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广东科技》1998,(11):27-29
“植物动力2003”(简称PP2003)是从德国引进的一种液体肥料。据称,施用“PP2003”能使植株吸收土壤、空气、水分中营养物质的能力大大加强,并能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降低种植成本,获得增产、增收的效果。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在我国的自然条件下,“PP2002”液肥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吸收氮、磷、钾肥的影响,在土培条件下对土壤中有效态营养元  相似文献   

2.
遵照毛主席“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教导,我们利用超声这一声学因素进一步为农业服务。为了探索超声照射刺激农作物促进生长发育和增产的适宜声学条件和规律,在1962年就开始了“超声波对小麦生长发育及增产效果的研究”工作,连续进行了五年试验。  相似文献   

3.
环境条件对增产菌的增产效果有效大的影响。水分条件的改善有利于增产菌作用的发挥,能提高小麦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H2O2酶活性,尤其能提高根系的活跃吸收面积,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增产菌的效果愈加明显,表现为促苗早发,生长健壮,但在不同土壤上增产菌的增产作用与有机质对增产菌增产效果的影响一致,不同土壤类型增产菌效果的发挥决定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4.
针对宁夏惠农区庙台乡太阳能暗管排水防治盐碱化过程中流量小,缺少适宜当地的节水灌溉条件下暗管排水制度问题,用对比试验方法,研究暗管排水区(处理区)和非暗管排水区(对照区)对玉米田的地下水位埋深、地下水的矿化度和土壤含盐量以及玉米的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在畦灌条件下,灌溉3次,灌溉定额为480mm,太阳能暗管排水时间为432h,排水量为25.92mm,处理区地下水的水位埋深、地下水的矿化度和土壤含盐量分别降低13.57%,21.79%,11.11%,与对照区相比,玉米增产17.46%,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2.11%,群体的水分生产效率增加1.97%,灌溉水的生产效率提高21.14%.太阳能暗管小流量连续排水脱盐效果显著,增产效果明显,是适合当地的防治盐碱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膜下滴灌条件下,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设置4个水分和4个氮素处理水平,研究了水氮互作对膜下滴灌甜菜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及净产值的影响,以探究适宜甜菜种植区的膜下滴灌甜菜栽培的水氮管理模式。结果表明,水分效应显著大于氮素效应;甜菜产量、块根含糖率、产糖量及净产值与灌水量和施氮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取步长为0.6,固定氮素水平,水分对块根产量、块根含糖率、产糖量及净产值的影响在各水平间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固定水分水平,氮素对块根产量、块根含糖率、产糖量及净产值的影响在氮素水平间虽有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覆膜滴灌较露地沟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0.67%,有效促进水分利用效率的水氮耦合效应;以根产量高于60000kg/hm2、含糖率15.3%~21.0%为目标所制定优化方案为:灌水3426-3600m3/hm2,施纯氮139~177kg/hm2。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早稻旱育秧的生理特性和增产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育秧苗可提高秧苗素质,增加秧苗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提高秧苗根系活力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低温条件下,可降低电解质外渗率,因而具有较强抗寒能力,早育秧秧苗在本田期表现出促蘖增穗和提高开花期后光合速率的效果,它比半旱湿润秧苗每公顷增产1336.5kg。  相似文献   

