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建立了利用 PAN-3螯合纤维富集分离微量 Sb(Ⅱ)和 Sb(V)的 ICP-AES 分析法,研究了 PAN-3对 Sb(Ⅲ)和 Sb(Ⅴ)的定量富集酸度、洗脱酸度、富集介质用量和共存离子的干扰及消除.进行了低浓度 Sb(Ⅲ)和 Sb(Ⅴ)的富集、误差统计和样品分析,获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
 以聚丙烯接枝苯乙烯纤维(PP-g-ST)为原料,经过酰基化和胺基化反应制备了四乙烯五胺型螯合纤维(TEPACF),并对酰基化和胺基化反应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TEPACF 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合成工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 射线衍射和机械强度测试进行了表征和性能测试。吸附性能测试结果显示,TEPACF 对In(Ⅲ)的吸附容量达到0.53 mmol·g-1,一定pH 值条件下,TEPACF 对In(Ⅲ)具有很好的吸附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偕胺肟纤维为原料与Fe2(SO4)3溶液反应,制备偕胺肟-Fe(Ⅲ)配合物纤维(用AOFs-Fe(Ⅲ)表示).以醋酸和正丁醇合成乙酸丁酯为体系,考察AOFs-Fe(Ⅲ)对酯化合成的催化性能.探索影响AOFs-Fe(Ⅲ)催化酯化活性的工艺条件:物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研究单位质量AOFs-Fe(Ⅲ)的生产能力、重复使用寿命及再生能力等.结果表明,最佳催化条件为加热回流反应下原料摩尔比(乙酸/正丁醇)为3∶1、反应时间为3h;AOFs-Fe(Ⅲ)单次催化乙酸丁酯产量12.8g/g,AOFs-Fe(Ⅲ)能重复使用且能够再生;AOFs-Fe(Ⅲ)安全无毒,易于产物分离,是一种绿色的酯化反应催化剂.  相似文献   

4.
偕胺肟-钐(Ⅲ)配合物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偕胺肟纤维为基体纤维,与三氯化钐溶液反应,生成俯胺肟-钐(Ⅲ)配合物纤维,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偕胺肟-钐(Ⅲ)配合物纤维的形貌.研究偕胺肟-钐(Ⅲ)配合物纤维的荧光性质,结果显示:在λcx=300 nm激发波长下,偕胺肟.钐(Ⅲ)配合物纤维在475 nm处出现荧光发射峰,且随配合物纤维中钐含量的增加而发生改变.对不同钐含量的配合物纤维样本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并与原纤维(PAN)、偕胺肟纤维进行了比较.找出了荧光强度强、力学性能好的钐含量配合物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荧光纤维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1-苯基-3-甲基-4-三氟乙酰基-5-吡唑酮(PMTFP)和2.2’-联吡啶(Dipy)的氯仿溶液从硝酸介质中对镧(Ⅲ)、镨(Ⅲ)、钕(Ⅲ)、钆(Ⅲ)、钇(Ⅲ)、镝(Ⅲ)、镱(Ⅲ)和镥(Ⅲ)的协同萃取。用斜率法确定了协萃合物的组成为La(PMTFP)_3·Dipy。测定了它们的半萃取pH位。制得镧的固态协萃合物,作了元素分析,考察了红外和紫外吸收光谱及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以丙烯酸(AA)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通过原位聚合法,在氧化石墨烯(GO)表面包覆聚丙烯酸(PAA),得到GO-PAA纳米复合物.将GO-PAA纳米复合物分散在聚丙烯腈(PAN)基体中,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得到PAN/GO-PAA静电纺纳米复合纤维膜.利用化学接枝反应在PAN/GO-PAA静电纺纳米复合纤维膜表面接枝超支化聚乙烯亚胺(HPEI),构筑HPEI-g-PAN/GO-PAA静电纺纳米复合纤维膜.研究了HPEI-g-PAN/GO-PAA静电纺纳米复合纤维膜对Au(Ⅲ)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HPEI-g-PAN/GO-PAA静电纺纳米复合纤维膜对Au(Ⅲ)的最大吸附量为1 808.60 mg·g-1,在吸附过程中,部分Au(Ⅲ)被还原为片状和不规则颗粒状的Au单质.在共存离子体系中,HPEI-g-PAN/GO-PAA对Au(Ⅲ)具有较好的吸附选择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热重分析,考察并比较了国产含杂环的芳香族聚酰胺纤维F-12纤维和芳纶Ⅲ的热分解过程及动力学.在不同升温速率(5,10,15,20℃/min)下,获得热重和微分热重曲线,并采用Kissinger,Friedman,Flynn-Wall-Ozawa 3种热分析方法,对F-12纤维和芳纶Ⅲ的热分解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到了两者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方程.研究结果表明,F-12纤维的热稳定性稍优于芳纶Ⅲ.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用1-苯基-3-甲基-4-二氯乙酰基吡唑酮-5(PMDCP)和2,2′-联吡啶(Dipy)的氯仿溶液协同萃取钢(Ⅲ)、镨(Ⅲ)、钕(Ⅲ)、钆(Ⅲ)、钇(Ⅲ)、镝(Ⅲ)、镱(Ⅲ)和镥(Ⅲ)。用斜率法和固态协萃合物的元素分析确定了镧协萃合物的组成为La(PMDCP)_3·Dipy。计算了其半萃取pH值以及303K时的协萃常数,考查了固态协萃合物的红外、紫外吸收光谱以及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初步研究了厦门港微量金属的间隙水化学,在含S(Ⅱ)间隙水中,用Berner成岩数学模式估算了Fe(Ⅲ)去除反应的速率常数,用热力学方法计算了Fe(Ⅱ)、Fe(Ⅲ)、Pb(Ⅲ)、Cd(Ⅲ)、Cu(Ⅰ)、Cu(Ⅱ)、Zn(Ⅲ)、游离态S(Ⅱ)各无机形态的平衡浓度,结果表明:Cu(Ⅰ)、Cd(Ⅱ)在沉积物和间隙水中的主要无机形态是Cu_2S、CuS_4S_5~(3-)和CdS(greeno-ckite)、Cd(HS)2,间隙水中Fe(Ⅱ)和游离态S(Ⅱ)主要以Fe~(2+)和HS~-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0.
正丙醇-溴化钾-氯化钠体系萃取分离金(Ⅲ)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研究了氯化钠存在下,氯化钠-溴化钾-正丙醇体系萃取分离Au(Ⅲ)的行为,实验表明,Au(Ⅲ)与Br-形成的[AuBr4-]很容易被萃取到正丙醇相中,当溶液中氯化钠、溴化钾和正丙醇的浓度分别为0.20 g·mL-1、0.20 mg·mL-1、0.30mL·mL-1,pH=2.5时,能使Au(Ⅲ)定量萃取.V(Ⅴ)、Ga(Ⅲ)、Ni(II)、Al(Ⅲ)、Zn(II)、U(IV)等离子基本不被萃取,实现了Au(Ⅲ)与上述离子的分离.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特性粘度为2dl/g的高分子量 PET聚合体,通过五种溶剂[三氟乙酸/二氯甲烷(TFA/DCM)、六氟异丙醇/二氯甲烷(HD)、二氯醋酸(DCA)、硝基苯(NB)、联苯/联苯醚(PB)]的对比,认为其中TFA/DCM的混合溶剂是高粘度PET的良溶剂,操作容易,溶解温度低,溶液稳定性好。按照高分子量聚合物溶解的规律以及大量实验数据,用溶胀DSC方法选择了最佳的溶胀温度、溶解方式和条件,使纺丝溶液中高粘度PET分子量降解达到最低的程度。用本研究方法所制得的高粘度PET纺丝溶液,经探索制成薄膜,得轴向抗拉强度为6.21cN/dtex和模量135.2cN/dtex,为今后制备高强高模PET纤维作了研究准备。  相似文献   

