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生产车间在使用中楼板有不同程度的开裂受损,尤其是房屋西南角(纵横外墙交接处)不同楼层同一部位均有形态、特征相似的板角对穿斜裂缝.为了研究这些对穿斜裂缝的产生机理,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同时考虑温度变化及混凝土收缩变形,先进行热分析,再进行结构分析,最后得到楼板板角处最大主拉应力的分布,验证了温差和混凝土的收缩是楼板45°斜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南昌地区混凝土现浇楼45°斜角裂缝的调查,对目前住宅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普遍存在的45°斜角裂缝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裂缝控制措施及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现浇楼板在边跨板面出现板外缘裂缝,及在房屋角部板面往往出现呈等腰三角形的45°斜裂缝,进行裂缝成因分析,并提出裂缝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斜裂缝倾角为45°的假定给精确分析箍筋和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作用带来一定的误差.为此,从理论上研究了斜裂缝倾角的发展规律,发现影响斜裂缝倾角的主要因素是剪跨比;并通过国内外的35根试验梁,验证了斜裂缝倾角与剪跨比的线性关系.通过对数据统计分析给出了计算斜裂缝倾角的简单可靠、适用性较强的表达式,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分析和工程实际应用提供了有意义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现浇钢筋砼楼板产生裂缝的多种原因,阐述了楼板转角处45°斜裂缝的成因,指出避免这种裂缝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0-2002)的有关要求设计制造楼板,介绍了裂缝处理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结构中经常出现的屋面板跨中裂缝和整个建筑结构阳角处上下贯通的45°斜裂缝产生的原因,并从设计、施工和材料等方面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梁斜裂缝宽度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根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分析了钢纤维长径比和体积率、箍筋间距,截面有效预压力对其斜裂缝宽度的影响;建立了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梁斜裂缝宽度计算的理论模式,结合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提出了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梁斜裂缝宽度的实用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了解钢纤维全轻混凝土梁斜截面的受力性能及其斜裂缝宽度的发展规律,制作了18根试验梁,运用反位试验加载装置,采用两点对称集中加载的方法,研究了剪跨比λ、钢纤维掺量ρf和配箍率ρsv3个变量的变化对钢纤维全轻混凝土斜裂缝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剪跨比过大或者过小对于斜裂缝的发展都是不利的;钢纤维掺量的增加可以有效抑制斜裂缝的发展,减小斜裂缝的宽度;箍筋在试验梁正常使用阶段几乎不起作用。最后通过对斜裂缝宽度的观测和分析,将斜裂缝宽度的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提出了钢纤维全轻混凝土梁的最大斜裂缝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对20根配有500 MPa钢筋作为抗剪箍筋的混凝土梁进行试验,分析加载方式、混凝土强度、截面形式以及配箍率对混凝土梁斜裂缝宽度的影响.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计算模型,推导钢筋混凝土梁斜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建议的计算公式可以定量计算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斜裂缝宽度,计算结果满足工程应用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0.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物存在的主要缺陷,基于iTECS-6检测仪器,以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为研究对象,在检测垂直裂缝的基础上,改进方法,通过类比垂直裂缝的检测原理,提出斜裂缝的检测方法,并给出斜裂缝深度、夹角、延伸长度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制作试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针对开裂损伤后的在役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桥,将承弯段受拉裂缝和剪弯段斜裂缝作为主要特征裂缝,建立基于主要裂缝统计特征参数的开裂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损伤计算模型;将受弯裂缝总宽度、斜裂缝数量和斜裂缝高度作为3个敏感变量,分别进行参数影响分析,以确定其对结构控制截面变形和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承弯区受弯裂缝总宽度对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影响较大,造成结构抗弯刚度明显减小,变形增大,压区应力增加;斜裂缝数量对结构内力和变形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明显小于承弯段受弯裂缝;斜裂缝高度对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影响均较小。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应特别注意受拉区混凝土压应力储备,防止拉区开裂造成的刚度退化。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预应力技术对钢纤维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增强效果,通过无粘结预应力钢筋钢纤维混凝土简支梁斜截面抗裂性能试验,建立了无粘结预应力钢筋钢纤维混凝土简支梁斜截面抗裂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分析了钢纤维含量特征值与剪跨比等因素对无粘结预应力钢筋钢纤维混凝土简支梁斜截面开裂裂缝形态的影响;探讨了钢纤维含量特征值、剪跨比与有效预压力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的影响程度与规律.研究表明,预应力与钢纤维可以有效提高钢筋混凝土梁的抗裂承载力.一定范围内,斜截面抗裂承载力随钢纤维体积分数和长径比的增大而提高;预应力可延迟剪跨区梁底弯曲裂缝的出现,减小斜裂缝的倾角,增大剪压区高度.  相似文献   

