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张之洞幕府中汇聚了很多当时的诗坛健将,著名的宋诗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陈衍,便是其幕中之宾。陈衍与张之洞诗歌派别不同,论诗旨趣有别,虽不是张之洞赏音所在,但陈衍正是在张之洞幕中提高了自己的诗作、诗论水平,并提出了著名的"同光体"理论。  相似文献   

2.
张之洞任湖广总督二十年,他推行的一系列新政极大的促进了湖北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方面的现代化。本文通过整理张之洞在湖北近代文化教育事业方面开创的业绩,探讨这些事业对湖北近代文教事业的贡献及对湖北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之洞与张謇对中国早期现代企业所制定的管理计划和实施方法,不乏相似之处,但受身份和个人经历的制约,却又存在差异,也必然导致管理的结果不同。无论是张之洞还是张謇,都成功地建立了近代工业体系,他们的管理思想与实践都促进了中国早期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镇江英才录     
《镇江高专学报》2005,18(3):F0004-F0004
陈庆年(1862-1929),字善余,号石城乡人,晚号横山,江苏镇江丹徒人,清末民初名学。自幼随父读书,后入江阴南菁书院学习,取得优贡生。先后在江苏、湖南、湖北讲学近40年。他辅佐张之洞、端方幕府最久,张之洞的《洋务辑要》、  相似文献   

5.
李鸿章和张之洞的洋务事业主要表现在军事国防、实业建设、近代科技文化方面。比较而言,李鸿章偏重于实践,张之洞的洋务思想较李鸿章深刻些,主要表现在教育近代化和制度改革等方面。两人的洋务活动时间前后达40年,是晚清自强运动的一个缩影。而40年的洋务运动始终无法达到政治改革的层面,说明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我革新和政治制度的改革是无法自我完成的。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礼教派还是法理派的修律思想实践都存在继承、运用儒学文化的内容。对儒学文化的不同理解和认识促成了不同的修律思想。总体而言,伍廷芳和张之洞都继承发挥了其中“仁”、经世致用等精神。但是,张之洞视儒学为儒教,将其与封建政治紧密结合,固守其中的纲常理论,而伍廷芳则更强调儒学的社会文化意义,弱化其中三纲五常的部分,显得更为开放灵活。在修律中的表现则是:张之洞虽然积极主张并参与变法,但始终是传统伦理法内部的调节;伍廷芳则可以在继承传统法律“轻刑”、“仁爱”等思想的同时吸收现代法律中平等、尊法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张之洞作为晚清的一位思想家,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他的中西文化观,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他强调以中学为主,辅以西学,调和中西学的方法则是"会通",以西学来补中学.这一思想理论的提出,在晚清的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由于这种思维模式本身的矛盾性,它不可能达到张之洞所要达到的目的,即"正人心"和"开风气".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普及教育的重要,一股倡导普及教育及义务教育的思潮逐渐形成。自1898年起从事教育实践与研究的罗振玉极力宣传普及教育及义务教育。由于他的宣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张之洞的"人才教育观",使义务教育政策在"癸卯学制"中得以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9.
清末的教育体制改革是中国历史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此过程中,张之洞充当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劝学篇》和“癸卯学制”集中体现了他“中体西用”的历史教育思想。他认为历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忠君爱国的思想;历史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史为体,世界史为用”;并就历史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要求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推行于实践。张之洞的历史教育思想对当今我国的历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清光绪年间,在两广总督张之洞的大力主张和积极筹措下,清政府对海南进行了一次取得一定成效的开发。这次开发,今人知之者不多,其成效主要是:1.琼岛道路基本开通,极为落后的交通状况大为改善。“大路12条,……已陆续照丈尺开通”,①小路共开辟22条,均已与大路接洽,“全琼黎峒各路开通”;②2.大片荒芜的沃地被开辟为良田。如张之洞说:“琼山之(?)帼塘,昌化之大聘村,临高之番岖等处地方,开垦  相似文献   

11.
张之洞是晚清时期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位关键人物,其特殊的出身经历、个性特点和积极参与洋务运动的"治军治民"的实践经验,使得他总结出一种不同于传统清流派、顽固派、洋务派以及激进维新派的独特而稳健的改革思想。这种稳健改革思想初步形成于《劝学篇》中,其后又在《江楚三折》里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进而上升为清末新政前期的主导性改革思想,最终推动了中国的早期现代化进程。张之洞的例子亦表明,儒家思想仍富有极强的求新求变的适应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从张之洞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办军政、兴实业的历程切入,分析了他的近代化教育实践,探讨了他的近代化教育取得成功的原因,并对其"中体西用"思想进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3.
袁世凯属于洋务派,毓贤属于清流派。袁世凯等不赞成毓贤等反洋教,杀洋人,攻使馆,对外宣战,与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等与毓贤、董福祥、李秉衡等多次争论。  相似文献   

14.
当晚清的历史硝烟散尽,那个时代一些人的个人选择,却成为一个民族的命题,左右着后世的文化发展之路。张之洞在中西道路上的选择即是一例。晚近百余年,有多少人处于矛盾煎熬之中,其人生本身就是民族煎熬的缩影。作为慈禧钦定的探花穴26岁中会试第三名进士雪,张之洞面对泰山压顶之势的西方冲击,硬是活生生地从清谈中闯荡出来,咬牙切齿地宣示了中国政治-文化的最终选择之道,其论虽然骑墙,但是却固执而有勇气。此论一出,数十年上百年竟无法超越。  相似文献   

15.
作为晚清重臣,张之洞在从事洋务活动二十余年的过程中,始终热衷于国防建设事业.他具有与时代同步的国防建设思想,集中体现在其"储人才、制器械、开地利"的国防理论与实践活动中.  相似文献   

16.
作为晚清重臣,张之洞在从事洋务活动二十余年的过程中,始终热衷于国防建设事业。他具有与时代同步的国防建设思想,集中体现在其"储人才、制器械、开地利"的国防理论与实践活动中。  相似文献   

17.
收藏小常识     
晓沫 《青年科学》2009,(11):37-37
在15世纪初的欧洲,彩票发行就已经很流行了。我国最早的彩票发行于清朝末年。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批准发行了“湖北签捐彩票”。  相似文献   

18.
奕劻在义和团时期,与荣禄、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等互相呼应,不赞成杀教民、杀洋人、拆电线、毁铁路、攻使馆,与列强开战,史实证明,奕劻等人比毓贤、李秉衡等清流派高明。  相似文献   

19.
奕劻在义和团时期,与荣禄、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等互相呼应,不赞成杀教民、杀洋人、拆电线、毁铁路、攻使馆,与列强开战,史实证明,奕劻等人比毓贤、李秉衡等清流派高明.  相似文献   

20.
1889年,张之洞力排众议使清政府决定兴办芦汉铁路,但在资金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中国最终决定向比利时借款,主要原因是中国方面考虑到要均衡各国势力,同时比利时是中立小国,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也极想到中国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