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以东莞松山湖不同功能区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综合研究松山湖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情况。通过对不同采样点表层土壤的采样分析,得到重金属元素在整个松山湖的空间分布情况。结合数据分析各功能区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得出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通过研究重金属污染物的传播特征,确定重金属污染源的具体位置。该结论为合理规划和利用城市土壤、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保障人群健康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湖南省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资料,研究了易家湾地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As,Cd,Hg,Pb,Zn的污染状况并寻找污染源.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对各元素污染程度做出评价,运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对元素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了解元素在各采样点属性值,最后由基于神经网络的K-means聚类分析确定元素的污染源.结果表明Cd在采样区存在强度以上的污染,Hg存在中-强度污染的采样点达20%,而As,Pb和Zn均存在中度以下污染,并且基于神经网络的K-means聚类分析不仅达到去噪的目的,在易家湾污染源分析中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对某城市的5个不同功能区进行土壤采样,并对每个采样点的土壤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试其8种重金属的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探明每个功能区受污染的主要重金属的类别以及每个功能区的8种重金属对污染的贡献率.根据输出综合主成分模型系数,构建各功能区各重金属元素的浓度随空间分布函数及其传播特征方程.该方法能够探源重金属污染的原因和掌握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和传播特征,因此能为治理污染找到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安徽省宿州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情况,对宿州市朱仙庄矿及铁路公路周边耕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进行测试分析。[方法]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探究宿州耕地土壤重金属含量污染特征及其风险评价。[结果]采样区内Cd元素平均质量分数为0.4 mg/kg,是安徽省土壤元素背景值的4倍,其他重金属元素均未超过安徽省土壤元素背景值。采样区按照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由大到小排序是:朱仙庄矿铁路=省道303洪河路。朱仙庄矿中有一个Cu元素点位轻微污染外,其他3个采样区的所有采样点都处于安全范围内。利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计算出单项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指数Eri由大到小排列为CdCuNiCrPbZn。与RI≤150属于轻微污染相比,RI指数为21.0~27.0,4个采样区均处在轻微污染的状态。[结论]采样区内Cd元素超标问题较为严重,整体处于轻微污染状态,相关部门应提高警惕,加强监管和治理。  相似文献   

5.
用GPS定位在某城市各功能区采集319个样品,利用Excel等软件分析计算样品各重金属元素的统计参量和污染负荷指数,对实测剖面曲线进行数学建模,并对这些污染元素进行聚类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区污染负荷指数平均值最大,其次为交通区,山区污染负荷指数最小;重金属污染负荷指数与地表土壤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关系;Cr、Ni和Cu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源;Cd、Pb和Zn主要来源于工业和交通污染源;砷和汞来源于单质污染源。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三明市畜禽养殖场周边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该研究在3个规模畜禽养殖场周边设置采样点,共采集了15个样品。测定了土壤中9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单项污染指数法表明,3个畜禽养殖场周边的重金属含量均达标,Pi1,无污染;综合污染指数法表明,三个畜禽养殖场周边的土壤污染等级为清洁(安全);潜在风险指数法表明,在3个规模畜禽养殖场周边的土壤中,Hg和Cd均为土壤中重金属的主要生态危害因子。  相似文献   

7.
针对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用平均值、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描述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利用单项污染指数评估重金属污染情况,得到不同功能区的金属污染强度:工业区交通区生活区公园绿地区山区。同时确定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源的定位模型,采用粗糙集属性约简方法得到决定确定污染源的决策属性,构造决策树确定来污染来自于那个功能区,有效地解决了污染源的位置问题。  相似文献   

