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11月在广西生殖医学研究中心行体外受精助孕治疗的456例患者资料,将观察到多原核受精的235例作为多原核受精组,未观察到多原核受精的221例作为无多原核受精组,比较两组间基础卵泡刺激素(基础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窦卵泡数(AFC),促性腺激素(Gn)总剂量及天数,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血清雌二醇(E2)水平、HCG日血清孕酮(P)水平、HCG日血清黄体生成素(LH)水平,HCG日大卵泡(≥14mm)数,获卵数,受精密度等助孕治疗相关指标的差异,分析人类体外受精中多原核受精的影响因素。结果提示,Gn用量小,HCG日血清E2水平较高,卵泡数及获卵数较多,受精率较高的周期中出现至少1个多原核受精合子的可能性比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在使用卵泡期长方案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控制性促排卵(COH)过程中,新鲜胚胎移植后妊娠与因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取消新鲜胚胎移植人群的临床助孕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23个IVF-ET取卵周期,均采用卵泡期长方案,比较因预防OHSS风险而取消新鲜胚胎移植的38例患者(A组)与进行新鲜胚胎移植后妊娠未出现OHSS风险的79例患者(B组)之间基本临床资料、降调节后激素水平、临床用药、卵泡及胚胎资料的不同.结果:A组患者的基础窦卵泡数(AFC)、启动日卵泡数、hCG扳机日E_2浓度、获卵数、MⅡ卵数、受精数及可利用胚胎数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对于基础AFC多、基础FSH值低的卵巢高反应患者,使用卵泡期长方案时应综合考虑启动日的卵泡数,若基础AFC及启动日卵泡数均较多,而基础FSH值较低,则不推荐使用卵泡期长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IVF)周期中多原核发生与否,对获卵数较低的患者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在2015年9月至2020年1月期间实施辅助生殖治疗的情况。共纳入1 306个IVF周期,发生多原核受精的患者为A组(388例),无多原核受精的患者为B组(918例),比较两组间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及累计妊娠率、累计活产率、出生体质量等周期结局。结果:A组的抗缪勒管激素水平(AMH)显著高于B组,而可利用胚胎数显著少于B组,两组间的窦卵泡计数(AFC)、平均获卵数、卵子成熟率、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和移植胚胎总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的累计妊娠率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累计活产率也小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可利用胚胎数为1~3枚时,随着可利用胚胎数的增加,累计妊娠率和累计活产率相应上升,而当可利用胚胎数为4~5枚时,累计妊娠率和累计活产率达到平台期。结论:当获卵数低的患者出现多原核受精时,患者胚胎移植的成功率因可利用胚胎数减少而降低,会对周期结局产生影响,只有当可利用胚胎数≥4枚时,才可考虑胚胎移植,以达到较为满意的累计妊娠率和累计...  相似文献   

4.
