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汉初,《论语》出现了不同的传本。最著名的就是《古论语》、《齐论语》和《鲁论语》。三《论》在出现的先后次序上是《齐论》、《鲁论》的出现要晚于《古论》。在内容、篇次、文字的异同上:《鲁论》与《古论》除篇次不同外。篇目、内容大体相同;《齐论》比《鲁论》和《古论》多“问王”、“知道”二篇,其他20篇中“细章文句”也多于《鲁论》和《古论》;在都有的20篇中,《齐论》、《鲁论》的篇次相同。在源流上,三《论》同源而异流。  相似文献   

2.
唐代崇道之风盛行,成玄英从道教观点出发,其注疏有一定成就,但他又把重玄之道强加给庄子。从唐朝开始,对庄子的阐释与接受呈现出多元化倾向,文论家也对《庄子》一书的文学旨趣心领神会,尤其是司空图的《诗品》。  相似文献   

3.
4.
《镜花缘》以《山海经》中的简要记载为根据,通过作者的再创造,对原素材进行了很大的丰富和发展,主要表现为情节结构的完整,赋予新的故事内容和含义,寄寓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5.
巴金从18岁起就开始阅读俄罗斯作家的小说,其中对屠格涅夫作品的感情尤其深,曾动情地说:“我学写短篇小说,屠格涅夫便是我的头一位老师。……我那些早期讲故事的短篇小说很可能是受屠格涅夫启发而写成的。”①本文试从巴金的《雾》与屠格涅夫的《罗亭》为例,剖析两人创作的内在联系,诸如作家的个人生活经历,作品的选材,作品男女主人公,情节的安排,人物性格的揭示,作品的场景描写,语言艺术及作品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比较《中国现代汉语》、《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论》三家对语气问题的分析,认为三家的研究对现代汉语语气系统的建立、对句类的划分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8.
唐朝音乐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最高峰。对唐代音乐文献的研究,在正史中主要依靠《旧唐书·音乐志》和《新唐书·礼乐志》。通过两者内容的综述比较可以发现:前者偏重于“乐”,比较注重音乐品种和音乐史实的叙述,行丈简洁;后者倾向于“礼”,对礼仪的描述篇幅巨大,论乐的部分较少且认识深刻。  相似文献   

9.
作为先秦儒家的重要文献,《孟子》和《孝经》对"孝"都有着丰富的论述,前辈学者已经指出了两者的相似性。通过从"为何行孝"、"何谓孝"以及"如何行孝"等三个方面比较二者所蕴含的孝道思想,可见《孝经》与《孟子》的论述既有某些契合之处,又有着明显不同。这些不同显示出《孝经》鲜明的"移孝作忠"和"教孝劝忠"的思想特点,反映了先秦时期孝观念变化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0.
据东汉赵岐《孟子题辞》记载,汉文帝时已置《论语》博士,说明汉初《论语》已经存在,陆贾《新语》、董仲舒《春秋繁露》及其对策对《论语》的引用也说明了这一点。《论语》在汉初已出现,汉初鲁学、齐学并盛,故在这一历史时间已存在鲁学《论语》、齐学《论语》了,只是期间《论语》无定名,从而也无《鲁论》、《齐论》之称。但无名而实存的《鲁论》、《齐论》比《古论》出现得早。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文艺复兴运动不同阶段的三个代表人物但丁、卜伽丘、莎士比亚的三部作品中的爱情故事的比较,探寻了人文主义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2.
《野草》是鲁迅著作中最难懂的一部作品。文章从对意象的分析入手,即感性上认识、理性上把握,考察抒情主人公“我”的态度,顾及作者全人,探寻《秋夜》深刻的意蕴,寻求解读《野草》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苏晓辉 《科技信息》2010,(23):178-178,146
但凡阅读过《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人们都很会现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在叙事层面、人物描写、历史事件真伪等方面差异很大。文学情感之间的比较主要体现在作者的历史背景的不同,文章格式的差异等方面;人物的差异主要是刘备、曹操等人在历史上和小说中人物个性的不同;历史事件的差异简单列举徐庶归曹,死诸葛吓跑活仲达两个方面,其余还存在很多。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孝经》与《二十四孝》的产生及其内涵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上阐明了二者的关系,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观点,在批判的基础上,揭示了二者中必须弃除的糟粕和应该吸取的精华,并结合实际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5.
《授时历》被评价为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历法,并且成为明朝《大统历》和朝鲜《七政算内篇》成书的基础。《七政算内篇》是朝鲜世宗时代(1418—1450年)取得的重要天文业绩之一,以《回回历》为基础,与《七政算外篇》一同于1444年编纂成书。《七政算内篇》的历元、天文常数和计算法等基本体系参照《授时历》,应数值则参照了《大统历》的辛巳应数。且把四余添加在推步的项目中,在计算日月食时使用的常数值则参考了元统1384年编纂的《大统历法通轨》,《七政算内篇》汲取了《授时历》和《大统历》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班固是一位严谨的史学家,身在经学时代的他,所撰著的《汉书》中大量征引五经文字,其中对《诗经》的征引亦不在少,《纪》《表》《志》《传》都有征引。征引范围涉及风、雅、颂,其中以雅诗为多,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班固正统的思想。《汉书》所引之《诗》固是汉代版本,将其与今流行本勘比,自有其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甄娠传》对《红楼梦》的戏仿在《甄娠传》里诸多地方能够找到痕迹,其中最主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人名与情节或者性格的暗合,其次是叙述与话语的模仿,最后是人生哲理的相似。《甄娠传》对《红楼梦》的戏仿可以说只是一种写作技术层面的借鉴,《甄嫒传》之文学艺术成就虽远不能跟《红楼梦》相提并论,但她精致典雅之语言、独具匠心之情节、沉伟岸之哲理在后宫(或说“宫斗”)题材小说的苑囿里的确独树一帜、鹤立鸡群,这是我们必须肯定和承认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通过对《魔戒》的叙事方式、情节、主人公的分析,追述小说中隐藏的圣经人物原型,为小说的角色和内容试提供新的解读途径,从而揭示了小说体现的宗教标准。  相似文献   

19.
《水浒传》内容之丰富、人物之众多、气魄之恢宏、构思之新奇、语言之精粹、影响之深远,令世人赞叹不已。宋江是《水浒传》的"第一流人物",也是《水浒传》中最有争议的一个人物,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解读,从《周易》的角度,以《鸿雪因缘图记》中《梦芗谈易》篇为基础,对宋江及其绰号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20.
虽然《广雅》是因循《尔雅》旧目,篇内义类的排列顺序也大致相当,但后出转精,《广雅》由于是要增广、扩大《尔雅》所未悉备的内容,两书并不完全雷同,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数量上的巨大差距,范围也有广狭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