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近代化学史上曾经产生过“半个原子”的矛盾,它的形成与解决构成了近代化学发展的一条主线。透过近代化学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道尔顿原子论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项划时代的成就,但是它存在着一个自身不能克服的内在矛盾,即道尔顿把化合物的“原子”称为“复杂原子”。道尔顿原子论之理论自身这一矛盾的外化,导致产生了“半个原子”的矛盾。为了解决“半个原子”的矛盾,阿佛加德罗在盖·吕萨克的实验基础上,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推论,引入了分子概念,提出了分子假说,初步解决了“半个原子”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坎尼扎罗完成了科学的“原子-分子”理论体系,最终完善地解决了“半个原子”的矛盾。这个过程再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扬弃观”、“内因论”和“外因论”的思想,依次具体体现为科学理论的曲折发展律、内在矛盾动力律和内在矛盾外化律。客观地考证分析“半个原子”矛盾的形成和解决的过程,并全面地总结科学理论的发展规律,对于深刻地理解科学的“原子-分子”理论,对于全面地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对于在中学化学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等,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汉、宋以来,人们对于孟子“以意逆志”理论的阐释,似乎形成了定式,即把“以意逆志”当作读者接受理论。本文则试图从文本入手,结合孟子另一项重要的批评方法——“知人论世”,对这一理论进行重新诠释,复原孟子理论的原意。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一理论的长处与短处作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起源于西方社会的三种“校本”理论形式——校本课程论、校本培训论以及校本管理论,已成为世界性的教育热点。解读这三种理论并剖析我国教育界试行或认识“校本”理论过程中的问题,将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理解“校本”理念,将有利于“校本”理论与实践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是一门科学,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新贡献。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应成为我们自觉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研究“三个代表”与“与时俱进”的关系,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与时俱进的典范。“三个代表”是与时俱进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这可以从思想路线、创新、精神状态等方面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法模式,本文从“任务”设计的角度,阐述了“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来,我们在“两课”教学怎样与实际相联系、怎样与人的实践相结合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两课”是高等学校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两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院多年来  相似文献   

8.
武宁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在用法上各有特点,与普通话的程度副词相比也有多方面的差异。文章在大量方言调查的基础上,对这三个程度副词在语义、语用、语法结构方面的差别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是一门科学,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0.
就作品篇目和作者数目的比例而言,“文革”农村小说可以说是现当代文学史上最大的。造成这种文学样式畸形“繁荣”的原因很多,但特殊的时代生活基础,文学界持续不断的理论倡导和作者们与之相应的艺术追求,无疑是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11.
先秦、两汉时期,“诗言志”理论占主导地位。西晋的陆机提出了“诗缘情”理论,打破了这一儒家正统文学观念的束缚,高度概括、总结了建安、西晋以后诗歌向抒情化、形式美方向发展的艺术规律。“诗缘情”理论的提出具有深厚的美学意义和崭新的审美思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孟子是传统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宋代以来,被尊奉为亚圣,其学说与孔子的思想被合称为“孔孟之道”.孟子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特别是其“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千百年来对华夏民族的心灵起着重要的塑造作用.本文以孟子的“人道”论为核心,阐述了孟子的人生哲学,并结合实际探讨了其对当今社会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孟子是传统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宋代以来,被尊奉为亚圣,其学说与孔子的思想被合称为“孔孟之道”。孟子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特别是其“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千百年来对华夏民族的心灵起着重要的塑造作用。本文以孟子的“人道”论为核心,阐述了孟子的人生哲学,并结合实际探讨了其对当今社会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孟子“天人合一”思想的形成过程。指出孟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的儒家天命观;同时更强化了人的主体性和道德伦理的自觉性,从而形成了以“性善论”为理论基础,以“人”为中心的“天人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15.
“隔与不隔”说,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提出的美学理论之一.从结构主义和现象学的角度视之,可以在“所指--能指--读者还原”这一过程里见出许多重要的文艺现象,这都有利于我们对文学文本特征的进行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6.
陈子昂是唐代文学史上有重大影响和重要地位的诗人。就他的创作和理论看,他倡导的“风骨”与“兴寄”成为自此以后唐诗的两个重要质素。开一代诗风,为唐代诗歌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本文旨在从其倡导的“风骨”与“兴寄”的内涵入手,来探讨其创作理论和实践在唐诗学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晶 《孝感学院学报》2004,24(4):110-113
“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也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战略地位、目的任务、内容方法的重要理论依据。改革开放与现代化进程的实践证明,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仍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仍然需要运用和发展“灌输”理论。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历史会重演”与江恩周年纪念理论的概念与涵义。并以上证指数为例分析了江恩周年纪念理论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及对投资者进行股票投资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双因素”理论分析了图书馆不同年龄员工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提出了针对不同年龄员工宜采用的激励策略。  相似文献   

20.
要:对“干校化”兴起的由来、内容作了历史的回顾与理论的阐述,重点分析了干校学员五种化心态,最后从国民性的负面上探求了“五七干校”何以能存的原因,较系统地回答了“干校化”研究中存在的诸多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