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魏鹏  李桂峰 《科技信息》2006,(7):210-211
二战后初期,杜鲁门政府对法国对越殖民战争采取了偏袒的"中立"政策.随着冷战的爆发及其越演越烈,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出于冷战反共的需要,美国成了法国进行殖民战争的后盾.杜鲁门政府的政策为以后各届政府留下了一个不得不背的包袱,为以后美国越南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2.
冷战时期,印尼由于其地理位置特殊,美国将印尼作为其在亚洲反共反华战略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从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再到肯尼迪,美国相继对印尼制定了专门的政策,用以服务干美国的亚洲及全球反共战略。美国对印尼的外交政策势必会影响到中国与印尼关系的发展。苏加诺时期中国与印尼关系的发展并不顺利,两国关系表面上友好的背后,在美国因素的作用下,隐藏了许多的矛盾,这为1967年10月两国中断外交关系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3.
由于美国的军事侵略政策在亚洲已遭到明显的失败,由于它拼凑东南亚侵略集团的计划受到亚洲国家普遍的反对和谴责,美国统治集团现在又强调要用美元、用“经济援助”来进行诱骗了. 美国统治集团的报刊现在大谈在亚洲“争取人心”的问题,因为肆无忌惮地进行军事侵略的政策已经失尽人心.它们主张尽量装得“友善”一些,  相似文献   

4.
2012年11月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乘空军一号专机抵达泰国首都曼谷,开始了对泰国、缅甸和柬埔寨三国的访问,这是美国总统自越南战争以来首次在出访亚洲时只访问东南亚国家.这一"出"一"进",反映了美国的东南亚政策正经历着巨大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冲绳事件”给美日两国领导人带来极大政治尴尬,而且余波未尽,与此同时亚洲国家开始普遍关注美国是否将在本地区继续保持军事存在。从目前事态的发展及近来美国政府和军方的各种正式文件及学界的观点中可以看出,美国基本延续了其冷战期间在亚洲的军事战略目标.即阻止美国之外的其他单一国家或集团向美国的地位挑战,维护美国在亚洲的政治,经济以及通商、航海等方面的权益。  相似文献   

6.
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对印度的援助,服从于其全球战略和国家安全的需要,开启了战后美国援助印度的序幕。在冷战背景下,影响美国对印度援助的因素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冷战开始之后,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朝鲜战争的爆发,东南亚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凸显。为此,美国在1953年制定了一份专门针对东南亚国家的心理战略文件并在之后把实施的重点转移到泰国。即在PSBD-23号文件的指导下,美国实施了一系列心理战计划,并使美国泰最终成为坚定的盟友。  相似文献   

8.
“经济外交”与50年代日本对东南亚的战争赔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外交”与50年代日本对东南亚的战争赔偿陈从阳日本投降后,日本对东南亚的战争赔偿经历了较漫长的过程。1945年至1951年在美国单独占领日本期间,美国从全球冷战遏制政策出发,对日本战赔政策经历了从要求日本履行严苛的拆迁实物赔偿到逐步缓和赔偿甚至放...  相似文献   

9.
“美国在竞争对东南亚的影响力时,正在败北。胜利者,至少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2005年已至,布什新任期在即。各方谋士,争相献策。新加坡无任所大使及新加坡政策研究所主席许通美先生,最近通过美国亚洲基金会向布什政府献言:在新任期内,在东南亚,不要输给中国。许先生是国际舞台上的狠角色,说话掷地有声。他受美国亚洲基金会之请,负责撰写《美国在亚洲的角色》的东南亚  相似文献   

10.
卖身投靠的经过土耳其位于亚洲西南部小亚西亚半岛,一小部分领土位于巴尔干半岛。人口二千四百万,面积共七十七万六千余平方公里。由于它地处欧亚非三洲的要冲,在战略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帝国主义就着手把土耳其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而土耳其的统治集团也甘愿追随美国的战争政策,出卖民族利益,使土耳其成为帝国主义威胁苏联安全的前哨阵地,并且充当帝国主义镇压中东民族独立运动的帮凶。从战后美帝国主义开始公开推行“冷战”政策时起,土耳其就走上了追随西方帝国主义的道路。1947年它接受了“杜鲁门主义”,同美国签订“美土军事合作协定”;1948年接受了“马歇尔计划”,签订了“美土经济合作协定”;1949年又和美国签订了控制土耳其文化思想的所谓“美土文化合作协定”。自从1950年  相似文献   

11.
受冷战结束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东南亚海盗活动重新猖獗并呈现出新特点,给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危害。为遏制海盗活动,东南亚地区国家及利益相关国家开展合作,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2.
冷战以后东南亚地区安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安全问题错综交织,加之近年来非传统安全的兴起,都加剧了东南亚地区的安全困境。在新时代的国际安全环境下,各种以地区性为主的国际合作安全机制应运而生。本文分析东南亚地区安全合作的驱动力,东南亚地区安全合作的可能性与具体建议以及东南亚地区安全合作对亚太地区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949年底,杜鲁门政府从遏制苏联的全球战略出发,决定调整其对华政策,即由战后的“介入”政策转为“脱身”政策。该政策表现在台湾问题上就是,“撒手”了之,放弃干涉。然而,随着中苏结盟以及固有的反共思维的反弹,美国国内掀起一股“麦卡锡主义”恶浪,这使美政治环境严重恶化,杜鲁门政府的对外战略指导思想因此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政府对台政策彻底改弦易辙,美军派遣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企图以武力保护台湾,阻挠中国领土的统一。从此,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航道上的一座暗礁。  相似文献   

14.
二战结束后,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开始了战后大规模的对外援助。经济援助中最重要的是欧洲复兴计划,它对战后欧洲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美国进一步控制西欧对抗苏联的重要步骤。另一方面,随着冷战的进一步加剧,美国政府认识到仅仅依靠经济援助不足以抵制苏联的威胁,因而又将援助重点转向了军事援助,希望在军事实力上与苏联抗衡。由于援助重点的转移,双方的对抗也进一步升级。  相似文献   

15.
在阿以争端中担当调停人,以获得阿以双方的好感、削弱苏联在中东的影响,是美国自杜鲁门政府以来的基本政策取向.1967年六日战争结束后,约翰逊政府在应对阿以争端中所采取的平衡政策,也是美国传统外交政策的反映.为此,美国积极促动与苏联在解决阿以问题上的合作,推动安理会242号决议的通过.而对阿以双方,约翰逊政府则采取了拉拢约旦、与埃及保持联系及对以色列进行规制等措施,试图构建美国对阿以的对等平衡政策.然而,由于美苏争夺等因素的制约,美国这一时期的平衡政策最终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中亚国家为建立具有自身特点的安全合作机制而进行了不懈努力。通过构建中亚军事安全合作复合体、经济安全合作圈层结构,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合作,使中亚地区的安全格局明显改观。但从长远看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中亚国家和人民来共同应对。  相似文献   

17.
二战后不久,世界格局就形成了以美、苏为两极的争霸态势。面对东北亚地区复杂的形势,美国在此举棋不定,实行较为温柔的政策,等待"尘埃落定"。但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开始调整其策略,从而形成了前后政策巨大的反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