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直接序列扩频系统(DSSS)窄带干扰抑制滤波器的输出信干噪比不仅与陷波带宽、陷波深度有关,还受陷波器相位特性影响的问题,推导了扩频信号经二阶直接型IIR陷波器抑制窄带干扰后相关输出信干噪比改善因子闭式解,并与Kwan-Martin结构IIR陷波器、最优Wiener解FIR滤波器性能进行了比较.由理论推导和比较分析可知,在工程实现中对于单频干扰的抑制,直接IIR陷波器优于其他三类滤波器.  相似文献   

2.
直扩通信中窄带干扰的自适应抑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中存在窄带干扰影响信号接收的问题,给出了几种自适应抑制窄带干扰的方法,针对各种抑制方法给出了结论和分析,比较了各自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基于Simulink的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抗干扰的仿真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 DSSS)的抗干扰能力。利用Simulink对直接序列扩频通系统的发射机模块和接收机模块进行仿真设计,在高斯信道中加入不同中心频率、幅度的窄带干扰。通过传输过程中各个波形和频谱变换图,研究直扩系统误码率、信噪比和扩频增益的关系。当窄带干扰强度超过系统抗干扰容限时,使用自适应滤波器中的LMS(最小均方差)和RLS(最小递推二乘)滤波器来抑制窄带干扰。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滤波具有良好放任窄带干扰抑制效果,但RLS算法复杂仿真时间长,LMS收敛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存盲直接法码辅助技术抑制直接序列码分多址系统窄带干扰性能不佳的问题,提出盲子空间法码辅助技术及其自适应算法,实现对三类窄带干扰的抑制.对于音频干扰和数字窄带干扰,提出盲自适应带收缩的投影近似子空间跟踪(PASTd,Projection approximation subspace tracking with deflation)算法;对于AR随机过程,由于上述盲自适应算法的低秩判定困难,提出改进的盲自适应递归最小二乘(RLS,Recursive least square)预测-PASTd码辅助算法.仿真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对Rusch和Poor提出的扩频通信中的自适应窄带干扰抑制技术的非线性算法提出了一些修正,使抑制干扰性能得到了改善;并将非线性滤波技术推广至自适应格型滤波器,增进了滤波性能.  相似文献   

6.
对矩形二进相移键控(BPSK)窄带干扰以较高的扩频信号码片率进行采样,保留干扰的谱冗余,进一步建立了干扰的循环平稳模型,采用频移(FRESH)滤波器同时利用时域相关性和频域相关性来抑制窄带干扰.仿真实验表明,采用FRESH滤波器,相对于传统横向滤波器而言能够显著提高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抗窄带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7.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解扩以前采用干扰抑制算法可以显著增强抗窄带干扰性能。常用的干扰抑制方法为扩频信号建立平稳模型。本文通过分析扩频信号的产生机理,建立了扩频信号的循环平稳模型,采用频移滤波器(FRESH)同时利用时域相关性和谱相关来抑制单音干扰。仿真实验表明,FRESH滤波器相对于传统横向滤波器能够提高系统抗单音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直接序列扩频(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DSSS)通信系统中窄带干扰(narrow-band interference,NBI)抑制问题,将窄带干扰存在性识别技术(recognition of interference existence,RIE)和变换域窄带干扰抑制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窄带干扰抑制算法.该算法能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利用基于能限因子的RIE算法判断接收信号中是否含有窄带干扰信号,从而决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干扰抑制处理.理论分析表明,当接收信号中不合窄带干扰或干扰信号较小时,既可减少由于窄带干扰抑制算法对有用信号造成的损伤,提高误码率性能,又能降低系统处理的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窄带干扰抑制方案抑制干扰误码率性能明显优于非自适应窄带干扰抑制方案.  相似文献   

