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南方红豆杉种子中发芽抑制物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Lemee et I,ev1.)Cheng et L. K.Fu)种子各部分的甲醇浸提液进行了生物测定,并通过GC-MS联用仪鉴定,以探讨种子中萌发抑制物质与休眠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种子中种皮、内种皮和胚乳的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的高生长、根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同时,从南方红豆杉种子的胚乳和中种皮、内种皮中鉴定出多种有机化合物,并确定了它们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其中包括已报道的正庚酸、壬酸、乙酸等发芽抑制物质.表明南方红豆杉种子的中种皮、内种皮和胚乳中均含有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物质.  相似文献   

2.
用组织切片法对凹叶厚朴种子胚形态结构的观察、种皮透水性的测定、种子不同部位浸提液的生物测定,初步探讨了凹叶厚朴种子的休眠原因.结果表明:凹叶厚朴种子的胚已分化完全;内种皮有阻碍种子吸水的作用;外种皮和中种皮以及胚乳存在较多的发芽抑制物质.对凹叶厚朴种子的萌发试验表明,用1500mg/L赤霉素( GA3)浸种后低温层积处...  相似文献   

3.
青钱柳种子的种皮构造及其对透水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通过青钱柳种子的形态解剖、种皮结构的电镜扫描、种皮的透水性等试验,对青钱柳种皮构造与种子休眠关系进行研究,以探讨青钱柳种子的休眠原因。结果表明,青钱柳种子种皮有3层,外种皮表面角质化,中种皮木栓质,内种皮木质而坚硬,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胚与外界的水汽交换,影响种子的吸胀和萌发。种皮的透水性试验结果表明,浓硫酸处理后,种子能很快吸水膨胀。种子各部分的含水量测定结果表明,青钱柳完整种皮种子的胚能吸收到部分水分,因此,种皮的透水性可能不是引起青钱柳种子休眠的最主要因素。但是,青钱柳种子的这种种皮结构可能对胚的萌发特别是胚根的生长和伸长会产生严重的机械阻力。  相似文献   

4.
冬青种壳种皮透水性及种皮浸提液的生物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宁  吴军  张桂菊  徐杰  苏金乐 《河南科学》2006,24(4):528-531
以冬青为试验材料,研究冬青种壳与种皮透水性及种皮内含物对冬青种子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冬青种壳与种皮具有一定的透水性,能为冬青种子萌发提供必要的透水、透气条件.通过种皮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苗高及根长生长影响的研究,表明冬青种子种皮中存在着抑制物质,这些抑制物质对冬青种子萌发起着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寄生植物锁阳种子萌发抑制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锁阳种子休眠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种子内存在抑制萌发物质,根据种子萌发试验和对春种子休眠物质进行提取,分离纯化,TLC及HPLC分析结果,确认该抑制物存在于种皮中,并鉴定为脱落酸(ABA)。  相似文献   

6.
用组织切片法及细胞化学染色研究了凹叶厚朴种子的结构和内含物质分布的情况.结果表明:凹叶厚朴种子有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胚小,胚乳丰富.种皮由外种皮、中种皮和内种皮组成.外种皮细胞内无淀粉粒,含少量的贮藏蛋白质和脂类物质;中种皮细胞内有较多的淀粉粒和脂类物质以及少量的贮藏蛋白质;胚细胞中无淀粉粒,也无贮藏蛋白质和脂类物质;胚乳细胞中含有较多的淀粉粒,也含有大量的贮藏蛋白质和脂类物质.凹叶厚朴种子的结构及细胞化学特征是自然条件下凹叶厚朴种子繁殖率低下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生产中重楼种子育苗是否需要脱去外种皮,通过使用重楼外种皮水提液对单子叶植物玉米、小麦和双子叶植物豌豆、白萝卜的种子进行浸种催芽处理,统计种子的萌根率和萌芽率。结果表明,重楼新鲜外种皮中确实存在抑制种子萌根和萌芽的物质,且对单子叶植物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特别明显。为此,建议重楼新种子育苗时需人工脱去新鲜外种皮,并将种子上残留的外种皮汁液冲洗干净。  相似文献   

