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龙云,笔名垄耘,教授、作家、著名文化学者,陕西横山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榆林市作协主席、陕北文化研究会会长;曾担任榆林学院中文系主任、教务处长、榆林学院副院长和榆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以及榆林市文联主席、《陕北》主编、《陕北文化研究》主编等职务。先后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文学评论家》《当代文坛》《小说评论》《延河》等发表学术论文、文学作品300多万字。出版有《点击文学》《信天而游——陕北民歌考察笔记》《说陕北民歌》《老榆林》《文外余序》《女人红》等作品。早在上  相似文献   

2.
<正> 何向阳,中共十六大代表,著名青年文学评论家。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荣获鲁迅文学奖·全国文艺理论评论奖;2001年荣获冯牧文学奖·青年批评家奖;2002年荣获冰心文学奖·摄影文学奖。  相似文献   

3.
凡一平(1964~),本名樊一平,壮族,广西都安人。先后毕业和就读于河池师专、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为广西民族大学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八桂学者文学创作岗成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出版了长篇小说《跪下》《顺口溜》《上岭村的谋杀》等五部,小说集《撒谎的村庄》等六部。曾获广西第三届文艺创作铜鼓奖、第五届广西青年文学"独秀奖"等。根据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有:《寻枪》《理发师》《跪下》《最后的子弹》《宝贵的秘密》等。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的青年作家,都不大安分,搞小说的偏要玩一下评论,搞评论的偏要玩一下小说李庆西似乎也如此,但仔细一掂量,却不尽然。他七十年代末涉足文学伊始,一股劲儿搞小说,以《“我”和我的主人公》(与李杭育合作)闯入文坛,而三年后的《关于曹操形象的研究方法》的文学论文,却使他脱颖而出,一举成名。到目前为止,庆西在评论和小说两个领域里双轨齐进,并蒂莲开,说他是评论家,或者是小说家,均无不可。这里且说他的小说。  相似文献   

5.
在近些年的小说创作中,一些以写某个方面题材而颇具特色的系列作品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山东青年作家张炜的“芦青河系列小说”就属于这一类作品。今年二十九岁的张炜一九八0年开始发表小说,他的《声音》获一九八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后,创作上更加活跃,作品日臻成熟。他把芦青河注入自己的笔墨,在他大部分小说里读者可以听到芦青河滔滔不息的流水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小说塑造了许多老年人形象,而且多是把老人作  相似文献   

6.
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1911—)是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1954年,他以第一部长篇小说《蝇王》而蜚声文坛,并辅佐他摘取了1983年世界文学桂冠。英国评论家和作家 V-S 普利切特称戈尔丁是“最富于想象力、最有独到见解的作家。”从《蝇王》问世起,至今他已有九部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7.
1975年前后,与共和国同龄的谢鲁渤经由诗歌之门而跻身文坛。他在1979年以后开始写小说,虽“自己也说不清怎么就做起小说来”,却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至1987年底,已见发表短篇小说四十余篇,中篇小说一部。初期作品经浙江文艺出版社筛选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自己的季节》,包括处女作《躲雨》在内的不少作品多次为《小说选刊》所选载,并获发表刊物的优秀作品奖。1982年发表的《小城故事》被改编成电视剧,且由《人民中国》译介给日本读者。因而,在小说创作上,谢鲁渤也已是成绩可观了。  相似文献   

8.
凡一平,壮族、1964年生,广西都安县人,河池师专毕业,现在复旦大学作家班读书。曾在中央,省,市报刊发表诗歌百余首,后转入小说创作,在《民族文学》,《广西文学》,《小说家》等报刊发表《通俗歌手》。《合唱团》、《灵环》等小说数十万字,《官场沉浮录》等作品曾引起强烈反响。本丈试将他近十年的创作道路做一分析,以给其剖作提供一条较为清晰的脉络.达无论对凡一平还是于广大读者,或许都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陈修龄是我院中文本科函授毕业生,后又到北京鲁迅文学院深造,现任《广西电力报》总编辑,多年来一直在水电战线工作,创作颇丰,是广西中年作家中的佼佼者。他的《雨后竹翠》获198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职工优秀作品奖,小说《五省巡按》获《柳絮》1983年优秀作品奖,小说《古河雾》1987年获《广西文学》红水河征文奖,与人合作的小说集《香灵》1987年获全国七省区少数民族优秀图书奖,与人合作的电视连续剧《中国有条红水河》获银荔电视艺术奖和1992年全国少数民族影视骏马奖等。中篇小说“红水  相似文献   

10.
高远 《太原科技》2012,(3):9-12
赵弘,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长期从事区域经济、产业经济、首都经济、总部经济等,在国内首次提出"总部经济"理论,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总部经济理论专著———《总部经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总部经济已被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青岛、武汉等20多个中心城市确定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写入"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或《政府工作报告》。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北京市等委托的研究课题1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首都经济新增长点研究》《中国总部经济蓝皮书》《中关村发展蓝皮书》等著作10余部,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北京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6项。  相似文献   

11.
晓雪白族,云南大理人。50年代大学时即写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研究艾青诗论专著《生活的牧歌》,饮誉全国。40多年笔耕不息,出版了17种诗歌、评论、散文集。长诗《大黑天神》、诗集《晓雪诗选》、诗论《诗的美学》等先后在全国获奖。不仅为我国当代创作活跃、成果丰硕、风格独具的少数民族诗人、散文家,也是诗歌美学研究、新诗评论见解独到,建树颇多,影响深远的诗歌评论家。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华文学基金会于1995年12月2日在京特为其作品主办研究会,文学艺术界王巨才、李瑛、刘玉山、唐达成、袁鹰、邵燕祥、郑伯农、杨子敏、邓有梅、高洪波、吉狄马加、张炯、李准、张志民等领导、诗人、作家、评论家近70人出席。冰心、艾青、臧克家、张光年、王蒙也致信和题词。本刊于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专栏中,特意侧重现代文化,特选登研讨会部分信函、题词、发言,以飨读者,并借此表达祝贺之意。  相似文献   