8.
分析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模式下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为评价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模式的生态效益提供科学依据,为了解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扩散趋势以及农田管理提供有效手段.采用60m×60m标准网格法并借助GPS和 Mapgis导行布点,对各采样点耕层(0-20 cm)进行采样.利用6300Radial系列ICP-OES测定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土壤Cd、Pb、Cu、Zn全量试验地低于对照地 (P<0.01).土壤Cr、As全量试验地低于对照地 (P<0.05).对照地土壤Cu、Pb和Zn有效态含量高于试验地 (P<0.01),As高于试验地 (P<0.05).有效Cd和Cr含量在试验地和对照地差异不显著(P>0.05),但变化趋势基本与全量保持一致.Cd在试验区和对照地的单因子污染指数都很高,均属于极重污染,可能与地形与雨水冲刷作用有关.对照地土壤重金属元素单因子污染指数均高于试验地,在试验地 As、Cr、Cu、Pb、Zn这些元素均未受到污染; 在对照地只有Cu受到轻污染.对照地土壤重金属含量整体偏高,表明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模式能减小土壤重金属含量,对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积累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首先利用MATLAB软件绘制出某城市城区8种重金属浓度的等高线图,得出各种重金属元素在该城区的空间分布,初步得出5个区各重金属污染的程度。然后,进一步利用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各类区的污染程度进行量化,得出各类区各种重金属的污染等级。利用污染综合评价表,分析该城市表层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郭淦良  张舒怡 《河南科学》2014,32(7):1314-1319
重金属污染是矿山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境污染形式,如何更有效地对矿山重金属污染评价一直以来受到密切关注.层次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能够通过简化数据来反映原来多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可以用来对重金属潜在污染特征进行研究.以某矿区周边土壤中的重金属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矿山开发引起的重金属污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整个矿区表层土壤潜在污染以Pb、Zn、Cu为主,12个研究点被分为四类,第一类采样点重金属元素主要来自铁龙尾矿库和交通,第二类采样点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来自尾矿库、交通、土壤母质以及一些未知污染源,第三类和第四类采样点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来自于交通和土壤母质.  相似文献   

11.
李绍生 《河南科学》2011,29(4):484-488
将永城矿区所在的永城市1994.4 km2土地面积按7 km×7 km网格均匀分为41个采样点,调查表层土壤Cu、zn、Pb、Cd、Ni、Cr、As和Hg 8种重金属的含量,利用数据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查清矿区土壤环境背景值,采用背景值、地质累积指数和标准对比评价方法对永城市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进行评价,以此判断重金属...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宿州市景观河流底泥重金属的富集和污染状况,采集沱河景观河流底泥样品37个,测定了V,Cr, Zn, Pb, Cu和As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运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富集因子法评价了沱河底泥重金属的污染和富集程度,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重金属来源进行识别.结果表明:1)沱河底泥重金属除V和Cr外,Cu, Zn, Pb和As元素值均高于安徽省土壤背景值;污染负荷指数(P_(LI))变化在0.64~1.87之间,均值为1.24,属中度污染.2)富集因子表明重金属污染顺序由大到小为Cu, As, Zn, Pb, Cr, V.其中,Cr和V属轻度富集;其余元素为中度富集.3)因子分析显示各元素在显著性水平下成正相关关系.第一因子主要有Cu, Zn, Pb, Cr和V.Cr和V来源受到人为活动和自然母质共同作用;Cu, Zn, Pb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和交通.第二因子主要是As元素,其来源应该为煤炭等化学燃料的燃烧.可见,宿州市沱河景观河流底泥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尤其是Cu和Zn,研究结果对于宿州市沱河环境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郭钊  李萍  徐浩 《广西科学》2022,29(5):881-891
为阐明广西北部湾近岸养殖区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潜在来源,根据2013-2016年广西北部湾4个主要海水养殖区的海洋环境监测调查数据,分别应用单因子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积累指数法评价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应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养殖生物体的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4个养殖区沉积物中大部分重金属含量超过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4个海水养殖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从高到低为防城港红沙大蚝养殖区>北海廉州湾海水增养殖区>钦州茅尾海大蚝养殖区>防城港珍珠湾珍珠养殖区;重金属污染因子中,Hg的潜在风险程度最高。从地积累指数和级别评价结果可知,广西4个养殖区表层沉积物5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为Cu>Hg>As>Pb>Cd,其中Cu主要受到人类活动(如渔船活动、养殖活动)影响。养殖生物体中重金属污染程度最严重的是钦州茅尾海大蚝养殖区,其他3个养殖区的养殖生物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重金属的污染。因此,广西北部湾养殖区重金属污染状况不容忽视,尤其是Hg和Cu污染,未来仍需警惕。  相似文献   

