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几种胆甾醇酯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相应的羧酸衍生物出发,采用DCC,DMAP酯化的方法合成了4种胆甾醇酯:多取代苯甲酸胆甾醇酯5,6,7及联苯丁酮酸胆甾醇酯9.偏光显微镜(POM)及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表明,多取代苯甲酸胆甾醇酯5,6,7为具有胆甾相的液晶分子.9为1种新型的胆甾醇酯化合物,其结构均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2.
液晶在传感器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胆甾相液晶在热效应型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了胆甾醇壬酸酯、胆甾醇丁酸酯、胆甾醇苯甲酸酯三种胆甾相液晶混合物的温度—波长关系,并总结出了制备微胶囊膜的工艺。  相似文献   

3.
新型胆甾型液晶的合成及其侧链取代基对介晶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胆甾型液晶,3-溴-4-辛氧基苯甲酸胆甾醇酯,通过示差扫描量热法(DCS)和偏光显微镜研究,该化合物在139-153℃呈近晶相,153-184℃呈胆甾相,并对取代基溴原子对介晶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含向列液晶交联剂的液晶弹性体液晶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把向列液晶交联剂 4 (ω 烯丙酰氧基己氧基 )苯甲酸 2 叔丁基 1,4 二酚酯和胆甾液晶单体 4 烯丙氧基苯甲酸胆甾醇酯接枝到含氢硅氧烷链上 ,交联剂的质量分数由 0至 12 %,得到系列液晶弹性体P1~P7·通过热分析、偏光显微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向列液晶交联剂对弹性体液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P1~P7都有液晶性能 ,均为胆甾液晶织构 ,系列液晶弹性体的tg 随交联剂在链中浓度增加而降低 ,ti 变化不大 ,具有较宽的液晶区间 ,在 182℃以上·交联剂质量分数为 2 %时 ,即从P4 开始弹性增加 ,当交联剂的质量分数大于 8%时 ,液晶相存在至热分解温度 ,所有液晶弹性体的热稳...  相似文献   

5.
多取代苯甲酸胆甾醇酯液晶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一系列多取代苯甲酸胆甾醇酯[4-CnH2n+1O-3,5-(Br)2-C6H2-COOCh],(n=2,4,6,8,10),并通过DSC和偏光显微镜对其介晶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类化合物均呈现出胆甾相,与其未溴代的同系物相比,介晶相温度范围变窄.当n=4时,化合物在111~163℃呈胆甾相.  相似文献   

6.
含葡萄糖基元的胆甾型液晶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把手性单体1-O-(十一烯)-β-D-四乙酰葡萄糖苷(M1)和液晶单体4-烯丙氧基苯甲酸胆甾醇酯(M2)接枝到聚甲基含氢硅氧烷上,手性单体的摩尔分数从0至30%,得到系列液晶聚合物.通过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1HNMR)、旋光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偏光显微分析法(POM)、热失重分析法(TGA)、X射线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手性单体对侧链胆甾型液晶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1~P7都有液晶性且为胆甾型液晶聚合物,系列液晶聚合物的tg和ti随手性单体含量的增加而降低,P1~P7具有较宽的液晶相范围,热稳定性较高,质量损失5%时的热失重温度均在300℃左右.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胆甾醇酯类和胆甾醇卤代物的电子轰击电离(EI)、场解吸电离(FD)、化学电离(CI)的质谱。结果表明:胆甾醇酯的EI质谱裂解途径主要由甾环决定,各化合物谱图之间几乎无差别;FD质谱能提供清晰的分子量信息和表征甾环结构的碎片离子峰(m/e 369);CI质谱除了具有FD质谱特征外,大部分还能提供RCOOH结构信息。三种质谱并用,能有效地测试液晶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用两种液晶单体 4 丙烯酰氧基 1 丁酸胆甾醇酯和 4 烯丙氧基苯甲酸对氰基苯酯通过接枝共聚 ,引入到聚甲基含氢硅氧烷中制得了一系列侧链液晶聚合物·通过采用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 (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差示扫描量热方法 (DSC)及偏光显微分析方法 (POM )等研究了该系列液晶聚合物和单体的液晶性能·随着聚合物结构中胆甾醇酯类单体组分质量分数的增加 ,系列液晶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呈现上升趋势·所有聚合物都具有较宽的介晶相范围·  相似文献   

