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锐 《大自然》2014,(2):56-57
干细胞,顾名思义,就是具有干性的细胞。那什么是干性呢?简单来说,干性就像大树的主干一样,能够生长出各个树枝,进而长出繁茂的树叶。也就是说,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各种细胞的潜力。干细胞的另一重要特点是,理论上具有无限自我复制的能力。正常的已分化的细胞,如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神经细胞等等,也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但是当复制一定代数之后,就会失去这种能力,从而进入衰老阶段,以维持机体的稳定。为什么干细胞能够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而其他细胞却没有呢?这是因为干细胞在机体内部的数量非常少,而机体内的绝大部分细胞为执行各种功能的分化终末细胞。试想一下,如果那些数量巨大的终末细胞都具有无限复制能力的话,那么我们机体内部的细胞就无法进行更新换代,且会越长越多;更可怕的是,一旦细胞受到损伤或出现变异,就可能在体内固定下来,从而带来不可预见的危害。因此,机体内各种终末细胞只具有有限的复制能力,当其失去复制能力时,就逐渐衰老,而干细胞就负责提供新的终末细胞,从而维持机体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长江口北支的涌潮及其对河口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根据限产踏勘,实测并结合历史资料,阐述了长江口北支涌潮的发育,种类,形态和特点,并利用流体水跃现象的Froude 数判别,解释了涌潮成因。进一步研究表明,河槽束狭加大涨潮流速,河床淤浅则减缓潮波传速。北支在自然和人为的影响下,河槽不断束狭,河床逐渐淤浅是近年来涌潮发生次数增多,潮头增大的原因。随着涌潮潮头的推进,大量水沙上溯,这对北支和南支上段的滩,漕变化和河口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教学上的重点难点,本文从学生实际出发,抓住关键,编制这一章节的内容结构框图。根据教材潜在形式逻辑的线索,采取分析归纳,提纲挈领,旨在形成学生的思维结构的同时去理解命题逻辑的概念,掌握逻辑命题的演算和逻辑联结词,及其在中学数学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一样的天     
儿时,听外婆讲:东边太阳西边雨,瞎子婆娘生个女。当时不明白它的含义,是喜呀?是悲呀?弄不懂。日子照样过,天该下雨就下雨,该天晴就天睛。白天忙忙碌碌,晚上常常做梦。 野梦三千。郊外野鱼塘里,浮现一只斗笠大的团鱼,飞快地凫着水。我的一位邓姓徒弟,三下五除二,轻巧地将团鱼捉住,用草绳穿起,倒提着送与我。我谈不上喜欢也说不上厌恶,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幼儿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对话交流,刨设能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在知识的分享中达成知识的自我构建,坚持宽容精神,强化理解意识,开展创造活动,重构师幼关系;通过教师的价值引导与幼儿的自主构建,在自我中发现他人,在他人中发现自己,把幼儿教学过程改造成为师幼对话、沟通、探究的诗意舞台。  相似文献   

6.
《科技知识动漫》2011,(9):44-44
侏罗纪时,恐龙的体型开始呈多样化发展,特别是蜥蜴类进化很快,成为一批体型巨大,盆骨宽大,四肢粗壮如柱的大块头恐龙。它们都是植食性恐龙,拥有长长的脖颈,来取食高树上的枝叶。为了对付这些巨人级恐龙,侏罗纪时的肉食性恐龙便拥有了硕大沉重的头颅,强劲有力的颈部,利刃一般的牙齿和锋利无比的尖牙。  相似文献   

7.
放下的包袱     
《科技智囊》2011,(8):I0046-I0046
有一对兄弟,他们的家住在80层楼上。有一天他们外出旅行回家,发现大楼停电了!虽然他们背着大包的行李,但看来没有什么别的选择,于是哥哥对弟弟说,我们就爬楼梯上去!他们背着两大包行李开始爬楼梯。爬到20楼的时候他们开始累了,哥哥说:“包包太重了,不如这样吧,我们把包包放在这里,等来电后坐电梯来拿。”于是,他们把行李放在了20楼,轻松多了,继续向上爬。  相似文献   

8.
我相信每个教师只要一站在三尺讲台上,无不怀有把课上好的念头。把课上好其实实质上追求的就是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一堂高效率好课的生成条件是多方面的,有理念上的因素,也有操作上的因素。同时,高效率课的生成也只能是相对而言的,每上完一节课后,教师总会有些许的遗憾。但是,只要我们执著于追求高效的课堂,我相信我们的课会越上越好,越上越有效率。因此,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这每个语文教师都关注的问题,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我们实验室是个年轻的实验室,我 很荣幸经历了她的成长。在我来到这里的1 年前,我的导师刚刚从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归来,开始筹备建立实验室。我的师兄就在那时进入实验室,成为导师的第1 个学生。经过努力,实验室终于初具规模。记得第1 次走进实验室时,人丁单薄、冷冷清清依然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从此,我成为这个集体的一员,也开始奔忙,安装通风橱,购置液氮罐,甚至挑选书桌椅子等。在我们的努力下,实验设备逐渐完善,新成员的加入也让这个虽小却温馨的空间充满人气。  相似文献   

