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是16、17世纪之交两个同时代戏剧大师。他们各自的经典代表作《哈姆雷特》与《牡丹亭》中都不约而同地含有鬼魂戏,并且鬼魂戏均是戏剧文本和表演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本文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比较,认为:鬼魂戏的出现具有共同的人类文化渊源也反映了两位大师不同的时代风貌及人文主义特色,而鬼魂戏在两部作品中对情节推动和戏剧表现也产生了独特的审美效果,其中的异同更显示了中西戏剧的沟通与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
阳戏的三个剧目《孟姜女》《庞氏女》《龙王女》,通常称作"三女戏"。其本事源于唐以前的古代史传文学,当时主要故事架构已初步搭建。宋金以后,故事情节又逐步繁丰。"孟姜"戏随着时代变迁,其演出宗旨亦不断发生变化。阳戏《孟姜女》戏截取其结良缘的喜庆气氛和团圆的结局。《庞氏女》戏主题一以贯之,突出"孝道"。《龙王女》源出唐传奇《柳毅传》,由于其"落难""辞婚"等悲情主题,在阳戏坛上演出几率小。  相似文献   

3.
《珠郎娘美》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侗族叙事艺术的经典之作,直至当下它仍是侗族戏剧叙事模式的典范。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以爱情为叙事主线,二以反封建与反礼教为叙事诉求,三以悬念与悲喜交融为情节结构,四以女性为主导的人物形象。对少数民族戏剧叙事模式的研究,有助于在源头上为村落提供理想的戏本,也是当下村落戏剧文化困境突围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阿吉拉姆戏剧是西藏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发展并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文章阐述了觉木隆藏戏团在20世纪的发展以及与之相关的阿妈唐桑、米玛坚参、扎西顿珠等著名戏师的生平和贡献。  相似文献   

5.
对黎国韬先生《参军戏与胡乐考》和《参军戏与胡乐补论》提出的参军戏源于胡乐,脚色参军与钟馗形象及祆教有关等观点进行辨析,认为黎先生所举证据并不能证明参军戏源于胡乐。陈旸《乐书》"唐胡部……戏有参军、婆罗门"意思为参军戏属于唐代独立乐部"胡部",而不属于少数民族音乐泛称的"胡乐"。脚色参军的"绿衣秉简"为官员打扮,而钟馗的"绿袍"是在戏中扮鬼神时的打扮,"简"也是官员的道具,二者服饰相似并非因为有继承关系,所以脚色参军与钟馗形象和祆教也无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6.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是明清戏剧的重要题材。明初的相如文君戏虽有对私情的欣赏,但道德教化是其根本旨归;到明中叶以后,此戏则高举情之大纛,奏响了至情的强音;到清代,相如文君戏则寄予了作家的忠君报国梦,从而完成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回归思想历程。通过梳理明清相如文君戏中情与理的嬗变,其间作家个人的思想倾向、襟怀抱负与时代社会潮流的关系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7.
平南牛歌戏作为广西地方戏剧的一种,近年来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出现繁荣景象。其中必有其存在价值及意义。作为一种地方乡土戏剧,它有其自身的内容和特点。本文试从资料收集入手,整理出平南牛歌戏的具体内容及其各方面的特点,并以之作为广西地方戏剧文化材料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8.
当前地方戏曲生存现状普遍堪忧,要想振兴坠子戏艺术,要坚定树立振兴坠子戏艺术的理念;明确戏剧与时代的关系,认识到戏剧必须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坚定不移地坚持艺术创新,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改革。同时,要看到艺术创新人才是关键,保护老艺人和培养艺术新人同等重要。这是振兴坠子戏艺术继往开来、繁荣发展、打好人才基础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9.
《蓝桥会》是黄梅戏七十二小戏之一,演绎了蓝玉莲与魏魁元追求自由爱情的故事。这一故事缘起于尾生事迹,后结合了唐代裴铏的小说《裴航》,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但黄梅戏《蓝桥会》的主题却由最初的赞美尾生重信义变成了追求自由爱情、反对封建婚姻制度。《蓝桥会》也凭借着黄梅戏独特的魅力及演员的精彩演出,突出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0.
从艺术构成和文化底蕴的变化入手,分析陕西合阳线偶戏沿袭关中地域戏曲的特点,并总结它在戏文内容、线偶角色、戏剧表现等方式上的特点.得出线偶戏为戏剧的一个分支,同时也反映出戏剧的共性以及自己独特的个性,在偶人的造型上有着民间艺术特有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徽州人善歌舞,明万历年间,当过歙县县令的傅岩在《歙纪》中说:"徽俗最喜搭台看戏。"徽州是徽戏的故乡。徽戏的产生,既与当地徽文化的传统有关,也与外界徽商富绅的爱好兴趣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戏剧观念经历了由"戏"到"曲",再到"戏"、"曲"、"文"的结合,再到"剧"的演化。黄梅戏作为传统戏曲在其演变和发展过程中不可不免地受到剧化观念的影响,本文从黄梅戏影视剧和舞台剧两个角度出发,着力阐释黄梅戏剧化的具体形态和特征。  相似文献   