8.
【目的】春剑(Cymbidium tortisepalum var. longibracteatum)种子在自然环境下难以萌发,大约只有百万分之一的萌发率。分析春剑种子萌发机制,可为春剑种子的高效萌发和共生萌发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无菌播种技术对春剑种子进行萌发试验,并用体式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各发育阶段春剑种子形态变化进行观察。【结果】Hyponex(花宝1号)3 g/L + 6-BA 0.50 mg/L + NAA 0.50 mg/L培养基上种子萌发效果最佳,种子萌发率为30.33%;从播种到形成幼苗需400 d。观察发现,春剑种子萌发的主要途径为种胚膨大并从种子一侧突破种皮但未从种皮中脱落,种胚突破种皮后经光合作用变绿并分化成原球茎,原球茎伸长生长形成根状茎最后形成幼苗。【结论】添加适宜浓度的6-BA和NAA能有效促进春剑种子的萌发;春剑种子的发育阶段分为:未萌发、种胚吸水膨大、种皮破裂露出种胚、形成原球茎、形成根状茎、形成幼苗6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南方红豆杉离体胚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南方红豆杉离体胚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置于White、B5、MS、DCR四种培养基上培养,以研究不同培养基对离体胚萌发和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对离体胚的萌发率有显著影响,以B5培养基效果最好,可达96%左右.胚萌发的时间也随培养基的改变而不同.在同样培养条件下,光照下胚的萌发率略高于黑暗下的萌发率,光照更利于幼苗生长.已萌发的胚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的状况不同,以B5培养基的存活率最高(70%),生根情况最好.本实验为打破南方红豆杉种子休眠提供了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并为南方红豆杉的快繁、保护利用以及紫杉醇的提取提供了潜在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采用B5和MS相组合的BM基本培养基和适宜浓度的激素(2,4-D,6-BA和GA3)能解除红豆杉种胚的休眠.单因子试验和不同组合的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单独使用2,4-D0.1mg/L,6-BA2mg/L和GA32mg/L均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红豆杉种胚的萌发,萌发率分别为70%,55%和28.6%;最佳正交组合为6-BA1mg/L+2,4-D0.1mg/L+AC4g/L,萌发率达81%.  相似文献   

