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简单的方法将微过氧化物酶-11(MP-11)固定到二氧化硅(SiO2)纳米粒子的表面,并且制备成MP-11/SiO2/GC修饰电极,运用循环伏安法研究MP-11/SiO2/GC电极上MP-11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MP-11在玻碳修饰电极上发生了直接的、可逆的2个电子、1个质子的电化学反应。MP-11/SiO2/GC修饰电极可以对氧气进行电催化反应,并且该电催化过程受扩散控制,这样该修饰电极有希望在酶生物燃料电池中作阴极使用。另外,MP-11/SiO2/GC修饰电极对过氧化氢(H2O2)的电催化反应表现出传感器的性能,在线性范围内,信噪比为3时,最低检出限为0.22mmol/L,米氏常数为0.13mmol/L,说明SiO2载体上的酶MP-11与底物H2O2的亲和力较大,对H2O2电催化反应效率高。因此,未来MP-11/SiO2/GC修饰电极也有可能在H2O2传感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用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将肌红蛋白(Mb)固定在热裂解石墨电极表面,制备了Mb.SA膜修饰电极.包埋在SA膜中的Mb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和乙醇混合溶液中与电极直接传递电子,得到一对对称的Mb辅基血红素Fe(Ⅲ)/Fe(Ⅱ)电对的氧化还原峰,式电势为-0.339V(vs SCE).式电势随PBSpH值增加而负移且成线性关系,直线斜率为-47.0mV/pH,说明肌红蛋白的电子传递过程伴随有质子的转移.并研究了Mb-SA膜修饰电极在PBS和乙醇混合溶液中催化还原H2O2和催化六氯乙烷脱氯,该修饰电极可用于H2O2和六氯乙烷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3.
采用壳聚糖(Cs)水溶胶体系,借助Nafion,将氯化血红素(Hm)修饰在金电极上,构建Cs—Hm-Nation/Au电极.在0.02MPBS(PH7.2)缓冲溶液中,通过循环伏安扫描,可以直接检测到Hm的氧化还原峰,还原峰电流与扫速的平方根成正比.考察了修饰电极对H2O2的催化还原及对H2O2氧化对苯二胺(PPDA)反应体系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Cs—Hm—Nation/Au电极可以催化H2O2的还原,电极的催化电流与H2O2浓度在一定范围呈线性响应.对H2O2-PPDA体系,Cs—Hm-Nation/Au电极可以检测到可逆的氧化还原峰,表明修饰电极可以实现PPDA被H2O2的可逆氧化,Hm起到了过氧化氢模拟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电聚合法制备出银/乙二胺修饰电极,并研究H2O2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考察实验条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6.7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银/乙二胺修饰电极对H2O2具有良好催化还原作用,H2O2在修饰电极上产生一对较好的氧化还原峰,峰电位分别为Epa=0.344 V,Epc=-0.215 V.线性范围为2.0×10-5~8.0×10-4 mol.L-1,检出限为1.0×10-6 mol.L-1.用于样品中H2O2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通过阳极化处理玻碳电极,吸附法制备H3PMo12O40修饰电极,研究H3PMo12O40修饰电极在不同支持电解质、扫描速度下对酪氨酸酶的电化学传感。结果表明:以0.1 mol/L H2SO4为支持电解质效果最佳,超纯水效果最差,并且该电化学反应属于表面与扩散的共同控制过程;在温和条件下,V(0.1 mol/L H2SO4)∶V(0.5 mol/L Na2SO4)=2∶8混合溶液作为支持电解质,该多酸修饰电极在100 mV/s扫描速度下对酪氨酸酶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氧化还原峰明显,检出限(S/N=3)达15.76 U/mL。  相似文献   

6.
以玻碳电极为基底,将壳聚糖-碳纳米管(CS-MWNT)复合物修饰于电极表面,然后利用氯金酸电沉积纳米金(nano-Au),最后吸附过氧化物酶(HRP),从而制备出性能良好的HRP/nano-Au/CS-MWNT/GCE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考察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发现该修饰电极对过氧化氢(H2O2)的还原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7.0×10^-6mol/L-1.29×10^-2mol/L范围内对H2O2有良好的线性响应,线性相关系数R=0.9989,检测下限为2.3×10^-6mol/L(S/N=3).此外,该传感器还具有较快的响应速率、较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循环伏安扫描法制备了磷钼酸修饰的Pd电极,考察了该电极对H2O2电还原的催化性能.研究发现,磷钼酸在Pd电极上发生了吸附,经修饰的Pd电极的催化性能明显高于未修饰Pd电极.  相似文献   

