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赵乐静  郭贵春 《科学》2003,55(6):26-29
1978年,美国社会学家比弗(D.de B.Beaver)在谈到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之间可能的联系时,曾模仿拉卡托斯(I.Lakatos)受康德(I.Kant)启示所言的"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来谈论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郑晓松 《世界科学》2007,(10):40-43
克劳德·德布鲁(Claude Debru,下图),1944年生于法国,与米歇尔·福柯同为法国科学哲学家巴赫拉尔和坎古兰的学生,现为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科学史和科学哲学教授,法兰西科学院通讯院士,国际科学史学院通讯院士,德国Leopoldina自然科学研究院院士,在生物医学历史和哲学方面著述甚多。  相似文献   

3.
广义的科学哲学对包括社会和历史人文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所有科学类型进行哲学讨论。事实上,各种科学哲学本身已对广义应用“科学”这个词作了论证,尤其是狭义的英美的“分析”科学哲学。这主要是由于对诸如科学史、语言对科学训练的意义、理论构建、范式的学科交叉特征、因果解释和理性反思的讨论。科学解释模式和临床经验之间的矛盾(主要是心理学)和某些应用于历史人文科学的方法的  相似文献   

4.
科学史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历史学科。可以认为亚里士多德是这门学科的创始人,他把科学史当作他的科学方法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来使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科学史越来越重视这一点上,可以看出科学史的这一作用仍然是成立的。西方科学的历史为西方科学发展的本质提供了宝贵的线索,而这种本质应当是把西方科学移向其他文化的指南。但是,科学史也是一门很新的科学。虽然自从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就已经有了各种科学的历史,但是在20世纪以前没有综合的科学史学,而以科学史作为一  相似文献   

5.
沈铭贤 《世界科学》2012,(12):20-21
50年前,1962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部薄薄的书:《科学革命的结构》(以下简称《结构》),作者是并不大知名的科学史教授托马斯·库恩(Thomas S.Kuhn)。谁也不曾料到,这本讨论科学的相当艰深的书,竟售出了超过100万册,成为影响20世纪学术思潮的经典之一,以致于50年后的今天,全球学术界仍在热烈纪念,以表示对库恩的崇敬和感谢。库恩究竟有何突出的、创造性的贡献呢?第一,把科学哲学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史基础上《结构》是部科学哲学著作。所谓科学哲学,就是把科学作为探究的对象,企图从哲学层面描画科学的整体图景,揭示科学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一、适用的哲学最近几十年来,科学信息空前爆炸,以致就具体而积极地研究认识方法来说,"自然哲学"变得太广泛了.对此,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心理学家以及其他在本学科领域进行创造性工作的专家,都应该加以研究;或者自己研究,或者和相应的科学史专家合作研究.严肃的科学著作不能没有哲学,但哲学应该是"具  相似文献   

7.
科学史编纂理论(编史学)涉及诸多基础理论;本文讨论的是科学史对象和科学史结构的有关概念与问题。在第一部分中,作者讨论了几个概念的涵义,认为科学史中难以应用科学哲学的“划界”准则;在第二部分中,作者讨论了“分期”问题,认为年代学方式仍是目前一种较好的构架(对以“科学革命”为纲深表怀疑);科学史一些内容比重问题也在这一部分中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实验是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在科学史研究中有重要地位。这篇文章论述了生物学中实验概念产生的内部规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文章忽视了更早开始的其他学科(主要是物理学)实验研究对生物学的影响(外部原因),以及实验概念产生的哲学根源(主要是人摆脱了对自然处于无力的、被动的描述状态,对自然进行积极的控制)。另外文章疏漏了实验医学之父,克劳·伯纳。本刊欢迎这类有思想性的科学史译文或论著。  相似文献   

9.
伽利略在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现代西方科学哲学来说,他的独特意义在于,几乎每一个科学哲学学派都从他那里找到根据。本文表明了这种奇特的现象。这对于我们深入和全面了解现代西方科学哲学,无疑提供良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论伽利略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炜 《大自然探索》1999,18(3):117-120
伽利略是意大利杰的科学家,近代科学的奠基者,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对力学和天文学等学科有许多伟大的贡献,还创立了理性与实验相结合的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并有丰富的科学思想,本文对伽利略在科学史上的地位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科学史,只写某人取得成功……这是不公平的。——爱因斯坦科学史家在描述科学发展的历史或撰写科学家传记时,往往抱着一种善良的愿望,即为了维护科学家的光辉形象,只提及其成就,不涉及其失败。这样就给人造成一种假象,似乎科学家的成功是一帆风顺的,科学的发展是一条通往胜利的康庄大道,而科学史就是科学成就的博物馆。这种做法显然不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当然也不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教益。其实,在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成功和失败都是获取真理所必需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失败的教训比成功更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为什么氩和钾、铂和镍、(?)和碘这三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排列不符合原子量递增的顺序?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科学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汉学和科学史已经发展得面目一新.这两者都各自成为专门的学科,各有自己的科系、杂志和学术团体.由于工具的发展以及来自许多学术领域的新观念的引入,这两者都开辟了新的方向.虽然有些汉学家仍然以不越雷池一步地阐释经典为荣,但是在许多领域的前沿,史料文献学变得不过是一个工具而已.同样,对于许多技术史家现在探索问题,人类学或系统分析如同传统的历史编纂法,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0世纪,在中国进行的科学和医学的研究,显示出在科学发展的形式方面,欧洲的经验并不能囊括一切.也使我们看到:一幅仅仅基于文学的、哲学的和宗教经典的中国古代社会的图象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3.
最后,在“科技史”栏里,《科学与历史:文明辩证观的一些理论问题》是英国剑桥远东科学史图书馆G·布普寄交本刊发表的.在这份为联合国大学“文明的探索.讲座准备的报告里,作者认为必须辨证地认识科学史中的一些理论观念。  相似文献   