11.
南方红豆杉(Taxus walichiana var.mairei)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其种子库的研究鲜见报道.在福建南平大坪村和福州旗山南方红豆杉分布相对集中的2个地方设置样地开展南方红豆杉土壤种子库研究.结果表明,红豆杉土壤种子库水平方向主要集中在树冠周围,占80%左右,树冠外0 m~5 m处也有少量分布.枯枝落叶层的种子数明显多于其他两层,占到71%以上,土壤中完整的有生活力的种子仅占整个土壤中种子的30%.腐烂种子和破碎的空粒种子,是种子损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人工栽培南方红豆杉紫杉醇的含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人工栽培南方红豆杉枝、叶、皮、种子中紫杉醇的含量进行测定,并与文献报道的东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云南红豆杉的紫杉醇含量比较.结果表明,人工栽培南方红豆杉种子、枝条、叶和皮中的紫杉醇含量分别是0.01256%,0.00193%,0.00102%和0.01483%,它们均有开发利用价值,研究为合理开发利用人工栽培南方红豆杉枝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珙桐种子不同部位内源抑制物含量及其在层积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分别取层积12、16个月的珙桐种子,以甲醇和丙酮为提取剂,制备其种仁(胚和胚乳)、种壳的浸提液,分析各浸提液对白菜籽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珙桐种仁和种壳中均含有发芽抑制物质; 随着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升高,抑制物生理活性增强; 种仁浸提液抑制物的生理活性显著高于种壳浸提液; 种仁甲醇浸提液抑制物的生理活性显著高于丙酮浸提液,而两种提取剂中,种壳浸提液的生理活性差异不显著。低温层积12个月再变温层积4个月后,珙桐种子内源抑制物的生理活性显著降低,但此时种仁 0.09 g/mL的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籽的发芽指数仍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表明此时种仁中仍含有一定量的抑制物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低温层积不同阶段油用牡丹‘凤丹’种子种皮结构、胚形态以及营养物质、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为其休眠解除以及促进萌发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低温层积5个阶段的‘凤丹’种子为材料,用扫描电镜(SEM)和体视显微镜观察种皮结构、种胚形态的变化,测定各层积阶段种子大小、吸水率的变化,同时测定种子中粗脂肪、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淀粉含量的变化以及过氧化物酶(POD)、酸性磷酸酶(APA)活性的变化,分析营养物质含量、酶活性与‘凤丹’种子休眠解除的关系。【结果】‘凤丹’种皮不存在吸水障碍,浸种96 h时,吸水率为54.2%,达到吸水平衡。层积30 d时,种子纵径由8.97 mm显著增加至10.44 mm,增加了16.4%;横径由6.42 mm显著增加至8.87 mm,增加了15.0%;之后种子大小增加缓慢。SEM观察结果表明:种皮主要由角质层、栅栏层和薄壁细胞层3层结构组成,成熟种子、种皮栅栏组织中长柱状细胞排列整齐紧密,但栅栏层、薄壁细胞层中很多细胞间有较小的空隙;层积30 d后,角质层内侧出现了明显的孔洞,栅栏层细胞排列较之前疏松,透性加大。成熟种子的胚较小,层积30 d后子叶略有膨大,下胚轴略有增粗;胚根突破种皮后子叶进一步增大,胚根、下胚轴明显伸长和增粗,但上胚轴仍需层积2个多月才能得以延伸。‘凤丹’种子含油率高,层积处理前种子中粗脂肪含量占种子鲜质量的32.3%,是胚乳中的主要贮藏物质。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其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而淀粉、可溶性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则一直呈下降趋势;层积过程中,POD和APA活性逐渐增强。【结论】‘凤丹’种皮不存在吸水障碍,透水性不是限制种子萌发的重要原因;成熟的种子胚极小,需在10 ℃条件下层积一段时间,使胚进一步分化发育完全,完成生理后熟作用;胚根突破种皮后仍存在上胚轴休眠现象,需在5 ℃下低温层积较长时间以解除其休眠;层积过程中随着酶活性的不断增强,贮藏物质逐渐被分解,为种子的各种代谢活动提供能量,且粗脂肪的分解与转化是此过程中的主要供能物质。‘凤丹’种子层积过程中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与种胚形态变化呈现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以针叶类珍稀植物粗榧和南方红豆杉的半木质化硬枝为试验材料,对其扦插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根剂GGR对粗榧和南方红豆杉均适用,其扦插效果优于IBA;扦插基质选腐殖土为宜,生根效果优于珍珠岩;生根剂浓度以100 mg/L为宜,粗榧插穗经GGR 100 mg/L处理后在腐殖土中生根率达到了75.68%,红豆杉插穗经GGR 100 mg/L处理后在腐殖土中生根率达到了77.55%。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重庆市四面山风景区南方红豆杉林样地的调查,运用丰富度指数、Shannon-W 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该地区竹类侵扰下的南方红豆杉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该群落可划分为1个群系组4个群丛,慈竹是该群落的优势种,而红豆杉为灌木层的优势种,同时也是群落的特征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重庆市四面山风景区南方红豆杉林样地的调查,运用丰富度指数、Shannon-W 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该地区竹类侵扰下的南方红豆杉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该群落可划分为1个群系组4个群丛,慈竹是该群落的优势种,而红豆杉为灌木层的优势种,同时也是群落的特征种;该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其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在均匀度上各群丛各层未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乌桕种子成熟过程中种皮和胚乳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乌桕种子成熟过程中种皮结构和胚乳内部营养物质的变化,进一步了解该种子休眠形成的机制,以不同采收期的乌桕种子为材料,分别对种皮和胚乳进行了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结果表明:随着种子的不断成熟,种皮的厚度不断增加; 同一种子不同部位种皮的厚度不相同,胚根处、子叶端的种皮较其他部位厚,这可能是种子萌发时胚根难以突破种皮的主要原因。乌桕种皮坚硬革质化,由外到内依次为角质层、栅栏层、骨状石细胞层及薄壁组织层,栅栏层细胞排列紧密,这不仅增加了种皮的坚硬度,还可对种子与外界水、气交换造成影响; 乌桕种皮表面和内部均含有蜡质,其含量随着种子的成熟而增多,提高了种子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御能力。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在种子成熟前期,胚乳细胞中存在较多大液泡,各种细胞器结构完整,细胞中散布着一些较小的高电子致密物质。种子成熟过程中,水分含量不断降低,部分细胞器消融,细胞核因失水而缩小变形,脂滴逐渐消融,变成透明状,高电子致密物质大量累积、聚集,脂蛋白含量增加,同时淀粉转化成糖类物质,表明乌桕种子已完全成熟,进入休眠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