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运用盆地资源评价方法对巴西圣弗朗西斯科盆地的地质背景和石油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圣弗朗西斯科盆地形成年代久远,构造演化史复杂,先后经历了断陷期、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期和前陆沉积期3个构造演化阶段,各阶段的盆地特征存在差异,发育Espinhaco群、Macaubas群以及Bambui群3套主要的充填序列。盆地中有效烃源岩、有利储层和区域盖层均发育于Bambui群和Macaubas群,生储盖配置关系良好。盆内圈闭发育,包括构造圈闭、地层圈闭及构造-地层复合圈闭等多种类型。通过成藏特征分析,认为盆地中的区域不整合面和巴西利亚构造运动所形成的断层和裂缝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通道,为油气在不同类型圈闭中的聚集创造了条件。综合各成藏要素,预测盆地西侧巴西利亚构造带周围是可能的油气富集有利区,且油气勘探应以天然气为主。  相似文献   

2.
利用地震资料对尼日尔三角洲与琼东南盆地陆坡深水区的地貌特征及沉积样式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缺少大套塑性泥岩层和物源供给相对较弱是琼东南盆地陆坡区未形成大量重力逆冲褶皱的主要原因;两地区构造和沉积特征的差异决定了两者勘探目标不同,尼日尔三角洲陆坡深水区应以构造或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为主,而琼东南盆地陆坡深水区应以隐蔽性圈闭勘探为主;陆坡沉积层序演化模式以低位体系域和水进—高位体系域为特征,该模式为深水油气勘探寻找储层及储盖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成果对深水油气勘探的储层预测及储盖组合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安达曼海陆续发现一系列油气田和多个大中型含油气构造,因此安达曼海成为东南亚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之一。本文丹老盆地属于安达曼海的一个次级盆地,其构造演化、油气地质特征和勘探潜力整体研究程度较低。为指导丹老盆地油气勘探,本文从研究区域地质背景和构造演化出发,系统研究了该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和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并与北苏门答腊盆地进行比较,建立了盆地油气成藏模式,分析了其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认为:(1)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可划分为前裂谷期、断陷期、裂陷期和弧后走滑拉分期4个时期;(2)丹老盆地主力烃源岩为也拉组海相页岩,拉廊组河流-三角洲相砂岩为主要储层,断裂和不整合面是油气运移的有利通道,圈闭类型包括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盆地可能的成藏模式为(1)下生-上储-背斜式;(2)下生-上储-断块式;(3)下生-上储-生物礁滩体;(3)盆地南部的中深层层系以及碳酸盐岩建隆是丹老盆地未来寻找油气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4.
安徽天长地区位于苏北盆地东台坳陷金湖凹陷的西南部.该区目前已发现的王龙庄、安乐油田油气储量在金湖凹陷区内资源转化率为30.5%,油气资源勘探潜力较大.对其构造特征、成藏模式与控油机理的研究表明,该区次凹内斜坡低台阶上的构造转换带是控制阜宁组油气藏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斜坡带上褶皱构造轴的断鼻-断块群.  相似文献   

5.
根据吉林中部双阳盆地二维地震剖面解释和盆地地层分布特征,对盆地内断裂和褶皱构造的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双阳盆地为一不对称的复向斜断陷型改造盆地,盆地长轴方向NW-SE,近圆形,由央凹陷区,东北部隆起区,南部隆起区,西部斜坡区四个构造单元组成;盆地形成于晚侏罗-早白垩世早期,石炭、二叠系变质岩和海西期花岗岩构成盆地的沉积基底,其构造演化经历了石炭-三叠纪稳定沉降及火山喷发阶段、侏罗纪断陷初始阶段、白垩纪断陷发展阶段、古近纪-新近纪广泛抬升阶段4个演化阶段。本文的研究,不仅划分了盆地的构造单元,也建立了盆地构造演化模式,为该盆地的油气资源勘探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六盘山盆地西南缘构造与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盘山盆地是在古生代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地面构造调查、地震与非地震勘探表明,喜马拉雅运动以来,在盆地西南缘山带发育由多条逆冲断层及夹于其中的逆冲席所组成的复杂的叠瓦型冲断构造,该构造带与酒西盆地祁连山山前带具有类似的构造特征和油气成藏背景,成藏地质条件优越,是六盘山盆地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我国近海油气资源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指出渤海湾盆地是我国近海石油的主力产区。天然气的主力产区为莺歌海盆地和东海陆架盆地,目前勘探的重点应放在渤海湾盆地,其次是东海陆架盆地,珠江口盆地第三。在加强对新生代盆地勘探的同时,应重视对中生代地层的勘探;在深化浅水区勘探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开展深水勘探;在加强构造圈闭勘探的同时,密切注视非构造圈闭的油气资源的勘探。  相似文献   

