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志成 《科技信息》2011,(22):I0105-I0106
企业的综治稳定工作是党委领导下各部门参与的一项系统工程,对于企业改革和发展各项工作起到重要的基础性保证作用。做好企业的综治稳定工作不仅需要企业各部门积极参与、密切配合,更需要以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努力探索新形势下企业综治稳定工作的新方法、新经验,从而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企业综治稳定工作要努力营造企业内部的和谐基础、和谐环境、和谐氛围,为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  相似文献   

2.
衡冬良 《科技信息》2012,(36):81-81
构建和谐图书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阐述高校构建和谐图书馆的强要性,分析目前困扰图书馆和谐发展的不利因素,提出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和谐图书馆中的引领作用以及在服务育人中如何充分体现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发挥引领作用的基本做法。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和谐舍区的构建提供重要价值导向、精神养分和积极心理资源。创建高校和谐舍区势必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引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舍区内个体自我和谐、人际与群体和谐、文化和谐、管理制度和谐,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在宿舍园区内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是要一个全新的治国理念,观念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合法根基,观念革新是引领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前提,要以新思维、新理念推动社会的革命性变革,以科学的思想观念引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郄光超 《科技信息》2013,(35):116-116
和谐美学是在中国美学发展史上,以和谐思维方式演变的基础,借鉴自然科学而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本文从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发展现状入手,在概述其现实状况的基础之上,结合和谐美学的思维方式探讨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发展脉络。由此得出结论:坚持和谐美学的思维方式是当代中国审美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并且和谐美学的思维方式是当代审美文化研究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营造大学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书法教育不可忽视。书法教育具有丰富审美知识、培养审美功能的作用,可以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力地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从服装色彩蕴含的艺术审美情趣、民族风格以及视觉审美属性出发,探讨人类艺术审美意识的根源.同时,论述了和谐服装色彩的定位、色调的作用以及多元化民族色彩形式对服装色彩和谐的表现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众审美文化视野中,大学审美文化不仅要传承其优良的理念和价值,也要与时俱进,对其不足加以构建与完善。当代大学审美文化一方面要传承其人文性、引领性的理念,同时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构建创新性与超越性相结合、以追求和谐美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理念,还要在传承大学审美文化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人文价值和社会责任感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大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推进广西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对引领和促进广西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着重要作用。探讨广西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有利于推进广西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广西高校和谐校园,推动广西高水平大学建设。  相似文献   

10.
大学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而新生班级的管理则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以和谐理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班干团队、和谐的班级管理体系、和谐班集体等四个方面来阐述用和谐理念引领新生班级管理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实施和谐教育基础而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和谐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理想境界。概括了和谐高校图书馆的内涵,列举了制约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一些不和谐现象,并且提出了构建和谐高校图书馆的若干举措。  相似文献   

12.
文学领域中的道德危机和道德失范带给人们的道德破坏和精神伤害对社会和谐发展极为不利,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不利的因素,社会现实要求对文学的伦理学研究。文学伦理研究的价值表现在文学能形象鲜明地反映人的处境、性格、命运以及社会道德的冲突和个人精神的状态,生动体现人们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理想的探求,展示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度,故而与现实人生和社会伦理有一种深刻而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的理想状态应该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一种高度圆融的有序状态。现代和谐社会要求政治的精神应该主要体现为公共精神、分配正义和人文关怀三个方面。公共精神是和谐社会中贯穿整个政治过程所要遵循的价值理念;分配正义是和谐社会中政治活动尤其是政治制度设计的重要价值追求;人文关怀是和谐社会中政治活动追求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建设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是以和谐思想为核心的文化、是融理想信念与价值取向等为一体的文化;和谐文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为社会稳定提供重要保障;建设和谐文化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重在坚持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是人类所追求的崇高社会理想。唯物史观使这一理想变成了科学。中国共产党坚持唯物史观,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本文从党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对社会关系的改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和科学发展观的落实诸方面,探究唯物史观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现实运用。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问题的提出既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状况的理论思考,也是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追求.通过分析人的解放的哲学内涵、人的存在的矛盾性以及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实现人的解放的问题,进而指出,构建和谐社会是促进社会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的解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和谐旅游与和谐旅游城市的构建有着天然的耦合关系,两者的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环,因此,应该注重和谐旅游在和谐旅游城市构建中的重要作用。论文分析了和谐旅游与旅游城市构建的关系,并从和谐旅游的视角提出了旅游城市构建的途径,即通过和谐旅游的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和谐和人与社会人文和谐来促进和谐旅游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和谐不仅是法治的生长根基,也是法治的基本价值取向和理想目标.法治的中国特色,应在于它不仅要保障一般意义上的秩序、自由、效益和正义,更要成为和谐正义.当下中国法治建设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法治"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发展向度,用和谐精神统领法治实践,使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时成为一个充满和谐精神的伦理实体.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是古往今来人类追求的理想,运用系统思维解读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有序性等特征。解读和谐社会是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因此应在系统思维的指导下,以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有序性为导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我国领导人提出的构建和谐世界的倡导和主张,延续了中国人几千年来对协和万邦思想和实践的探索,体现了一种截然不同于西方的治世理想,是中国在全球化时代的一种崭新的国际政治观,为未来的国际社会勾勒了一个理想的发展范式。中国建设和谐世界的理论和实践将造福于整个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