14.
对湘西自治州矿区7个采矿废石场重金属进行监测,采用污染指数法对其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湘西自治州采矿废石场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偏高,其中Pb,Zn,Cu,Cd的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Pb污染水平为清洁─轻度─中度污染,Zn为清洁─轻度污染,Cd为轻─中度污染,总污染程度为清洁─轻度─中度污染.植被恢复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黑麦草、紫花苜蓿和野菊在不同的覆盖厚度上均能萌发、生长,且随着覆盖厚度的增加植物的发芽率、株高、生物量均显著提高,覆盖厚度为50mm的处理植物长势最好,发芽率和株高最高,生物量最大.  相似文献   

15.
首先利用MATLAB软件绘制出该区8种重金属浓度的等高线图,得出土壤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然后采用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土壤重金属各要素的污染程度,得出5个类区8种重金属的污染等级。分析重金属污染物的传播特征,建立微分方程扩散模型,最后确定污染源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典型的铅锌矿区——湖南水口山铅锌矿区及其周围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水稻土样品中不同重金属(Pb,Zn,Cr,Cu,Cd和Hg)的污染特征,用富集因子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区域评价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生态危害,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土壤性质与重金属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受铅锌选矿和冶炼活动的影响,矿区范围内中心区域水稻土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周围区域,土壤中Pb,Zn,Cr,Cu,Cd和Hg含量分别高达4330.63,4451.25,153.75,315.69,34.94和2.379 mg/kg。土壤中不同重金属污染程度大小顺序为CdPbZnCuCr=Hg,而其潜在生态危害大小顺序为CdHgPbCuZnCr。多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结果表明,中心区域属于轻微、中等、强和很强生态危害的采样点比例分别为50%,22%,17%和11%,而周围区域相应的采样点比例为75%,18%,5%和2%。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重金属污染明显抑制脱氢酶活性,且污染严重的采样点土壤pH也较低。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矿区地上典型区域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确定了Cd是矿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特征元素;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估该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 Cd的单元素污染负荷指数和内梅罗污染指数平均值分别为4.06和5.32,属于重度污染水平.3个生态修复区域的内梅罗污染指数在2.07~4.57之间,其中南帮自然生态恢复区(SNER)属于重度污染,其他区域为中度污染;矿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介于98.62~224.55之间,SNER区域达到中等危害水平,其余区域为轻度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8.
针对机动车通行使用化石燃料中重金属物质随着尾气排放,造成公路沿线土壤、地下水等重金属污染,进而导致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双重风险问题,以商淮路为例,在对沿线土壤梯次取样监测的基础上,围绕土壤功能-质量-风险的基本涵义,将土壤污染物含量、本底背景值、土壤环境质量分级标准、主要污染因子等生态风险积累因素有机结合,首次建立了土壤污染积累综合风险评价模型,在理论上充分体现了土壤生态单元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性和土壤污染变化的生态效应,具有客观合理性;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体现出污染物在本底背景值之上的积累效应,获得风险程度的量化定性结论,克服了内梅罗评价方法判定依据的主观性和单因子指数、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的模糊性.土壤生态风险积累综合指数法不仅评价土壤污染的风险积累程度,还对土壤功能利用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乡市近郊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对新乡市近郊农田土壤的采样分析,利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及因子分析法,分析研究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内在关联性及其可能的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土壤中重金属Cr与Cu的含量在国家土壤二级标准以内,而Cd,Ni与Zn含量明显超标;土壤重金属可能引起严重的综合生态风险,其中Cd,Ni的潜在生态风险等级分别隶属于极...  相似文献   

20.
对取自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的8个污泥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试了重金属元素含量,对Co、Cr、Cu、Mn、Ni、Zn、As等7种元素进行了含量分析及地质累积指数评价;对Cr、As、Cu、Zn、Ni等5种元素进行了单因子及内梅罗综合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合肥市污泥重金属含量相对较低,污染状况较轻,符合农用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