8.
 加蓬盆地作为西非被动大陆边缘重要的含油气沉积盆地,是目前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而G区块是中国在北加蓬次盆地的重要投资勘探开发区块。对该区块地层和沉积特征,以及烃源岩、储层、盖层、输导体系等油气成藏条件的分析表明,G区块石油地质条件优越,发育有优质烃源岩,而U.P.C.段作为G区块的主力产油层,储层物性很好,且该区块储盖组合配置关系良好。G区块油藏多为受构造控制的断背斜、断块油藏,油气主要富集在构造高点。研究表明,G区块油气成藏模式为“深源充注,断层盐边砂体输导,构造成藏”,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为与盐运动相关的构造圈闭。  相似文献   

9.
三角洲-深水沉积体系是世界上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重要场所,独特的沉积环境为油气生成和聚集提供了良好的生储盖与圈闭条件,不同的构造与沉积背景具有不同的成藏特点。为进一步研究该类盆地成藏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指导油气勘探,特选取马哈坎三角洲盆地、尼罗河三角洲盆地和刚果扇盆地3个世界级富含油气区,采用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盆地构造与沉积演化、沉积特点、烃源岩、成藏组合及油气成藏特征等方面对比分析,对3个类型的大型三角洲-深水沉积盆地的油气地质与成藏特征进行总结。结果表明,3大盆地均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稳定沉积背景,均发育了规模巨大的三角洲-深水沉积体系,石油地质条件非常优越;由于形成时期不同的古气候、古沉积与古构造条件,3大盆地在沉积模式、烃源岩、主要成藏组合、油气类型、油气运移及油气藏类型等方面又具有明显差异性;其未来主要勘探领域与勘探方向亦不同,马哈坎三角洲盆地以深水为主,尼罗河三角洲盆地以深层为主,刚果扇盆地以深水中浅层为主。  相似文献   

10.
豫西地区中古生代构造特征与油气前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76条测线近2 238 km的地震解释对豫西地区构造特征进行深入研究,该地区断裂复杂,受其影响,油气运聚成藏差异较大,但构造特征对油气有明显控制作用,油气具有南北成带、东西分隔的特征。油气勘探的研究基础往往是区域范围内不同的构造单元,同一构造单元的地质构造、沉积环境特征及油气分布特征相对统一,构造单元划分有利于深化盆地地质认识指导油气勘探。综合利用地震、钻井、钻孔以及地面露头等方面的资料,在分析了豫西地区平面和剖面上断裂体系特征的基础上,主要依据各盆山关系,及各自的构造变形的差异性,将豫西地区分为10个二级构造单元,再由不同构造单元的地质环境及断裂特征,得出油气前景评价的结果,认为伊川冲断-断陷区为当前豫西地区油气勘探最有利的地区,其次是渑池-新安冲断-断块区。上述研究认识为豫西地区油气地质研究及有利勘探区的优选等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山东高校科技统计分析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科技统计是国家整体科技统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定国家和高校的科技发展目标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本文对2003年山东高校科技统计数据和2002年部分省(市)、自治区高校的科技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提出了增强山东高校科技实力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提出山西省官产学结合三螺旋模式,并总结其实现的途径:明确官产学三方定位,完成官产学三方的角色转换,充分实现政府、企业、大学三方面结合.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跨国公司在我国的研发活动概况,分析了跨国公司加大在华的研发力度,增设研发机构,与一流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开展项目合作等活动对我国产生的种种利弊,提出了既要肯定和鼓励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R&D活动,又要持谨慎的态度,加强管理,确保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4.
美国科技资源与产出的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综合科技实力最强的国家 ,分析美国的科技资源和科技产出的结构特征 ,对于同样是大国的中国的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技术产业的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着重对美国科技人力资源的来源结构、研发活动的主体结构、专利的领域结构 ,以及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进行了分析。指出 :美国拥有世界最雄厚的科技人力资源 ,但对外籍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依赖性较强 ;美国的研发活动的主体结构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企业是试验与发展和应用研究的主体 ,高校和政府科研机构是基础研究的主体 ;美国在制药、空间、电子等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 ;美国的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强大。  相似文献   