13.
《社戏》作为《呐喊》的最后一篇,与一个多月后所作的《自序》相合在何处?重读借镜日本文章与五四戏剧改良的《社戏》,叙述者在对中国戏的文化建构中,呈现出和《自序》在“寂寞”的“梦”的“幻化”与“经验”的“反省”之间态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清代道光年间仲振奎《红楼梦传奇》,作为清代红楼戏曲的开山之作,在为《红楼梦》由单一的小说传播向多种社会文化传播转化,并最终能够成为一种社会性文化现象提供了途径与平台,改编模式为后世红楼戏所继承和发展,改编原则为后世红楼戏所发挥和延伸,成就了后世一批经典红楼折子戏,明确了后世红楼戏中通行的人物角色定位与情感倾向。  相似文献   

15.
元杂剧水浒戏和小说《水浒传》中的李逵都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形象。在水浒戏中,李逵是个喜剧角色;而在小说《水浒传》中,李逵这一形象虽然也有着一定的喜剧因素,但是总体来看,他是一个悲剧人物。水浒戏和《水浒传》产生的时代背景的不同、创作主题的不同和故事流变等原因使得“两个”李逵的形象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6.
李豫  于红  李雪梅 《晋中学院学报》2015,32(1):100-107,124
元高明《琵琶记》的本事来源,以往均以南戏戏文《赵贞女蔡二郎》为是。新近发现与元明"叙述体"说唱词话相同的清写刻本《戏孝琵琶》曲本,笔者通过其所含有的《赵贞女蔡二郎》"雷诛"语言因素、赵五娘"孝"思想等因素,发现《琵琶记》较其增加了大量的故事情节因素,既包含南戏"代言体",也包含说唱词话"叙述体",其写刻所依之原始唱本当属于早期元代说唱词话与南戏相衔接范畴,这对于《琵琶记》本事的来源研究,以及元代说唱词话向南戏、元杂剧的过渡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妓女是元杂剧中常见的女性形象.在妓女戏中,妓女形象较为复杂,大体可分为贞妓和淫妇两类,总体上看,贞妓形象占绝大多数.水浒戏中也有不少妓女形象,与妓女戏不同的是,水浒戏中的妓女基本上都是淫妇,因为水浒戏作者更趋向于传统伦理思维,有着较深的文化积淀,所以在面对妓女这一社会现象时,更多地从现实利害考虑,从而也就使得妓女形象迥异于妓女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黄梅戏《雷雨》的唱腔为研究对象,对对板唱腔音乐进行分析阐述。通过对这种创作手法的分析,感受作曲家的戏曲创作经验、创作思想,从中得到启发并加以借鉴,从而创作出更多适合当前社会需要的戏曲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19.
柳琴戏形式生动活泼,剧目繁多,深受当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是流行地区人民群众对戏剧艺术的一大贡献。本文对柳琴戏从产生发展到濒临失传的过程和原因、柳琴戏申遗成功后的保护和发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只有创新和发展,才能有效地保护和传承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黄梅戏《贵妇还乡》改编自瑞士著名剧作家迪伦马特的同名作品,是以吴琼为首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群体倾力创演的一部具有音乐剧色彩的当代黄梅戏。该剧大胆地走出了一条将西方的音乐剧与中国本土黄梅戏相结合的路径,从编剧到音乐,从导演到编舞,从舞美到服装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革新,同时也从当代戏曲的身份认同与价值取向等方面彰显了拓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