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快 ,我国长期处在自我封闭状态中的教育系统最终将要别无选择地融入世界教育发展的大潮之中。这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时代大趋势需要我们主动地作出战略性抉择和调适 ,并对传统的应试教育进行彻底的变革 ,努力完成下述一系列深刻和全方位的新旧转型。一、教育理念上由知识中心观向创新智慧观转型传统的应试教育存在着严重的知识中心主义倾向 ,师生双边关系的互动均围绕着知识理性的轴心运转。前者以传授知识为自己最高的教育使命 ,后者以接受知识为自己求学的神圣目的。知识中心又派生出若干教学上的“副中心化”现象 ,诸如书本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等。  相似文献   

2.
应试教育“变本加厉”说明既有批判理论从根本上没有力量,说明迫切需要对“以知识为中心”批判理论进行再批判。认为“以知识为中心”必然导致改革理论的“二律背反”,从而导致实践的畸形发展。应试教育“重视知识”远远不够,其根本问题在于把学校、书本知识与知识等同了起来。彻底打破“唯学校、唯课堂、唯书本”教育知识观,才能重构新的教育知识观,才能既重视书本知识,又重视生活经验,从而使学生获得现实完整的知识,使素质教育得以真正实施。  相似文献   

3.
高校体育教育是我国高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校体育教学中,应试教育仍普遍存在,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与现代教育观念已不相适应。确立以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人体观、体育观、价值观为核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并努力构建高校体育教育柔性管理模式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改革围绕“知识”之争对实践不产生实质性影响说明我们的教育知识观研究存在严重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知识使命观研究与哲学混乱和实际的不自觉;教育知识特征观研究的完全哲学化。教育知识观研究哲学化、非教育化倾向意味着教育改革的基础理论是不健全的,基础理论不健全必然致使教育处于十分危险之中,必然导致实践的畸形发展。应试教育长期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与教育知识观研究有着极大的关系。反思教育知识观研究,探索教育自身知识使命及特征已成为教育改革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知识为本位的课程结构导致以书本、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学生的语文学习仍处于记忆和理解水平,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动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依赖性、单一性的特点.教师一般都比较注意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自主性学习,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当今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向教育提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素质教育,使得教育从以知识传递为核心的应试教育向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转变.我们必须深刻地把握素质教育的根本内容和本质特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结合传统教育、电化教育和信息化教育等教育形式,推进素质教育在信息化环境下得到切实的贯彻与实施.  相似文献   

7.
我们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育和"以教师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对立统一,主张在一些时候(或一些情况下)可能是素质教育为主,另一些时候(或另一些情况下)可能是应试教育为主。当一种教育模式为主时,一定潜藏着或显现着另一种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传统教育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对学生单向讲授知识,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其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能很好地理解、消化和应用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应用型人材.  相似文献   

9.
知识观制约着教育观念和实践,显性与隐性知识观的提出必然对教育产生重要影响。传统教育观主要是基于显性知识论建立的,不适合高职教育的自身特点。通过对高职教育类型、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可以发现隐性知识观与高职教育内涵更为契合。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转型时期的中国高校法学教育不仅存在着基础教育与应试教育何为主导、专才与通才的培养目标问题。同时还存在着外来法与本土法知识本源以及“填鸭式”与“问答式”教学方法等八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