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傅庭芳 《世界科学》1999,(10):14-15,13
我国传统数学14世纪以前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此后渐渐落后于西方,到19世纪中叶,中算与西方合流,纯粹的中算宣告结束。正在这个时候,我国清代大数学家李善兰(1811—1882)出版了《垛积比类》四卷(1867),以“比类”、“形数结合”等传统方法,在书中提出了许多精彩绝伦、别具一格的求和公式,如李善兰恒等式等。他的主要研究成果为有限差分和组合数学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可以说在数学史上至令还堪称独步。本文拟讨论:由李善兰多项式为形式精美的“组合三角”提供了基础。李善兰在《垛积比类》卷四的“三角变垛”中以演段、…  相似文献   

2.
《算学报》--近代中国第一份数学期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毓达  任伯强 《科学》2002,54(6):40-42
清末民初,在维新思潮的推动下,中国出现了许多时行的报刊.其中关于数学的报刊先后有称作<算学报>的两种,以及<中外算报>和<数学杂志>等.由浙江平阳(现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黄庆澄主撰的<算学报>,则是近代中国的第一份数学期刊.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形成了自己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中国古典园林是其灿烂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许多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和能工巧匠在这块园地上耕耘,将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和建筑融为一体,创造了独特的中国园林。  相似文献   

4.
当中国科学与文化在近代中国多舛发展并渐进到20世纪的时候,丁文江的名字是应当被人们记起并应该给予格外注意的.丁文江首先是一位地质科学家,同时又是一位兼具了作为"学者"所应具备的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信仰与为科学真理的探求所应具备的深邃的思维、不懈的探索,坚强的毅力的科学的思想者.本文仅就丁文江作为中国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倡导者,中国地质科学的奠基人,为中国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发展所做的推动与贡献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今年12月9日是我国清代著名数学家和翻译家李善兰(1811~1882)逝世一百周年。李善兰字壬叔,号秋纫,浙江海宁人。幼年起即爱好数学,造诣极深。自公元1852年起,八年间翻译了《代数学》、《代微积拾级》、《重学》、《谈天》等有关数学、力学、天文学等近代西方科技书籍八种,时间在同文馆、江南制造局、广学会等大批翻译西书之  相似文献   

6.
从数学的视角来考察李约瑟难题,论述了近代科学产生于西方而不是中国或其他任何地方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史上,李叔同犹如闪烁在夜空中的一颗星星,给国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我国文学艺术的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是我国学术界公认的一代艺坛奇才!此人的艺术人生,精彩纷呈,荡气回肠,充满了  相似文献   

8.
陈宝国 《自然杂志》2008,30(5):304-308
当中国科学与文化在近代中国多舛发展并渐进到20世纪的时候,丁文江的名字是应当被人们记起并应该给予格外注意和加以研究的人。丁文江首先是一位地质科学家,同时又是一位兼具了作为“学者”所应具备的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信仰与为科学真理的探求所应具备的深邃的思维、不懈的探索,坚强的毅力的科学的思想者。本文仅就丁文江作为中国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倡导者,中国地质科学的奠基人。为中国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发展所做的推动与贡献作了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清末考据学派与中国数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奠宙 《科学》2002,54(2):43-46
看到最近几期<科学>上关于"自然国学"的讨论,觉得其中有不少问题有深入讨论的必要.一般来说,一个学科的建立,总要有一些研究加以支撑.因而不揣冒昧,想在这里谈谈清末考据学派对近代中国科学的影响,特别是对数学和数学教育的影响.事实上,"人文国学"和"自然国学"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两种文化的一次碰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晓雷 《自然杂志》2005,27(5):304-306
<海客述奇--中国人眼中的维多利亚科学>一书描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代科学文化早期碰撞时的情形并进行了一些反思.本文由此进一步探讨了科学本身的内涵,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发生在中国以及科学文化如何传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勇 《科学》2007,59(6):41-44
“西学东渐”是影响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医学科学作为西方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的传播不仅使中国卫生医疗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还改变了国人的生活方式乃至思想观念。西方医学科学传人中国以后,由于它与中国传统医学是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发展的医学体系,两者之间不免产生矛盾。从近代中国历史发展总体进程来看,  相似文献   

12.
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4000余世界数学精英齐聚中国首都。恭逢盛会,中国媒体作了大量报导。中国少年数学论坛也同时在京召开,千余少年数学爱好者得以同国际数学大师学者近距离交流,在中国掀起一股数学热。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钱伟长于今年7月30日辞世.举国衔哀。光辉一生的钱伟长驾鹤归去后.带给国人是无尽的哀恸、无限的惋惜,而他卓越功绩和爱国精神让世代缅怀、敬仰。  相似文献   

14.
创新文化与创新社会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50多年前,英国“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李约瑟在其巨著《中国古代科学与文明》留下的“李约瑟难题”,即“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何以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讨论至今尚无定论,然而,大量相关的研究成果都直指中国近代科技创新背后文化环境这一潜在的深层次的因素。类似的问题与讨论很多:杨振宁教授一句“中国大学办得很成功”,立即引起了相当多的议论;每年诺贝尔奖颁奖时节,国人总要习惯性地表现出“既爱又恨”的复杂心理。毋庸置疑,创新文化是一个国家跻身世界民族强林的“身份证”,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持续创新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力支撑,其实质是科学文化与人文创新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正从16世纪后期到17世纪末,欧洲数学取得了长足进步,不仅改变了整个数学的面貌,而且对精密科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文艺复兴促成东两方数学的融合,为近代数学的兴起及以后的惊人发展奠定了基础。尽管有必要理性地看待科学的数学化~([1]),但不得不承认,从16世纪后期到17世纪末,欧洲数学所取得的成果,远远超过了初等数学在10多个世纪内的全部成果。对数的发明使过去繁琐计算得到极大简化,计算技术取得了重要进步,代数学的理论与方法被大大扩  相似文献   

16.
<正>年少时杨乐经常感叹:"我做了很多习题,接触了许多定理,发现数学中的很多定理都是以外国数学家的名字命名的,难道中国人就不能为现代数学发展做出贡献吗?"1978年,外国学者以"杨-张定理"形式将杨乐的名字写进了数学书,杨乐终于实现了自己少年时的梦想,成为数学圈内家喻户晓的人物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初至中叶,在中国浙南的温州地区,先后孕育和涌现了为数众多卓有成就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温州因此被人们美称为"数学家之乡".现代温籍数学家群体的出现,是中国现代数学史中引人瞩目的事件,也是近代国际数学史上一种罕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谈谈中国数学的发展陈省身国际著名数学大师、南开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陈省身教授,应上海数学会的邀请,于1994年11月6日在上海科学会堂向青年数学家作讲演,各大学数学系的年轻学者、研究生以及其他数学工作者共一百余人到会,演讲会由上海数学会理事长胡和生院士...  相似文献   

19.
选择与批判:中国社会剧变中进化论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晓强  刘鹤玲 《大自然探索》1999,18(4):89-92,123
在上一个世纪之交的时候,进化论思想曾经被人有不同政治倾向的进步思想家所利用。本文考察了中国近代思想爱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取舍和发挥,从而使其成为变法维新,批判尊孔复古思潮和改造国民性武器的过程,分析了进化论在近代中国文化使命转换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山西被人们普遍认为是古建筑大省,如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等,人们均能耳熟能详,而对于山西地域内的近代建筑大多数人却知之甚少.但社会和城市的发展是不能忽视的,不管地域、人文或者其他原因也不能阻断它的发展,西方思想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交融和碰撞,本文以孝义民居为例,对近代孝义古县城的近代建筑的文化表征做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