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食品添加剂,相信大家的第一反应肯定是皱眉,脑海里闪现"致癌""人工合成""化学的"等负面词汇.没有人希望自己的食物里出现添加剂,但事实却是,我们的"食物圈"里充满了食品添加剂. 大家为什么会如此反感添加剂呢?食品添加剂真的是一无是处吗?或者说,我们对它是不是有误解呢?  相似文献   

2.
口不择食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的品质、颜色、香味,防止食品变质,满足加工工艺要求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目前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大多是化学合成物质,品种繁多,主要有防腐剂、抗氧化剂、香精香料和色素等。  相似文献   

3.
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但这些检测方法一般只能测定食品中的几种食品添加剂,能同时测定10种以上食品添加剂的方法非常少.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食品添加剂检测经验,重点在本文中介绍一种能同时测定14种食品添加剂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相似文献   

4.
致癌物与癌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6月14日,英国食品标准管理局在其网站公开发布食物警报,一些食品中发现含有潜在致癌物苏丹红1号色素.2005年2月18日英国食品标准管理局勒令召回419种含有苏丹红1号的食品.国家质检总局紧急行动,近日,中国市场也发现一些含有苏丹红1号的食品.苏丹红1号色素是一种人造化学制剂,全球多数国家都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这种色素常用于工业方面,比如溶解剂、机油、蜡和鞋油等产品的染色.过去的实验表明,苏丹红1号会导致鼠类患癌,也能使人类肝细胞发生癌变.  相似文献   

5.
从最早的吊白块、苏丹红到三聚氰胺、蛋白精再到荧光增白粉,由于这些物质被添加到食品中,因而很多人都以为它们是食品添加剂,进而对其产生了极其不好的印象,甚至谈"添"色变。事实上,这是食品添加剂为非法添加物背了黑锅。那么,真正合法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呢?让我们见识一下各类食品中添加剂家族的成员吧!  相似文献   

6.
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但这些检测方法一般只能测定食品中的几种食品添加剂,能同时测定10种以上食品添加剂的方法非常少。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食品添加剂检测经验,重点在本文中介绍一种能同时测定14种食品添加剂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相似文献   

7.
坐在环境优雅的水吧里,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捧着一杯珍珠奶茶慢慢品尝,看上去是一件很浪漫的事.不过,你要是知道喝下去的这杯珍珠奶茶到底是什么东西后,也许就不会感到有多么浪漫了.奶精(又称植脂末、植物奶油等)、麦芽糊精、食用色素、磷酸氢二钾、食用香精、抗结剂、焦糖色素……这一长串与浪漫无关的食品添加剂名单,构成了珍珠奶茶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8.
“红心鸭蛋”的余波未定,有关鲜鸡蛋、土鸡蛋也被染红的消息又见报端。大名鼎鼎的苏丹红再次进入国人的视线。苏丹红到底是什么?苏丹红Ⅰ、Ⅱ、Ⅲ、Ⅳ分别为油溶性等工业颜料。现在被发现用于蛋类等食品的是苏丹红Ⅰ和苏丹红Ⅳ。苏丹红致癌在于其含有禁用的芳香胺。据有关机构确定,苏丹红属于第三类致癌物质。因此,偶然摄入含有少量苏丹红的食品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可能性较小,但如果长期大剂量摄入会增加人体致癌的危险性。苏丹红并非食品色素,而后者的隐蔽性和危害性则超过苏丹红。如今,不法奸商的黑心既染红了乡村的饲料桶,又引发了人们对滥…  相似文献   

9.
人类环境中的致癌因素,一般可以分为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的三类,其中化学因素居于重要的位置.近年来的研究证实,人类癌症的百分之八、九十和环境中的化学因素有关.迄今已发现一千多种致癌物质,其中在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常见的就有一、二百种.这许多形形色色结构各异的化学物质为什么会致癌?如何评价它们的致癌活性和探讨它们的致癌作用机制,已日益为人们所关注.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多  相似文献   

10.
百问百答     
因为某些不法商贩对食品添加剂的滥用,或是使用非法添加物,造成了严重后果,使得人们在谈到食品问题时,化学几乎成了贬义词。实际上,食品与化学的关系十分密切。2014年11月22日,“科学梦大讲堂”在中国科技馆报告厅举行了第八场讲座,主题为“化学与食物密不可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老师和《科技日报》  相似文献   

11.
如何预知防食品慢性中毒 黄曲霉素可造成慢性中毒.有很多种毒菌能产生毒素,在这些毒素中致癌的有6种,其中最强的是黄曲霉素B1,其毒性比亚硝胺强75倍,比砒霜强68倍.低剂量摄入,可造成慢性中毒,对肝脏的损害尤其大.  相似文献   