12.
晓雪,原名杨文翰,1935年生,白族,云南大理喜洲人。195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1952年开始发表文章。大学毕业论文《生活的牧歌——论艾青的诗》1957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评论艾青的专著,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现代作家论。著有诗集、散文集、评论集26部和《晓雪选集》6卷。论文《我国当代的少数民族诗歌》、长诗《大黑天神》、诗论集《新诗的春天》《诗的美学》《诗美的采撷》先后在全国获奖。1986年《晓雪诗选》获全国第二届优秀新诗(诗集)奖,  相似文献   

13.
 起家"于网络文学写作,因偶然的机会开始科幻写作的张冉,是80后科幻作家中入行较晚的一个。或许得益于自幼对文学的兴趣,以及长期以来笔耕的浸润与锤炼,他的起点很高,大概是近几年出道的中国科幻作家新人中实力最强的。2013年11月,第24届中国科幻银河奖在成都颁奖。当时尚算新人的张冉以科幻处女作《以太》摘取了分量最重的"杰作奖",同年,这篇小说还摘得了第四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短篇科幻小说金奖。短短两三年时间里,张冉发表了《晋阳三尺雪》《太阳坠落之时》《永恒复生者》等中短篇小说十余篇。几乎篇篇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而《起风之城》《大饥之年》《晋阳三尺雪》也接踵折挂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中篇小说奖金奖及银河奖。  相似文献   

14.
吴妍人的“破除迷信之作”《瞎骗奇闻》,在1960年5月中华书局出版的《晚清文学丛钞·小说二卷》(阿英编)收入时,称其发表于1904年,而在1990年2月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的《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中,则说明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绣像小说》第四十一号至第四十六号载。”  相似文献   

15.
步出伊甸园的尴尬论五·四时期创造社性爱小说夏航毋庸讳言,性爱小说就是因涉及性心理、性场面及性行为的描写而受世人瞩目。英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和作家H·蒙哥马利·海德博士在《西方性文学研究》一书中称一切与性有关的作品为“色性作品”;港台文学研究者称之为“色欲...  相似文献   

16.
《枣庄师专学报》1996,(1):33-35
胡小林(座谈会主持人、《枣庄师专学报》副主编、中文系副教授):毕四海同志是山东作家群中一个影响较大、成就较高的作家。他的《东方商人》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起轰动,荣膺“飞天奖”和“金鹰奖”。多年来,我们一直密切关注着他的创作。《中国作家》1995年第6期发表了他的中篇小说《一个人的结构》,这部作品一反他过去的创作风格,立意独特,手法怪诞,反响很大;人们对这部作品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今天,我们学报编辑部特邀集大家就这部作品展开讨论,希望诸位各陈己见,畅所欲言。 刘剑锋(文学评论家,枣庄师专中文系教授):四海的这个中篇一改过去写历史、写现实层面的创作路子,开始向内转,着意于解剖人、特别是中年文化人的心理和灵魂。作品表现了一个有妇之夫面对性的诱惑所表现出来的内心的慌乱、迷茫、矛盾和斗争。其心理基础是:既有对现实功利的强烈渴望,又有在性爱上的喜新厌旧,正所谓鱼我之所欲也,熊掌亦我之所欲也,所以烦恼者,因其不可得兼也。 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作品中所大胆袒露的不过是男主人公对曾与之风雨同舟现已销尽红颜的中年妻子的冷漠和厌倦,并对年轻貌美的婚外恋人的狂热而已。作品所透露的这种“人性恶”,似乎并不具有普遍性,这只是一部分地位上升者的畸形  相似文献   

17.
李佩成,1934年农历12月生,陕西籍,中国工程院院士,长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与环境研究培训中心(中德合作)主任。他长期从事农业水土工程、水资源与环境等领域的教学、科研与工程实践。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11项,著书13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培养博、硕士生百余人。曾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被全国科协授予"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  相似文献   

18.
萨特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特的小说创作不算很多,只包括一部长篇、一部短篇集和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共100来万字。可是他的小说家地位却很高。《厌恶》被誉为当代小说的扛鼎之作,对后现代主义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它与《局外人》一起,是受到最多评论,读者最多的小说之一。这部小说像萨特评论福楼拜那样,处于“当今一切文学问题的十字路口之中”。存在主义文学风靡世界,萨特的小说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萨特在评论福克纳的小说时说:“随着时间推移,优秀的小说完全像自然现象一样,人们忘了它们有一个作者,人们就像对石头或树木一样接受它们,因为它们在那里…  相似文献   

19.
日本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桑原武夫先生在其《文学序说》一书中,曾专章探讨了文学中恶的问题。他追溯了东西方恶文学的成因及其发展,探讨了恶文学的现状及其与善文学的关系,并专门评述了日本战前恶文学的代表作家,唯美主义大师永井荷风的创作,指出他因“毅然背叛  相似文献   

20.
《即将成人》是理查德·赖特的一部著名短篇小说,也是一部关于美国黑人青少年的成长小说。运用成长小说理论,通过分析主人公戴维·桑德斯的成长经历和成长过程,探讨成长主题在《即将成人》中的主要体现,试图从新的视角解读作家的创作意图和文学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