7.
滴灌条件下水肥互作对新疆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田间条件条件下以北疆棉花早熟品种新陆早7号为材料,进行膜下滴灌水脂互作对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1)灌水和施肥各有一域值、一定水肥范围内产量随灌水或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达到某一值后随灌水或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灌水150m^3/666.67m^2、施纯N10kg/666.67m^2处理的产量最高。2)田间灌水量是限制滴灌棉花产量的主导因素,施肥量次之,同一施氮水平下水分的增产效应大于同一灌水处理下施氮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8.
以盆栽的方法研究了在冬季干旱胁迫条件下,女贞、侧柏、油松、小蜡4个常绿树种的渗透调节物质积累状况及动态变化。土壤含水量采用整体称重法来控制,设2个水分处理,即适宜水分(含水量19%~23%)和干旱胁迫(含水量9%~11%)。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除可溶性糖外,脯氨酸和K 含量均不及适宜水分条件下积累的多,但变化趋势相似;适宜水分条件下,各树种的渗透调节能力较强;侧柏、女贞的主要调节物质为可溶性糖和K ,油松的为脯氨酸和可溶性糖,而小蜡则是三种物质都具有明显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棉花生理特性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在人工气候室取得的试验资料,分析了大气CO2 浓度倍增对棉花叶气孔阻力和导度、叶温、叶光合和蒸腾速率、生长状况与干物质积累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CO2 浓度倍增,棉花叶气孔阻力增加,导度降低,叶温增加,光合速率增大,蒸腾速率降低,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棉花生长加快.这些性质的变化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高低两种水分处理)产生明显的差异,表现为大气CO2 浓度增加对光合速率和生长的正效应及其对蒸腾的抑制作用削弱了水分胁迫对棉花光合和生长产生的不利影响,在低水分条件下棉花水分利用效率增加的比例大于高水分条件下的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九二○”是一种强烈的植物生长刺激素,在许多作物上应用,已取得了肯定的增产效果。水稻是我们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九二○”在水稻上的应用经过了一年多来群众性试验研究的结果,出现了不少增产的苗头,并且在大部分试验田中取得了增产的效果。然而,由于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极其复杂,因此,“九二○”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表现得不很一致。要使施用“九二○”成为水稻生产上的稳定的增产措施,就必须搞清“九二○”施用后对水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水生植物配置模式对垃圾渗滤液尾水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尾水的水质特性,研究黄菖蒲、菖蒲和再力花3种挺水植物在不同配置模式下,在室内静水实验中,其植物的生物量变化及对尾水的TN、TP和COD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植物对渗滤液尾水的TN和TP净化效果显著,去除率均在75.1%以上,对COD的去除率最高为62.8%;其中,3种植物混合模式对TN和TP净化效果优于两两混植和单种种植,对COD净化效果差异性不显著.另外,净化效果与植物生物量、单位富集量和不同植物问的协同净化作用密切相关.因此,在净化水体时,有必要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植物配置模式优化,以确保净化效果更有效.  相似文献   

