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究土壤在低温储存条件下,不同储存时间对土壤动物分离效果的影响,为土壤动物的大量采集与分离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10月6日在吉林市松花湖自然保护区天然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采用5点采样法钻取不同深度的土壤,置于4℃冰箱内储存,分别于采集当日、7、14、21、28天,对土样内动物样品(甲螨亚目(Oribatida)与弹尾纲(Collembola)类物种,下文统称为甲螨与跳虫)采用Berlese-Tullgren分离法分离,在显微镜下对分离得到的甲螨和跳虫根据形态学特征进行种属鉴定。【结果】随土样保存时间的延长,甲螨、跳虫的个体数和物种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相同保存时间、不同土壤深度下,甲螨与跳虫的种类差异显著(P<0.05),总体呈下降趋势;在枯落物层收集到的甲螨与跳虫,其物种数量与5、10、15 cm土层下的物种数量差异显著,也呈现下降趋势。【结论】冷藏条件下土壤保存时间延长会降低中型土壤动物的分离效率,甲螨在土壤采集当天分离效果最好,而跳虫分离基本不受土壤冷藏保存时间的影响;甲螨和跳虫的收集主要在枯落物层,土壤深度增加,土壤动物减少。  相似文献   

2.
裂隙是影响膨胀土工程建设的决定性因素,研究膨胀土裂隙扩展规律有利于揭示膨胀土边坡失稳机理.目前的研究中仅关注了单一因素对膨胀土裂隙扩展的影响,而忽略了多种因素耦合作用下的作用机理.基于研制的可控制环境温、湿度的裂隙扩展试验系统,开展了16组不同环境湿度、温度及土样厚度下的裂隙扩展正交试验,系统测量了随时间变化的水分蒸发过程和裂隙动态发育过程,得出了膨胀土试样含水率变化特征及裂隙扩展规律.并基于多因素方差和极差分析方法,得出以下结论:水分蒸发对膨胀土裂隙扩展起决定性作用,水分蒸发速率变化过程包含稳定阶段、减速率阶段和残余阶段;不同因素影响下膨胀土裂隙扩展过程有统一的规律,不同条件下面积裂隙率随时间变化过程均符合logistic规律;裂隙总长度、裂隙平均宽度、面积裂隙率和体积裂隙率受土样厚度影响最大,受环境湿度影响次之;稳定阶段蒸发速率受环境湿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屋顶环境因子与地面环境因子的观测比较,得知屋顶环境特点表现为光照较强、温度较高、湿度较低、风速较大;在屋顶花园上分别设置了7个不同土层厚度(8cm、16cm、20cm、25cm、30cm、40cm),对长白樵木(Aralia continentalis Kitagawa)进行生长观测,测定其生长高度、叶长、叶宽、根系长度、侧根数等各项生长指标,测定结果为:土层厚度在8—30cm范围内,其各项生长指标均随土层厚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土层厚度达30cm以上时,各项生长指标差异不显著;通过对屋顶花园土壤基质的7个配比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得出最佳配比方案为:草炭土:腐叶土:田园土为1:1:1;其次为:腐叶土:田园土为3:2和草炭土:田园土为1:1。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常规方法研究西藏6个分布于海拔4,240~4,850m 的高山草原土的放线菌数量,对从6个土样中分离纯化所得的454株放线菌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84株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西藏同一土类不同土样中放线菌数量差异很大;84株代表性菌可分为9个属,链霉菌属(76.2%)占优势。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西北盐渍土地区高速公路出现的季节性冻胀和沉陷等变形问题,通过对G215线柳园至敦煌高速公路地基进行温度、湿度的现场监测,分析地基土中的温湿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开展室内不补水冻融循环试验,对氯盐渍土的变形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年监测期间,地基土的温度敏感深度为85 cm,25~85 cm深度内地基中的含水率较高。在室内冻融循环试验中,含盐量为0.71%的土样冻胀变形大于融沉变形,体积累加变形量最大;压实度为95%的土样体积增加率达到1.14%,较85%压实度土样大0.7%,压实度越大的土样其冻胀变形大于融沉变形,土样体积累加变形量与压实度大小具有相关性;含水率为19.32%的土样体积增加率为7.70%,较27.32%含水率土样大7.44%,含水率小的土样融沉变形小于冻胀变形,土样体积累加变形量与含水率大小呈负相关。该研究结果能为盐渍土地区高速公路的病害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绿色节能灯     
前几天,家中厨房里的灯泡坏了,我跟着爸爸去商店选购。商店有两种灯型供挑选:40W白炽灯(1元,只)和11W节能灯(5元/只)。我心想爸爸一定会买40W白炽灯,便宜又亮堂嘛,可是爸爸却选了一只11W的节能灯,我心中大为不解。  相似文献   

