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3 毫秒
1.
用光学及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Fe-17Mn-10Cr-5Si-4Ni合金中热诱发γ→ε马氏体相变形核特点。通过观察母相中堆垛层错结构及ε马氏体形核区特征讨论了ε马氏体形核机制。实验证明,ε马氏体借助层错层重迭带中的SHOCKLEY不全位错组的特定组合结构而形核,由于这种结构的要求而导致当在Ms以下等温时ε马氏体的形核与堆垛层借带数量之间不存在确定的对应关系,即层错带数量的增多  相似文献   

2.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和热力学分析,定性地讨论了热诱发γ→ε马氏体相变机制.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层错可以在降温过程中持续形成,并通过堆垛形成马氏体相.热力学分析表明,对于低层错能的合金,热诱发马氏体的形核及长大过程来自于不断地形成新的层错并消耗母相结构,而并非由极轴机制所控制.  相似文献   

3.
借助于Fe-Mn-Si合金层错几率Psf的X射线测量,计算了Psf与合金成分的关系,得到Fe-Mn-Si三元系的1/Psf表达式.结合层错形核的热力学模型,经回归得Fe-Mn-Si合金fc(γ)→hcp(ε)马氏体相变的临界相变驱动力和Psf的关系式,进而得到临界相变驱动力与合金成分的关系.借助Psf建立了成分与相变驱动力之间的关系,结合有关热力学分析计算得到的Fe-Mn-Si合金γ和ε两相Gibbs自由能曲线,预报了Fe-Mn-Si三元系合金的fcc(γ)→hcp(ε)马氏体相变的温度.  相似文献   

4.
利用嵌入原子类型(EAM)的势函数和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了B2结构NiAl合金中小角度晶界对马氏体形核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在热诱发马氏体相变还是在应力诱导马氏体相变的模拟中,小角度晶界都不是马氏体形核的有利位置,并且可以阻碍马氏体的长大。根据位错理论,分析服小角度晶界上位错的应力场,结果表明,由于小角度晶界上位错应力场之间的相互抵消作用,位错应力场对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点阵畸变没有贡献,因而  相似文献   

5.
借助于Fc-Mn-Si合金层错几率Psf的X射线测量,计算了Psf与合金成分的关系,得到Fe-Mn-Si三元系的1/Psf表达式。结合层错形核的热力学模型,经回归得Fe-Mn-Si合金fcc(γ)→hcp(ε)马氏体相变的临界相变驱动力的Pesf的关系式,进而得到临界相变驱动力与合金成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用静电音频内耗仪测试了Fe-Mn-Si-Cr形状记忆合金在-100 ̄300℃温度范围内耗及模量变化,研究了γ→ε马氏体相变及其逆相变的内耗特征。结果表明,γ→ε马氏体相变及其逆相变具有不同的机制,在相变过程中未出现软模现象,可见该合金的层错形核可能无需点阵软化。相变过程中的模量变化归因子于ε相模量高于γ相的模量。  相似文献   

7.
用静电音频内耗仪测量了Fe-30.3Mn-6.1Si,Fe-29.05Mn-6.27Si-RE,Fe-26.4Mn-6.02Si-5.2Cr形状记忆合金在150 ̄600K温度范围的内耗及模量变化,确定了三种合金的TN温度及Ms温度,通过计算ε→γ相变内耗峰的面积,研究了奈尔温度TN对γ→ε马氏体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成分显著地影响TN温度,其中RE和Cr均降低TN温度。随着TN温度的降低,Ms  相似文献   

8.
用TEM和XRD详细研究了Fe-28Mn-6Si-5Cr合金在不同温度下经多次“训练”后的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及微观组织。发现了4H-(2,2)和6H-(3,3)两种具有正交点阵的新结构,并提出了相应的切变模型。上述正交结构被认为是应力诱发γ→ε马氏体相变及其逆相变受到阻碍而协调的结果,正交结构的出现不利于形状记忆效应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Fe-Mn-Si基合金fcc反铁磁与马氏体相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电阻和内耗分析测定了不同Mn含量Fe-Mn-Si基形状记忆合金(SMA)相变临界点Ms、Mf、As、Af和TN,研究了母相反铁磁状态时γε马氏体相变热诱发和应力诱发的影响.发现,随着Mn含量的增加,Ms、Mf、As、Af降低,而TN升高直至热马氏体完全被抑制.当TN接近Ms时,母相反铁磁状态并不能完全抑制马氏体相变,而是使相变温区延伸到TN以下达-150°C的低温.即使热马氏体完全被抑制后应力仍然可以大量诱发马氏体相变,显示形状记忆效应(SME).这时应力诱发马氏体(SIM)的相对数量可由逆相变内耗峰的面积来评定.  相似文献   

