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10,(5):34-35
<正>据《美国生活科学网》报道,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完全的仿生人,或许这样的仿生人总成本需要600万美元。目前,我们比之前能够复制和恢复更多的人体器官和不同样式的人体组件,比如:让盲人重获视力的仿生眼,以及比人类味蕾更精确的仿生舌头等。以下是最新的十大仿生科技。  相似文献   

2.
正仿生人瑞克斯是个现实世界的"生化人",它的原型是苏黎世大学36岁的社会心理学家博托儿特·梅尔。这个仿生人的人造器官来自全球17家厂商,包括人造肾脏、心脏、血液、循环系统等,由英国的机器人专家理查德·沃克和马修·戈登组装而成的这个仿生人人造器官和义肢价格高达1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观园》2014,(3):62-64
正英国科学家制造出首个"仿生人"40年前,仿生人还只是科幻作品中一个仅靠想象力支撑的产物,但据美国《大众机械》杂志在线版及纽约每日新闻网等2013年10月13日消息,一组工程师团队利用人造器官、肢体和其他身体组织,已成功组装出一个与人类有60%至70%相似度的仿生电子人(bionic man),其能够散步、交谈、眼睛会扫视人群,人工血液循环通过其机械心脏。  相似文献   

4.
生活的道路崎岖不平,难免有挫折和失误,也少不了烦恼和苦闷。所以,我们很难做到一帆风顺。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自觉保持永远快乐的心境既是一门健康的科学,又是一门生活的艺术,就看你是用"春风桃李花开日"的积极、乐观的思维看世界,还是用"秋雨叶落时"的消极、悲观的思维看世界。同样的事情,结果可以完全不同,既可以"人闲桂花落"、"鸟鸣山更幽",也可以"无可奈何花落去"。毫无疑问,只有积极的心态,才能使我们迎战突如其来的挫折,不被挫折所击跨。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挫折中获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继续走上成功的道路。所以,我们必须正视挫折;生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这一代人,自己的事情都是可以牺牲的。不管是科学研究,还是工作都抱着一颗‘公心’。"鱼化石,是张弥曼大半辈子的迷恋。"也许,我们这样的人都是傻瓜吧。"这位82岁的古生物学家说,"但是人类没有‘傻瓜’,可能还是不行。"3月22日,自嘲为"傻瓜"的张弥曼在巴黎摘取了"世界杰出女  相似文献   

6.
<正>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搞清了如何制造带有仿生记忆的装置。尽管看似乎只是在新鲜玩意上取得了进展,但事实上它们能像人类大脑那样存储信息。这有点像照相机从拍摄黑白照片的古老时代过渡到今天一样,我们今天能通过"有深浅、明暗和纹理变化的全彩画面来还原记忆"。研究人员预计,这一发明将在几年内促使制造功能更强劲的小型芯片取得进展。而这些新储存元件或许将  相似文献   

7.
意识“难问题”的本质及其深层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难问题"充分说明了现象意识,即我们心理生活主观的、定性的维度。它要求我们解释带有主观性和定性的状态为什么以及如何存在。一般来说,尽管认知神经科学在意识问题的解释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却不能充当意识"难问题"的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查尔莫斯正是立足于这一认识论困境,提出了以信息为基础的意识的非还原解释方案,以此为迎合"难问题"的解释性挑战提供了适当理由;同时着眼于此,我们可以揭示出意识"难问题"的深层次问题。然而,要想阐释这样一个更大的难题,其间必然会面临现象概念策略与表征主义的质疑。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12,(19):32-33
一项新研究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大约5亿年前,在海底有一条无脊椎生物经历了两次成功的DNA复制——这是一次"程序错误",但这个"错误"却意外地触发了包括人类在内的其它生物的最终出现。而且这一次古老的基因"突变"极大地改善了细胞通讯系统,因此我们的身体细胞整合信息的能力比现有最先进的智能手机还要好。不过也有坏消息,那就是这种信息通讯偶尔会出现崩溃,导致这一现象的基因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寒武纪时期,这一缺陷会导致糖尿病,癌症和神经错乱。有关这一研究的论文作者之一,英国邓迪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14,(7):47-47
正常听到长辈们耳提面命的叮咛我们"站要有站相"。不过很可惜,大部分的人并不会特别去注意站姿。其实,站姿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形象和健康,还透露了你的心理状态。一个简单的站姿就可以让人读透你的心理,看看你是哪种站姿?1、挺胸收腹、双目平视这样的人充分了自信,或者十分注意个人形象,或此时心情十分乐观愉快。2、含胸、背部微驼很多女孩子在青春期发育时对身体的变化没有树立健康积极  相似文献   

10.
高新技术仿生化发展的态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无数事实证明,科学技术是双刃剑,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高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也不例外。为求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们正致力于高新技术朝仿生化方向迈进。本文沿三条进路对高新技术的仿生化发展态势进行分析:从功能模拟到结构仿生再到信息仿生;从力学仿生到物理仿生再到化学仿生;从个体仿生到生态仿生再到控制仿生。  相似文献   