12.
过去,我们的祖先居住在河边或海边。他们每天面对着潺潺流过的河水,或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便想,怎样才能渡水到达对岸?怎样才能漂浮在水上捕鱼?于是,他们利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从制造最原始的浮水工具开始,逐渐建造出各式各样的船。直到今日,船的种类越来越多,造船的技术也越来越精良。有了船,人类发现了新大陆;有了船,人类可进一步开发水中的资源;有了船,人类扩大了活动领域和经济贸易范围。船,可真是从古至今,人类的好帮手啊!初涉水域对远古人类来说,不要说海,就是一条小小的河川,要渡过去也不容易。最初,居住在河畔的人们从漂浮在水面的树…  相似文献   

13.
《科学之友》2015,(1):75
"隔夜菜引发胃癌,隔夜茶、隔夜水有毒,隔夜木耳不能吃……"关于隔夜食品有害健康的传言似乎一直没有间断过,只需在搜索引擎中输入"隔夜食品"四个字,电脑屏幕上便会弹出成千上万对于隔夜食物有毒或致癌的页面。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最近连续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的四篇论文提供了一些致癌基因的重要信息。这些基因常引起一些家庭儿童患一些少见的肿瘤。由于这些肿瘤仅发生于儿童,这可能反映了胚胎发育过程中一些细胞的异常状况;对胚胎发育中正常基因的活动与癌细胞中异常基因活动间的关系,这可能也提供了富有启发的信息。众所周知,癌基因在异常活动时才致癌。但论文涉及的肿瘤基因在其不活动时才会致癌。不活动状态下产生效应的基因被看作是隐性基因。(如蓝眼基因是隐性基因,它产生效应就靠不产生灰眼所需的色素)有较多理由令人相信隐性突变基因是致癌的主因。由此可解释为何很多人类肿瘤含有活动致癌基因,但更多肿瘤则不含这种基因。但要找出一种发现可致癌,而本身并不活动的基因的方法,并非易事。这就是最近研究结果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日前,法国科学家爆料转基因玉米可导致小白鼠致癌的新闻,在全世界引发对转基因食品可能给人类造成健康危险的大讨论。不少科学家忧虑地表示,若干年后转基因食品一旦被确认有害于人的健康,我们将落入悔之晚矣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6.
黄慧  姜诚 《自然与人》2011,(6):52-54
食品添加剂不可怕,可怕的是滥用添加剂、使用非法添加剂。 2011年又是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一年,从双汇瘦肉精到沈阳毒豆芽,从上海染色馒头到台湾塑化剂,从酸奶中的增稠剂到西瓜中的膨大剂……无一例外,以上事件均与食品中的非法添加物有关。于是人们纷纷把矛头指向了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被指为一切食品安全事件的元凶。那么食品添加剂究竟为何物,以上事件中的非法添加物到底是不是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17.
100多年来,合成化学为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合成物质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正如2001年度诺贝尔奖获得者野依良治所指出的那样:化学是现代科学的中心,而化学合成则是化学的中心。近些年,我国几次食品安全问题都将化学合成的分支——食品添加剂推上风口浪尖。许多媒体和公众将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归咎于食品添加剂,对其恐惧甚深。我国正陷入“政府越打击非法添加物,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就越恐惧”的怪圈。  相似文献   

18.
新美国药物致癌管理监察站指出,在药物致癌方面人工制造的化学药品仅是一个次要原因,而由饮食和社会习惯所引起的更复杂致癌危险往往被遗忘掉了。许多环境问题专家作了两种假设:首先是人工制造的化学药品,从本质来说,要比天然药物危险得多;其次是政府有能力并知道如何发现和消灭美国市场上出现的六万多种药物致癌的危险性。上述两种假设都没有科学根据。得到的结果是不很简单、难以管理,甚至会妨碍生产。  相似文献   

19.
日本食品综合研究所最近证实,豆浆中含有一种可抑制黑色素合成的物质.黑色素是让皮肤变黑的色素.皮肤在受到紫外线照射时,便促进黑色素分泌,让皮肤变黑.黑色素是由氨基酸之一的酪氨酸合成的,而豆浆中的物质成分亚油酸,具有阻止细胞产生酪氨酸合成所必需的酶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对饮食养生最为讲究,尤其是五颜六色的蔬菜、水果、谷物及菌类.如今,以营养学的最新研究为依据,按照食物颜色区分功能的套路甚嚣尘上.其实,植物性食品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其中的天然色素.这些色素不仅决定了食品的颜色,也塑造了它们各自“本色”的营养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