15.
基于“10分钟健身圈”的视角, 结合兴趣点(POI)和手机信令等数据, 使用GIS网络分析测量深圳市公共体育设施可达性, 并利用基尼系数对深圳市公共体育设施资源供需匹配的公平性进行分析。运用地理探测器方法, 探究深圳市公共体育设施空间供需的影响因素, 得到如下结果。1) 深圳市公共体育设施总体上可达性较高, 基本上满足10分钟健身圈的要求。2) 公共体育设施资源分配相对平均。同一市辖区不同街道的设施分配高度公平, 市辖区之间的平等性可以进一步提升。3) 盐田区、坪山区和大鹏新区的街道供需匹配较好, 福田区和罗湖区交界处街道的体育设施分布集中, 对服务能力造成一定的限制。4) 地价因素是影响深圳市公共体育设施空间供需关系的最主要因素, 其次是路网密度和公交站点数目, 人口总数和人造地表比例也对供需关系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时代在前进,社会主义在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模式多样化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超常规性和特殊性,同一社会形态表现形式差异性,无产阶级革命方式和手段的多样性,未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模式的本国化与民族性,以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模式随时代发展的变动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模式多样化思想,既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探索的方法和思路,又为认识和把握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趋势,正确认识、评价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类型和模式提供了理论指导,对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双次热冷法用于比热容的准确测量.该方法通过对测量系统空载时和放置待测样品时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序列进行处理从而计算出比热容,可有效补偿散热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显著提高测量精度.以小样品水为例进行了比热容测量实验,在正常的散热环境下测量误差小于1%.结果表明:双次热冷法适用于对误差有一定要求的小样品比热容测量,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配合其他测量方法可实现范围更广、精度更高的比热容测量.  相似文献   

18.
选取黑龙江五营温带森林和福建武夷山亚热带森林两个站点, 通过120天室内培养实验, 探讨氮磷(NH4NO3和NaH2PO4)添加对两种森林表层土壤(0~20 cm)碳氮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氮添加通过降低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及其碳氮比来降低亚热带森林的土壤碳矿化, 但对温带森林的土壤碳矿化没有显著影响; 磷添加对两种森林的土壤碳矿化均没有显著影响。磷添加显著地增加温带森林的土壤净氮矿化, 氮添加显著地降低温带森林的土壤净氮矿化, 氮添加和磷添加均对亚热带森林的土壤净氮矿化没有显著影响。总体而言, 可能由于养分可利用性和土壤性质的区别, 温带森林和亚热带森林土壤碳氮矿化对氮磷添加的响应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19.
After China entries WTO, China's ‘ textile · garment'industry will confront the difficulties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From the view of supply and demand interaction which is common in the social econom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character of China's ‘ textile · garment' industry, represented by Shanghai,Research shows that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backwardness hinders China's ‘ textile· garment' industry development, which features four bottlenecks in supply and demand interaction in ‘ textile· garment' industry.The key of optimiz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quality of supply and denand interaction in ‘textile· garment'industry is to adjust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break the bottlenecks, establish Shanghai as international fashion center, open middle and small size textile processing area with several levels, attach importance to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y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combined with production, learning and research, and take part i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ket competition by high added value product, technology and marketing network.  相似文献   

20.
针对岩巷钻爆法掘进掏槽技术选择困难和掏槽效果差的问题,采用数值技术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单楔形掏槽和楔直复合掏槽技术的优劣。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单楔形掏槽峰值应力强度与楔直复合掏槽基本相同,但楔直复合掏槽具有2次峰值应力,更有利于掏槽区岩石的破坏,且楔直复合掏槽平均应力强度要高于单楔形掏槽,使其具有良好的破岩效果。实践结果表明,应用楔直复合掏槽后,炮眼利用率由87%提高到93%以上,平均单循环进尺由1.75m提高到2.15m,日进尺达到6.4m,实现了月进尺160m以上的快速掘进目标,月进尺较原施工方案提高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