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水稻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即穗期多雨阴湿天气增多),给稻曲病发生提供了环境条件;加之品种抗性的多样化、栽培技术的改进,施肥水平的提高以及在收获时对病穗、病残体的处理不及时,病原菌大量积累,致使稻曲病为害逐年加重,2005年达到普遍发生的程度,已成为山区水稻的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2.
根据近年农作物病虫发生演变规律、冬前病虫残存基数、农作物品种布局及当前苗情,结合历史资料和气象部门对2007年气候预评估,综合分析预计:2007年我市水稻病虫总体偏重发生,其中稻飞虱大发生,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偏重发生,稻曲病中等至偏重发生,稻瘟病将局部流行。小麦病虫总体呈中等发生,其中赤霉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小麦纹枯病中等发生,穗蚜将偏重发生。油菜菌核病将中等偏重发生。棉花病虫总体中等发生,其中棉盲蝽在部分棉区中等偏重发生,棉花枯萎病发生面积有所扩大。预计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为2140万亩次,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为70万亩次,油菜病虫害发生面积为230万亩次,棉花病虫害发生面积为620万亩次。  相似文献   

3.
稻曲病,汉中当地农民俗称“龙泡泡”、“火焰苞”,是发生在水稻谷粒上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近几年来,随着氮肥施用水平的提高、大穗品种的推广、水稻种植粳稻化及病原量的积累,水稻稻曲病的发生面积和为害程度均呈扩大趋势,已上升为汉中水稻的主要病害。令大家记忆深刻的是2005年的水稻稻曲病大发生,全市80%以上的水稻感染,减产达到5%~15%,不仅影响产量、降低品质,同时,带病大米及米糠对人、畜有一定毒性,因此,该病的防治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是世界水稻产区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国各稻区自70年代以来发病呈上升趋势。据统计,目前全国发病面积达2亿亩以上(占总面积的2/5),与稻瘟病、白叶枯病构成水稻的三大病害。沧源县2000年以前呈零星发生,近几年随着杂交稻等矮秆品种的推广、密植度提高、大水大肥的管理水平,纹枯病的危害在全县稻区呈上升趋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王连生  童雪松 《武夷科学》2002,18(1):313-313
浙西南山区垄畦免耕直播早稻病虫害发生特点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 :山区垄畦免耕直播早稻病虫害种类与翻耕移栽早稻相同 ,但某些病虫发生轻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苗期稻象甲、稻蓟马 ,蚜虫等发生比移栽稻早 ,为害重 ;水稻分蘖期一代二化螟为害明显重于移栽早稻 ,灌浆乳熟期二代二化螟为害与移栽稻差异不大 ;水稻孕穗期初飞虱发生数量比移栽稻减少 10 .6 %,而蜘蛛数量比移栽稻增加 12 .2 %。第二代纵卷叶虫发生两者无明显差异。在丽水山区由于大面积推广抗稻瘟病的早稻品种 ,稻瘟病发病很轻。纹枯病是主要病害 ,垄畦免耕直播早稻株病率比翻耕稻减轻 5 9.8%。山区垄畦免耕直播早稻穗期病虫简化防治试验 ,示范结果表明 ,在病虫害发生一般年份 ,水稻孕穗末期至破口期 ,使用 4 0 %虱病净 5 0 ml/ 6 6 7.7m2 ,对纹枯病、稻飞虱具有良好的防效 ,且有利于稻株青杆黄熟。一药兼治 ,既可达到省工、高效简化防治的目的 ,又可取得明显经济 ,生态效益。根据山区垄畦免耕直播早稻病虫害发生特点 ,采取针对性综防措施。种子处理用 4 0 2浸种 ,播种时用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4 g拌 1kg谷种可有效防治蚜虫和稻蓟马 ;苗期及时防治稻象甲、一代二化螟 ;中、后期抓好水浆管理以浸润灌溉为主 ,要适时搁田。有利促根壮蘖 ,增强抗  相似文献   

