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海静  孙海霞 《科技信息》2011,(9):I0403-I0403
目的:观察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减少中期妊娠引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将来站行中期妊娠引产的340例孕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0例,观察组于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米索前列醇400ug舌下含化,并常规肌肉注射催产素20u,对照组仅于胎儿娩出后常规肌肉注射催产素20u。结果:观察组第三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能减少中期妊娠引产后出血,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42例因头位难产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的孕妇,术中发现胎头深嵌骨盆腔,33例以臂位牵引娩出胎儿,19例以牵引胎肩或阴道上推胎头协助捞取胎头娩出胎儿。通过比较,证明在此情况下以臂位牵引娩出胎儿可明显减少子宫下段切口撕裂,缩短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间隔(u-DI),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13-20周中期妊娠的孕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的效果。方法:对208例妊娠13-20周的孕妇采用空腹口服米非司酮加服米索前列醇。结果:胎儿及胎盘自然排出者199例,成功率95.7%。结论:此方法引产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有效,产妇痛苦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4.
王芳华  马晗  黄艳 《科技资讯》2014,(36):232-232
目的探讨导乐分娩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有效护理方式。方法应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产科住院要求自然分娩的单胎初产妇400例,经产妇许可,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00例产妇,观察组应用导乐分娩,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进行分娩,比较两组产妇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胎儿窘迫率、自然产转剖宫产率、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共计六项指标有无差异。结果应用导乐分娩的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较对照组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第三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对护理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乐分娩的应用有助于产妇自然产的顺利进行,能够有效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提高产妇满意度。导乐分娩的临床推广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用于晚期引产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对201例妊娠35-43周有引产指征的产妇随机分为2组。米索前列醇组102例,对照组99例,分别用米索前列醇50mg阴道后穹窿用药引产及催产素引产。结果2组病人母婴并发症无明显差别,而米索前列醇可促进宫颈成熟,缩短引产至分娩时间,减少催产素用量。结论 米索前列醇引产安全有效,临床上正逐步取代传统的催产素静点引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前检测孕妇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在筛查胎儿染色体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973例妊娠7-26周高危孕妇血清中PAPP-A的亚单位SPP-A的水平,当SPP-A水平低于同孕周中们数的0.43倍时,于妊娠15周以后取脐血或羊水胎儿染色体核型检查。结果:在116SPP-A水平低于同孕周中位数的0.43倍的病例中,50例自愿做脐血或养水检查,其中5例染色体数目异常,7例染色体结构异常,阳性率为24.00%。结论:妊娠早期及中期检测孕妇血清PAPP-A水平对胎儿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的筛查均匀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盐酸二氢埃托啡已广泛地用于分娩镇痛、缩短产程.本文对60例使用二氢埃托啡在三产程中的运用总结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对象:选择1995年3月至9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单胎头位正常初产妇120例.年龄22岁~23岁,孕周37周~41周,包括自然临产和计划分娩宫口<2cm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给药方法:两组产妇均在潜伏期宫口<2cm时静滴1%浓度的催产素,实验组宫口开2cm~3cm时再舌下含服二氢埃托啡片40μg.同时两组配合心理护理至分娩结束.  相似文献   

8.
异丙酚及米索前列醇应用于人流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异丙酚及米索前列醇对人流术并发症的影响,旨在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无痛人工流产术。方法:按知情自愿原则将429名孕妇分为3组:异丙酚麻醉人流组176例(A组)、异丙酚麻醉 米索前列醇人流组173例(B组)、普通人流组为对照80例(C组)。比较3组孕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宫颈松弛度、子宫收缩及人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A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B组与C组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59)。宫颈松弛度,B组宫颈松弛度明显高于A组及C组,术中宫颈松弛,能直接通过7号扩宫器的孕妇在B组占35.9%(62/173),A组占5.6%(10/176),C组占8.8%(7/80)。术后阴道流血大于7d的发生率:A组28.4%(50/176),高于B组的18.4%(32/173)及C组的12.5%(10/80)。术中子宫不收缩,官腔较术前增大的发生率:A组为35.80A,(63/176),而B组为0(0/173),C组为0(0/80)。其余项目在3组无明显差别。结论:异丙酚麻醉抑制子宫收缩,因而增加术中出血量。术前加服米索前列醇促进子宫收缩,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妇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实验组100例产妇于胎头着冠时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对照组90例产妇于胎肩娩出后立即静脉注射缩宫素20IU.用容积法和称重法测量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失血量平均为(116.43±94.32)ml,对照组产妇产后失血量平均为(296.52±79.41)ml,两组产妇产后失血量差异显著(P《0.01).结论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可有效减少产妇的产后失血量.  相似文献   

