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体制的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明显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虽然其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但是,传统教育带有很重的应试教育的成份,已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改革传统的教育体制,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是全社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当今社会的素质教育由于种种原因;还处在一种"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初始阶段,甚至有很多是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名而行"应试教育"之实的伪素质教育。要  相似文献   

2.
李晨 《科技信息》2007,(29):246-247
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与联系(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1、教育目的不同。应试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升学率,升学率的高低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准。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国民素质的基础,为学生进入社会有所作为创造条件。学生素质的高低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客观标准。2、教育对象不同。应试教育只面向少数尖子学生,为这些少数学生能升入高一级学校而展开教学活动,从而使大多数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而厌学。应试教育是天才教育体系中的一种模式,应试教育的机制是一种选拔机制,是仅仅为少数学生在其基础上得以进…  相似文献   

3.
简述哈耶克的自由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耶克的自由指的是个人自由,是一种人的状态,即"一个人不受制于另一个人或另一些人因专断意志而产生的强制的状态"。哈耶克的自由观的主要特点是:自由与强制相对,自由是一个否定性概念——消极自由,自由与责任相联系,自由具有不可转让性,自由是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法治是自由得以实现的保障。哈耶克从"法律之下的自由"出发,认为要想使自由成为可能,自由的法律应具有一般性(或抽象性)、公开性、确定性和平等性。  相似文献   

4.
素质是人们自身所具有各种心理的,生理的,外部形态等方面的稳定性特点的综合,即所谓禀赋.素质教育是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经过教育和训练,使受教育者形成或发挥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笔者认为应以以下几方面入手:1 要转变观念,实现以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教育应试教育是以追求升学率为根本目的的教学方式,这种教育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学习,一般表现为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只管听讲的“满堂灌”  相似文献   

5.
实施素质教育,最关键的问题是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意识。要认识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是什么?怎样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应试教育是脱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二者是相对而存在的。应试教育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局限性,即面向少数肠胃尖子生,忽视大部分中等学生和后进学生;二是片面性,即在德、…  相似文献   

6.
应试教育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淘汰选拔教育模式,它片面追求升学率。而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来指导学校教育工作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后者具有对前者批评继承的关系,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实施素质教育,最关键的问题是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意识。要认识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是什么?怎样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应试教育是脱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二者是相对而存在的。应试教育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局限性,即面向少数肠胃尖子生,忽视大部分中等学生和后进学生;二是片面性,即在德、智、体诸能中偏重…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实施素质教育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最终克服人才培养中的高分低能现象,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要。为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从学校这个主渠道分析,应首先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转变教育观念任何教育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观念支配和影响下进行的。目前的教育观念就学校教育来讲,是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影响下形成的。应试教育,虽然也从科学文化知识等方面培养了学…  相似文献   

9.
陇静华 《科技资讯》2011,(4):182-182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教育。其任务就是针对目前存在的"音体美劳"就是素质教育,教师仍然在应试教育的怪圈的挣扎、徘徊等误区,解决不正确的观念,使教育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0.
冯涛 《科技知识动漫》2009,(12):112-112
职业高中的英语教学,由于绝大多数职高生并不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应试教育的成分应该很少,而素质教育的成分应该居多。这就要求职高英语老师转变观念,明确教育目标,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采取一些与普高英语教学不同的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深化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式的严峻,社会对高等学校教育的评论也日益增加,褒者有之、贬者也有之;传统培养模式作为"应试教育"的代名词一时间受到众多议论。随之而来传统培养模式(课堂的教与学、课程考试等),能否提升学生的素质和技能的质疑,也引起了部分学生对传统培养模式的不认可甚至抵制,以至于大学生逃课、逃学、考试作弊等行为不断发生。因此,高校的教学模式应进行一些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包括课堂教学应教以致用,使学生善于自我学习,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传道、解惑等。  相似文献   

12.
试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素质教育并不是对应试教育的简单否定,而是合理的超越和扬弃,两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3.
段芸 《科技信息》2012,(31):75-75,80
针对目前高校电子电气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入PDCA循环这一企业管理理念,从课程质量计划(P)、课程教学实施(D)、课程质量检查(C)、课程质量改进(A)四个方面构建质量管理模式,为提高该类课程质量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唯应试教育是应试教育的极端发展,它严重背离了教育的宗旨,导致学校教育的异化。唯应试教育是多方利益驱动的结果。由于政府代表着国家的整体利益,承载着民族的未来希望,因此,在遏制唯应试教育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行动中,政府具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15.
沈昊宇  金志华  杨建刚 《科技信息》2010,(25):I0032-I0033
与产业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宁波市率先在全国提出的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新模式??服务型教育体系的目标和内涵高度一致,是"服务型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实践教学体系与服务型教育体系的关系、与产业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与特色及其在服务型教育体系中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认为构建与产业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与"产业成功对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机抽取贵州某高校204名大学一年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通过运用不相等同参照组前后实验测试比较设计等方法,检验了三种不同户外安全教育模式对大学生户外安全知信行的干预效果。实验结果:(1)“户外安全实践体育课程模式”干预后,学生户外安全知信行各评价指标均有明显提高,且其效果优于实验对照组和专题组及技能组;(2)“户外安全专题宣讲教育模式”干预后,只有户外安全有关理论知识有显著改善;(3)“户外安全技能教学模式”干预后,户外安全理论知识和技能均有显著改善,但未能达到较为显著的效果。试验结论:高校大学生户外安全的三种教育模式中,户外安全实践体育课程教育模式效果最为显著,其余两种模式各有千秋或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小班化教学,以其在关注个体差异上的巨大优势,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文章在厘清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小班化教学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对个体差异的关注.文章分析了当前落实素质教育的小班化教学实施的有利条件,从改善评价方式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小班化教学实施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浅谈电大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电大开放教育经过近10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我国电大开放教育要迈入新阶段,还必须根据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从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一步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基础教育是面向95%以上大学生的教育,利用省(市)级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考核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质量,有利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的发展,但也容易使计算机基础教育走进应试教育的误区,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在高等学校数学教学中长期以来行“应试教育”,而时代的发展和高校教育的学术性和应用性兼备需求,又对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反差要求我们在数学教育中,除了通过传授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等达到提高学生的智力素质的目标外,还必须重视人文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