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当前离心泵在使用过程中抗空化性能差的问题,在现有IH80-50-250型化工离心泵的基础上,建立以泵汽蚀余量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数学模型,采用正交试验对离心泵进行优化设计。基于L_(16)(4~5)正交表,选取叶轮进口直径、叶轮出口直径、叶片进口安放角、叶片出口安放角和叶片包角5个参数制定出16组正交试验方案。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对16组离心泵模型进行流场模拟,采用极差分析得到各参数对优化指标的影响顺序,并获得一组最优方案。采用Pump Linx软件模拟得到原型泵与优化泵在不同工况下的泵汽蚀余量以及在额定转速下离心泵的蒸汽质量分数,对比结果表明,优化泵的泵汽蚀余量和蒸汽质量分数分别降低了28.87%和21.02%,提高了离心泵的抗空化能力,验证了正交试验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离心泵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离心泵的汽蚀性能,基于喷射原理,以IS100-80-160离心泵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不同喷射管数及引流管径的引射吸水室,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离心泵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为了验证数值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通过离心泵闭式性能实验台对带有不同引射吸水室结构的模型泵进行性能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喷射管数的增多,泵汽蚀余量先减小后增大,扬程和效率略有下降,当8个喷射管均布时,引射吸水室的增压效果最好,泵汽蚀性能改善效果显著;随着引流管径的增大,泵汽蚀余量先减小后增大,当引流管径为17 mm时泵汽蚀余量最小,扬程和效率与引流管径成反向变化趋势;实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泵汽蚀余量的最大差值为0.19 m。  相似文献   

3.
以IS100-80-160离心泵为模型载体,提出一种引射吸水室离心泵。基于RNG k-ε湍流模型对不同引射参数下离心泵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引射口直径和引射角度对离心泵汽蚀及水力性能的综合影响,并对数值计算模型进行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随着引射口直径的增大,泵汽蚀余量先减小后增大,扬程和效率略有下降;当引射口直径为3 mm时,引射吸水室的增压效果最好,泵汽蚀性能最佳;随着引射角度的增大,泵汽蚀余量逐渐增大,扬程和效率略微下降,合理的引射角度为15°~30°;实验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变化趋势相吻合,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离心泵在检修时,经常发现在叶片入口边靠近前盖板处和叶片入口边缘附近有许多麻点和蜂窝状凹坑或严重地破坏原有结构,甚至有的叶片和盖板被穿透的现象。这就是由于汽蚀所引起的破坏,汽蚀现象产生时,泵将产生噪音和振动,使泵的扬程、流量、效率的性能急剧下降,同时加速了材料的损坏,缩短了机件的使用寿命,因此,必须提高泵的抗汽蚀现象。本文分析了离心泵汽蚀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离心泵发生汽蚀原因中找出抗汽蚀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离心泵汽蚀现象形成原因,论述了汽蚀现象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传统和最新改善离心泵汽蚀性能措施,也提出了采用近年来热点研究手段CFD技术在改善离心泵汽蚀性能方面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离心泵效率,建立了以损失极值为目标的优化模型.运用Matlab遗传算法优化工具箱对模型各参数进行全局寻优得到最佳的参数组合.通过泵各性能参数以及叶轮水力参数之间的相互制约设定约束条件.针对IS200/400-75/4泵进行优化,并且用Fluent软件进行整台泵流场的模拟对其性能预估.对优化前后的叶轮在设计工况下的流场进行了分析对比,得到离心泵扬程比优化前提高了3.85m,效率提高了2.9%.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离心泵进行脱硫时,工作效率低、达不到节能环保的要求等问题,设计出一种脱硫除尘离心泵。采用速度系数法对脱硫除尘离心泵进行水力设计,并对叶轮和涡室的主要结构参数进行计算。采用CFturbo软件对脱硫除尘离心泵进行三维建模设计,利用Pumplinx软件分别对离心泵内部压力、速度、汽蚀进行数值模拟与分析。模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脱硫除尘离心泵结构合理,符合实际,满足使用要求,为后面离心泵结构改进和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介绍离心泵汽蚀现象形成原因,论述了汽蚀现象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传统和最新改善离心泵汽蚀性能措施,也提出了采用近年来热点研究手段CFD技术在改善离心泵汽蚀性能方面应用。  相似文献   