选择基础促卵泡激素水平在正常范围(<10 IU/L),年龄≥35岁不孕症患者81例,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a(思则凯)结合促性腺激素超排方案进行89个周期超排卵治疗,根据获卵数判断卵巢反应性,分卵巢反应正常组和低反应组,探讨在月经周期第2d及周期第6d监测卵巢窦卵泡计数来预测卵巢低反应性的价值。结果显示:卵巢反应低下组在月经周期第2d及周期第6d测得的窦卵泡数均显著低于反应正常组。月经周期第6d的卵泡数的相关性较周期第2d的要好。这表明经阴道超声动态监测月经周期第2d及周期第6d的窦卵泡计数可提高GnRHanta方案超排卵治疗高龄不孕患者卵巢低反应的预测率,月经周期第6d的窦卵泡计数比周期第2d的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控制性促排卵(COH)过程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孕酮(P)浓度与IVF-ET治疗结局的关系.方法:分析350个IVF-ET取卵周期,均采用黄体中期垂体降调节方案,按HCG日血清孕酮浓度分为3组,分别为A组67例(1.0≤P2.0 nmol/L)、B组133例(2.0≤P3.0 nmol/L)、C组150例(3.0≤P4.77 nmol/L).比较3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卵子及胚胎资料、周期取消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HCG日血清孕酮浓度在3.0~4.77 nmol/L组时,获卵数、MII卵数及受精数均高于其他组;同时种植率及妊娠率亦最高.结论:HCG日血清孕酮浓度水平在3.0~4.77 nmol/L之间能获得更成熟的卵子,同时不增加因多卵泡发育引起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导致的周期取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卵巢低反应患者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IVF-ET治疗后表现为卵巢低反应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中药组在进入下一个IVF-ET周期前给予中药人工周期序贯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无中药治疗,直接进行IVF-ET助孕。统计两组患者窦卵泡数、平均促性腺激素(G n)用量、获卵数及临床妊娠率。结果两组窦卵泡计数和获卵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平均G n用量较对照组减少,妊娠率较对照组高,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人工周期疗法能减少卵巢低反应患者IVF-ET助孕中G n用量,并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中药人工周期疗法对体外受精卵巢反应低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符合卵巢反应低下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空白组、中药组、针刺组,在进入体外受精治疗程序前3个月进行预处理,对观察组行针刺结合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治疗,对中药组行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治疗,对针刺组行针刺治疗,空白组不做任何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后的FSH水平、在IVF-ET中的Gn用量、取卵数、胚胎数、临床妊娠率。结果观察组Gn用量、获卵数及胚胎数高于空白对照组、中药组、针刺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针刺组Gn用量、获卵数及胚胎数高于空白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针刺组Gn用量、获卵数及胚胎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妊娠率35.7%(10/28),空白组妊娠率23.3%(7/30),中药组妊娠率26.7%(8/30),针刺组妊娠率27.5%(8/29),经t检验方法统计分析,观察组妊娠率高于其余3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针刺组妊娠率高于空白组、中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妊娠率高于空白组,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结合中药人工周期疗法对卵巢低反应患者的内分泌水平的调节具有良性作用,针刺结合中药人工周期疗法对卵巢反应低下患者进行促排卵前预处理,对增加后续IVF-ET术中可移植胚胎数及临床妊娠率,对提高卵巢反应低下患者的妊娠率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巢颗粒细胞中c-fos 及CYP17 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c-fos 及CYP17 基因对PCOS 卵巢颗粒细胞雄激素分泌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对拟行IVF/ICSI-ET 的PCOS 患者及非PCOS 患者分为对照组(非PCOS 患者)和PCOS 组(PCOS 患者),两组患者的卵巢颗粒细胞进行体外培养48 h,利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的水平;利用2-NBDG 标记葡萄糖检测颗粒细胞的葡萄糖摄取能力;采用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Blot)法分别评估颗粒细胞中c-fos 及CYP17 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PCOS 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颗粒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睾酮水平升高(P<0.05)、孕酮水平降低(P<0.05)、雌二醇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且颗粒细胞对2-NBDG 标记葡萄糖摄取明显降低(P<0.05),提示PCOS 患者卵巢颗粒细胞雄激素分泌异常增高,并存在糖代谢异常。与对照组患者相比,PCOS组患者颗粒细胞CYP17 基因表达升高(P<0.05),c-fos 基因表达降低(P<0.05),提示颗粒细胞c-fos 基因异常低表达,可能降低了对CYP17 基因的抑制作用,使CYP17 高表达,可能是卵巢颗粒细胞雄激素分泌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何宇 《河南科学》2014,(9):1698-1702
