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英国女作家乔治·爱略特一直以来被列为经典作家,但她的经典小说也具有通俗特色:一,她的小说取材于中下层人们的生活,反映了通俗小说的大众化品格;二,其主题主要围绕当时女性感兴趣的爱情、婚姻和家庭等问题展开,反映了通俗小说的世俗化审美观的特点;三,她所运用的文化模式和情节模式也体现了通俗小说的模式化特色。  相似文献   

2.
由消声匿迹走向回归中兴的通俗小说①李阳春在新时期文学的发展进程中,出现过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那就是沉寂多年的通俗小说突然奇迹般地复苏,并迅速地走向繁荣。这一现象曾引起文坛的极大震动,社会各界也对此众说纷纭。1984年前后,由文艺的商品性问题开始,...  相似文献   

3.
中篇通俗小说是介于长篇通俗小说和短篇通俗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形态,是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一个重要品种,却长期为人们所忽视。明末清初诞生了一大批中篇通俗小说作品,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烟水散人徐震是当时最多产的作家,而李渔《十二楼》的水平最高,影响也最大。明末清初中篇通俗小说的艺术成就和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和汲取。  相似文献   

4.
马菡谦 《科技信息》2009,(14):113-113
《飘》是一部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和题材的通俗小说。它通过主人公斯嘉丽的爱情纠葛和生活遭遇展示了她在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复杂的情感世界。在这个情感世界中,她对爱情既专一又虚荣;对亲人她既有着情感上的依附又有着道德上的背叛;对塔拉则是近乎疯狂的热恋与付出。这些情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西游补》是晚明文人董说创作的一部通俗小说,但长期以来它的独特价值和特殊地位一直不为人们所重视。本文力图从作家创作宗旨、思想倾向、作品取材、作品结构等方面,通过对《西游补》与《金瓶梅》、《红楼梦》的对比,论证《西游补》是我国古代文人独创长篇通俗小说的发轫之作。  相似文献   

6.
《西游补》是晚明文人董说创作的一部通俗小说,但长期以来它的独特价值和特殊地位一直不为人们所重视。本文力图从作家创作宗旨、思想倾向、作品取材、作品结构等方面,通过对《西游补》与《金瓶梅》、《红楼梦》的对比,论征《西游补》是我国古代文人独创长篇通俗小说的发初之作。  相似文献   

7.
《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部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催人泪下的经典悲剧。长久以来,众多文艺批评家,评论家以及哈代研究学者们大多从当时的社会,道德等宏观的角度来探讨其悲剧的根源。然而,她的悲剧却与她的性格有着必然的联系,她的性格上有勇敢、坚强的一面,但同时又有顺从、软弱的一面,正是这种性格上的冲突造成她的悲剧,因此,苔丝的悲剧也是性格的悲剧。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中说:“今后不继续提文艺从属于政治这样的口号”,“这当然不是说文艺可以脱离政治。文艺是不可能脱离政治的”。邓小平同志在此极为明确地指出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既不从属又不脱离。这是就我国长期的文艺实践,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经验而得出的结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新时期的运用和发展。它是制订党的文艺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促进文艺事业健康发展的指针。  相似文献   

9.
有一位在文艺机构里兼任义工的小姐,工作认真,做事周到,脸上经常有微笑,一看就知道是善良的女子。有一次,我当面恭维她善良。她笑着说:"如今人们恭维女子,如果那女子有几分好看,就恭维她漂亮;若是丑得无法说漂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讨论中,争论得最热闹的莫过于“文艺要不要为政治服务”这个问题。有的同志认为,这个提法不科学,不能够解释文艺的全部现象,马克思恩格斯也没这样说过,历史上凡是为政治服务的都没出过好作品等等。据此全盘否定“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提法。对这个问题,我赞成今后不再提“文艺为政治服务”,但不同意对它全盘否定。“文艺为政治服务”之提出是有其背景和特定涵义的。对它的评价也应放到一定的  相似文献   

11.
文艺批评中客体和主体的关系文学艺术发展的历史证明,文艺批评是随着文艺创作的产生而产生的。在原始社会,人们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创作出了一些作品,但那时因种种条件的限制,还没有产生文艺批评。文艺作品,作为一个客观现象,是先于文艺批评而存在的。之后,文艺创作日趋丰富、繁荣,人们出于让文艺发挥出更积极的作用以及总结创作中的经验教训等等的目的,开始对作品进行介绍、解释和评论活动。于是就产生了文艺批评。随之,也就出现了如何处理批评家与批评对象的种种复杂关系问题。马克思说:“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直接把人跟动物的生活区别开来。”有了意识,人就能够以自我为中心,建立一  相似文献   

