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12,(15):48-48
西方心理学家们认为男人在35~40岁这段时期是心理上最为煎熬的时期。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师荣格专门治疗中年病人,他认为"中年危机"出现的原因是缺少内心的整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缺乏个性,所以有中年危机  相似文献   

2.
, 《科学大观园》2012,(23):49-49
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于2012年4月的调查显示:年龄在20~45岁的565位受访者中,有56%的人表示自己不支持AA制。其中,已婚女性和35岁以上的受访者不支持AA制的比例略高。80后对AA制支持与不支持的各占一半。餐桌上,总有人抢着埋单,也总有人默不作声。时间久了,爱埋单的人也不免心生怨言,看不起"吃白食"一族。其实,抢着埋单的未必是餐桌上最富裕的,有的人是真大方,很多人是要面子。从国人的付费心理上看,明明心里在乎嘴上却不说,明明有解决问题的办法(AA制)却不好意思实行。这就有  相似文献   

3.
科学与有神论是有本质区别的.本文从心理幻象、心理暗示、自我意识和相关的似清醒意识状态、灵感、直觉等方面对所谓的"神灵体验"进行了科学的分析,由浅入深、逐次解剖,揭开了它神秘的外衣,这对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俗语有"三岁看老"的说法,英国研究者最近证明此言不虚,高血压、抑郁症等成年后的疾病可能与小时候的心理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5.
更年期大约在35岁前后、45岁前后。绝大多数人的职场生涯要在女50岁或者55岁、男55岁或60岁结束,因此,职场更年期比人的生理更年期来得早,通常在35岁。那么,如何应对职场更年期呢?一.努力学习与工作有关的知识 有危机感、压力感,便说明自己知识储备不够,应该主动学习。建议和年轻人一样站在社会潮流的前沿,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11,(17):46-46
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是一门很大的学门,在人与人相处中难免会遇到别人有求于你的事,而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自己又不便答应时,想要说到"不"但是又害怕说出口,而对于这样一种现象的出现,我们应该要如何解释呢?这样的心理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一起来了解吧。其实,害怕说"不"的心理,是一种  相似文献   

7.
<正>一天,我看到一位微信好友将头像由之前的文艺清新风,换成了一个略显压抑的图片,便关切地问了他的近况。他说刚刚失恋,新头像是他当时心情的写照。心理学有个"房树人测试",咨询师可通过来访者绘画的布局、细节、习惯等,推测他的人际关系、心理状态、成长经历、家庭氛围等,这就是"心理投射"的作用。网络头像也是对自我、情绪或所认同事物的一种投射。不过,若真想尝试通过头像去解读一个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13,(7):46-47
心理异常是相对于心理健康而言。心理异常不仅是指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以及身心障碍和心身疾病,也包括一般心理问题。春季气温回升,冬天的压抑情绪也被艳阳高照一扫而空,但需要警惕的是,如果一个人的情绪出现异常亢奋,也需要注意——这可能是出现了心理疾病。春季"躁狂发作"易火大春节后的门诊中有这样一位老人,已经70多岁,在最近一段时间里,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09,(5):45-45
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11,(11):22-23
不知从何时起,城市中"晚育族"群体越来越壮大,很多人一晃就过了30岁的生育年龄"警戒线",高龄产妇增多,已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普遍现象。日前,一项对7768人进行调查显示,30岁以上才生第一个孩子的人,占到25%以上。过半数人(54.36%)认为现代女性生孩子"比较晚,错过最佳生育时机"、"结婚晚"、"经济条件不够"、"心理上没做好准备"等,成为人  相似文献   

