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明哲 《科技信息》2007,(24):152-152
轻型井点系在基坑外围或一侧、二侧埋设井点管深入含水层内,井点管的上端通过连接弯管与集水总管连接,集水总管再与真空泵和离心水泵相连,启动抽水设备,地下水便在真空泵吸力的作用下,经滤  相似文献   

2.
田义升 《科技信息》2009,(24):I0277-I0277
1.引言 真空轻型井点降水法是在建筑工程基坑周围布设能渗水的井点管,再用水平铺设的集水总管将各井点管连接起来,利用真空原理,用抽水设备从井点管抽水,并通过集水总管排出。这一方式由于井点间距小(≤2.0m),又采取真空负压式抽水,所以既能迅速疏干基槽内负压,控制深度以上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并降低地下水水头,且其影响范围小,可以保证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对基坑开挖面积不大,降低水位不深的工程,轻型井点降水是应用较广的一种降水方法。下面通过实例,介绍轻型井点降水的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3.
马峰 《科技信息》2007,(22):135
轻型井点降水系在工程外围竖向埋设一系列井点管深入含水层内,井点管的上端通过连接弯管与集水总管连接,集水总管再与真空泵和离心水泵相连,启动真空泵,使井点系统形成真空,井点周围形成一个真空区,真空区通过砂井向上向外扩展一定范围,地下水便在真空泵吸力作用下,使井点附近的地下水通过砂井、滤水管被强制吸人井点管和集水总管,排除空气后,由离心水泵的排水管排出,使井点附近的地下水位得以降低。这样井点附近的地下水位与真空区外的地下水位之间,形成一个水头差,真空区外的地下水以重力方式流向井点排出地面,从而达到降低地下水位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用MIDAS/GEN软件建立模型,分析了水管冷却6种工况下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和应力变化。结果表明:设置冷却水管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峰值;冷却水管的水平间距越小,水管距混凝土中部越近,管中注入水流初始温度越低,对温度的控制越有利。  相似文献   

5.
长江漫滩地区地质条件异常复杂,常常夹有厚薄不均的淤泥质粘土隔水层,隔水层以下的承压水层与长江相连。常规的降水法因其适用范围的限制,难以对此类地区进行有效降水。该文将论述通过联合降水方法,在基坑周围设置井点预降地下水,将大部分水体通过井点排出,同时在基坑内设置表面排水装置进行局部降水,可以准确控制基坑内地下水位。工程实践证明该法适合长江漫滩地区深基坑工程。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体积混凝土基础,进行混凝土浇筑后的温度场有限元分析,研究分析了冷却水管水平间距、竖向间距、入模温度与冷却水入管温度之差、水管长度、冷却水流量、混凝土基础厚度等参数对混凝土最高温度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结果的回归,建立了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最高温度的实用估算公式,该公式与相关实测数据及分析结果相吻合,对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施工具有参考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冷却水管的间距及水管长度对混凝土基础最高温度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高炉冷却壁整体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高炉冷却壁冷却水管半径、冷却水管间距、水管距热面距离 、冷却壁壁体厚度等对冷却壁热面最高温度和热应力的影响。综合冷却壁结构优化分析,得到冷却壁最优结构尺寸组合是:水管半径20mm、水管间距为220mm,水管距热面距离为90mm和冷却壁壁体厚度125mm。  相似文献   

8.
前言拟建项目位于厦门市区人口密集区,地势为北高南底的坡地,落差为3.3-3.5m,场地四周紧邻市政道路,基坑边缘与道路路缘的最小间距为8m。场地西侧、北侧有密集建筑物,特别是西侧,为1990年左右建成的砖混结构住宅,距基坑边缘最小间距为23m。原设计院提供的基坑支护方案为600支高压旋喷桩排桩,桩长设计值为12~15m,基坑支护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基坑开挖与临近既有隧道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基坑与隧道之间设置隔离桩的作用效果.方法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基坑开发过程中隧道衬砌结构和基坑支护桩变形的发展变化规律.结果基坑与隧道间距越大,基坑开挖对隧道衬砌结构变形的影响就越小;隧道顶底板以及侧墙的变形发展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且随着基坑与隧道间距的增加,隧道顶底板和侧墙的变形差异也逐渐减少;临近隧道一侧的基坑支护桩最大变形大于远离隧道一侧的桩体变形;在基坑与隧道之间设置隔离桩,能有效减少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隔离桩与隧道间距从4 m增加到8m,隧道侧墙水平变形增加约47%;在隔离桩与隧道间距4 m条件下,隔离桩桩长从12 m增加到16 m,侧墙水平变形降低约50%.结论基坑开挖与临近隧道之间的相互影响较为明显,在基坑与隧道之间采用隔离桩能起到明显的隔离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某基坑开挖支护工程的真空井点降水方案的设计,施工及管理经验作了简要阐述.最后还就真空井点降水在基坑周边形成真空帷幕用以截水这一问题作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1.
廊坊污水处理工程是我公司近年来施工的市政管网工程之一。其管材为钢筋混凝土管,管道平均埋深4.5 m。此管线处于河北省廊坊市,途径农田、铁路等区域。在施工位置,地下水位约为1.09 m,平均管沟的挖掘深度在3~5 m之间,结合地下水位不同地理位置的情况及管沟挖掘、安装、回填的措施,采用明沟降水的方法。下面就轻型井点降水施工原理进行阐述,包括管道施工安装,基坑,轻型井点降水,管沟开挖,管沟加固,水箱,抽排水水泵,针状管,降水设备安装与拆除。  相似文献   

