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翔 《科技信息》2009,(19):260-26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在教学中,要尽可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探索。下面,就我上过的一节课《妈妈的账单》浅谈我的看法:探索要有重点:探索要有方法:探索要有提高。著名学者陆世仪说过:“人性中皆有悟,必工夫不断悟心始出,如石中皆有火,必敲击不已,火光始现。”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和纳入,更需要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陈云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对党的学习问题十分重视,但是由于他们既面临着相同的时代背景、工作任务等又面临着不同的工作经历、工作分工、工作重心等,因此,他们在探索构建"学习型政党"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少异同之处。今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研究和分析他们对构建"学习型政党"的历史贡献,无疑对我们正确理解和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叶春辉 《甘肃科技》2010,26(16):173-175,169
"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是一种能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并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给出了相应的实践探索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真正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研究背景 新《数学课程标准》理念提出:“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从新课程实施情况来看,许多数学教学课堂仍停留在模仿和技术操作层面。学生没有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而数学问题教学课堂能始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数学问题教学可谓是一条有效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5.
高职物理“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小毛  晏富宗 《科技信息》2010,(26):I0176-I0176
高职物理教学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学能力、思维品质、创新意识和科学实验等方面有较大发展,以适应新时代对高职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相似文献   

7.
学生一般在义务教育九年级开始系统学习化学学科,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实际,总会出现学习分化,因而在化学语言智力操作(主要体现为口头回答问题和笔试答题)中出现一些“错误化学”和化学实验中出现“错误操作”。如何在新的学习周期开始之前,科学引导并改正这些“错误”,做到既迎合他们渴望立即学习高中新知识的热情,又简单高效且不失枯燥的复习巩固,并实现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化学教学的顺利衔接,就显得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8.
孙庭利 《科技资讯》2012,(15):174-174,176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意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笔者通过时《园林AutocAD》课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学习主动性提高了,掌握的知识牢固了。学生分析问题,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增强了。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学中加强研究性学习,旨在挖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问题的能力,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致力于理论思考和对体育教学实践的探索,期望“研究性学习”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新大纲、新教材的教学中的应用将更加成熟、更加理性。  相似文献   

10.
"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进行自主探究、相互交流、合作学习,以技术提高学习效率以及有效评价贯穿始终"。该文尝试将这些英特尔未来教育V10的新理念应用到线性规划课堂教学活动中去,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活动来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高级思维能力和21世纪技能。  相似文献   

11.
"男生班"普遍英语基础较差,但是"男生班"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团体,只要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使学生打好基础,抓住这些小"男子汉"的心理特点,就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积极性。本文着重就职校男生班级学习英语的特点及其在学习英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教会学生自己能读,培养学习能力,这是中学教育中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本文着重探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三结合"与"三利用"的教法.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素质教育的必然,“问题教学法”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接受并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运用“问题教学法”使学生依据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课堂讨论研究,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以学生的提问为研究性学习的切入点,以创新思维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这与新课程改革主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从而提高其学习能力的精神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吴业思 《科技信息》2010,(7):243-243,230
目前研究性学习已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学科课程也在努力探索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以便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有的教师尝试把学科教材分解成许多小专题,供学生研究,有的教师摈弃接受性学习,将探索性学习贯穿学科教学的始终,也有的教师在学科教学带领学生尝试搞课题研究等等,这些都是在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大胆探索,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什么意义呢?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呢?文章就这些问题与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宋代诗人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致力于对唐代诗歌的学习与模仿,在他们的诗歌中充分体现了唐诗,特别是中盛唐诗歌的特点.学习韩孟诗派的“以文为诗”和学习李白的“天然雕饰”,既是他们诗歌倡导的方向,同时在吸收前人诗风基础上,开创了宋诗新的风格,为宋诗的繁荣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6.
后进生是在学习中暂时出现问题的一部分学生,是和“差生”有区别的一类学生,他们不是低差生,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转变的,文章就后进生的分类和转化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展示物理之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物理内涵的领悟。一旦学生领悟到物理内在的美,就会在学习物理和解决物理问题中,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和享受物理之美。  相似文献   

18.
教师要通过有效地设疑,调动起他们的求知欲,开阔他们的视野,使他们或实验、或讨论,在观察—分析—推理—解疑过程中,不断探索,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被最大程度地激发,个性的优势也得到了充分的施展,个人的专长更是得到了美的表现,这才是高效课堂的内涵,而要达到这一标准,需有高的参与广度、高的参与深度、高的参与效度、高的参与自觉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介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阐述了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特征、优势、模式和步骤。认为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是一个新的课题。它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欲望 ;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英语听、说技能和交际能力。它是值得探索与推广的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类专业的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探索材料本质、开发新材料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虚实互补"实验教学模式能打破传统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多方位引入材料仿真实验,将其融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解决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制约问题,创建"理论-仿真-实验"三位一体化的实验教学模式,实现理论问题理解更透彻,理论性质理解更形象,实验结果机理分析更深入.将虚拟仿真实验与材料设计相结合,让学生把理论基础学习与实践探索环节用设计与模拟有机地衔接,帮助学生由被动继承性的学习变为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可实现新材料设计和材料改性有的放矢."虚实互补"实验教学模式有效响应"新工科"教学新理念,即整合教育技术、创建虚拟学习环境、实现跨学科协同合作,利于本科生从事科研、促进师生互动和实践互动,利于实施深度学习、混合学习、分析学习的智慧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