11.
自从过完34岁生日,在北京一家文化创意公司工作的许瑶就开始担心,自己会不会在一年内失去现有的职位,"公司基本没有35岁以上的人." 许瑶的担心,也是不少企业职工的担心,因为公司对外的招聘公告往往是"35岁以下",公司内又鲜见35岁以上非管理层员工.一旦迈进35岁门槛,就不禁担心自己的未来职场生涯,"35岁焦虑症"也随之而来.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14,(7):47-47
正常听到长辈们耳提面命的叮咛我们"站要有站相"。不过很可惜,大部分的人并不会特别去注意站姿。其实,站姿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形象和健康,还透露了你的心理状态。一个简单的站姿就可以让人读透你的心理,看看你是哪种站姿?1、挺胸收腹、双目平视这样的人充分了自信,或者十分注意个人形象,或此时心情十分乐观愉快。2、含胸、背部微驼很多女孩子在青春期发育时对身体的变化没有树立健康积极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10,(3):51-51
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 当你情绪低落时,要学会及时调整不良的状态。外出旅游,看看美丽风景有利于心情愉快;唱歌、跳舞有利于调节心态;钓鱼、下棋让人心绪平静;寻找朋友或家人倾诉心中的不快,更能使入抛弃烦恼……希望你能找到多种自我调适心理状态的方法,让自己身心健康,愉快地度过每一天!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12,(15):46-47
张女士大学毕业即进入外企工作,她的年轻和高薪一向被人羡慕。10多年后的今天,她的心情开始沉重,不得不为自己的前景担忧。她想到国有企业或机关谋份稳定的工作,可是,几乎所有的招聘条件都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牛顿的"不婚"为研究问题,深入分析牛顿选择不婚背后的心理机制。认为牛顿不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童年时牛顿遭母亲婚后抛弃,留下心理阴影;2.牛顿的自我认同和宗教信仰;3.牛顿偏执、多疑和狂躁的性格;4.学术成就带来的自我实现弥补了恋爱的缺失。  相似文献   

16.
心灵理论意指认知主体根据自己的信念、愿望等心理状态,来归因、解释、预测自己或者他人行为的能力;然而,其在哲学上却遭遇到难以逾越的"解释鸿沟",即对自我心理状态的认知如何通达对他人心理状态的归因、解释和预测。具有认知神经科学背景的实验哲学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揭示了心灵理论存在的神经基础,即人类在对自我和他人心理状态进行归因、推理时,会有共同的脑区被激活。实验哲学的研究成果,为跨越这一"解释鸿沟",提供了一条助探式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以来,非还原式物理主义逐渐成为了当今关于心身问题的主流观点。在这一本体论框架内,虽然笛卡尔式的心理因果难题不复存在,但"心理因果何以可能"仍让人困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多数非还原物理主义者都接受物理领域的因果闭合性,从而心理性质的因果效力遭到了物理性质的排斥,心理性质的因果效力变得可疑,这也就是所谓的"因果排斥问题"。通过考察可发现,"因果排斥问题"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大多数非还原物理主义者将"原因"等同为了"充足条件"。如果采纳另一种因果理论——干预主义因果理论,那么心理性质的因果效力将不会遭到物理性质的排斥,心理性质从而可以成为行为的原因,"因果排斥问题"也有望被消解。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13,(17):47
想知道自己目前处于哪种情绪吗?想知道自己的潜意识中正在担心些什么、忧虑些什么,兴奋些什么吗?科学的梦境解析,可以从梦境中检索出反映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信号,从而揭示你在清醒状态下不易察觉的感受,使人得以有目的地调整自己,保持良好的心理。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11,(15):47-47
社会心理学家经过跟踪调查发现,在人际关系交往中。心理状态不健康者,往往无法拥有和谐、友好和可信赖的人际关系,在与人相处中,既无法得到快乐满足,也无法给予别人有益的帮助。为了拥有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家归纳出以下几种常见的不良心理状态,请女性朋友在与他人交往中努力避免。  相似文献   

20.
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之分,我们常把心理年龄先于生理年龄衰老的人称为"未老先衰"、"老气横秋"等。这是一种笼统的说法,究竟怎样的人属未老先衰,心理学家总结出的心理衰老十大早期信号,可帮我们正确地鉴别。其一、办事效率低:记忆力明显下降,好忘事,优柔寡断,缺少朝气,做一件事总要磨磨蹭蹭,一拖再拖。其二、竞争意识退化:对事业没有创新思维,常感到空虚乏味,尤其是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