12.
在碳/碳复合材料上渗硅可得到碳化硅复盖层。对不同渗硅温度和时间下得到的碳化硅层进行破坏性试验。实验指出,有碳化硅复盖层保护下的碳/碳复合材料,其抗氧化性能提高约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3.
中孔活性碳纤维制备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中孔活性碳纤维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从改变活化工艺和原料改性两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其中孔含量,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制造SMA一般都采用纤维作为稳定剂,使用的纤维主要有木质素纤维、矿物纤维、聚合物化学纤维3大类.纤维具有加筋、分散、吸附沥青、稳定、增粘等作用,对防止SMA沥青析漏的功效较好.从施工性能、使用性能、成本等方面阐述了以上3种纤维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钢纤维在浇注耐火材料中的使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耐火钢纤维在浇注耐火材料中应用的工艺原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温变形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钢纤维的适宜用量为1%—1.5%;1100℃烧后,钢纤维的外表面有轻微的氟化反应层;1400℃烧后,钢纤维几乎全部分解,失去增韧补强作用。  相似文献   

16.
简述纤维与纺织领域最新的研究动态,集中介绍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科研人员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澳大利亚未来纤维研究与创新中心在重点研究方向上的科研进展.在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于2010年和2012年度公布的澳大利亚科研水平评价报告中,迪肯大学的材料工程学获得最高评级"5级".现在,迪肯大学的纤维与复合材料研究整合至新的研究中心,即澳大利亚未来纤维研究与创新中心.它是迪肯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材料科学与工程部和维多利亚先进材料制造中心的协作科学研究中心,获得总额超过10 300万澳元的基金资助.  相似文献   

17.
对于PAN初生纤维、成品纤维及预氧化纤维进行洗涤,研究了温度、酸液浓度、时间、搅拌及纤维孔洞等因素对于洗涤效果的关系,并应用液膜控制扩散理论,结合关于离子扩散的影响因素探讨,推导出离子扩散方程式。  相似文献   

18.
pH值对应用mATP酶法进行梭外肌纤维分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酸性和碱性预孵育处理,对应用mATP酶法进行梭外肌纤维分型的影响。方法 mATP酶法。结果 ①用pH4.3的预孵育液孵育后,梭外肌纤维可分为Ⅰ,ⅡA,ⅡAB及ⅡB型;pH4.6预孵育后,梭外肌纤维可分为Ⅰ,ⅡA和ⅡB型;pH9.4和pH10.4预孵育液条件下,梭外肌纤维均可分为Ⅰ型和Ⅱ型肌纤维,且Ⅰ型肌纤维的比例略低于酸法。②预孵育液和作用液的pH值随时间的延长均有下降的趋势。结论 用mATP酶法研究梭外肌纤维的分型时应当说明并严格把握预孵育液的pH值。  相似文献   

19.
冯一川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7):1489-1491,1507
纤维束的充分展开效果对实现高粘度热塑性树脂的浸渍尤为重要。Wilson提出了计算纤维束展开宽度的模型,该模型仅适用于计算纤维在直型辊上的展开宽度。本文对Wilson的模型进行改进,不采用WILSON 模型的近似代换,建立了更具有物理意义的新模型,并且对新模型进行扩充,使其能模拟纤维在曲型辊上的展开。对得到的模型进行模拟,发现纤维束展开的宽度与展开辊间高度差成正比,与曲型辊的曲率半径成反比,且模拟得到的结果能很好的与实验数据吻合。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上染体系中纤维与染料、纤维与助剂、纤维与介质的染色相关性。为选择适当的染料、助剂及介质去染色纤维 ,以期达到最佳的匹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