9.
杨卫华 《科技资讯》2011,(18):40-40
本文主要介绍了汽蚀现象对离心泵的危害,它使离心泵的性能下降、使过流部件点蚀、甚至产生振动和噪音,严重地影响离心泵正常工作。在实际生产应用中,采取特殊的堆焊工艺方式,以提高离心泵的抗汽蚀能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高维混合模型与遗传算法的离心泵叶片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高维混合模型用于离心泵的叶片优化方法.选用一台低比转速离心泵,以离心泵叶轮叶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叶片型线拟合分离多变量参数,利用支持向量机的高维表示方法,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经过对训练集的机器学习,构建了离心泵叶片型线优化的代理模型.依据遗传算法求解离心泵多变量代理模型,预测了离心泵效率最高点及在该点时的叶片型线几何参数.运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的方法验证了预测数据,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性能曲线与试验结果大体相符;在设计工况点,经代理模型优化后的数值模拟效率值较原型泵提高了2.61%,扬程提升了0.82 m,试验效率值较原型泵提高了2.1%,扬程提升了0.75 m.  相似文献   

11.
离心泵空蚀湍流的非定常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离心泵内部的空蚀流动,结合Fluent软件中的空蚀模型和混合流体两相流模型,对离心泵流道内的三维湍流空蚀流场进行非定常数值模拟.根据模拟计算结果的液相和空泡相流动特征,预测离心泵在设计工况下运行时流道内空蚀发生的位置和程度;通过分析空蚀发生过程中叶片上的压力分布,揭示出离心泵流道内空蚀流场的内在特性,并可对泵的性能进行预估.  相似文献   

12.
附着空化流动下离心泵水力性能数值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改进的空化模型和算法,同时耦合黏性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方程求解技术,对空化流动条件下离心泵的水力性能进行了数值预测研究.采用具有试验数据的拱形头部圆柱体空化绕流考核了所提出的空化模型和算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不同流量系数下离心泵水力性能与空化系数之间的关系,预测了空化系数对离心泵叶轮表面附着空化气泡形状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流量系数下,存在着临界空化系数,在临界空化系数时离心泵的水力性能突然下降,空化系数越小,离心泵叶轮表面的附着空化空腔越大,同时造成水力性能下降的越快.研究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空化模型和算法能够应用干水力流体机械宅化流动时的性能预测。  相似文献   

13.
离心泵汽蚀的研究是多年来研究工作者极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以流体动力学为基础,以空泡动力学为指导,对离心泵空化空蚀的机理和早期判据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汽蚀的早期诊断和汽蚀检测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有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Kunz模型的离心泵空化流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常用于水翼、螺旋桨等的空化模型应用于离心泵空化流数值计算,以比转速为94的离心泵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流量系数下,分别进行了空化性能的数值计算和试验研究.比较了计算和试验得到的空化性能曲线,发现各流量系数下模拟均能捕捉到较低空化数时扬程系数的下降,而且与试验结果较为一致.此外,还对设计工况下叶轮流道空泡和总压系数分布规律以及叶片压力系数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对数值预测结果的分析表明:使用Kunz空化模型进行离心泵空化流数值计算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离心泵的空化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高比转数离心泵内部的空蚀流动,采用完整空化模型和混合流体两相流模型对比转数为177的离心泵全流道内空蚀流动进行定常数值模拟.根据计算结果,分析液相和空泡相主要流动特征及叶片上的静压分布,揭示叶轮内空蚀两相流场的内在特征,结果表明预测得到的空蚀现象与实际离心泵受空蚀现象的影响与破坏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对叶轮进口附近流动在偏离设计工况下的回流和汽蚀(空化)两大特性进行了系统的描述,阐述了它们的诱发机理及其对泵性能的影响.根据回流的诱发机理对诱导轮的作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控制回流发生的有效方法,从叶片进口流动这一角度完善了离心泵叶片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17.
热力学法水泵效率测试仪是根据热力学方法测量离心泵效率的原理设计的,通过测量离心泵的进、出口温差和压差,可测量出水泵的效率、扬程、流量,从而对水泵的工作状态和性能进行科学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低比转速离心泵加大系数的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据离心泵叶轮出口宽度、比转速的计算式推导得出了计算低比转速离心泵流量、扬程及比转速放大系数的计算公式,提出了建立在离心泵性能预测基础上的理论计算低比转速离心泵最佳流量、扬程及比转速放大系数的方法,解决了泵行业一直依据经验统计值确定其放大系数不能使低比转速离心泵在设计点效率最高的问题.经实例验证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提高低比转速离心泵在设计工况点的效率,充实了低比转速离心泵的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19.
常规气锚在油气比较高的条件下油气分离效率低,进而导致抽油泵充满度小,泵效低,无法满足高气油比生产井生产要求.且体积大,不便于安装.在此,根据气蚀理论和离心分离原理研制出KZQ-48/89油气分离器.该油气分离器与常规气锚相比具有油气分离效率高,且体积小、安装方便等特点.现场试验表明,该油气分离器具有较强的油气分离能力,油气分离效率较高,极大提高了抽油泵充满度及泵效,可满足高气油比生产井生产要求.该分离器在新疆漠北区块进行试验3井次,成功率达100%,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