于普通话的边缘话语,马桥方言固然和其他语言一样具有限定人存在的话语功能,但另一方面也因为它对普通话的疏离,从而具备了一种强大的颠覆性力量。  相似文献   

4.
韩少功是对鲁迅十分尊崇的作家之一。在乡土题材的小说创作中韩少功的“寻根”小说《爸爸爸》继续并扩展了鲁迅《阿Q正传》中对国民劣根性中存在的原始文化心态与思维模式的思考,并且在“启蒙母题”小说《马桥词典》中存在着鲁迅启蒙语言的双声话语特征;另外,韩少功的散文随笔对鲁迅杂文的思想和方法也有所继承。  相似文献   

5.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开创了现代语言学,他在《普通语言学教程》这部划时代的著作中提出了语言和言语,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等概念,充分体现了语言学研究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解读索绪尔语言学理论中的这些概念,以此来诠释语言研究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6.
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范畴化、原型理论、空间结构等理论,分析和阐释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词典释义的意义和启示。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分析,词典释义机制是人类认知心理机制的一部分,是人类心智活动的产物。认知科学在词典释义中的应用,使语义的分解和表述更能够反映人们言语活动的心理表征和自然语感。  相似文献   

7.
作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了许多全新的语言学概念,其中最为重要的有:语言和言语,语言符号的性质,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语言的价值。本文就如何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这些概念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英语中的语言性别差异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语言现象,同时又是对社会传统和文化的反映。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英语在语音、词法、句法、言语交际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王琳琳 《科技信息》2009,(30):139-139
美国语言人类学家加利·帕尔默(Gary B.Palmer)为了进一步发展和丰富美国语言人类学和语言与文化研究中的三大传统,把它们与认知语言学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以意象为核心概念的文化语言学理论。中国的古典诗歌中有着丰富的意象,本文试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的角度,以《登高》的两个英译本为例来探讨其对汉诗英译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0.
索绪尔在其名著《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对语言和言语、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共时和历时等一些概念作了严格的区分,似乎使它们处在了对立的地位。事实上,这些概念表面二元对立,实则内部统一,从中体现出了索绪尔系统化的语言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语言和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得以发展延续和承传的直接载体,是人类合作的基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两大柱石。受西方语言学的影响,传统上认为文字是语言的附庸,是为了记录语言而产生的,但是,语言和文字的关系不仅仅只是这种单线条的一元化发展形式,而是多元化的发展,人类形象思维和直觉印象等其他条件,使文字能够不依赖于语言独立地自行产生。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说,人类最初的文字能够从原始宗教和图腾崇拜中产生。  相似文献   

12.
语言学"革命"与文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初,现代语言学研究长足发展,研究成果层出不断,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推动了文学及其它学科的发展。同时,由于现代语言学研究的影响,使文学研究文学创作中出现了过分看重语言因素,机械地搬用语言学模式的弊端,对文学创作文学研究发生着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语码转换指讲话者在同一言语交际过程中使用两种或更多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语码转换既具有社会功能同时又可表现说话者的心理情感.<海角七号>中的语言是整部影片的一个亮点,剧中人物闽南语、普通话和日语在不同场合相互转换,具有一定的社会和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14.
运用计量统计的方法,分析了<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版)中2488条比喻义的释义特点及所反映的词义性质.概括出了六种释义类型,反映出两种不同性质的比喻义固定比喻义与语境比喻义.固定比喻义是指已经凝固为稳定词义成分的比喻义,已成为词典释义中的一部分.语境比喻义是指靠具体上下文来显示的比喻义,以例句的形式来体现.<现代汉语词典>对比喻义的处理方法在词汇学与词典学有着独到的贡献再现了词义形成、稳定的过程;扩大了规范语文词典反映语言事实的范围,加强了语文词典的"引导"功能;丰富了词典的编纂技巧,完善了语文词典的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词典》是一部被广泛使用的普通话词典。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在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中10年的被引统计分析,发现其在不同学科领域中都被引用,尤其在文史哲和教育与社会科学中被广泛研究引用,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字典、辞书的释义具有稳定性,同时也往往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封闭性。作为共同语的地域变体——方言,具有存古性,又有创新性,其词汇则往往可成为字典、辞书编撰的重要参考资料。本文以宜昌方言词为参照,结合文献考察,对《汉语大字典》以及《现代汉语词典》中几个语词的释义进行商讨补正。  相似文献   

17.
英汉“疾病”隐喻构建异同的体验和文化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疾病”隐喻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科学者的高度关注。国外对“疾病”隐喻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文学和非主流医学,包括人文医学、心理医学、行为医学、社会医学等。国内学者的研究甚少,且多数是疾病隐喻与文学的研究。本文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根据Lakoff和Kovecses的理论,分析疾病隐喻作为来源于战争、空间、颜色、非自然状态等四个领域的概念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普遍性与差异性及其构建的体验和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8.
当代语言学界开始越来越关注对自然语言语料库的研究,并对其发展和基于语料库取得的研究成果予以了肯定。像其他社会科学一样,语料库语言学就其本身属性而言,必然有它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文章以语料库语言学在词典编纂方面的应用为视角,分析、论证了当今语料库词典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陈蓉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1):131-134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关系密切。英语词汇、谚语中保留有很多西方轻视和压迫妇女的痕迹。这一性别歧视近些年来越来越引起女权主义者的不满和抗争。从社会心理语言学角度探讨英语中性别歧视语存在的诸多表现及其产生的历史渊源,女权运动对性别歧视语的影响,号召人们特别是女性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语言中的性别差异,并通过不断地努力来逐步改变这一不合理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