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用西江经济带7个城市2003—2015年入境旅游数据,利用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年际变化强度指数等相关分析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广西西江经济带入境旅游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西江经济带各市入境旅游客流量整体上逐年呈上升的态势,但各市入境游客数量相差较大,并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各地级市入境游客到访率在不断提高,各地级市入境旅游得到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2000年~2011年山西省入境旅游的相关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山西省入境游客的年际变化、时间分布、空间集聚性和空间格局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2000年~2011年大部分地级市入境游客到访率的年际变化较大,入境游客数量随时间变化较大;入境游客空间分布由2000年的集中趋于分散、均匀,地级市之间相对差异有缩小的趋势.这主要是受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及高级别景点数量、空间距离及区位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选取2003年~2011年山西省各地级市入境游客数据,采用相关的地理分析方法和GIS技术,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入境游客数量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分布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得出:山西省各地级市入境游客数量呈上升趋势,但各地级市游客流波动性不一致,变化率不稳定;各地级市入境游客的空间集聚性逐年下降,分布越来越散,入境旅游差异逐渐缩小;入境游客空间分布由"两中心结构"向"一核两带南北辐射式"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4.
江海旭  李悦铮 《河南科学》2010,28(8):1040-1045
系统收集2000—2008年福建省9地市入境游客数据,利用市场占有率、地理集中指数和变异系数对福建省入境旅游地域分布的空间聚集性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入境旅游具有较高的空间聚集性,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市和高级别旅游景区(点),如福州、厦门和泉州等城市;港澳台游客占主导,外国游客以日本、美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居多;入境旅游的空间聚集性在逐渐下降,而空间均衡度在逐渐提高,反映出旅游发展地域分布正在逐渐扩展.福建省近10年入境旅游统计资料作为原始数据,建构时间序列模型.研究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基本一致,进而利用模型对福建省未来5年入境旅游指标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
1990-2004年入境的港澳台游客空间分布格局动态变化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港澳台地区多年来一直是中国内地最大的稳定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对我国入境旅游业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认识港澳台游客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过程,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旅游空间位移特征、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对于制定入境旅游发展战略及科学合理地确定旅游客源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以1990-2004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接待入境的港澳台游客数据为基础,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区域单元,反映了15a来港澳台游客数据变化及入境的港澳台游客空间分布格局演变,并与行政图进行空间叠加,得到港澳台游客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化.研究表明,入境的港澳台游客的空间分布受当地与港澳台经济联系程度的影响较大,呈集中型格局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及北方地区接待的港澳台游客较少,省际之间的差异较大并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1998—2018年海南省入境旅游数据,运用年际变动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亲景度分析海南省入境客源市场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海南省入境旅游规模小,1998—2004年港澳市场入境游客数量年际变化幅度大于台湾和国外市场,2005—2018年港澳市场入境游客数量年际变化幅度小于台湾和国外市场;(2)1998—2018年海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地理集中指数明显下降且趋于平稳,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主要集中于港澳、台湾、俄罗斯、韩国,欧美国家市场占有率较小,市场多样性不足;(3)1998—2018年海南省入境旅游强亲景客源市场增加,弱亲景客源市场减少,主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亲景度发生了较大正向变化。  相似文献   

7.