通过使用改良的TCM199无血清培养系统,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放入一个腔前卵泡等条件下,探索促性腺激素(FSH、LH)对小鼠腔前卵泡卵母细胞体外生长发育的影响,旨在摸索一套适合小鼠腔前卵泡体外生长发育的培养体系.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卵泡和卵母细胞的直径都不同程度的有所增长,在卵泡培养的同期相比,卵泡增长值最大组为FSH400+LH200组,而卵母细胞增长值最大组却是FSH400组.从添加物上看,各个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卵泡直径和卵母细胞直径增长值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FSH400+LH200组卵泡存活率、成腔率表现为最高,分别为68.6%,47%.从卵泡发生生发泡破裂率和第一极体排出率来看,FSH400+LH200组发生生发泡破裂率高于其他组,为17.6%,但第一极体排出率却低于FSH400组.因此,改良的TCM199无血清基础培养液中联合添加400mIU/mL FSH和200mIU/ML LH效果优于单独添加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环腺苷酸(cAMP)是维持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停滞的关键分子.本试验利用ELISA和地衣红染色技术,检测了西洛酰胺(Cilostamide)与乌药醚内酯(Linderane)对绵羊卵母细胞和卵丘细胞内cAMP水平以及生发泡破裂(GVBD)的影响.结果显示:体外培养3h后,10μmol/L Cilostamide和5μmol/L Linderane分别能显著提升和抑制卵母细胞而非卵丘细胞内的cAMP水平;体外培养6h后,Cilostamide组卵母细胞GVBD率(14.91%)显著低于对照组(34.45%)与联合添加组(33.47%)(P0.05),而Linderane组与其相反,表明不同cAMP水平卵母细胞模型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11.
探讨促排卵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患者血管活性因子血管紧张素-Ⅱ(AT-Ⅱ)、白介素-6(IL-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21例PCOS患者与8例正常女性在自然或人工月经周期的第2 d卵泡期进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于试验前及试验后3、6、12、18、24 h静脉取血,放免法测定血清AT-ⅡI、L-6I、GF-1浓度.HCG刺激后PCOS组的血清AI-Ⅱ水平在各取血时点均升高,但只有3 h取血点是显著升高(P<0.05).PCOS组HCG刺激后各时点的血清AI-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也只有3 h取血点是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IL-6及IGF-1水平在试验前后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果提示HCG刺激促进PCOS患者外周血AT-Ⅱ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2.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Rotterdam标准的不同诊断指标与我国患者雌激素合成以及糖代谢之间的关系.对8例对照、PCOS患者的17例多囊组(PCO组)、14例高雄组(OHA组)和21例复合组(PCOS组)妇女行卵巢兴奋试验(hMGl50IU hCG 5000IU),分别观察睾酮和雌二醇的血浓度变化,并计算芳香化酶功能指标和代谢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COS三组均有雌二醇合成亢进,但程度有差异,芳香化酶状态以OHA组最高.三组患者的雌激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而且hMG刺激后均升高,但不同组的患者hMG刺激后雌激素升高的程度不同.雌激素过多升高导致FSH下降可能是PCOS卵泡发育停滞不排卵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MDD)血清微量元素、铜蓝蛋白(Cp)与执行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连线测验(TMT)评估35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统计与诊断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执行功能,检测两组的血清铜(Cu)、锌(Zn)和Cp含量并探讨这3种物质与执行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抑郁组患者在TMT(反应时)和WCST测验(分类数、总错误数、持续错误数和非持续错误数)的成绩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患者血清Zn、C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Cu离子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患者血清中的Cp含量与TMT(反应时、错误数)的成绩呈正相关,与WCST非持续性错误数呈负相关;抑郁组Cu含量与TMT(提笔数)呈正相关.