10.
用X衍射线形分析法测定了Fe-30.3%Mn-6.1%Si(质量分数)形状记忆合金经不同温度淬火和经退火后的层错几率Psf.研究了淬火空位、层错几率与马氏体相变点Ms的关系.结果表明,增加淬火空位将促进层错的形成,使Ms提高;且Ms与1/Psf呈线性关系.对可能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光学金相、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镜观察,发现ZG25Mn18Cr4钢形变强化后的组织由奥氏体基体和叠加层错组成.形变量对这些层错的数量及形态有很大影响,其中一些层错形变后会由于相互叠加而使表现层错的条纹特征不明显,其形貌很类似于ε马氏体组织.讨论了这种常被误认为ε马氏体的层错组织的形貌特征及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2.
Cu-Zn-Al合金中贝氏体相变对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一种精确测量形状记忆效应(SME)和观察不同时期显微组织的方法,研究了Cu-26(wt)%Zn-4(wt)%Al合金,在800℃淬火后重返母相区130℃、150℃和170℃时效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淬火马氏体进入母相区时效初期形状记忆回复率迅速升高,达到一个最大值后随时效时间而下降,显示出时效过程中马氏体稳定化效应的消除和贝氏体相变的发展这两种不同机制对SME所引起的相反效果,即马氏体稳定化的消除增强着SME而贝氏体相变的发生却恶化着SME.贝氏体在晶界的析出对SME已颇为有害,而当贝氏体在晶内形成时SME将激烈恶化.  相似文献   

13.
在SEM和TEM下对Ti33Al3Cr0.5Mo合金全层片组织薄板状和薄膜状试样分别进行了动态拉伸,并原位观察了试样中裂纹的形核及扩展过程.发现裂纹遇到内相界面时会发生偏转或裂尖发生钝化;主裂纹主要以使剪切带断裂而与微裂纹相连接的方式扩展并沿曲折路径进行.  相似文献   

14.
对Fe-27Mn-6Si-5Cr(%,质量分数)形状记忆合金热拉丝经不同温度退火,观察其显微组织.发现700°C时再结晶刚结束,此时晶粒最细小;低于700°C退火,试样内存在变形晶粒;800°C退火再结晶,呈现晶粒粗大.采用膨胀法和四端电阻法研究退火温度对试样热诱发ε-马氏体Ms的影响.Ms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到700°C达到最高,800°C以上Ms复又降低,这可能与700°C退火后变形结构的消除、再结晶晶粒十分细小和层错单一取向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在93K低温下处理铬锆铜合金,发现α固溶体形成孪晶结构,并析出大量弥散的Cu3Zr和Cr2Zr细小颗粒。孪晶结构的形成依靠堆垛层错的滑移运动而形核和扩展。实践证明,电极合金结构的变化提高了其高温抗塑变能力,减少了粘焊现象,提高了电阻焊电极的焊接性能。  相似文献   

16.
固溶硬化对Fe-Mn基合金SME的影响Fe-高Mn-Si合金会发生γ(fcc)→(hcp)马氏体转变,并显示出显著的形状记忆效应(SME)。研究表明,为了获得良好的SME,合金的形状变化必须通过应力诱发马氏体转变来完成,而在奥氏体相(γ)中不发生永久...  相似文献   

17.
利用透射电镜高分辨技术(HREM)发现了Ni-Ti合金由母相淬火形成的马氏体中存在有特定取向关系的两种周期结构,即(110)原子面在〔310〕晶向呈ABCD堆垛的4层周期结构与(010)和(020)原子面在〔150〕晶向相间堆垛的两层周期结构,二者夹角为63度。  相似文献   

18.
对现有FeMnSi、FeMnSiCrNi系形状记忆合金的成份和γε马氏体相变温度的实验测定数据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处理,建立了马氏体相变温度Mεs、Aεs以及相变热滞(Aεs-Mεs)与合金成份之间的定量经验关系.结果表明:Mn、Cr、Ni元素均降低相变温度Mεs和Aεs;但Si明显使其升高.同时表明此类合金中的Si、Cr含量增加,合金的相变热滞增大.这一结果为此类合金的成份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透射电镜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研究了原位合成钛基复合材料增强体TiB的堆垛层错结构。结果表明,堆垛层错容易在TiB的(100)面上形成,平行于TiB的生长方向[010],并贯穿整个增强体。堆垛层错在TiB形核与长大的过程中形成,并且与增强体TiB的B27晶体结构有关。由于TiB的B27结构,在(100)面上容易形成B原子的不足而导致原子错排,并且在(100)面上形成堆垛层错有利于减少增强体与基体合金间的晶格畸变。  相似文献   

20.
对现有Fe-Mn-Si,Fe-Mn-Si-Cr-Ni系形状记忆合金的成份和γ→←ε马氏体相变温度的实验测定数据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处理,建立了马氏体相变器Mεs,Aεs以及相变热滞(Aεs-Mεs)与合金成份之间的定理经验关系,结果表明:Mn,Cr,Ni元素均降低相变温度Mεs和Aεs,但Si明显使用升高,同时表明此类合金中的Si,Cr含量增加,合金的相变热滞增大,这一结果为此类合金的成份设计提供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