12.
电脱水(EDW)技术是一种污水污泥深度脱水技术,有利于降低干化过程中的热能消耗.以电脱水阴极侧水分的分离方式为研究重点,通过添加吸水材料,将水分由重力分离转变为吸附分离来提高脱水效率.同时,考察了电压和机械压力等操作条件的影响,并给出了不同工况组合的脱水效果.结果表明,添加吸水材料后,污泥最终含水率及脱水能耗明显降低,且选择合适的电压、机械压力及阴极形式对电脱水有利.在50V、21kPa条件下对于阴极58gm(250目)不锈钢网,电脱水90S可将污泥含水率由82.7%降至56.10%.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以混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制备微水含量柴油微乳化液的条件,并测定了微水含量柴油微乳化液的燃烧效果,表明在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和助剂条件下,当每升柴油含水在2ml左右时,柴油的燃烧效率可提高约20%。过多的水含量时燃烧效率的提高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冬小麦矮抗58为材料,在小麦生育期不灌水(W0)和拔节期灌水(W1)两个水分处理下,研究了不施氮肥(N0),180 kg/hm(2N1),240 kg/hm(2N2),300 kg/hm(2N3)4个施氮水平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灌水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明显高于不灌水处理,但灌水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明显低于不灌水处理.相同水分处理下,不同施氮处理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且均以240 kg/hm2施氮处理产量最高.研究还发现,在拔节期灌水处理条件下,小麦籽粒灌浆后期存在"灌浆小高峰"现象,这可为最终提高籽粒千粒重,进而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奠定基础.综上所述,适宜的水分处理和合理的施氮量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中引水厂原水水质状况全年变化较大,导致污泥组分和污泥性状的差异,成为影响污泥浓缩性能的主要因素.考察了污泥的初始质量浓度、高分子絮凝剂、pH值、慢速搅拌等因素对污泥浓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水平常期期间沉淀池排泥水含固率大于0.52%时,污泥的浓缩效率特别低,此时需投加PAM加以强化,PAM的最佳加注率为3.24‰;采用酸处理时,较为合适的pH值在1.8左右,加碱处理最佳pH值局限在pH≥12的范围内,且改善效果没有加酸处理明显;慢速搅拌时适宜的搅拌速度在1 r/min左右,当搅拌速度提高到5 r/min时,经过30 min后污泥的浓缩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西北部西兰花集雨补灌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在黄土高原西北部地区集雨补灌对西兰花的产量和水分效应,结果表明:西兰花生育期耗水量较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少,高产水平的耗水量约230mm,集雨水补灌的灌水效率高,经济效益好.在灌溉方式上,滴灌比沟灌更能减少土壤水分的消耗,增加西兰花的株高、冠幅、花球重、单株茎叶重和产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水效率.在同一灌水方式内,不同灌水量处理之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随灌水量的增加,株高、冠幅、花球重和单株茎叶重也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对含环烷酸及酚、硫等物质的减压蒸馏塔顶含油污水乳状液进行破乳实验,认为乳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油-水界面双电层的存在造成电性相斥所致,可以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破乳,从而提高油品收率,减少环境污染。以伯胺、仲胺、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合成了HSG系列破乳剂,考察了破乳剂结构、破乳温度、破乳剂投量等对破乳效果的影响,并对破乳机理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得到湿式冷却塔最佳运行工况,搭建了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实验系统。在保证结构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循环水进塔水温、循环水流量、环境大气干球温度、相对湿度等因素,研究得到不同运行条件下冷却塔性能的变化规律,并对其分析优化,从而取得高性能的运行工况。研究结果表明:在设定工况下,循环水流量对冷却性能几乎没有影响;循环水进塔温度高有利于增大冷却温差和冷却效率,但超过某特定值冷却效率趋于平缓;提高环境空气干球温度冷却温差和冷却效率逐渐减小,且进塔水温越高,环境干球温度的影响越大;空气相对湿度增大将导致冷却性能和冷却效率显著下降;随着侧风风速的增大,冷却性能先减小后增大,存在临界风速值。  相似文献   

19.
含油污水气浮旋流耦合分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含油污水旋流分离器的分离性能,应用了气浮理论.利用气液混合泵边吸水边吸气,在泵内含油污水和空气在一定的压力下均匀混合,产生大量的微细气泡,然后泵入旋流器内进行分离。研究了加入气泡对压力降和入口流量的关系、分流比和压力降的关系、含油浓度和分离效率的关系、气泡量和分离效率的关系的影响。发现在一定的充气量范围内(标况下体积比4%~5%),微细气泡的存在能够明显提高油水旋流分离器的分离效率(约20%)。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紊流脉动对生物反应器运行的影响,针对时均速度为零的振动格栅反应器,构建气-液两相流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借助Fluent软件对反应器中气和水的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得出10种工况下紊流脉动强度与气含率、氧转移系数和雷诺应力的关系。结合实验测得的生物膜理化数据,分析紊流脉动强度对生物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紊流脉动可有效提高反应器内的气含率和氧转移系数,促进气液两相进行高效传质。对于本研究所用振动格栅生物反应器,当紊流强度q<2.7 cm/s时,生物膜厚度和密度随着紊流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当q>2.7 cm/s时,雷诺应力的作用显著,生物膜逐渐变薄变密。紊流强度q=3.4~4.8 cm/s时,生物膜生长和污染物去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