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NdDyFeCoNbB磁体平均晶粒尺寸与内禀矫顽力iHc间的关系,发现随Nb含量增加,晶粒尺寸D减小,iHc升高,但二者间不符合线性关系,尤其在低Nb含量范围,对显微组织的研究表明,加入Nb后,磁体显微组织除晶内出现沉淀和晶粒尺寸变化外,另一个显著特征是晶界附近无沉淀区的形成,讨论了其与矫顽力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显微组织对NdFeB磁体iHc及β(iHc)的影响,对NdxFe93-xB7磁体,x从16增加到28时,Hc增加了55%,β(iHc)降低了约11%;进一步优化显微组织,增加富Nd晶间相,减弱晶粒间的磁耦合作用及消除晶粒表面的高退磁场区域,不仅可提高磁体的矫顽力,亦可显著改善其矫顽力温度系数。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含钴NdFeB系列稀土永磁体的磁性能与显微组织,Co加入到三元NdFeB磁体中显著提高磁体的居里温度Tc,因而大大改善了可逆温度系数α(Br)。对实验数据的计算机拟合表明二者间符合指数函数关系,且在单体数坐标中表现为两阶段曲线,在多组元NdFeB合金系列中,Al是提高含Co磁体矫顽力最有效的元素,其次是Mo,而Nb和V则不能改善Co对矫顽力的有害影响,高Co磁体中,Al恶化α(Br)的作用已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含钴NdFeB系列稀土永磁体的磁性能与显微组织,Co加入到三元NdFeB磁体中显著提高磁体的居里温度Tc,因而大大改善了可逆温度系数α(Br).对实验数据的计算机拟合表明二者间符合指数函数关系,且在单对数坐标中表现为两阶段曲线.在多组元NdFeB合金系列中,Al是提高含Co磁体矫顽力最有效的元素,其次是Mo,而Nb和V则不能改善Co对矫顽力的有害影响.高Co磁体中,Al恶化α(Br)的作用已非主要,这是由于Co提高Tc的作用大于Al对Tc的降低作用,但含Al磁体的β(fHC)较大,导致fHc随温度上升而迅速下降.含Nb、Mo、V磁体的β(fHc)则显著优于含Al磁体.  相似文献   

5.
通过HDDR法制备出内禀矫顽力达到1200kA/m的NdFeB各向同性粘结磁体,探讨了温度、时间抽速等工艺参数对获取高矫顽力的作用,并对原始晶粒尺寸的影响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开发低成本烧结钕铁硼磁体,用30% Ce 替代(Nd0.75Pr0.25)32.69Fe66.25B1.06磁体中的 Nd 和 Pr,研究了磁体在烧结及回火过程中的组织结构和磁学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取向压坯在1030~1080℃烧结2 h 后,随烧结温度升高,磁学性能下降,烧结温度为1030℃时综合磁学性能均最好.烧结态 Ce 替代磁体的综合磁学性能优于未替代磁体.一级回火后,相组成和晶粒尺寸基本不变,边界结构也未发生明显变化,磁体性能基本不变,或有少量下降.二级回火后,晶界明显改善,获得较清晰且平直的晶界,磁体矫顽力均得到大幅提高. Ce 替代磁体的剩磁、矫顽力和磁能积均稍低于未替代磁体.  相似文献   

7.
通过HDDR法制备出内禀矫顽力达到15KOe的NdFeB各向同性粘结磁体,探讨了温度、时间、抽速等工艺参数时获取高矫顽力的作用,并对原始晶粒尺寸的影响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采用能谱、扫描电镜等手段 ,研究烧结NdFeB磁体的显微组织及磁性能。结果表明 ,加入Nb可细化晶粒 ,并有大量的二次晶粒析出 ,使矫顽力提高。Tb的加入量不能太多 ,太多会使矫顽力降低  相似文献   

