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全国从高校到小学都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如何让普通高校开展好“阳光体育运动”,通过对湖南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现状、高校课外体育活动、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现存的问题进行剖析,认为开展好“阳光体育运动”,须建立高校实施阳光体育实时监控确保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有效的开展。提高监控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在青少年学生的体能素质近二十年来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非常及时的。阳光体育运动不是另起炉灶另搞一个活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必须密切联系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课间活动等,必须以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  相似文献   

3.
夏康 《科技信息》2010,(30):284-28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从高校课外体育现状分析入手,结合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要求,对课外体育在阳光体育中的作用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课外体育组织有序化、活动群体化、内涵生活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了全面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开展与实施,结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的要求,提出了"三自主"、"三互动"、"三自治"、"三开放"的教学、训练、竞赛于一体的体育课程模式,并建立绝对评价、相对评价(进步幅度)、学习过程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倡导学校大力发展学校体育与社区相结合的模式--学区体育,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享受运动的快乐.  相似文献   

5.
研究“阳光体育运动”在河南省高校中存在的问题、原因,指出河南省高校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监控力度不够;阳光体育运行体制尚需完善;宣传工作不到位,学生认识不深;课外体育经费保证制度的缺失;体育课程内容陈旧,体育活动开展方式过于单一及阳光体育运动教师指导机制尚未建立等不利因素,建立起有效的阳光体育运动监督运行机制,强...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高校能认真且有规律的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高校大学体育教学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结合情况不容乐观,经常性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形式单一、频度较低,80%的高校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宣传活动,40%的高校成立了以校长牵头的“阳光体育运动”专门领导小组,高校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能基本保障“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且影响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有社会、学校和个人3个方面。针对以上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建议,旨在为推动安徽省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改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理念是人们思维活动的成果,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客观实践活动也会促进理念的更新和丰富。通过梳理近几年关于"阳光体育运动"的理论与对策发现:理念决定了相关理论与对策的方向,丰富阳光体育理念的研究可以促进阳光体育运动更好的开展。该文在"阳光体育理念视域"下,审视"阳光体育运动",从新的角度丰富阳光体育理念,从而促进阳光体育运动更好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对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妙华  刘洞波 《科技资讯》2007,(22):110-110
通过对阳光体育运动特点的分析和阐述,从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舆论导向,完善体质健康测试,改革体育教学,开展体育课外活动6个方面出发,为普通高校更好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阳光体育运动"发展是全国范围内的薄弱点.现以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临夏县漠泥沟学区小学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田野调查法等对该地区"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现状进行分析,主要原因有:一方面专业体育教师较少,体育经费不足,体育运动项目单一等;另一方面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对学生进行"阳光体育运动"知识的普及度不够,学校实施的活动内容较为落后.其影响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为学校和地方政府因素,外在因素为家庭、社会等因素.根据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三点发展对策:①加快体育场地建设,充实体育师资队伍.②更新课外体育活动内容,活跃"阳光体育运动"氛围.③呼吁社会群体关注支持少数民族地区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10.
韩新英 《科技信息》2011,(14):I0267-I026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杭州滨江高教园区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滨江高教园区大学生在"阳光体育运动"倡导下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状况、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更好地开展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甘肃省部分城镇中小学"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分析,调查发现:影响和制约甘肃省中小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的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学生学业过重和家长的不支持是影响他们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以体育节取代普通高校传统田径运动会的改革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普通高校田径运动会因其自身存在的弊端,已逐渐脱离了高校现行的体育教育方向和目标,在推动学校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和活跃课余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小,改革势在必行.文章借鉴国内外学校体育的成功经验,提出构建普通高校"综合体育文化节"的目的、意义、内容、模式及组织实施方法,使体育节成为对高校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健康教育、终身体育教育的多维载体,以更新、更全、更有效的方式促进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阳光体育运动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光体育运动是学校体育的一件大亨,阳光体育运动的大力推行必将引起我国体育事业的重大改革,对学校体育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本文就阳光体育运动对学校体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阳光体育运动是学校体育的发展重点;阳光体育运动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学校体育的重要性;阳光体育运动必将促进学校体育基本条件的改善;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学校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广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积极,活动的频度较高;强身健体、消遣娱乐是其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体育意识淡薄、体育场地设施不足、体育场馆的收费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不力和缺乏锻炼的指导是影响广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四所高校体育公共课设置以及大学生课外体育兴趣问题展开调查.调查发现:高校体育公共课程和课外体育兴趣课程的设置出现不合理性,学生的课外兴趣与课外体育兴趣出现不一致,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探讨和分析,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CEPS数据为基础,采用多层线性模型(HLM),在对个体、家庭和学校等多层特征进行控制基础上探讨青少年课外体育运动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青少年每天参与课外体育运动时间控制在60分钟内对学业成绩提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60-120分钟内影响不显著、超过120分钟对学业成绩提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课外体育运动对数学等理科成绩影响幅度大于对语文和英语等文科成绩的影响幅度;在控制学校层面差异后,课外体育运动对学业成绩影响幅度有所增强;非认知能力不仅对学业成绩产生直接正向影响,而且能在课外体育与学业成绩提升之间产生显著中介效应,其中环境适应能力中介效应最大,其次是自我效能感、自我控制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7.
藏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藏民族文化内涵。文章认为,在《新课程标准》中将藏族传统体育项目有机地纳入体育课与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是传承与发展藏族传统体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载体。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和高校文化建设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聊城大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竞赛与当前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向存在着许多分歧,必然影响着学校体育文化的健康和谐发展。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本质属性和基本功能没能得到有效地体现,不符合现代学校的大体育观和大教育观,也不能与学校全面内涵建设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对福州市学校课余体育运动队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了各个家庭因素与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关系及其矛盾的原因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使学校课余体育运动队能健康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杰 《科技信息》2012,(31):240-240,21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川北医学院的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动机与规律进行了调研,旨在探索提高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效性,为进一步搞好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