6.
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又称绿穗病、青粉病,当地群众俗称“火焰包”。近年来,由于水稻品种更新步伐加快,品种多、乱、杂,稻曲病的发生逐年加重,一般减产10—30%,不但影响产量,降低品质,而且病粒及米糠对人畜有害。因此,抓好水稻稻曲病的防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寄生峰寄生过程中对寄主主要器官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稻重要害虫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和其主要的寄生性天敌纵卷叶螟绒茧峰(Apanteles cypris Nixon)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寄生峰在寄生过程中对寄主主要器官的发育所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被寄生的稻纵卷叶螟幼虫的脑发育迟缓,有萎缩现象;气管组织不甚发达,分支层次明显减少;精巢和卵巢均不能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8.
我国水稻纹枯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俗称烂脚病,花脚杆。该病由立枯丝核菌Rhizctonia solani引起,是我国稻区的主要病害之一。随着水稻优质高产品种的推广和高肥密植技术的应用,有的高肥地块感病品种发病率高达100%,病情指数达75.69%,产量损失30%以上。纹枯病达到8级(剑叶)时,损失为41.40%。在不防治的情况下,实际减产率早、晚稻分别达15.53%,17.78%。鉴于国内近几年水稻纹枯病又有抬头趋势,笔者将各家的研究进展情况加以综述,以供各地科研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金大强  赵志敏 《汉中科技》2010,(2):24-24,27
通过对勉县杂交水稻品种抗稻瘟病水平分析,感病和高感病品种占72.1%,充分说明高感品种在种子经营上占比例较大,是造成水稻稻瘟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建议种子经营商在引种和经营中严格按照品种审定公告,了解品种抗性,坚持试验、示范、推广“三步”原则,坚持守法经营,做好售后服务,避免自然灾害风险和经营风险,是农业生产安全用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稻纵卷叶螟迁飞现象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纵卷叶螟CnaghalocrocismedinalisGuenee自70年代以来上升为海南省水稻三大害虫之一.海南省澄迈县一年发生9代:第2、4、6、9代为本地虫源本地繁殖代;第5、7代为大部分外地虫源迁入代;第3、8代为本地虫源大部分迁出代.广东省阳春县一年发生7代:第1、4、6代为本地虫源,本地繁殖代;第2、5代为大部分外地虫源迁入代;第3、7代为本地虫源大部分迁出代.每当水稻正处在分蘖期迁入的世代为害较为严重.往往引起突发性猖獗为害;而迁出代则意外地为害轻微.  相似文献   

11.
选取湘西北现行推广品种湘杂油6号、秦优7号、油研7号、9号、10号、中油821、蓉油4号七个品种作试材,对其抗菌核病进行田间鉴定,了解不同油菜品种的抗(耐)病能力.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发病株率、病情指数差异具显著性;开花始期与发病株率呈显著负相关;各品种小区产量差异无显著性.其中湘杂油6号发病株率和病情指数最低;油研9号小区平均产量最高。是优质高产、耐病的品种;油研10号抗逆性、耐病性较强.  相似文献   