结论:抑郁症患者的执行功能可能与铜和铜蓝蛋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探讨菟蓉补肾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达英-35和补佳乐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菟蓉补肾方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GAGS痤疮、F-G多毛评分、炎症指标、卵巢形态变化及妊娠率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菟蓉补肾方治疗PCOS疗效确切,能改善PCOS患者的内分泌环境,促进卵泡发育、形成优势卵泡进而排卵,恢复月经周期,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对哺乳动物体外受精(IVF)过程中多精受精的发生原因进行了阐述,指出多精受精的发生是影响各种哺乳动物体外受精效率的重要原因,其中在猪和人的IVF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大量研究表明,除了物种的特异性以外,不完全的卵母细胞胞质成熟、异常透明带、高精子浓度、受精培养基中不适当的添加物以及在受精过程中的其他一些异常因素都与多精受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对哺乳动物体外受精(IVF)过程中多精受精的发生原因进行了阐述,指出多精受精的发生是影响各种哺乳动物体外受精效率的重要原因,其中在猪和人的IVF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大量研究表明,除了物种的特异性以外,不完全的卵母细胞胞质成熟、异常透明带、高精子浓度、受精培养基中不适当的添加物以及在受精过程中的其他一些异常因素都与多精受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何宇 《河南科学》2014,32(7):1224-1227
通过使用改良的TCM199无血清培养系统,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放入一个腔前卵泡等条件下,探索添加物抗氧化剂维生素C对小鼠腔前卵泡卵母细胞体外生长发育的影响,旨在摸索一套适合小鼠腔前卵泡体外生长发育的培养体系.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卵泡和卵母细胞的直径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增长,其中50μg/m L浓度组在卵泡培养相同时间下,卵泡和卵母细胞的增长值相对于其他浓度组略大些,但各浓度组之间无论是卵泡直径增长值还是卵母细胞直径增长值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培养到第6天时,50和100μg/m L浓度组卵泡存活率最高,为59.5%,且50μg/m L浓度组第一极体排出率最高,为2.38%,但发生生发泡破裂率次于150μg/m L浓度组.可得结论:在改良的TCM199无血清培养系统中,添加50μg/m L维生素C有利于腔前卵泡卵母细胞的生长,而添加150μg/m L维生素C有利于生发泡破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长期心理应激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束缚的方法产生心理应激,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心理应激BALB/C雌小鼠CORT(皮质酮),用放射免疫法测E2(雌二醇)、P(孕酮);同时观察卵巢形态、各级卵泡数及妊娠率和产子数.结果 长期心理应激能使雌性小鼠CORT含量升高(P<0.05);血清E2、P的含量降低(P<0.01);卵巢形态学发生明显变化,窦前卵泡及窦卵泡数量减少(P<0.05);对小鼠妊娠率无明显影响(P>0.05),但产仔数减少,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长期心理应激可影响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脱氢表雄酮(DHEA)对C57BL/6J雌鼠超排卵效果和卵母细胞质量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3周龄C57BL/6J雌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低剂量处理组(2 mg/kg·d-1)和高剂量处理组(5 mg/kg·d-1)。用DHEA灌胃1周,再经超排卵后分别进行体外受精和收集卵丘细胞。提取卵丘细胞RNA进行qRT-PCR检测与胚胎质量相关基因Grem1、Has2、Ptgs1、Ptgs2和Vcan的mRNA水平以及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和Bcl2l10的mRNA水平。结果 经过DHEA处理的雌鼠超排卵后,体外受精(IVF)显示实验组异型卵比例下降。实验组卵丘细胞中与胚胎质量相关基因Has2,Ptsg1和Vcan转录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上调,而Germ1和Ptgs2的mRNA水平下调。Caspase3的mRNA水平下调,Bcl2l10的mRNA水平上调。结论 经过DHEA处理后可以通过抑制卵丘细胞凋亡,提高卵母细胞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卵巢内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与卵子质量及卵泡发育的关系.方法:应用阴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35例患者给予HCG日的卵巢内动脉血流搏动指数和穿刺取卵日的卵巢动脉血流搏动指数,获成熟卵率、卵泡液激素水平、颗粒细胞的凋亡率.结果:穿刺取卵日测得的PI与获成熟卵率成正相关(r=0.429,p=0.0126),和颗粒细胞的凋亡成负相关(r=-0.383,p=0.0278),和卵泡液的孕激素含量成负相关(r=-0.429,p=0.0126),仅给予HCG后PI与总获卵数成负相关(r=-0.393,p=0.0235).结论:穿刺取卵日的测到PI值与卵泡颗粒细胞凋亡及卵泡的发育成熟有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衡量卵泡黄素化、氧化以及卵泡质量的一个很好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