9.
9Cr—1Mo—V—Nb耐热钢焊接接头组织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分析了9Cr-1Mo-V-Nb与几种常用耐热钢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表明试验的各种焊接接头的机械性能良好.各焊接接头回火后焊缝区的显微组织均为回火马氏体,这与9Cr-1Mo-V-Nb钢正火回火态的显微组织相类似,但晶粒相对粗大.9Cr-1Mo-V-Nb同类钢焊接接头过热区显微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局部地区有少量δ铁素体.9Cr-1Mo-V-Nb钢与合金元素较低的异类钢焊接接头过热区的晶粒长大程度较同类钢为甚,碳化物聚集长大较显著.  相似文献   

10.
纳米单相NdFeB永磁材料的有效各向异性和矫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纳米Nd2Fe14B永磁材料中晶粒交换耦合相互作用对磁体有效各向异性的影响和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晶粒间交换耦合相互作用使材料的有效各向异性常数Keff随晶粒尺寸的减小而逐渐下降, Keff随晶粒尺寸的变化与矫顽力的变化规律相似. 纳米单相永磁材料有效各向异性的减小是矫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 为保证纳米NdFeB永磁材料具有需要的各向异性和矫顽力, 晶粒尺寸应不小于35 nm.  相似文献   

11.
为开发低成本烧结钕铁硼磁体,用30%Ce替代(Nd0.75Pr0.25)32.69Fe66.25B1.06磁体中的Nd和Pr,研究了磁体在烧结及回火过程中的组织结构和磁学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取向压坯在1030~1080℃烧结2 h后,随烧结温度升高,磁学性能下降,烧结温度为1030℃时综合磁学性能均最好.烧结态Ce替代磁体的综合磁学性能优于未替代磁体.一级回火后,相组成和晶粒尺寸基本不变,边界结构也未发生明显变化,磁体性能基本不变,或有少量下降.二级回火后,晶界明显改善,获得较清晰且平直的晶界,磁体矫顽力均得到大幅提高.Ce替代磁体的剩磁、矫顽力和磁能积均稍低于未替代磁体.  相似文献   

12.
纳米复合(NdDy)2(FeNb)14B/α—Fe永磁合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单辊急冷法并晶化退火制备了高剩磁,高矫顽力和高磁能积的(NdDy)2(FeNb)14B/α-Fe纳米复合永磁合金,其最佳磁性能分别为Br=1.02T,Hei=702kA/m(BH)max=134kJ/m^3,合金的组织结构由硬磁相(NdDy)2(FeNb)14B和软磁相α-Fe在纳米级范围内复合而成,两相的平均晶粒尺寸为30nm,该咱合金优异的磁性能起源于纳米晶硬磁相和软磁相之间的磁交换耦合作  相似文献   