13.
对12根500MPa钢筋作为箍筋的混凝土梁在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作用下进行了受剪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高强箍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及使用阶段的斜裂缝宽度.研究结果表明,此类构件的受力特征与普通钢筋混凝土受剪构件相同,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仍可按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公式进行计算.与国外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对比,我国受剪承载力设计公式在国际上尚处于较低水平,但仍是偏于安全的.受剪梁斜裂缝通过处箍筋应力能够达到屈服,为了保证正常使用阶段斜裂缝宽度满足限值要求,箍筋屈服强度的设计值不宜超过380MPa.  相似文献   

14.
结合施工实践,对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预制过程中常见的腹板竖向裂缝、斜裂缝、纵向裂缝、水平裂缝及表面龟裂等裂缝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图像分析技术的混凝土桥梁结构表面裂缝宽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检测裂缝宽度时通常采用的接触式人工直接测量方法费时费力、且难以准确测量最大裂缝宽度的问题,基于图像分析技术的应用,提出采用在混凝土表面粘贴纯色标定块来标定、修正原始图像,并对其进行对比增强、平滑等一系列处理后直接在图像上确定裂缝宽度的无接触式测量方法.基于所提方法,分别以正拍和斜拍图像对一开裂混凝土梁的表面裂缝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基于正拍和斜拍图像确定的裂缝宽度的识别精度分别为93.4%和90.9%,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检测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宽度.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数值模拟中界面过渡区不同建模方式对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其损伤、破坏过程的影响,基于统一相场理论和内聚力模型,针对含单根钢纤维的混凝土拉伸试验,采用2种方法建立钢纤维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数值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不同建模方式对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其破坏形态的影响,并考察不同因素对含单根钢纤维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混凝土基体部分采用相场断裂模型、界面过渡区采用内聚力模型,无论是计算结果还是细观破坏形态,都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初始裂缝位置取30 mm和35 mm的钢纤维混凝土抗拉强度比取25 mm时分别提高30.8%和75.7%,钢纤维埋置角度为15°,30°和45°时的钢纤维混凝土抗拉强度比0°时分别降低12.2%,30.8%和48.9%,钢纤维增强作用受初始裂缝位置及钢纤维埋置角度影响较大,受钢纤维直径影响相对较小。采用统一相场理论可降低分析的难度、保证较高的计算精度,为研究钢纤维混凝土的损伤、断裂过程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8根配有500MPa级箍筋的混凝土T形截面简支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分别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配有500MPa级箍筋的混凝土梁的斜裂缝宽度可以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正常使用阶段裂缝宽度的限值要求。结合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给出了斜裂缝宽度的实用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高强箍筋混凝土梁的受剪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以500MPa钢筋为箍筋的混凝土梁在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下的受剪性能,对12根混凝土梁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高强箍筋混凝土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及其在使用阶段的斜裂缝宽度.研究结果表明:此类构件的受力特征与普通钢筋混凝土受剪构件的相同,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仍可按GB 50010-2002公式进行计算;与国外规范相比,我国受剪承载力设计公式可靠度在国际上尚处于较低水平,但仍是偏于安全的;受剪梁斜裂缝通过处的箍筋应力能够达到屈服,为了保证正常使用阶段斜裂缝宽度满足限值要求,箍筋屈服强度的设计值不宜超过360MPa.  相似文献   

19.
泵送混凝土剪力墙裂缝问题目前已经成为质量通病,施工阶段发生的这类裂缝通常是温度与湿度作用引起的混凝土收缩所造成的。文章对一工程实例中剪力端部斜裂缝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对裂缝出现位置的独特性展开了深入探析,从而在对裂缝定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方案及预防措施。希望通过这一具体实例的分析,能为今后工程中类似裂缝问题的分析解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低速冲击下钢筋混凝土梁局部变形刚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低速冲击下钢筋混凝土梁的截面刚度,以及冲击体和结构间接触区域的柔度变化.将梁分成斜裂缝形成以前和斜裂缝形成以后两个阶段来研究.斜裂缝形成以前,梁被看成弹性均质体,接触区的柔度由受压和受拉条件下混凝土的柔度串联而成,根据柔度的定义推导得出该阶段接触区的刚度;斜裂缝形成以后接触区的刚度受高为χw弯—剪式固端梁构件、下部受拉钢筋、冲击体与下部钢筋之间的混凝土柱的制约,从而推导出该阶段的柔度.结合两个阶段接触区域的柔度公式,对低速下钢筋混凝土梁的接触刚度进行了举例计算和分析,表明斜裂缝形成以前的阶段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