14.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关于科学史上一场争吵的调查JohnGribhin著吴献译17世纪60年代,当牛顿还在剑桥求学时,他在科学上的探索就已经与同时代的科学巨匠并驾齐驱,象意大利的天文学家伽俐略和法国的哲学家笛卡尔。他们提出的新概念标志着人类即将把宇宙做...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艰辛历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柏林 《科学》2003,55(4):21-26
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现代意义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起步甚晚的研究工作又受到急功近利、科技混谈政策的影响,多年在似曾相识的压力下挣扎.时至今日,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在某些方面还没有摆脱半殖民地的心理状态,严重影响着我国工业早日立足于自己坚实的创新成果.作为曾以一半科学生涯从事应用研究、并且始终坚持在第一线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工作者,笔者以亲身所历,列举事实分析共和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基础研究政策的得失,以及目前仍然存在的弊病,为今后的科学史研究存照.将特别着重回顾近二十多年来,第一线科学工作者和科技政策制定者、执行者之间的认识差距,以及这些差距的历史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6.
席澤宗 《科学通报》1959,4(14):465-465
早在24年以前,一位英国学者在訪問了苏联科学界以后,得到这样一种印象:“苏联的一般学者对于科学史都感到极大的兴趣而攻之弥勤。按照馬克思主义的哲学言之,任何时代的文明皆建筑于当代的生产制度之上。这一原理以一种特殊的意义賦与科学史的探討,而使之具有独特的重要性;是以苏联的科学史研究最为活跃,苏联科学院为科学史的研究設有专门机构”。(見克罗守著“苏联科学”,包玉珂譯,1937年,商务印书館出版,第503頁)。这位学者看到的是1934—1935年的情形,那时苏联科学院在列宁格勒設有科学技术史研究所,所內分数学物理学史組、生  相似文献   

17.
从科学史的视角来探究科学的发生发展,不仅可以一窥科学历程的全貌,还可以对科学概念的演进、科学理论的兴衰、科学思想的进步、科学方法的完善以及科学文化的传播作深入细致的考察。吴以义先生在海外学习研究科学史数十年,深谙其旨趣。他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科学革命时代以及中国文化与西洋文化比较交流等方面,著有《从哥白尼到牛顿:日心学说的确立》《海客述奇:中国人眼中的维多利亚科学》等多本专著,立意、文笔俱佳。本刊酝酿多年的"科学史专栏"终于启动,给大家带来了吴先生探讨"氧化"概念的开篇之作。本栏目会向更多科学史家约稿,读者们可以在历史的语境下更加立体地理解科学,欣赏科学。  相似文献   

18.
当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使人类的未来已成为整个学术界热烈探讨的课题。科学技术史研究的成就、资料和经验,为探讨人类现在、未来的新学科——科学学、科学社会学、未来学的诞生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科学史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在对自然科学问题所作的分析中,不可能脱离开对社会的分析,其分析的范围包括科学知识领域发展的内部规律和科学发展的逻辑理论,诸如科学理论形成和交替过程的条件与性质,科学机构的演变及方法上的改善,知识的细分化与整理,科学思维方法,科学语言和概念等。从而明确科学史研究的特点:首先要立足于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同时与哲学和社会科学密切相关。自然科学史是以批判来认识自然的途径和方法的特殊形式,在当前科学蓬勃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在中国科学史上,是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西方科学开始传入中国,与中国的传统科学合流在一起,改变了中国传统科学发展的方向。方以智的科学哲学思想力图从科学方法论上来回答和解决这个问题。表现了中国传统科学在历史的洄流中向前跃进而又挣脱不了旧有巢臼那样一种状态。  相似文献   

20.
正16—17世纪在欧洲发生了一场科学革命,这是科学史上第一例革命。它是对古希腊和中世纪科学的一场革命,为尔后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从学科层面来看,这场革命由天文学、化学、力学和生理学革命汇合而成。其中,"日心学说"的天文学革命率先揭开了革命的帷幕,推翻了此前统治人类思想长达1800多年的"地心学说",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结构的看法.哥白尼、开普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