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未曾存在过龙的图腾,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是“误谈”,这是不了解龙产生的历史及龙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历史记载、考古事实等都证明,从开天辟地的盘古,到人祖伏羲、女娲,到炎帝神龙氏、黄帝轩辕氏,直至夏禹一族均为龙图腾——龙之传人;中国南北许多民族的图腾和象征都是龙。龙是中华凝聚力的象征、中华儿女大团结的象征、中华民族“和合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2.
龙年话龙     
叶清 《厦门科技》2012,(1):47-48
2012年是中国农历壬辰年,俗称龙年。龙,或称中国龙,是中华民族十分熟悉的神异动物.形象威武,能呼风唤雨,腾云驾雾。这种“身似蛇、头似驼(牛)、角似鹿、腿似蜥、爪似鹰、掌似虎、髯似羊、尾似鳄”的动物,是中国传说的龙.起源于黄帝时代的图腾。  相似文献   

3.
龙年话龙     
带着澳门回归的欢笑,随着新千年的钟声,亿万个自称为“龙的传人”的华夏儿女们迎来了农历庚辰年——龙年。中国是龙的故乡。古往今来,不少中国人喜欢以龙为名,张龙、王龙、李龙、赵龙等等层出不穷。龙池、龙潭、龙湖、龙塘、龙川、龙溪、龙港、龙沼、龙河、龙海、龙江、龙泉、龙井、龙水等与龙相关的地名比比皆是。龙的传说数不胜数,龙的故事述不胜述。显然,此处话龙也只能“画”出龙的一鳞半爪而已。龙为何物  相似文献   

4.
我国研究恐龙的第一位学者是杨钟健。在我国发现的第一条恐龙是“满洲龙”,是俄国人1916年在黑龙江省嘉荫县采到的。我国科学家自己发掘并研究的第一条恐龙,是1938年在云南省禄丰县发掘并整理的“许氏禄丰龙”。目前我国收藏并研究恐龙的机构有: 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解放后在杨钟健教授领导下,先后发掘并研究了棘鼻青岛龙、甘肃永登的马门溪龙、云南的禄丰龙、内蒙古的甲龙、云南的滇中龙、谭氏龙、嘉陵龙、阔口龙等。各门类恐龙化石都有展出。目前由赵喜进、董技明指导  相似文献   

5.
扬子鳄     
我们都知道自己是龙的传人,也有很多人知道我国有一种极度濒危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叫扬子鳄,可是有多少人知道,“龙”的原型之一就是扬子鳄呢?经专家考证,“龙”的形象是“以扬子鳄、湾鳄为主体,融合了其他生物特征以及人们的艺术加工综合而成的神话形象”。  相似文献   

6.
2000年5月1日,中国学子列别尔在美国芝加哥向“五·一”国际劳工纪念馆献出了介绍“中华龙”的发掘、布局和卵石龙的全套照片;同时,列别尔向异国观众展示了这一重要发现——“焦墩卵石中国龙”计算机模拟系统,令美国人惊奇不已。许多亲临观摩的华人望着“中国龙”,心潮起伏,禁不住流下了激情的热泪。  相似文献   

7.
李闻 《今日科技》2005,(4):28-30
成立于1995年的浙江太子龙服饰有限公司,产品以商务休闲男装为主。2004年销售近8亿元。企业连年荣获“全国服装行业双百强企业”、“行业最佳经济效益企业”、“企业管理四星级”、“市级工业规模企业”等称号;“太子龙”产品被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评为“诚信产品”、“浙江市场消费者喜爱的品牌”、“浙江省名牌产品”;“太子龙”商标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2004年又获“最具竞争力100家名牌”称号,并被评为“夹克销量十大品牌之一”。太子龙的腾飞与总经理蔡冬冬角色的快速成功转型是分不开的。在2004年秋天的第二届国际营销节上,她与奥康、海尔、长虹、红塔、蒙牛、波导等企业负责人一起被评为中国十大营销经理人。  相似文献   

8.
恐龙时代的日本几乎都处在海底。从化石可以得知,该海中曾有许许多多的海栖爬虫类生息过。作为代表的叫“长颈龙”(也叫“蛇颈龙”)。1968年,福岛县有一名当时还是个高中生的少年铃木在双叶层群地层中发现了该化石。因此日本将其命名为“双叶铃木龙”。作为新种,准备近期给它起个正式的学名。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在这一时期,中国龙的形态和观念都发生了引人瞩目的变化,特别是龙的观念由具体表象层次开始走向抽象象征层次,最终结晶定型于《易》传中。  相似文献   