9.
首次报告利用液晶分子的机械旋转模型研究胆甾相液晶材料相变与分子构造相关性的研究结果.通过对不同质量的系列胆甾相液晶材料的研究,发现材料的相变温度随着分子的变长而降低.我们利用液晶分子的机械旋转模型给予了很好的解释.该研究拓宽了液晶分子机械旋转模型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用圆偏振光二向色性谱法研究了3种含氨酯基的壳聚糖衍生物的胆甾液晶螺旋性质.结果表明,3种衍生物的质量分数为65%的氯仿溶液都呈现胆甾液晶相.此外,CD谱观察结果显示侧基结构对其胆甾螺旋方向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偶氮化合物p-H21C10O-C6H4-N→‖N-C6H4-COOCh,亚胺化合物p-H21C10O-C6H4-CH→‖N-C6H4-COOCh,酯类化合物p-H21C10O-C6H4-COOCh,(Ch as the abbreviation of cholesteryl group)的合成,结构鉴定,以及DSC和偏光显微镜对其介晶性研究的结果,并对中心桥键对介晶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含薄荷基的三种甲基丙烯酯类单体(M1~M3)及聚合物(P1~P3),其化学结构通过了FT-IR和1H-NMR的表征;采用DSC,POM,XRD等研究了这些单体及聚合物的液晶性能,并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测试了手性单体的选择反射性质.研究表明:M1与P1均无液晶性,而M2与M3在升降温过程中都出现了液晶性和选择反射现象,其中M2呈现手性近晶相C相及胆甾相,M3仅呈现胆甾相;此外,随着液晶核刚性的增加或柔性间隔基长度的缩短,对应单体的熔点和清亮点均升高.除了P1,P2与P3均为互变热致液晶聚合物,呈现胆甾相的彩色织构,且其液晶相温度范围远大于对应单体的液晶相范围.  相似文献   

13.
将合成的含偶氮基团的液晶单体M与含胆甾基团的手性液晶单体N接枝到含氢甲基硅油上,得到系列手性偶氮类侧链液晶聚合物PY1~PY6.利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1HNMR)对其分子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偏光显微分析法(POM)、热重分析法(TG)对其介晶性能、相行为及热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聚合物PY1~PY6为互变热致液晶,均呈现胆甾相的Grandjean织构.从PY1到PY6 随着偶氮单体M含量的增加,tg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而ti则缓慢下降.该系列聚合物热稳定性良好,5%热失重温度在290℃以上,液晶区间在162~189℃之间.  相似文献   

14.
基于Unit-Linking PCNN的灰度图像边缘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Unit-Linking PCNN模型,结合最小交叉熵准则,边缘检测预处理,均匀分块处理,将灰度图像分割成二值图像,在二值分割图基础上实施Unit-Linking PCNN边缘检测.边缘检测预处理以块状增强方式增强了图像对比度,强化了图像边缘;均匀分块处理实现了灰度图像的近似多阈值分割.分析了边缘检测预处理中各步骤的作用,比较了不同均匀分块数目对边缘检测结果的影响.与Canny算子和相关文献结果相比,该研究检测的边缘体现了更丰富的图像细节,且神经元模型参数对图像边缘检测结果的影响较不敏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理想的灰度图像边缘检测结果,具有较好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以三苯基吡啶为中心核,周边通过酯键键连末端带有柔性烷氧基链的苯甲酰基,合成了一类新的星型液晶分子,采用偏光显微镜(POM)对这类物质的液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末端柔性烷氧基链的增长,该类化合物能呈现向列液晶相及柱相.分子中不相容部分的微观分离作用及分子间的π-π电子堆积作用被认为是这类化合物进行分子自组装呈现液晶行为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6.
 \设计合成了以三嗪核为中心,3条π-π共轭席夫碱为手臂及九条烷氧基链分布于周边的新型杂核盘状分子.采用偏光显微镜(POM)、差热分析(DSC)、MS(Materials studios)等方法对这类物质的液晶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周边烷氧基链的长度,手臂的共轭长度及手臂上所含连接基团的极性大小对这类化合物液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能形成室温柱相液晶,增加周边烷氧基链的长度使液晶相变的范围扩大;去除极性较大的酯基连接基团及适当缩短手臂的共轭长度后使得化合物熔点大大降低;UV,PL,CV测试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它们是一类潜在的电子传输半导体材料.  相似文献   

17.
设计合成了以三嗪核为中心,3条π-π共轭席夫碱为手臂及九条烷氧基链分布于周边的新型杂核盘状分子.采用偏光显微镜(POM)、差热分析(DSC)、MS(Materials studios)等方法对这类物质的液晶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周边烷氧基链的长度,手臂的共轭长度及手臂上所含连接基团的极性大小对这类化合物液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能形成室温柱相液晶,增加周边烷氧基链的长度使液晶相变的范围扩大;去除极性较大的酯基连接基团及适当缩短手臂的共轭长度后使得化合物熔点大大降低;UV,PL,CV测试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它们是一类潜在的电子传输半导体材料.  相似文献   

18.
含供吸电子的手性液晶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有供电子基团的手性单体M1和含吸电子基团的单体M2接枝到聚甲基含氢硅氧烷上,得到系列手性液晶聚合物,其中,手性单体的摩尔分数为0~50%.通过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1HNM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偏光显微分析法(POM)、热失重分析法(TGA)、X射线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手性单体的含量及供吸基团对侧链胆甾型液晶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1~P8都有液晶性且为胆甾型液晶聚合物,系列液晶聚合物的tg随手性单体含量的增加而增加,ti随手性单体含量的增加而降低,P1~P8具有较宽的液晶相范围,热稳定性较高,质量损失5%时的热失重温度均在30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