10.
表扬的魅力     
上学期开学初,我着实为班级的卫生工作大伤脑筋。班里走读生和住校生对半,卫生工作很难开展。权衡再三,决定将走读生和住校生分开值日,走读生上午值日,住校生下午值日。这班的学生做其他事情虽然有些拖拉,可到校却极其“守时”,多数走读生早上总是在铃声响起时走进班级,即使那天是他值日,也不会因此破了规矩,轮值表对走读的值日生来说如同虚设。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事任何活动都需要有兴趣,否则活动的效率则难以提高。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中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使教师得到了空前的解放.教材得到了无限的拓展,学生得到了充分的自由。体育课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有兴趣的,但是由于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往往流于形式,内容单调重复,方法简单缺乏新意,学生渐渐对体育课的感受性降低,慢慢失去了兴趣,最后还可能对体育课产生一种厌恶心理。鉴于此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改善手段和方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本人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的一点浅薄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文化的祖国     
《世界博览》2010,(2):74-74
中国历史上,其实有两个中国。一个是二十五史里的中国,叫做王朝中国。一个是贯穿了所有王朝的中国,叫做文化中国。《文化的江山——重读中国史》开篇说:“所有王朝都在兴亡交替中,短则数十年,长则数百年,难逃一亡,惟有文化中国越千年,历百世,还在发展,凝然而成文化的江山。”作者认为重读中国历史,要把历史放到江山中读,不要放在王朝里读,要用诗性的眼光读,不要用“资治”的眼光读,以诗性之眼,能读取文化的江山,用“资治”的眼光,只能围绕王朝打转,把历史读成阴谋诡计和打来打去。  相似文献   

13.
静心的收获     
不久前的一个休息天,风和日丽,天气格外晴好。因为觉得心情有些烦闷,为了放松一下疲惫的身心,我清晨早早就出了门,来到附近的河边漫步。不远处的河岸上,坐着两个垂钓者。在我看来,钓鱼是一件细致活,耗时不说,更需要的是一种耐心。我这人向来闲散惯了,加之做事缺乏耐心,所以从未钓过鱼,也不打算学钓鱼。只是对钓鱼人的那种闲情逸致有几分向往。  相似文献   

14.
雨帆 《青年科学》2011,(3):59-59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这话的确有几分道理。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行为举止常常是无意的,但这无意的一举一动,往往显露了你的性格特点,让有心人得以窥探到你的内心。比如,从打电话这件小事,就能看出不少玄机。打电话时,有人是典型的“一心二用型”。他们在通话的同时,常常要做一些琐碎的工作,比如整理文具、擦抹桌子等,这样的人富有进取心,珍惜时间,分秒必争。还有的人属于“悠闲舒适型”。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的政治图谱中,科学家具有非常独特的色彩。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远哲自从投入台湾政坛之后,就一直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每当台湾选举进入胶着状态,这位学术界的政治家总是冲锋在前,临门一脚,将自己钟爱的政客送上宝座。然而,纵观台湾政治发展的历史,人们不无遗憾地看到,这位科学家作出的每一项政治决定,都充分反映出其在政治上的极度无知和政治选举中的感情用事。  相似文献   

16.
美育,就是美的教育,又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审美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教育门类,其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丰富人的感情,完善人的生命感受和精神个性,健全人的道德品质,而且还能作为重要的协作因素,帮助完成人的德育、智育和体育。正如美学家王国维先生所陈述的,美育一方面使人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其他的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17.
走进新课程就是走进了一个自由、开放、活泼、创新的课堂。教育已基本摆脱了“戴着脚镣跳舞”的束缚,现在是要求学生与教师一起协商、共同讨论,发现问题,一起解决。所以教师的角色必须转变。必须与时俱进,学习课程,深入生活,专心科研,及时反思,认识差异,开拓创新,继承发展,也就是要努力求索,适应时代的呼唤,课改的潮流,成为真正育人的教师。  相似文献   

18.
块状经济遍地开花,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专业市场繁荣发达是浙江经济发展的主要经验。新余借鉴浙江经济发展经验,一是要立足传统优势产业,加快产业聚集,二是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增强新余企业的竞争力,三是要培育专业市场。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19.
裴星童 《少儿科技》2009,(10):36-36
我的家乡——如皋,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它有潺潺的河流、广阔的田野,当然也有悠久的历史。 如皋,又名雉皋、雉水,意为到水边的高地去看美丽的日出。如皋位于长江三角洲北翼,东濒黄海,南临长江,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有着悠久深厚的人文历史。  相似文献   

20.
近来听了一节“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新课,教师在授完新知后,训练了一组辩析题,让学生“争当小法官”,判断正误。结果大多数学生看不出题目对错的原由,效果较差。教师设计这样的练习可谓用心良苦,一是题目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二是出这样的错例,好让学生以此为戒,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