10.
产钳术是指应用产钳牵拉胎头以娩出胎儿的手术。助产士应根据孕妇在分娩时的手术指征:第二产程有妊娠合并症、胎儿窘迫、第三产程延长、子宫疤痕等,采取相应措施,配合医生尽早结束分娩,以挽救胎儿及产妇生命。做产钳术要求助产士配合时动作迅速,思维敏捷,分秒必争。下面浅谈助产士对产钳术应如何配合。1用物的准备注射器一支20ml,九号穿刺针头一根,根据情况选择低位或中位产钳一副(高位中钳已被部腹产取代),止血钳两把,弯盘一个,侧切剪刀一把,持外器一把,小镊子一把,剪线剪刀一把,缝合计;线,吸疾省一条,纱布若干,导尿…  相似文献   

11.
米非司酮对人胎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胎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中孕期引产的病例分为米非司酮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例,孕周为18~21周孕。米非司酮组在引产前6h服用150mg米非司酮,然后行水囊引产术,对照组则只行水囊引产术。胎儿娩出后,取肝组织进行样品制备以供电镜观察。结果:与正常的胎肝细胞对照,米非司酮引产的肝细胞胞质内脂滴、自噬泡及含铁体较为常见,糖原颗粒局部减少或缺如,肝细胞间成红细胞极为常见,其它细胞器则未见明显变化。结论:米非司酮可造成胎肝组织缺氧,因此引起的糖酵解尚可勉强维持肝细胞的能量需求。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542例孕33 ̄44周孕妇的胎儿脐动脉血流速度波型图的S/D值,并对分娩后新生儿体重、有否脐带缠绕及胎儿宫内窘迫等进行比较。结果:155例正常足月妊娠产妇其S/D值〈3.0。25例S/D值≥3.0均为高危妊娠。S/D值异常对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的阳性预测率为32.0%;对胎儿宫内窘迫的阳性预测率为68.0%,而脐带缠绕其S/D值则在正常或偏低范围。资料显示胎儿脐动脉血流速度波型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防治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670例单胎头位孕妇,排除高危妊娠,随机分作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胎肩娩出后于产妇直肠内放置米索前列醇片600μg,肌注缩宫素针20μg,对照组于胎肩娩出后肌注缩宫素针20μg,观察两组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能降低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孕妇脐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估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妊娠糖尿病(GDM)孕妇98例为GDM组,选取同期正常孕妇100例为对照组,于孕37周检测所有孕妇收缩期末血流速度(v_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_d)、收缩期峰值,检测舒张末期流速之比(v_s/v_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统计分析不同脐动脉频谱v_s/v_d区间胎儿窘迫发生率,将全部孕妇分为v_s/v_d≥3组与v_s/v_d3组,观察两组孕妇胎儿宫内窘迫相关症状发生情况;使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分析宫内窘迫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GDM组v_s、v_s/v_d、RI、PI显著高于对照组,v_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相同v_s/v_d区间胎儿窘迫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v_s/v_d≥3组异常胎心率和新生儿窒息率为55.35%、33.92%,显著高于v_s/v_d3组的13.95%、16.27%; v_s/v_d≥3、RI≥1.6、PI≥0.6为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产前GDM孕妇脐血流动力学检测对判断胎宫内窘迫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探讨第二产程双侧会阴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和及护理。随机选择300例经阴道分娩的足月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的产妇在第二产程中我们选择的麻醉方式为双侧会阴神经阻滞麻醉阴道分娩,对照组选择我院正常规阴道分娩的产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产妇在产程中镇痛效果我们进行比较,分娩中会阴侧切、裂伤及会阴完整率,第二产程时间、宫口开全开始使用腹压至胎头拨露时间、胎头拨露至胎儿娩出时间和分娩结局进行比较。观察组第二产程采用双侧会阴神经阻滞麻醉阴道分娩痛疼明显轻于对照组;会阴完整率高于对照组,会阴裂伤、侧切及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使用腹压至胎头拨露时间、胎头拨露至胎儿娩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阴部神经阻滞减轻了阴道分娩产妇的体力消耗,有利于产后的体力恢复,有利于母婴健康。同时可减轻在第二产程分娩过程中由于产道、盆底部扩张,外阴部位手术所引起的疼痛,同时可松弛产道部位的肌肉,起到第二产程的时间缩短的作用[1]。通过临床观察产妇第二产程过程中采用双侧会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可降低会阴侧切率,使出血量减少,并减轻切口的疼痛,提高了切口的愈合。同时健康宣教和加强护理,提高产妇的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2]。  相似文献   