7.
土壤碳矿化速率具有很多的影响因素,为检测不同温度和湿度梯度对土壤碳矿化的效应,本实验以西藏那曲地区高寒草甸禁牧和放牧2种管理方式的土样为研究对象,开展室内非原状土培养实验,分别设置了5个温度梯度(5、10、15、20、25℃)和2个湿度梯度(40%和60%土壤持水力),探讨了温度和湿度对土壤碳矿化速率的影响,并结合土壤相关指标的测定,探索土壤碳矿化速率在不同水平温度和湿度下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土壤碳矿化速率主要受温湿度的影响.放牧类型60%土壤持水力的土壤碳矿化速率在温度较低时与禁牧类型没有明显差异,随着温度的增加土壤碳矿化速率显著增加(P<0.05);同一温度下,放牧类型40%土壤持水力的土壤碳矿化速率显著高于禁牧类型(P<0.05).放牧类型40%土壤持水力的土壤碳矿化速率平均值为(0.66±0.03)μmol·g-1·s-1,比60%土壤持水力的高73.7%;禁牧类型60%土壤持水力的平均值为(0.27±0.01)μmol·g-1·s-1,比40%土壤持水力的高3.8%.除了温湿度的直接影响外,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和活性以及土壤的理化指标,也会影响土壤碳矿化速率.随着温度的增加,培养前期及培养后期微生物量碳的变化较小,而培养中期微生物量碳显著增加(P<0.05).不同管理方式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变化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8.
采用平板涂抹分离法研究了培养基类型及样品处理对高寒草甸土壤中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HV琼脂和高氏1号加重铬酸钾(50mg/L)培养基是较好的分离培养基。土样在120℃于热处理1h后其悬浮液加0.05%SDS(十二烷基磺酸钠)和6%酵母膏,40℃振荡30min,能促进放线菌孢子萌发,增加放线菌的分离数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非饱和粗粒土基质吸力与含水率及级配之间的关系,通过控制曲率系数和不均匀系数配制5种不同级配的粗粒土土样,采用自行设计的模型装置进行降雨入渗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绘制基质吸力与含水率关系拟合曲线,得到满足试验条件的函数关系式,从而得到土-水特征曲线方程。研究结果表明:不均匀系数越大,土样初始含水率越小,达到饱和状态时含水率越小,且土样达到饱和所需的时间越长;随着脱水过程的进行,土样不均匀系数越大,其含水率的下降速度越慢,残余含水率也越大;初始基质吸力随着土样不均匀系数增大而不断提高,同时,土样的残余基质吸力随着不均匀系数增大而增大;利用Van Genuchten模型对实测土-水特征曲线进行拟合可获得拟合参数,从而得到可应用于数值分析的土-水特征曲线方程。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三轴试验蠕变仪进行土的蠕变过程特性研究,采用循环加载的方式使土样的室内蠕变试验时间缩短,对土样蠕变过程中轴向应变与时间的关系、排水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孔压随时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为进行蠕变试验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素材.  相似文献   

11.
高时间分辨率加湿浊度计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华北地区气溶胶吸湿性的日变化特征, 独立设计并搭建一套高时间分辨率的加湿浊度计系统。该系统首次采用两台水浴来交替控制样气加湿过程, 将循环周期由先前的2~3小时缩减至约1小时。系统中TSI3563型浊度计的光源功率由75W 调整至25W, 并在光源前方安置一片热镜, 腔体内升温由4.3ºC降至2.3ºC, 提升了系统加湿效率。由于浊度计自带的湿度探头测值不准, 故在浊度计进气口处和出气口处分别安置两枚温湿探头, 用于校正浊度计腔体内的相对湿度测值。该加湿浊度计系统将用于华北地区大气气溶胶的散射吸湿增长特性研究中。  相似文献   