旅游空间结构是区域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辽宁省14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区域,在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及游客密度指数等评价指标分析多年来辽宁入境游客空间分布差异性、集中性、不平衡性的基础上,揭示辽宁省入境旅游发展的典型空间"双核"特征,并从区位优势、旅游资源优势、经济贸易优势的角度探索入境旅游"双核"特征的形成基础,对推动入境旅游"核心"发展及促进辽宁入境旅游整体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系统收集了2000—2010年江西省11个地市的入境旅游客源数据,对入境游客的空间聚集性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江西省入境游客的空间聚集性在下降,而空间均衡度在逐渐提高,反映出江西旅游产业开始向空间纵向发展;江西省入境客源以港澳同胞为主,但外国游客增长速度很快,其空间集聚性也呈下降趋势,表明江西入境客源逐渐稳定,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红辉  张红  王迪 《河南科学》2014,(12):2624-2630
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基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探讨了2000—2011年江苏省入境和国内游客的年际变化、时间分布、空间集聚性和空间格局演变.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江苏省大部分地级市入境和国内游客到访率年际变化不大,国内游客流随时间变动的稳定性高于入境游客流;在空间尺度上,入境和国内游客地区分布均呈现明显的集中型格局,即主要集中于苏南地区,但有不断分散态势;入境和国内游客市域分布均呈现以双中心向四周扩散的双核辐射结构过渡为以多核向四周辐散的辐射结构,空间集聚指数下降,游客空间分布趋于分散,市际间差异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5—2015年统计数据,采用首位度、位序-规模法则、旅游经济联系度等方法,比较分析了陕西省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位序-规模分布及空间演化过程。陕西省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两大市场分布格局差异明显:入境旅游分布集中且呈现极化发展特征,国内旅游分布均衡并表现为扁平化发展态势。两大市场空间演化阶段及演化路径差异显著:入境旅游仍处于核心极化阶段,空间联系仅由点发展到线;国内旅游则从核心极化到梯度扩散,并实现了一体化发展,空间联系从点线扩展到网面。两大市场不同格局主要因为入境市场规模小,追求世界知名景区并选择航空交通便利城市;而国内旅游本地市场规模大,休闲景区选择多且交通全域可达。  相似文献   

11.
以广州市入境旅游市场为研究对象,应用年际变动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市场竞争态、位序-规模等指标和理论,对2001—2015年广州市入境旅游市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入境旅游市场规模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港澳台市场规模持续大于外国市场,但外国市场增长率较高,二者结构由"七三"向"六四"转变.入境客源市场结构不均衡,香港、澳门、台湾是广州市入境旅游市场的主体部分,日本、美国、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外国市场的主体部分.客源市场空间分布均衡性较差,主要集中分布在香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拓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全局Moran′s I指数、局部Moran′s I指数和Moran散点图研究了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地区)间入境游客消费水平的空间集聚性和邻近省域间的空间溢出效应;建立了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星级酒店业、景区游览业、旅游购物业、娱乐业、邮电业等对入境游客消费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入境游客消费水平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且邻近省域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入境游客消费水平的低低聚集区占比较大,广泛分布于西部地区,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呈现不合理的两极化分布;星级酒店业、旅游购物业、娱乐业对提高入境游客消费水平有正向的推动作用;而景区游览业和邮电业在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发展中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加大对入境过夜游客在相关业态消费市场的开发。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96—2010年西部各省区入境游客转移数据,运用入境游客转移态模型与矩阵,对西部各省区入境游客集散空间转移态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西部各省区是北京、上海、广东三大入境口岸旅游流扩散的重要"二次目的地"与集聚的重要"二次客源地",入境旅游流存在"东—西"阶梯式递进演化规律;(2)西部各省区与中部省区之间也存在"中—西"递进的入境客流集聚与扩散现象,中部部分省区成为入境游客继续西行的"中转站"与"二次集散基点",西部各省区域与中部省区形成典型的"中—西"阶梯式互动现象;(3)西部各省区之间同样存在入境旅游流集聚与扩散现象,资源禀赋效应与距离衰减规律是影响游客集散的两大主要因素,西部各省区入境旅游流集聚来源地与扩散目的地区域具有显著的互动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山东省2002年~2011年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相关统计数据,从地理学视角出发,分析了山东