10.
《科技知识动漫》2014,(10):24-26
植食性恐龙在进化过程中不断进化着“武器”以便抵御猎食恐龙,三角龙就是其中“武器”开发的佼佼者之一。 经过很多世代的反复试验,三角龙最后统一了认识,决定让三支长矛一样的角就长在头上,虽然模样有点另类,但能有效地恐吓、攻击敌龙比什么都重要!  相似文献   

11.
《科技智囊》2007,(10):34-38
“龙的故乡、龙的年代、龙的传人、龙的豪迈、让中华巨龙昂首飞起来。” 这是回荡在人民大会堂“中华和平龙海内外创意征集启动仪式”上的主旋律,由此将掀开“中华龙”历史上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2.
杨媛 《科技信息》2009,(24):I0187-I0187,I0185
古往今来东西方的龙形象在文学、艺术、设计表现上都存在着较大差异。以中国明代龙为代表的东方龙饱含了神性的色彩,西方欧洲中世纪龙则是邪恶的代表。近年来,随着中国MMORPG游戏作品中大量的龙的角色设计的涌现,不仅增添了游戏神秘奇幻的色彩,烘托了游戏的场面气氛,也使中国玩家们对龙形象表现有了新的认知。本文通过对中国明代和欧洲中世纪龙形象在文学、设计方面的调查分析以及对美国、日本、中国现有的MMORPG游戏中龙角色的形象分析,探讨了MMORPG游戏龙角色设计中东西方龙造型元素的应用理论依据以及东西方龙造型要素融合下,迎合中国玩家的MMORPG游戏的龙角色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贵州龙动物群举世闻名,贵州龙也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兴趣和关注。“贵州龙动物群”是以水生爬行动物为主的动物群,化石数量丰富,保存精美,种类繁多,是贵州三叠纪地层中发现的具有巨大科学价值的化石动物群。现在我们就向读者介绍一下鲜为人知的贵州龙、兴义龙发现始末。1957年春节刚过,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中国地质博物馆的胡承志教授就接受了去云南、贵州、广西地质考察和采集标本的任务。多年的野外工作养成了他对节假日淡化的习惯。他告别了妻女,踏上了征程。胡先生的采集工作很顺利,在云南野外工作了155天,取得了…  相似文献   

14.
张利新 《科技信息》2007,(2):111-111
对于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是要看翻译的目的和翻译的语境来适当调整是“归化”还是“异化”的。本文从这一翻译原则出发,结合目前的“龙”是否可以继续代表中国形象的争议,建议用中西合璧的“Chinalong”来代替“Dragon”在英语中对“中国龙”这一形象的表达,从而提升民族文化的地位,主动构建中国人在世界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龙”是中国神话传说中吉祥、威严而又神奇的圣物,没有人见过真正的“龙”。但在我国黑龙江省的北缘却有一个与“龙”有着不解之缘的地方——嘉荫。嘉荫盛产大豆、玉米、鲟鱼、鲤鱼、大马哈鱼,以及广受欢迎的黑木耳、猴头蘑、蕨菜等产品。这个位于小兴安岭以东、距哈尔滨市约5  相似文献   

16.
日前,享有“中国家具第一镇”美誉的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迎来了第八届龙家具精品展览会,在前进汇展中心隆重举行,这是中国家具行业的一次盛会。  相似文献   

17.
易建湘 《科技智囊》2008,(10):79-80
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标志性形象,塑造中华和平龙,即将传统文化中龙的形象融入“和平”的特质并将其转化为艺术作品,是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于2006年正式提出的创意和设想。根据中共北京市委和北京奥组委负责同志的意见,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于2007年7月,批准并授权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区选址并实施。同年9月,工程组委会向全球征集中华和平龙的创意和设计,此事在海峡对岸获得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18.
陈莉 《科技信息》2008,(20):190-190
本文剖析了中西方(dragon)的差异,认为将中国“龙”译成英语“dragon”一词,违背了英汉互译词语翻译的三个原则,导致了西方对中国“龙”的文化误读。  相似文献   

19.
由我校李树楠教授主持的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治疗乙型肝炎新药“肝龙胶囊”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新药“心脉龙注射液”的研制,历经多年的研究,于2010年4月6日在云南省科技厅顺利召开了成果鉴定会。  相似文献   

20.
龙趣     
龙,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崇高的,因为它是吉祥之物。龙,古代文字记载,说它是个“羊头、鹿角、马鬃、猪嘴、虎鼻、虾眼、蛇身、鹰瓜、狮尾”,是披麟带甲的动物。《说文》十一记有“龙、麟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龙,长期以来,在民间被视为幸福祥瑞、太平喜庆的象征,在封建社会里,中国的封建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