13.
有快淬法制备了Nd7Fe86.5B5.5Ti(30wt%α-Fe)纳米复合体薄带,研究了它在低场中的热磁性质,即霍谱金生效应(Hopkinson effect),引入了磁体内部的磁阻碍分布函数f(h(0))来表示微磁结构的分布,发现实际磁体中钉扎和成核模型共同支配着磁体的硬磁化,它们的相对比率随着晶粒尺寸而异,远小于或远大于晶体晶粒尺寸,钉扎模型均成主体,两种机制的合理平衡是得到最佳磁体性能的关键,同时也解释了交换耦合磁体矫顽力的温度稳定性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NdFeB磁体的晶粒相互作用、矫顽力和δM(H)曲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δM(H)曲线方法研究了烧结和快淬纳米双相NdFeB磁体的矫顽力与\r 晶粒微结构和相互作用的关系.随磁化场的增强,δM(H)由正值增加,达到峰值后\r 下降,然后变为负值.标志晶粒相互作用从以交换耦合作用为主转变为以静磁相互 作用为主,使δM(H)取正向峰值的磁场略小于磁体的矫顽力.烧结NdFeB磁体\r δM(H)曲线的正向峰值随取向磁场的增加而增大,且峰值位置左移,表明取向磁场 对磁体性能的影响类似于晶粒交换耦合作用.纳米双相NdFeB磁体δM(H)曲线的 正向峰值随晶粒尺寸的减小而增大,表明晶粒交换耦合相互作用随晶粒的减小而增\r 强;较强磁场下的δM(H)有较大的负值,表明具有高磁化强度的软磁性相对静磁相\r 互作用有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从磁学的基本理论出发,研究了时效制度与镝含量不同的含镝钕铁硼磁体的内禀矫顽力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利用不同速率的快淬薄带制备出各向异性的热变形Nd-Fe-B磁体,运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热变形磁体的磁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快淬薄带速率的增加,获得最佳磁性能的热变形温度也逐渐增加,三类热变形Nd-Fe-B磁体获得最佳磁性能的热变形温度分别为650,680和700°C;磁体最佳磁性能中的剩磁和最大磁能积随着快淬薄带速率的增加而降低,而内禀矫顽力却略有增加.磁体的晶粒尺寸随着热变形温度的增加而增大;相同热变形温度下,磁体的晶粒尺寸随快淬速率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7.
镝扩渗对烧结钕铁硼磁体组织结构与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研究了38UH、42SH和N50薄片状钕铁硼磁体晶界镝扩渗前后的组织结构与磁性能,发现经过镝扩渗处理后磁体的矫顽力提高了400kA·m-1以上,而剩磁几乎不变,最大磁能积因为矫顽力和方形度的提高而提高.经组织结构分析认为,钕铁硼磁体晶界镝扩渗提高矫顽力主要是通过提高Nd2Fe14B晶粒外延层的各向异性和形核场实现的.根据Fick第一扩散定律,对磁体晶界镝扩渗进行了模拟计算,可近似得到定温热处理不同时间后渗镝深度及对应的镝的质量浓度及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Ca^2+离子(<50mol%)对Na扩散(Sr,Ca)TiO3系电容-压敏陶瓷结构与性能的影响。XRD及IR吸收谱的实验结果表明,Ca^2+离子的加入,使立方钙钛矿结构发生畸变。这些结构上的变化,使得当Ca^2+离子含量增加时,晶粒电阻率上升,晶粒尺寸减小;在Ca^2+离子的含量约小于30mol%时,随Ca^2+离子含量的增加,经Na扩散热处理后陶瓷的视在介电系数增加,压敏电压降低。尤其是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双合金法制备Nd-Dy-Sn-Fe-Nb-B永磁体,并对其磁性能、温度稳定性和显微组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Nd-Dy-Sn-Fe-Nb-B磁体的内禀矫顽力Hci随Dy2O3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Dy2O3含量为2%时,磁体的Hci和(BH)max较高,添加2% Dy2O3和0.3% Sn时,磁体的Br和(BH)max降低,而Hci可由656.0 kA/m升高到1*!024.0 kA/m,同时磁体的温度稳定性加强,磁通不可逆损失降低;当测量温度从20 ℃增加到160 ℃时,hirr为-2.3%,温度系数α为0.014%/℃.  相似文献   

20.
本文建立厚度为d的晶粒间界相均匀包围边长为D的三维立方体模型.假定晶粒间界相削弱了晶粒间的交换耦合相互作用.研究了晶粒尺寸及分布对纳米永磁材料有效各向异性及矫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个晶粒的平均各向异性随晶粒尺寸D的增大而增大.且材料的有效各向异性Keff和矫顽力Hc均随平均晶粒尺寸的增大而上升,而上升速率逐渐减慢.Keff和Hc随分布系数的增加而下降,且下降速率逐渐减慢.当Pc=0.7,=1.5,K1(0)=0.2Kh,d=2nm时,我们计算的矫顽力与实验数值符合地很好(Pc是无量纲因子,在0到1之间取值.Kh是晶粒内部正常的磁晶各向异性常数,K1(0)和d分别为晶粒间界相的各向异性常数和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