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时空结构特征,并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山东省未来5年入境游客规模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以2001-2015年新疆15个地、州、市的入境旅游流相关数据为基础,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绝对集中指数、首位度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进行入境旅游流流量与流质的时空动态演化及空间一致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入境旅游流流质和流量整体上表现为上升的趋势,演化特征以2007年为分界点分为两个阶段;在入境旅游流流量方面,新疆各地、州、市的绝对差异越来越大;在入境旅游流流质方面,仅乌鲁木齐市始终为优质旅游流,其他各地、州、市均存在波动现象,但总体处于上升趋势.整体来看,新疆各地、州、市入境旅游流流量和流质的空间一致性结构正在向良性方向发展,但入境旅游发展的类型和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以云南省16个州(市)2000-2013年国内和入境旅游收入为基础,采用标准差、变差系数、基尼系数、首位度和赫芬达尔系数对云南省旅游经济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国内和入境旅游经济绝对差异都在不断扩大,入境旅游经济相对差异比国内旅游更加明显;国内旅游经济规模呈首位型与集中型分布,正在向分散均衡型方向发展,但集中分布仍然很明显;入境旅游经济规模呈首位型分布,区域垄断程度高,发展很不均衡,但有从首位型分布向集中型分布转变的趋势。研究认为: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旅游配套设施、区位条件是影响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收集了重庆市1997—2009年的入境旅游人次、主要客源国入渝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主要客源国人口和GDP总量等数据,运用亲景度和吸引力指标,对重庆市入境外国人旅游市场进行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入境外国人亲景客源市场主要分布于欧美地区,1998—2009年,美国、德国、英国的亲渝度都大于1,1997—2003年及2005—2008年,法国的亲渝度也都大于1;疏景客源市场则主要分布于亚洲等周边邻国,1997—2009年,泰国、韩国、菲律宾的亲渝度都小于1;重庆市对其主要客源国游客的吸引力呈不断上升趋势,1997—2009年,重庆市对日本的游客的吸引力从3 691上升到6 907,对韩国游客的吸引力从987上升到2 672;游客的接待量和亲渝度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相关性,统计期内,重庆市接待入境外国游客总人次排名前4位的依次是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其亲渝度的位次分别为第1、7、2、3位;而目的地对客源国的吸引力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游客接待量的大小,统计期内,重庆市对法国、新加坡和加拿大游客的吸引力总量位列第6、10和11位,接待的游客总量位列第6、8和9位。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高旅游综合服务质量、进一步细分客源市场、开展有针对性的营销等措施,为重庆市入境旅游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促进入境旅游的快速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2—2011年统计数据,运用亲景度和竞争态指标,对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入境市场亲景度呈现高位振荡、中位波动和低位平稳现象,弱亲景和弱疏景市场客源国在空间位次上发生变化,强亲景和强疏景市场在空间上基本没有变化;市场竞争态时间特征呈现上下波动态势,空间分布格局变化较大.运用Co-Plot分析法对亲景度和竞争态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亲景度对竞争态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相关性并不显著.根据合成图把客源国市场归类为4组,并提出了相应的拓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2007年~2016年的数据,对安徽省国内旅游市场的分析选取了国内游客到访率和旅游区位熵的指标,对入境旅游市场的分析选取了入境游客到访率和游客的动态指标,分别从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全面分析了安徽近十年的旅游市场变化情况.选取了2014年、2015年、2016年三年邻近六省的截面数据,对七省区的旅游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比较.结果表明:安徽省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虽有一定差距,但是不太大,而入境旅游业的发展各市差距较大,尤以黄山、池州为甚,皖南—皖中—皖北梯度递减.最后又从游客量、旅游收入、旅游资源丰度及社会经济等方面,对七省进行全面比较分析,安徽省各项指标在七省中排名都不高,处于中下等,表现出落后的状态.据此,提出了发展安徽旅游业的建议,为区域旅游的平衡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北京市入境旅游市场为研究对象,基于年际变动指数、市场竞争态、位序-规模分布、地理集中指数、首位度等指标及其理论,对2001—2014年北京市入境旅游市场的变化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呈波动上升趋势,而增长率却呈下降趋势.外国和港澳台市场的规模均不断扩大,但2者的年际变动幅度均较大.外国市场规模持续高于港澳台市场,呈现"倒二八"结构.日本、韩国、美国、台湾、香港和德国在北京市入境旅游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北京市入境旅游市场空间分布趋于合理,但首位国家的顶端优势呈现强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