12.
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象一个幽灵,无孔不入地潜入中国大地的各个角落,到处都可感觉到它的无所不在的影子。讲了多少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直到今天才真正体会到经济可能对文化产生何等巨大的影响。文艺也骤然变了,变得使不少长期搞文艺的人竟然认不得文艺或不懂得文艺了。“困惑”成了一种时髦的感叹或一种流行病,文艺也在“困惑”之  相似文献   

13.
标题音乐作为一种音乐现象,是人们所公认的。但人们也常把它理解成浪漫主义时期的一种特有现象,这是不正确的。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纠正这一偏见,并进一步说明标题音乐为什么会在浪漫主义时期得到大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西方通俗小说具有流行、畅销、消遣等多重属性,但究其本质,它是一类颇受欢迎的文学模式,这种文学模式是一系列特定的文化形式与相对稳定的艺术框架的有机结合。“模式”不但决定通俗小说的艺术构成和艺术品位,还决定了它的发展和衍变。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文艺真人秀节目是目前风靡世界的一种节目形态。在中国,真人秀节目也逐渐演化为一种比较主流的电视节目形态,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对现阶段中国电视文艺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有利于我国真人秀节目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1 文艺起源问题无疑是文艺学中最烦难的问题之一,它所探讨的是一个在历史攸远的年代中发生的事件。也许正是因为问题的烦难性,才更加引发了人们的强烈的求知兴趣。千万年来,为了揭穿文艺起源的奥秘,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过苦苦的求索,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理论。尽管由于原始材料的相对匮乏,这些理论从总体上看都不可避免得带有攻多攻少的思辩色彩和假想性质,但这并不意味着文艺起源的研究投有光明的前途。如果我们能尽量全面地利用现有的材料,并广泛地汲取各种理论的合理性,那么,使这种研究达到一种接近科学性的水平,还是极有可能的。 古希腊以降,在人们提出的诸种文艺起源论中,比较有影响的是“模仿论”、“游戏论”、“巫术论”和“劳动论”。概括起来说,前两种理论偏重于强调内在的的心理因素,后两种理论偏重于强调外在的社会因素。 建国以后,我们一直奉行的是“劳动论”并将其视为马克思主义的正宗理论。近10年来,在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下,人们对文艺起源问题进行了重新探索。除了坚持原有的“劳动论”外,又出现了许多新的观点,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一种“综合论”的观点。 “综合论”并不完全排斥“劳动论”,它只是把文艺起源中的劳动因素的唯一性降低为多元中的一元,并给予其他的非劳动因素(模仿、游  相似文献   

17.
西方通俗小说具有流行、畅销、消遣等多重属性,但究其本质,它是一类颇受欢迎的文学模式,这种文学模式是一系列特定的文化形式与相对稳定的艺术框架的有机结合。“模式”不但决定通俗小说的艺术构成和艺术品位,还决定了它的发展和衍变。  相似文献   

18.
寻觅春城     
春天,这是人们多么向往和珍惜的时节啊!是她驱走了严冬送来了温暖,给万物以生机,使大地披上绿装;她催农民抓紧夏收作物的田间管理,把丰收的种子播下。春季不热不冷,气候宜人,是旅游观光的好时节。她是光明和希望的象征。你可曾留心观察春天的真实容貌吗?她是一种周而复始的自然季节现象。据气候学家研究发现,她是一年中五日平均气温开始回升到等于或大于  相似文献   

19.
曾平澜是我国二三十年代有成就的女诗人,是壮族现代女作家中的佼佼者。她追求进步,诗作深刻感人。但她死得默默无闻,她的作品长期被湮没,不被人们注意。1985年春我参加协作编写《中国少数民族现代文学》一书,在收集壮族文学资料过程中,发现一本《平澜诗集》,才知道壮族现代文学中有这样一位不寻常的女诗人。于是我开始发函、走访,着手收集平澜的资料,准备把她写进民族文学史书里。在收集资料过程  相似文献   

20.
民俗文艺有两种不同的发展路线和模式:一是独立成体的专业文艺样式即文艺民俗,一是仍存在于母体的"活化石"形态即民俗文艺。目前关于土家族文艺民俗研究的多数成果乃是从"史"的角度对已经存在的民间文艺进行固化,这是一种静态保护。我们所要研究与探讨的土家族民俗文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是充溢着鲜活生命力的"活态"保护,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配合协调,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