11.
弗雷格认为,"a=a"和"a=b"这样的同一性命题明显具有不同的认识价值,后者有意义地扩展了我们的知识,因为"a"和"b"的意谓相同,但意义不同.克里普克不赞同弗雷格的观点.他认为,应该把同一性看作是某个东西与其自身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长庚星就是启明星"这样的专名之间的同一性命题是后验的又是必然的.克里普克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专名是严格指示词,在不同的可能世界指示同一对象".不过,从这样一个理论前提出发,能够证明象"长庚星是启明星"这样的命题是必然命题,却使得这样的命题具有先验命题的嫌疑.这是克里普克的理论所必然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12.
通过比较和分析医学在古典和现代两个时期在中国和西方的产生与发展,可以得出中西方对人体和疾病的认知在古典时期是一致的,据此论证医学是普遍的,而非区域性的。在近代科学革命之后,由于不同的发展背景和要求,医学在中西方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对于医学的认识,尤其是当前对中西医的认识,应考虑其所处的历史时期。这样,可以避免常见的传统中医与现代西医的错位比较。此外,在衡量一个学科或理论是否是"科学"这个问题时,也应考虑"科学"的历史阶段性。这样,才能合理地讨论"中医是否是科学"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自然选择理论一直被认为是解释生物进化现象的核心机制。最近,福多构造了一个"先验论证"说明它不能对同延的性状作出区分。他宣称只有存在可以支持反事实句的生物学定律才能解决该问题。但是,他认为生物学中不存在这样的定律。索伯针锋相对地指出有关自然选择的数学生物学模型即是可以支持反事实句的定律。作者认为索伯的观点太强,我们仅需坚持"生物学模型可以支持反事实句"这一主张就可以反驳福多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07,(17):50-51
路雪是个美丽端庄的女性,说话温婉而知性:"他是我的上司,儒雅大度,成熟沉稳。我无法阻挡他的魅力,明知道他有家,我还是义无反顾地投入了他的怀抱。就这样,我们好了三年。曾经想,只要跟他在一起,就这样下去也不错。如果哪天他老婆发现了,我就撤出,不给他添任何麻烦。可是,我错了,他老婆一直没发现我们。但我想分手了,因为我们的感情只能这样了。"  相似文献   

15.
在罗尔斯的"原初立场"中,订约人被理想化地假定是人人健康,没有人患有疾病或会提前死亡,但是通过机会的公平平等原则,我们可以扩展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使之能够解释避免健康不公平的道德重要性。同时,罗尔斯的"差异原则"又允许一定程度的不平等,因此,需要对可允许的健康不公平做出充分的解释,这样,我们就能说明罗尔斯的正义原则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实现健康的公平。可见,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虽然不是为健康问题而设计的,但它却为我们判断何时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的分配是正义的提供了一个较为充分的理由,它使我们能以一种更为系统的方式来思考健康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科学"与"小科学"的概念,科学建制在社会规模上自然地会延伸出来另外两个概念,即"大科学建制"与"小科学建制"。于此同时,借用社会、政治、军事学中"强势"与"弱势"的概念,又可以将科学建制划分为"强势的科学建制"与"弱势的科学建制"。这样,对于科学建制这个概念而言,就存在着"大"、"小"、"强"、"弱"四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大与小来分析科学建制的社会规模,并通过强与弱来分析科学建制的社会存在状态。  相似文献   

17.
一、科学主义和反科学主义 "科学和技术:天使抑或魔鬼?"是一个文学化的命题,它切中的是包括科技价值论在内的科技社会学基本内涵,存在于科学与反科学观点两极对立的语境中.我们在命题时把"科学"和"技术"分开来,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就反科学主义思潮所指责而言,技术之罪甚于科学.但我们现在是在研究二者是天使还是魔鬼的问题,"科学"和"技术"内部的五十步与百步之差显得很不重要.这样,我们讨论的问题就是:"科技"--"科学和技术"--而不是"科学"和"技术"--的社会评价问题,亦即科技价值论.  相似文献   

18.
"器官投影说"的现代解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哲学创始人恩斯特·卡普于1877年出版的<技术哲学纲要>一书,提出了"器官投影说",即人类在制造工具和其他物体时通常使它们与人体有结构上和(或)功能上的相似性.卡普运用"器官投影说"解释了当时已知的各种技术现象.在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结合现代高新技术对"器官投影说"进行哲学反思,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13,(7):48-49
我们经常羡慕身边的同事和朋友,为什么他那么能说会道,而自己在陌生的环境里或是自己认为的重要人物面前却语无伦次,甚至面红耳赤。你遭遇过这样的情况吗?和朋友在一起可以侃侃而谈,但在同事面前居然结结巴巴,更不用说在公司例会上汇报工作语无伦次了。其实像这样的人为数不少,他们和熟悉的朋友在  相似文献   

20.
休闲一刻     
艺术院校面试艺术院校正在进行面试。"如果镜头里出现了一对男女,他们刚刚进屋。你怎样表现他们是一对夫妻呢?""那女演员可以吻男演员。"一位考生回答。"这样观众就认为他们是一对情人了!"主考官说。"女演员应该说,和你在一起的日子真是糟糕透了。"第二位考生回答。"离婚不久的两个人也会这样说。"主考官还是不满意。"那女演员直接把手伸进男演员的衣兜,仔细翻找钱包,然后说,这个月工资怎么到现在也不发?"第三位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