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苏通大桥设计和施工的工程构思,着重对群桩基础承载性能、河床冲刷防护及监测、上部结构施工抗风研究、中跨合龙方案及长悬臂结构施工控制方法等的关键技术和创新成果进行了总结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2.
苏通大桥挑战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复杂的气象条件和地理环境,建设苏通大桥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苏通大桥采用2.85m大直径工程钢护筒作为支撑桩成功搭设施工平台,将平台误差控制在5cm以内,将100m长桩的倾斜度控制在1/200以内;将临时结构钢套箱用作防船撞结构,有效解决桥墩防撞安全问题;采用集中控制的千斤顶群顶技术实现了双向潮汐河段6000t钢套箱整体沉放,同步误差控制在1cm以内;采用临时防护与永久防护相结合的冲刷防护方法,有效抑制河床冲刷,保证了基础施工和运营安全;采用温度与风修正和追踪棱镜法解决了索塔施工测量与控制难题,提高了复杂条件下高耸结构施工测量工效,将300m索塔施工误差控制在10mm以内,倾斜度控制在1/40000以内.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苏通大桥超大深水群桩基础利用工程钢护筒搭设施工平台、5000t承台钢吊箱整体同步沉放 及其与防船撞结构相结合构成永久防船撞设施、永久冲刷防护等三项技术创新;提出了特大型桥梁基础工程经 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和安全可靠的施工法;阐明了理念创新和技术集成对大型复杂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围绕苏通大桥前期工程方案论证决策过程,重点介绍苏通大桥桥位论证、跨江大桥主桥工程方案研究与比选论证和有关前期科研工作概况。在跨江大桥主桥工程方案研究和比选论证过程中突出介绍了主桥桥型方案构思、1 088 m斜拉桥方案研究与比选、主桥结构体系研究与比选、主桥主要构件结构方案研究与比选,并从基础资料专题研究和桥梁关键技术研究两个方面介绍了苏通大桥前期科研工作概况。  相似文献   

5.
6月18日上午,一座“跨径最大、基础最深、索塔最高、拉索最长”的斜拉索桥——苏通大桥,在长江下游的南通与苏州之间顺利合龙,实现全线贯通,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第一大跨径斜拉桥。苏通大桥的贯通成为我国从桥梁大国迈向桥梁强国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5月26日,历经8年论证、建设的苏通大桥随着奥运火炬的桥上传递通车试运营。消息传来,同济大学桥梁系教授、苏通大桥设计副总负责人陈艾荣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同济大学与这座桥的缘分太深了!”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桩基础范围内的河床冲刷实时监测的必要性;介绍了水压力传感器监测系统的应用、技术难 点和解决方案。通过潮位监测点的设置,有效解决了水位波动的修正问题,采用依托于基桩的单点定位埋设法 实现了传感器可靠定位和传感器信号的可靠传输,苏通大桥的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法具有实时性、连续性、长 期性和精度高的特点。根据实测结果分析了桩基础范围内河床局部冲刷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对缺乏长期流速资料的地区,给出了一种通过当地短期流速资料推算设计基准期参考流速的方法;通过分析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水流速度观测的有关内容,采用实测的短期实际流速记录建立流速概率分布模型,按小样本推算极值的办法,得到大桥的设计基准期的基本流速并进行相关分析,确认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建立线性回归方程;为确保大桥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安全应用及苏通大桥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主研发的基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测量机器人的远程实时动态几何监测系统,在世界最大跨径的斜拉桥苏通大桥上成功应用.具有高精度、连续性、全天候等优势。填补了我国工程监测的一项空白,创造了大跨径、超规模群桩基础、高索塔和斜拉索长等多项世界之最。该项研究成果刊登于《测绘学报》2009年第1期,题为“苏通大桥施工期几何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0.
苏通大桥主跨1 088 m,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径的斜拉桥。大桥桥位处建设条件复杂,抗震和抗风要求高,选择合理的桥梁结构体系是保证结构安全和功能的关键。介绍了苏通大桥结构体系的比选过程,比较了全飘浮、黏滞阻尼器、液压缓冲器和塔梁固接4种体系,重点分析对比了不同参数下黏滞阻尼器和液压缓冲器的结构响应,首次提出了用于桥梁的带有附加限位功能的特大型液体黏滞阻尼器,对阻尼器的设计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苏通大桥上实现了这一新型装置。  相似文献   

11.
山溪性强潮河口围垦工程的实施束窄了河口的行洪通道,由此可能降低河口固有涉水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为此,在就河口围垦对桥墩冲刷影响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平面二维嵌套潮流数学模型以及一般冲刷和局部冲刷的半经验半理论公式,就霍童溪河口围垦工程实施之后下游云淡大桥桥墩的可能最大冲刷深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围垦工程实施后,洪水期间云淡大桥的桥墩冲刷还是相当严重的,有必要对桥墩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此外,通过对桥墩最大冲刷深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指出实际桥墩冲刷深度一般还是难以达到计算所得到的可能最大冲刷深度.  相似文献   

