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用有效质量口袋模型描述夸克物质研究了流夸克质量的选取对奇异星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流夸克质量的增大,奇异夸克物质的状态方程变软,奇异星的最大质量及对应的半径变小.奇异流夸克质量由90MeV增到200MeV,奇异星最大质量由1.38M⊙减小至1.32M⊙,相应的半径由8.0km变到7.64km.可知,流夸克质量的选取对奇异星的性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RMFT)描述强子物质, 用MIT口袋模型描述色味锁闭(CFL)色超导夸克物质, 用GL85,GL1和NL3参数组考察CFL色超导能隙(Δ)对混合星性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Δ的增加, 混合星的最大质量和半径分布在3个区域, 强子星区(Δ<76 MeV)、 中间相变过渡区域(76 MeV≤Δ<160 MeV)与CFL色超导夸克星区(160 MeV≤Δ≤200 MeV); 随着Δ的增加, 混合星内强子 CFL夸克相变的相变密度变小, 相变区域变窄, 状态方程(EOS)先变软后变硬, 星体的最大质量先减小后增加; GL85和GL1参数组研究 CFL色超导能隙对混合星性质的影响规律一致; NL3参数组在较小能隙(Δ<30 MeV)可获得PSR J1614 2230中子星.  相似文献   

3.
利用微扰方法研究旋转混合星的结构.应用基于相对论平均场理论的硬和软的两种强子物质状态方程以及将s夸克质量作为自由参量的夸克物质的MIT袋模型来构造混合星模型.研究了旋转对于星体内部结构的影响,并近一步对比和分析不同模型星体结构改变的不同.结果显示s夸克质量对于旋转星体的结构和性质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Nambu\|Jona\|Lasinio(NJL)模型描述奇异夸克物质, 并研究奇异夸克物质及奇异星的性质. 通过求解能隙方程, 给出了组分夸克的动力学质量和数密度随重子数密度的变化关系; 计算得到奇异物质的状态方程及奇异星的质量\|半径关系. 结果表明, 用NJL模型描述的奇异星质量和半径均较小, 并在观测值的下限附近.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口袋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密度依赖口袋参数,给出了奇异夸克物质正确的热力学关系,并研究了奇异物质及奇异星的性质.结果表明,密度依赖口袋常数下,奇异夸克物质的压强有一个附加项,而能量密度中则没有这样的附加项,从而保证了系统的热力学自洽性.热力学自洽情形下奇异夸克物质的状态方程比原来变软,相应的奇异星的引力质量和对应的半径均变小,说明密度依赖口袋常数下的新热力学关系对奇异物质及奇异星的性质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考虑物质回落与混合效应的前身星输入数据,在一维球对称瞬时爆发模型下数值模拟了质量为12~15 M⊙Ⅱ型超新星的星核坍缩、激波传播、爆发能量等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前身星的星核质量、密度、温度、物质构成等对Ⅱ型超新星爆发有重要影响,不过,数值模拟仍不能实现超新星的瞬时爆发.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给出由超高能重离子碰撞所产生夸克物质和强子物质约状态方程,然后讨论在两种不同情况下系统从夸克物质到强子所经历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在相对论平均场框架内研究温度对包含δ介子的热前中子星物质的影响.温度对前中子星物质的影响趋势与是否包含δ介子无关.温度升高:(1)超子出现的临界密度降低;(2)低密度处超子丰度增加;(3)高密度区域内中微子丰度增加;(4)状态方程在低密度区域变硬而在高密度区域变软.同时,温度升高,前中子星的最大质量及其对应的半径都会增加.如果前中子星物质内包含了夸克相,温度升高,强子夸克相变开始和结束的临界密度都会提前.  相似文献   

9.
在 SPS、RHIC 和 LHC 碰撞能区,利用 SU(2)规范对称性,研究了强子物质中介子相互作用产生的热光子. 计算结果表明,在 SPS 能区,强子气体对热光子谱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在 205 MeV 初始温度条件下,强子气体热光子产额比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产额高. 在 RHIC 和 LHC 能区,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作用随碰撞能量的增加而逐渐变得重要.  相似文献   

10.
作者用手征微扰理论建立了有效拉氏量,对夸克标量流作用于强子八重态上的质量矩阵元计算到一圈图,得到了八重态强子的质量劈裂.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RMFT)下的GL85参数组,在考虑超子(Λ,Σ+,Σ0,Σ-,Ξ0,Ξ-)自由度下,研究超子耦合常数的选取对中子星内粒子数密度分布、状态方程及质量-半径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超子耦合常数的增大,超子Σ-的出现密度增大,其他超子(Λ,Σ+,Σ0,Ξ0,Ξ-)的出现密度变小,状态方程变硬,中子星的引力质量变大而半径变小;当超子耦合常数从0.4增大到1.0时,中子星质量从1.36M⊙(M⊙=1.99×1030kg为太阳质量)增大到1.97M⊙,相应的半径由12.1km减小到11.3km.并得到与中子星质量下限(1.4M⊙)对应的超子耦合常数值.  相似文献   

12.
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RMFT)框架下考虑超子自由度, 用7个参数组计算中子星的质量, 并分析超子耦合常数对中子星最大质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对应状态方程(EOS)较硬的3个参数组(NLSH,NL3,NL2), 中子星的最大质量可达已观测到中子星PSR J0348+0432和PSR J1614-2230及双中子星合并GW170817中给出的质量, 即大质量中子星结构中可包含超子相; 随着超子耦合常数χ的增大, 状态方程变硬, 中子星最大质量增大; 当NLSH参数组的χ≥0.6时, 中子星最大质量均大于2M⊙(M⊙为太阳质量). 因此, 合理选择状态方程较硬的参数组与较强超子耦合常数可获得大质量中子星.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相对论平均场的框架内研究了有限温度下强超子-超子(YY)相互作用对中子星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包含强YY相互作用后,(1)星体会被进一步的超子化;(2)星体最大质量变小而相应的半径变大.另一方面,随着温度的升高,YY项对中子星物质的主要影响迅速减弱.在高于约46MeV时,强YY项在中子星里的效果是可以忽略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四个不同星风物质损失率公式,计算了5M⊙和15M⊙转动恒星的演化。通过对演化结果的比较发现:星风物质损失率的大小对大质量转动恒星演化的影响比对中质量恒星的影响要大;星风作用越大,恒星在HR图中的演化轨迹向低光度方向移动;而且较大的物质损失率降低了恒星内部CNO循环的反应速率,从而延长了恒星的演化寿命,并影响到恒星内部的密度和温度等各个物理量。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third family of compact stars with the color-flavor locked (CFL) quark core. The relativistic mean field model is used for hadronic matter and the MIT bag model for CFL quark matter. The results of the calculation show a transitional behavior that goes from the hadron star range, through the transition range, into the CFL quark star range. In the transition range, the third family of compact stars with the CFL quark matter core is found in the wide range of the CFL energy gap 100 MeV?Δ<150 MeV. By comparing with early investigations, we argue that the greatest possible third family of compact stars may be the hybrid stars with the CFL quark core.  相似文献   

16.
计算了5M⊙恒星从主序到红巨星阶段的演化,将考虑对流超射的演化结果与不考虑对流超射的演化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恒星在赫罗图中的演化轨迹向着低温度高光度的方向移动;氢主序与红巨星的寿命之和几乎不变;中心温度随其密度变化较为明显,并对其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