12.
寒区隧道冬季易出现衬砌破损甚至滴水结冰等冻害,为此,除了做保温层外,主动加热系统也是必要的,主动加热系统主要由二次衬砌和保温层间的电热带组成.为了模拟隧道衬砌混凝土表面滴漏水结冰后从负温加热至正温的工况,对负温条件下的混凝土试件进行电加热模型试验研究,包括对单独试件及三联试件进行加热试验.结果表明:在采用长度2m、功率30W、埋置深度10mm的电热带,并选用40mm厚的聚氨酯板作为保温层时,混凝土试件表面温度能够在60min之内从-4℃升高至0℃以上.研究成果可为寒区隧道融冰防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石油污染土壤微波修复最适宜的工艺参数,选取石油污染土壤中典型的半挥发性有机物萘(naphthalene,NAP)为目标污染物,以模拟萘污染的土壤为供试土壤,采用微波(f=2.45 GHz)对其进行修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Box-Behnken实验设计,以NAP去除率为响应值,建立了以微波功率、辐照时间、土层厚度和土壤含水率为影响因子的二次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模型经方差分析(ANOVA)结果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微波功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得到最佳的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768 W、辐照时间19 min、土层厚度3.2 cm、含水率16%,此条件下NAP去除率为97.3%;验证实验结果NAP去除率为97.0%,与模型预测结果仅偏差0.31%。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的微波修复NAP污染土壤的工艺参数合理可行,研究结果可为微波土壤修复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基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电热冷联产光伏辐射板,将起集散热作用的辐射板与单晶硅光电池组件耦合,通过辐射板管路内流体循环,降低电池工作温度,一方面提高电池发电效率,同时回收利用余热;另一方面,夜间通过辐射制冷方式,获得冷量,从而实现电热冷联产。通过实验测试分析,光伏辐射板同比PV组件发电效率可提高8%~16%,且集热效率达到45%左右,制冷能力为40~80 W/m 2。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LED驱动电路由于采用AC-DC变换器,需要大的电感和电解电容,导致LED驱动电路存在体积大、成本高、寿命短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交流电压直接驱动的LED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仅需要MOSFETs和运放等有源器件,输入电流能跟随输入电压呈正弦波形变换,以获得高功率因数和低THD。仿真和实验验证该驱动电路的电气特性。  相似文献   

16.
SPF级实验动物设施是一个恒温、恒湿、恒压强梯度的高洁净系统 ,一旦投入运行 ,就必须有一个完备的自动化保证体系确保系统的能源 (电源、热源、冷源 )供应 ,使得系统内的压强梯度、空气洁净度、温度、湿度、光照度时刻保持在国家要求的标准范围内 ,从而保证洁净系统的正常运行 ,避免重大污染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The influence of relative humidity( RH) on the properties of electrospun polyvinyl alcohol( PVA) nanofibers that might determine the application of nanofibers in high-efficiency air filters is not clear. PVA nanofiber mat was prepared between two hot airthrough ES( polyethyene( PE) and polypropylene( PP) composite fiber) non-woven substrates as a sandwich structure nanofiber composite filter using an electrospinning technique combining with an ultrasonic sewing process. The filtering mechanism of the composite was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effects of nanofiber diameters,nanofiber layer thickness and RH in environment on the properties of PVA nanofibers were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X-ray diffraction( XRD), automatic filter tester and universal strength test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VA nanofiber composite fabrics had high filtration efficiency with lowpressure drop and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iltration efficiency and nanofiber diameter. After keeping in a high RH environment for several hours,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of PVA nanofiber composites was deteriorated but the high filtration efficiency was increased.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特殊的探针装置以测定渗硼过程中膏剂内部电位分布:试验表明:在试样上5mm膏剂中相对试样存在40~50V电位差。据此建立的由电解机制作用的渗硼机理的模型解释了本工艺中出现高渗速的原因;通过研究指出了温度、时间和放电功率对渗层厚度的影响规律。用该工艺处理的一系列YG8拉丝模具,在实际使用中其服役寿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目前造纸干燥部能耗较大的问题,对纸张超声波干燥过程中振板厚度、初始含水率、超声波功率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采用自制纸张超声波干燥装置,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和空化效应,通过含水率测量仪、电子天平等测量过程中纸张含水率的变化,通过计算得出干燥速率。试验发现当功率固定为200 W时,振板厚度为2 mm,最佳超声波频率为22.6 kHz时,干燥效率达到最高;超声波干燥速率在1 s内达到最大,随着含水率的下降,干燥速率也迅速减小,并基本稳定;干燥速率随着功率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且两者保持非线性变化关系,当超声波功率为540 W时,超声波干燥速率最佳。结果表明,超声波干燥可作为高效率阶段性干燥,在压榨部与烘干部之间进行辅助干燥,从而减小烘干部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