9.
考虑到直接序列扩频(DS-SS)系统中无限深度格型陷波器在去除窄带干扰的同时对扩频信号的损伤,在无限深度格型陷波器上添加一自适应横向滤波器,其输出作为对受损扩频信号的误差补偿.仿真结果证实,新设计的误差补偿滤波器改善了无限深度格型陷波器的性能,而系统计算复杂度只有少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适应陷波滤波器抑制通信系统中的干扰,从信号与干扰的频率差及干扰频率个数2个方面讨论了对滤波效果的影响,重点研究了信号与十扰频率非常临近的情况,在仅相差几赫兹时仍能保证20 dB的信噪改善比,验证了自适应陷波滤波器在不同情况下滤除干扰的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高性能的模拟自适应陷波器(ANF)的工作原理,电路结构及实验调整的结果。这种陷波器是从同类型的数字自适应陷波器演化而得到的,它的结构简单,调整方便,性能优良,不仅能适应于干扰为单一频率的场合,而且当干扰为复杂波形时也同样有效。这种模拟自适应陷波器特别适宜用作对随钻测量(MWD)信号的处理,以滤除信道的强干扰。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型的暂态响应为零的数字陷波器可以对工频干扰(50Hz电力干扰)提供约40dB 的抑制和衰减,并且由于其零暂态响应的特点,该数字陷波器特别适合在一些特殊的使用环境中(例如检测和记录微弱的生物医学信号)抑制和消除非连续型的工频干扰或其它单一频率的非连续型干扰.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局部放电测量系统频率带宽通常为数10 kHz.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宽频带测量系统比传统的局部放电测量系统具有更高的测量灵敏度,但同时容易受到外部强烈电磁干扰的影响.研制出50 kHz~1 MHz测量频带的大型电力变压器在线监测系统,主要采用前置信号处理系统和二阶级联格形数字陷波器抑制窄带周期性干扰.通过安装于220 kV变电站的变压器局部放电监测系统实测信号分析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提取放电脉冲信号,具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4.
消除电网工频信号干扰的陷波电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频干扰存在于各种数据采集系统中,直接影响被测信号的测量精度.针对电网频率波动的实际情况,基于双T型阻容有源陷波电路,设计了可以滤除频带在49.5~50.5Hz之间工频干扰的陷波电路.详细地分析了所设计陷波电路的陷波深度与被测信号失真的关系,并给出了其幅相特性.提出的陷波电路信噪比可达60dB以上.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设计的陷波电路具有较好的滤波效果.  相似文献   

15.
自适应陷波器的科氏流量计信号频率跟踪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对科氏流量计信号频率随机缓慢变化的持续跟踪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式ANF的科氏流量计信号频率跟踪方法。针对频率、幅值和相位均按照随机游动模型变化的科氏流量计时变信号模型,采用一种利用Steiglitz-McBrid系统辨识方法发展来的新式ANF对信号进行陷波滤波,快速检测信号频率并持续跟踪信号频率的变化;通过计算机仿真与格型ANF方法的跟踪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仿真及分析结果表明,方法可获得很好的频率跟踪效果,具有收敛速度快、长时间持续跟踪信号频率随机缓慢变化的稳定性和精度更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针对核磁共振测量信号中的噪声,尤其是拉摩尔频率附近的工频谐波噪声干扰问题,
采用自适应滤波的方法进行噪声滤除,在自适应滤波去噪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自
适应陷波滤波器的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并将该方法应用到实际采集到的核磁共振信号工频
谐波干扰的滤除中。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设计陷波滤波器去噪的方法,自适应陷波
器可自动跟踪干扰频率和相角,滤波后信号的失真小,通过包络拟合后,信号振幅和弛
豫时间的误差精度较高,可控制在5%以内,从而实现了工频谐波干扰的有效滤除。  相似文献   

17.
科氏流量计的时变信号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实际应用中科氏流量计流量缓变的特性,首先建立频率、幅值和相位均按照随机游动模型变化的改进时变信号模型,其次采用一种跟踪信号频率变化能力更好的陷波算法对信号进行滤波,以求其频率;并采用自适应谱线增强器从含有噪声的信号中提取出基频信号;然后通过短窗截取,采用修正的滑动DTFT递推算法实时计算两路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和时间差,求得质量流量.仿真及实测结果表明,研究方法不仅可以跟踪变化的频率和相位,而且在测量小相位时具有较高的精度,整套算法计算量小,可用于科氏流量计的实时信号处理.  相似文献   

18.
采用独立分量分析方法消除信号中的工频干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工频干扰的消除是微弱信号采集中的一项重要技术,传统方法是采用陷波滤波器或自适应滤波,论文则提出了用独立分量分析(ICA)进行生物医学信号中工频干扰消除的新方法,在简要介绍了独立分量分析的基本理论及算法的基础上,根据三种不同的实际情况,详细讨论了利用独立分量分析进行工频干扰消除的方法与步骤,并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改进的频域窄带干扰陷波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频域算法实现的基础上,引入变异系数(CV)作为一种切换准则,克服了传统傅里叶变换陷波算法的门限效应,使得系统在低干信比时关闭频域陷波算法,切换到扩频系统本身的匹配滤波器进行相关解扩;而在高干信比时切换到频域陷波算法.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了CV作为切换准则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说明了作者提出的算法在抑制窄带干扰时具有更高的自适应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