8.
将电子媒介体硫堇(Thi)聚合于玻碳电极(GC)表面形成带正电的多孔聚硫堇(PTH)复合膜,再利用共价结合和静电吸附将纳米金(nano-Au)和过氧化物酶(HRP)修饰于电极上,从而制得HRP/nano-Au/PTH/GC传感器.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考察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发现该修饰电极对过氧化氢(H2O2)的还原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H2O2的线性响应范围为1.4×10-6~4.26×10-3mol L,线性相关系数R=0.9993(n=23),检测下线为4.0×10-7mol L(S N=3),并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响应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研制基于甲胎蛋白抗体(Ab-AFP)和巯基丁二酰胺铜(II)(CuL)共固定修饰金电极(Au| Ab-AFP/Al2O3/CuL)的免疫传感器,用于测定人血清中AFP抗原水平.该免疫传感器是利用自组装和溶胶凝胶技术,将AFP抗体分子固定在CuL自组装修饰金电极表面制备而成.电极表面的CuL具有电活性,对H2O2有良好的电化学还原催化.当该免疫传感器在含AFP样品的溶液中于28 ℃温育30 min后,AFP抗原与Ab-AFP抗体分子的免疫结合物导致CuL的电子传递被部分阻碍,使CuL对H2O2 电催化还原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循环伏安法、电位阶跃法和旋转圆盘电极研究了胆红素-氯仿体系对氧还原反应的电催化行为.结果表明,氧还原的峰电流随扫描速度增加而增大,还原峰峰Ⅰ(-190 mV)的峰电流ip与1υ/2、峰Ⅱ(-550 mV)的峰电流ip与υ呈线性关系,峰Ⅱ的峰电流与胆红素的浓度在1.0×10-6~2.0×10-5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电极反应过程中氧的还原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由O2还原到H2O2(峰I),主要受扩散控制,第二步,由于氯仿的疏水作用,H2O2聚集在电极表面被胆红素(BR)催化还原为H2O(峰II),主要受吸附控制.  相似文献   

11.
制备了羧基化碳纳米管修饰碳糊电极(MWCNT/CPE),并研究了Cu(Ⅱ)-SPAPT络合物在该电极上的吸附伏安行为,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采用二阶导数线性扫描溶出伏安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0.1 mol/L的HAc-NaAc(pH=4.0)中,于-400 mV处搅拌富集一定时间,从-400~600 mV范围内以250 mV/s的扫描速度线性扫描,络合物吸附在MWCNT/CPE表面,于66 mV(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阳极溶出峰,其峰电流与Cu(Ⅱ)浓度在4×10-11mol/L-8×10-9mol/L和8×10-9mol/L-1×10-7mol/L范围内分两段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2.2×10-11mol/L(富集时间240 s)。同时,探讨了电极反应机理。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应用于人发中铜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在碳纳米管表面接枝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得到 表面修饰的碳纳米管(MWNT-g-PDMAEMA),进一步与二茂铁甲酸反应,成功制备了碳纳米管复合材料(MWNT g-PDMAEMA/C11H10O2Fe).详细研究了碳纳米管复合材料(MWNT-g-PDMAEMA/...  相似文献   

13.
将电子媒介体硫堇(Thi)聚合于玻碳电极(GC)表面形成带正电的多孔聚硫堇(PTH)复合膜,再利用共价结合和静电吸附将纳米金(nano-Au)和过氧化物酶(HRP)修饰于电极上,从而制得HRP/nano-Au/PTH/GC传感器.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考察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发现该修饰电极对过氧化氢(H2O2)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金纳米棒(AuNRs)/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MWCNTs-Chit)复合膜促进肌红蛋白在电极上的直接电子转移,并用于构建H2O2生物传感器.首先将金纳米棒固定到玻碳电极表面,然后把MWCNTs-Chit分散溶液和肌红蛋白(Mb)固载到玻碳电极上,得到MWCNTs-Chit/Mb/AuNRs复合膜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对膜电极进行表征,在pH=7.0磷酸缓冲溶液中,Mb表现出一对峰形良好且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其中氧化峰和还原峰电位分别为-0.291 V、-0.235 V,式电位(Eθ’)为-0.263 V.与此同时还探讨了修饰电极的电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其对H2O2具有良好的电催化还原作用,可作为检测H2O2的生物传感器.传感器对H2O2的米氏常数为0.0494 mM,线性范围为5.0×10-5~5.0×10-3M(R=0.986 7,n=10),检测限为3.2×10-6M(信噪比为3).  相似文献   

15.
采用涂覆法制备多壁碳纳米管(MWCNT)-离子液体([BMIM]PF6)修饰电极,研究Cu2+在该修饰电极上的阳极溶出伏安行为。考察了实验条件对Cu2+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Cu2+在修饰电极上可得到灵敏的溶出峰。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Cu2+在1.0×10-6~1.0×10-5mol/L浓度范围内与其氧化峰电流呈...  相似文献   

16.
以L-半胱氨酸作为电极修饰剂,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L-Cys/GC电极的制备和DA在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及其测定.DA在pH=6.68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在L-Cys/GC电极上产生一对灵敏的氧化还原峰,峰电位分别为Epa=0.180 V和Epc=0.125 V(vs.SCE).同时用伏安法测定DA的线性范围为1×1...  相似文献   

17.
以L-半胱氨酸作为电极修饰剂,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L-Cys/GC电极的制备和DA在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及其测定.DA在pH=6.68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在L-Cys/GC电极上产生一对灵敏的氧化还原峰,峰电位分别为Epa=0.180 V和Epc=0.125 V(vs.SCE).同时用伏安法测定DA的线性范围为1×10-3~1.0×10-6 mol/L,检出限可低达1.0×10-7mol/L(S/N=3).对1×10-4 mol/L DA平行测定50次,其相对标准偏差约为2.5%.该电极可望进一步发展为微电极,用于生物活体内的神经递质DA的实际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