12.
利用种群生态学原理,对转BADH基因稻田害虫及其天敌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稻田与对照稻田(中花8号)害虫和天敌的种类基本相同,发生量有一定差异;转基因稻不同株系中害虫及天敌的种群数量有升有降,但与对照稻田相比差异均不显著;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动态监测表明:各供试稻田中二点叶蝉、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的发生高峰期均为7月下旬、7月中下旬和9月上旬,三突花蛛、三色长蝽、纵卷叶螟绒茧蜂的发生高峰期与主要害虫的高发期基本一致,天敌-害虫跟随现象明显。综合分析表明:转BADH基因稻对稻田害虫及天敌无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榆林市地处我省最北部,全市海拔800-1000米,年平均气温7.9-10.3℃,年降雨量316.4-513.3毫升,且大部分集中在7-9月份。全市常年种植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高粱、豆类、薯类、糜谷为主。由于地理位置独特、气候条件特殊,区内病虫种类多、为害频繁。粘虫是其中为害我区粮食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14.
利用SDS—PAGE技术对新疆育成与推广的11个品种和卯年代引进的44个亲本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引进亲本在G1u—Al位点有2种等位变异类型0和1;Glu—Bl位点有6个等位变异类型:7 8、7 9、13 16、17 18、6 8、7,但主要以7 8为主;G1u—D1位点有2个等位变异类型:2 12、5 10,以5 10为主要类型。在大面积推广品种中,新春5号和新春9号为5 10亚基携带者;新春3号品种携带17 18亚基。上述结果基本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新疆春小麦育成与推广品种和20世纪90年代引进亲本品种的谷蛋白亚基组成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主要粮产区,多年以来,水稻经常遭受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虫、粘虫等的严重危害。过去,主要依靠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对于减少虫害损失保证水稻丰产起了很大作用。但由于长期、单纯、大量地使用化学农药,害虫产生抗药性,因而用药量日益增多(大沙公社近十年农药使用量就增加约十倍。)农业成本不断提高,农药又大量杀伤害虫天敌,使害虫不同程度地失去了自然控制,从而导致一些害虫大量发生。且使用剧毒农药,对禽畜饲养事业很有妨碍(大沙公社原每  相似文献   

16.
汉王镇桑树萎缩病调查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建军  孟正刚 《汉中科技》2009,(6):28-28,35
针对汉王镇桑园萎缩病发生蔓延,调查了发病现状、发生特点,分析了病害流行原因主要是:外地调苗带入、嫁接传播、品种抗性较差,桑园管理差。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加强检疫,推广抗病品种.挖除病株等。  相似文献   

17.
近40年来西北地区沙尘暴日数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西北地区134个气象台站1961年~2000年的沙尘暴日值资料,分析了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西北地区有5个沙尘暴高值区,分别位于南疆盆地南缘、柯坪盆地、河西走廊的民勤、内蒙古拐子湖和宁夏盐池;在季节分布上,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占年沙尘暴总日数的50.4%,秋季最少,约占7.6%;12~20时是沙尘暴的高发时段,60.9%的沙尘暴发生在这一时段.就沙尘暴的年代际变化而言,20世纪70年代较60年代略有增加,从70年代至90年代,沙尘暴出现的频数一直在减少.总的来说,近40年来西北地区沙尘暴总日数整体上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8.
应用“沈农一号”乳油,防治水稻害虫药效试睑.试验结果证明:该药对稻螟蛉、二化螟、稻 纵卷叶螟,稻蝗、稻飞虱等多种害虫有效.防治效果均在70~100%左右.生产中使周的最佳浓度为3000~4000溶液.成本低,每亩只须o. 5~0. 6元低于目前水田使用各种药价.对天敌安全,尤其四青蜓和蛀类无死伤.  相似文献   

19.
甘国福 《甘肃科技》1997,13(1):47-47
古浪县二阴山区油菜蚜虫及小菜蛾发生为害及防治古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国福油菜是我县二阴山区的主要经济作物,90年代初油菜害虫特别是蚜虫及小菜蛾发生普遍且严重,直接制约着油菜生产的不断发展。为了尽快解决生产中存在的这一突出问题,我站从1991年起连续5...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豌豆新品种引种及栽培配套技术研究,成功地筛选出超高产豌豆新品种90-PE-10。该品种为法国埃松省种业集团新育成的优良品种,主要特征特性是:高产,比推广品种(中豌5号)增产70%以上;优质,粗蛋白含量比对照品种高2.7%,提高了14.9%;抗病虫,抗褐斑病、白粉病,由于该品种叶片蜡被较厚,具有一定抗潜叶蝇能力;抗侄伏,卷须发达,并在株间相互缠绕,使个体联结成群体,成棚架结构;适宜芽菜生产,由于卷须极发达,符合芽菜中龙须菜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