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之友》2014,(4):38-40
2013年8月16日,一则从北京传出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弘宝大师范随州、王振芳的汝瓷作品《三足洗》《水仙盆》入选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义务教育八年级美术教科书,版权为10年。弘宝汝瓷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汝瓷,以其天工清新、道法自然之美,成为皇家至宝,冠绝五大名窑之首,风华绝代。如今,弘宝汝瓷秉承着"做精工艺、做足文化"的理念,追寻着汝瓷的前世芳华,重续汝瓷今生的华丽转身、千古传奇。  相似文献   

2.
彦杰 《科学之友》2014,(4):44-45
<正>汝瓷简洁雅致,制作工艺严苛,玛瑙入釉,用料名贵。汝瓷一般为天青色,色略淡,部分开有冰裂片,釉色光泽莹润。这种素雅、清逸的色感,使宋徽宗"弃定用汝",最终使汝窑瓷一跃成为北宋"五大名窑之首",也因为汝瓷存世量少,成了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件件价值不菲。  相似文献   

3.
廖颖 《科学之友》2014,(4):42-43
<正>"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这是大家熟知的《青花瓷》的歌词,然而歌词中的天青色却与青花瓷本身无关,这一抹天青色属于中国五大名窑之首的汝瓷,中国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个个精妙,而汝瓷更是独占鳌头。如诗般的天青色关于汝瓷的来历也有一段如诗般的故事,传说一天宋徽宗做了个梦,梦到一种被水洗过雨过天晴的颜色题为"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醒来后即命工匠烧造这种颜色的瓷器,名为天青色。当然另一种说法是徽宗崇尚道教,道教与上  相似文献   

4.
在琳琅满目的景德镇瓷器中,最著名的有典雅素净的青花瓷、明净剔透的青花玲珑瓷、五彩缤纷的颜色釉瓷、古朴清丽的粉彩瓷等.这些珍贵的名瓷,被人们誉为"中华民族文化之精华"、"瓷国之瑰宝". 青花瓷属釉下装饰品种.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  相似文献   

5.
正李锦文在刻瓷创作过程中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有了更广泛深刻的理解,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运用山西本土文化元素创作了《蒙山大佛》《关公》及体现山西大院文化的《民居》系列作品,并创作了具有龙城代表意义的《中国龙》以及一些惟妙惟肖的人物肖像作品。这些精细的刻瓷作品,触有手感,观有笔墨,山水、花鸟、人物等,凡是笔墨描绘之物,李锦文无一不可刻画在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其音色中正平和、清微淡远,被誉为"圣人治世之音,君子修身之物",位列诸艺之首。传说,古琴为伏羲所创。伏羲为天帝,有一次巡视天地时,看到一只凤凰栖息在梧桐树上,鸣叫引来百鸟朝拜,便命人把此树伐了,截成三段仔细敲打。上段声音清,下段声音浊,只有中段清浊相宜。于是,他将这段木料放入流水中,浸泡七十二天,取出晾干后,制成古琴。  相似文献   

7.
仿古汝瓷天青釉烧制的穆斯堡尔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高正耀 《科学通报》1992,37(4):313-313
在古陶器研究中应用穆斯堡尔效应已获得不少有价值的结果。但是,在古瓷器中的应用极少,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之一,艺术价值很高,现存文物极少。在各种汝瓷釉色中天青釉尤为珍贵。我们利用穆斯堡尔谱详细研究仿古汝瓷天青釉的穆斯堡尔参数随烧制条件变化的规律,这既有益于仿古汝瓷的研制,又有益于古汝瓷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科学之友》2014,(4):36-37
<正>青如天汝官窑天青釉色为主,但在不同的光照下和不同的角度观察,汝瓷的颜色有不同的变化。在明媚的光照下,汝瓷的颜色青中泛黄,恰似雨过天晴后、云开雾散时,澄清的蓝色天空上泛起的金色阳光。而在光线暗淡的地方,颜色又是青中偏蓝,犹如清澈的湖水。究其原因,是汝瓷玛瑙入釉而致使釉面产生不同角度的斜开片和寥若晨星、大小不一的气泡对光照的不同反射而产生的不同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是瓷器的产地,与瓷器相关的艺术有千千万万种,而刻瓷艺术独具一格。刻瓷,顾名思义就是用特制刀具在瓷器上进行雕刻的技艺,它以优质瓷器为载体,以镌刻痕迹的深、浅、浓、淡为艺术手法,以线条部位的韵律性彰显出书法的韵致与绘画的意境,可谓是"瓷赖画而显,画依瓷而传"。目前有关刻瓷的起源说法不一,早在秦汉时便有剥凿瓷釉的方法,称为"剥玉",是刻瓷的前身。从魏晋开始,帝王、官宦和一些文人墨客在赏玩瓷器之余,很想把咏诗题文的墨迹留存于其上,以便永久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刺绣素有"南绣"与"北绣"之分,美术界又把两者的艺术风格称为"南秀北壮"。南绣柔丽优美,设色和顺,绣线劈绒纤细。被誉为四大名绣之首的中国苏绣,其发展和苏州的自然条件及文化渊源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人们对瓷器都很熟悉,包括实用瓷器和观赏瓷器.但要提起"刻瓷艺术"可能有些人就不太了解了.什么是刻瓷艺术呢? 刻瓷又叫瓷刻,顾名思义,就是在烧好的瓷器上直接雕刻,其内容包括书法、山水、人物、花鸟、动物、人物肖像等.可以说刻瓷艺术是从瓷艺术中派生出来的一门独立艺术,是绘画、书法艺术与瓷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用瓷作为载体,用刀錾等工具代笔作画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既有书法、绘画艺术之美,又保留了瓷质自身之美.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12月,以阳泉市张文亮刻花瓷文化有限公司为申报主体和保护单位的"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技艺"被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填补了山西省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陶瓷技艺类的空白。作为中国传统民间陶瓷中的艺术珍品,山西省平定黑釉刻花瓷在陶瓷史上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然而,在长达近千年的历史中,黑釉刻花瓷制作工艺在平定这块黄土地上,悄然隐匿。直到20世纪60年代,历经无数次磨难,在山西省古陶瓷研究专家水既生的带领下,才成功地将这一失传近千年的黑釉刻花瓷制作工艺重放光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中国陶瓷发展的历程中,山西曾是古瓷窑址众多的省份之一,平定县即在其中。平定县境内蕴藏有丰富的优质高岭土、耐火黏土、长石、石英等陶瓷原料。高铝黏土全县均有分布,总储量达1.6亿吨。煤炭矿藏的优越性,更是为陶瓷的生产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唐窑"南青北白"中"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白瓷窑口就包括了平定窑。平定窑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平定窑刻花瓷因其特殊的材质、复杂的烧制工艺、古朴自  相似文献   