16.
宫腔积血是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所致,属隐性出血。1991-1997年,我科收治14例剖宫产术后子宫收缩乏力引起宫腔积血,由于观察细致,处理及时,无1例死亡,将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4例产妇均属足月妊娠,年龄在22-35岁之间,6例头盆不称,其中1例胎儿宫内窘迫,4例横位,3例高龄初产妇伴胎儿较大,1例任高征先兆子病,血红蛋白除1例小于90g,其余均在正常范围。观察及护理:1、宫底观察:剖宫产术后患者,除常规观察生命体征,还需观察切口情况以及输液管及尿管是否通畅等,检查宫底高度。术后正常宫底高度约平脐,若发现宫底升…  相似文献   

17.
申进娟 《遵义科技》2006,34(2):35-38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依据发生的时间可分为两种:早期产后出血和晚期产后出血。产妇在分娩24小时后到6周内所发生的子宫大出血称为晚期产后出血。大部分的晚期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6-10天,又称为继发性的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在胎膜早破患者计划分娩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米非司酮对 10例 <2 8周合并胎膜早破患者进行计划分娩 ,并记录其发动规律宫缩及胎儿娩出时间、副反应、出血情况、病理检验情况。结果 :单用米非司酮的成功率为 80 % ,与催产素合用成功率为 10 0 %。服药后 16小时左右发动规律宫缩 ,2 0小时左右胎儿娩出。结论 :应用米非司酮对 <2 8孕周合并胎膜早破的患者进行计划分娩 ,是一种简单、方便、避免感染、相对经济的方法 ;米非司酮是目前较有前途的终止妊娠药物 ,尤其对于〈2 8孕周合并胎膜早破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测评价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在剖宫产术中的效果。方法:初产妇80例,头位单胎,年龄(26.5±2.8)岁,体重(61.7±8.3)kg,孕期(39.15±1.9)周。随机分硬膜外(EA)组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组。分别观测麻醉后3、5、10、15、20、25min平均动脉压(MAP),麻醉诱导到胎儿娩出时间(I-D),子宫切开至胎儿取出时间(U—D),硬膜外局麻用药量,麻醉效果评价。结果:CSEA组与EA组比较,I-D、U-D短,硬膜外用药量少。麻醉效果CSEA组优占97%,良为3%,差为0,明显高于EA组。结论:CSEA用于剖宫产术效果优于单纯EA。  相似文献   

20.
米索前列醇片引产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米索前列醇片剂口服诱发足月妊娠子宫收缩,并可加强宫缩,达到计划分娩的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临床用药最佳剂量,对产妇及新生儿有无不良反应.方法1997—08~2000—08,对60例妊娠40-44周孕妇未临产者口服米索前列醇片剂200μg,1片/h,最多服至3片.结果服药0.5h内即出现宫缩,58例正常分娩,从服药到分娩结束4-15h,平均8.1h.2例在宫口开大4cm时宫缩无力,静滴催产素分娩.米索前列醇诱发宫缩率100%,引产成功率96.6%.60例产妇及新生儿均无不良反应.结论米索前列醇引产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每小时服1片,剂量适中,方法简便,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