12.
基坑降水原理是基于井的渗流理论,大型基坑的降水不同于一般工程,其降水效果和经济性对工程建设十分重要。运用渗流理论对大型基坑降水进行合理的分区、降水计算和系统设计,建立井点降水的渗流曲线方程,以较好判断降水区内任一点的水位,从而合理布置井点,科学确定大型基坑施工降水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为减小排气T型三通管道中的局部压力损失,利用FLUENT软件对其分散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支管与总管流通截面积比、夹角、质量流量比及流体温度对管道总压损失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总管流速和气体温度对总压损失系数影响不大,支管与总管质量流量比却对总压损失系数影响显著;分支管与总管夹角、分支管与总管流通截面比对总管-通支管总压损失系数的影响不明显,但对总管-分支管总压损失系数的影响显著。通过数值模拟和分析建议T型三通管推荐结构为分支管与总管夹角α=45°,分支管与总管流通截面比A3/A1的适宜范围为0.8~1。数值模拟结果与前人研究及试验结果比对,趋势一致,计算精度较高,可为类似汽车排气分流技术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埋设冷却水管是常用的混凝土温控措施之一.对不同材质的冷却水管的温控防裂效果进行研究后发现:铁管的冷却效果最好,但容易出现管壁混凝土应力问题且花费较高,钢丝网塑料复合管冷却效果次之,HDPE管最差.在工程实践中要根据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经过精细的仿真计算分析来确定所需水管、合理的水管层距和间距及冷却过程.  相似文献   

15.
基坑降水“疏不干”问题及其工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疏不干”是基坑垂直井降水工程中常遇到的一种地质工程现象,基坑降水“疏不干”的根本原因是垂直井点降水无法切断待疏干区内外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区外水不断补给区内,并达到补给-疏排动平衡。“疏不干”问题的存在,使基坑工程仍受地下水的影响,可使土钉支护的有效性降低基至失效,易诱发工程事故。增加抽水或渗水井、水平降水、堵(挡)水、含水层底板水平滤水管导流、垂直注浆钢管与土钉联合支护等等是可选的有效治理技术,而深层搅拌排桩或地下连续墙、旋喷等挡水技术等可使基坑工程避开“疏不干”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了能使基坑井点降水成功,通过在大庆地区多年的基坑施工降水经验,主要从施工阶段的六个过程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17.
多孔管集水均匀性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孔管广泛用于给水排水设备的配水和集水系统中.作为集水使用时,集水均匀性是衡量集水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建立集水管水流的微分方程,推导出压力水头线的无量纲公式,并给出了多孔管集水均匀度理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轻型井点降水工程的实践观察及模型模拟试验,对规范要求中粘土回填和总管上倾坡度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基坑的排降水,常常是高层建筑基坑开挖施工时必须首先解决的重大技术课题。本文就对深基坑大面积施工中的渗井井点降水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基坑开挖和降水过程中,由于侧壁土被挖除产生的卸载作用和土中含水量的下降,使土体的平衡条件产生变化,使土体产生固结、压缩,从而引起土体变形,为了分析二者共同产生的变化,运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模拟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和渗流作用下变形与受力原理,分析降水井布置及止水帷幕设置对基坑周围环境以及总涌水量的影响,得出在基坑开挖和降水过程中,在设置止水帷幕和降水井间距布置合理的的前提下能够达到降水要求,同时分析出在此过程中二者对基坑产生的变形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