14.
正珐华,是以多种釉色为基调的低温彩釉陶瓷,是在琉璃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上承唐宋三彩余韵,因其华美庄严,得名"珐华",源出佛教经典《大乘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据《饮流斋说瓷》中记述:"珐花之品萌芽于元,盛行于明,大抵皆北方窑。"也就是说,珐华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北方,而明代北方陶胎珐华彩主要烧造于山西南部地区,大致在高平、阳城、蒲州一带。  相似文献   

15.
仿古汝瓷天青釉低温穆斯堡尔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松华 《科学通报》1993,38(16):1462-1462
铁是中国青瓷釉特别是汝瓷天青釉的重要着色剂。化学分析和X射线衍射不能有效地提供釉中铁的化学状态的信息。M(?)ssbauer谱能详细分析铁的化学状态。我们曾经用M(?)ssbauer谱研究了仿古汝瓷天青釉在烧制过程中发生的相变。但在室温谱中不能区分结构铁的顺磁峰和由氧化铁的超顺磁弛豫效应产生的顺磁峰。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在液氦温度下天青釉超精细相互作用参数的变化,以确定氧化铁和结构铁的化学状态。这对研究中国历代青瓷的着色机理有重要意义。实验结果表明,在4.2K时,磁有序成分的吸收峰面积增加,中央  相似文献   

16.
<正>西方设计界有一个普遍的观点认为:"没有中国元素,往住就没有贵气。"秦汉时代所推崇的古朴典雅,既有灵秀圆润的素简之美,又具大气稳重的古典韵味,是中国文化历史传承的积淀,也是凡俗生活中隽永之态的朴实写照。中国传统文化信奉"天圆地方"的理论,认为天是运动且变化的,地是平稳且不移的,所以天圆地方所  相似文献   

17.
《科学之友》2014,(4):34-35
中国以产瓷器著称于世,"中国"的英文拼写"China"的另外一个意思就是"瓷器",而宋代更是我国瓷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宋代五大名窑中,汝、官、钧三大名窑均在河南,按照南宋《垣斋笔衡》的记载,有着"青瓷之首,汝窑为魁"之称的汝瓷艺压群芳,在五大名窑中脱颖而出,成为皇室专用贡品。  相似文献   

18.
拂去历史的尘埃,除了那古老而神奇的四大发明,中国还有许多撼人心扉的辉煌,陶瓷便是这众多辉煌中的一座丰碑.通过景德镇至今尚存的传统制瓷工艺生产流程,我们依然能领略到它的昔日风采. 积淀千年的制瓷工艺 我国自汉代就烧造出成熟的瓷器,到唐代逐渐形成"南青北白"的制瓷业格局,宋代更是名窑林立.景德镇并不是中国最早生产瓷器的地方,也不是当时生产瓷器最好的地方,却为何独受帝王青睐?又何以独步陶瓷业的巅峰,成为世界制瓷之都呢?  相似文献   

19.
正在山西太原,刻瓷算是近10年来才兴起的一门年轻艺术,它的出现和发展为本土文化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在位于太原东山小窑头的非遗文旅小镇,记者寻访到了这样一位"半路出家"的民间刻瓷艺人——李锦文。2016年,在太原市非遗中心主任张建明的邀请下,李锦文带着他的刻瓷技艺入驻非遗小镇,建立了传统美术刻瓷工作室。2017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有很多著名的山,比如"三山"—雁荡山、庐山、黄山,比如"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关于西岳华山之险,南岳衡山之秀,北岳恒山之奇,中岳嵩山之峻,古往今来描绘其风貌的作品很多。但也有一些景色壮美且富有文化内涵的山,很少进入大家的视野,比如位于我国西部高原地区,被誉为"万山之祖"的昆仑山脉中的玉珠峰和玉虚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