12.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索塔为世界上建成的最高桥塔。索塔锚固区采用钢混组合结构,其构造及受力机理复杂,结构耐久性问题需高度关注;300 m塔高使得结构对风和环境因素相当敏感;高塔施工的抗风安全尤为重要。从索塔锚固区设计、索塔形态控制、抗风安全3个方面介绍苏通大桥索塔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陈丽  李皓珉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1):33-33,32
通过对苏通大桥区域地质背景、基岩地质特征、构造特征、断裂活动性和地震活动的综合勘察和研究,获取了大量的基础性工程地质资料,对苏通大桥场区基岩地质提出了新认识并提出了四条控制性断裂带。基于上述认识,简析了有关桥场区断裂活动与地震作用的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4.
苏通大桥索塔栓钉剪力连接件的力学性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剪力钉将钢锚箱和混凝土塔壁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锚固形式开始用于大跨度斜拉桥中.结合苏通大桥工程,进行了4组12个试件不同水平压力下的剪力钉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压力的增大,剪力钉的极限承载力增加,苏通大桥索塔中,预压力对剪力钉极限承载力影响最大为9.3%.利用3个试件进行了剪力钉基本力学性能的标准推出试验,得到苏通大桥索塔剪力钉的极限抗剪强度、屈服抗剪强度、容许抗剪强度、抗剪刚度等基本力学指标,并将其与国内外其他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苏通大桥为主跨1 088 m的钢箱梁斜拉桥,钢箱梁分为5部分:辅助跨、边跨及索塔区大块梁段,悬拼标准梁段,边、中跨合龙梁段。大块梁段在工厂组拼,用大型浮吊安装。由于通航净空高,传统桁架结构吊具难以满足国内现有浮吊吊高与吊重要求,所以提出苏通大桥超大、超重钢箱梁节段轻型吊索具结构,并介绍了吊索具设计与使用要点。标准梁段采用桥面吊机悬臂安装。由于主梁节段宽且重,加上桥区恶劣的气象和水文条件,以及斜拉索长索梁端牵引需要,对桥面吊机结构和性能提出了较高要求。介绍了苏通大桥集梁段吊装和拉索安装功能为一体的桥面吊机设  相似文献   

16.
基于能量法的高等级公路路堤边坡冲刷临界坡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目前路基边坡冲刷临界坡度研究存在的不足,在分析边坡径流水力学特性的基础上,根据物质能量守恒和转化原理,对边坡土水力冲刷过程从能量的角度进行描述,得出了各主要坡面冲刷影响因素(降雨、路面宽度、路基高、路面横坡、路面与坡面的粗糙系数)与冲刷临界坡度的函数关系.结合工程实际,以临界坡度为中点定出一个合理的极限坡度范围.在进行边坡设计时,避开2个坡度界限值,以达到不设防护设施或减少防护工程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从建设条件、基础设计和施工等方面,介绍了苏通大桥主塔深水基础建设过程中在设计方面的部分考虑及施工过程中攻克深水、潮流、软基和通航等不利因素影响的一些方法,可供类似工程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型桥梁伸缩缝后浇带病害是一种桥梁常见病害,并且成为影响桥梁运营管理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苏通大桥伸缩缝后浇带为研究对象,对其力学性能进行分析,重点研究了车辆荷载作用对其影响.论文首先介绍了苏通大桥伸缩缝后浇带的结构特点,进一步对后浇带的病害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后浇带有限元模型,并分别从静力、动力、温度等工况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后浇带病害产生的影响较小,疲劳是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并且裂缝一般从边缘向中心开展.本文研究结果揭示了裂缝开展的原因,为改进后浇带力学性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苏通大桥主塔墩基础群桩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苏通大桥主塔墩群桩基础与土体共同作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群桩效应对高桩承台底面受力与变形特性、基桩轴力分布、桩侧摩阻力、桩底土附加应力的影响以及桩数变化对群桩效率系数的影响,拟合得出了苏通大桥基桩轴力和群桩效率系数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在桩径和桩距一定的条件下,群桩效率系数的变化幅度随桩数的增加逐渐减小,并最终趋于定值.  相似文献   

20.
苏通大桥斜拉桥静力稳定分析的综合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结合苏通大桥科研专题与国际咨询审查成果,系统地就国内外研究中对大跨度斜拉桥静力稳定分析中所采用的加载方式、判定准则及其结论上的异同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综合比较和分析研究,并指出一些亟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