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杨厚明  徐培蓁 《科技信息》2012,(34):180-181
在应用悬臂法施工时,桥梁的O号块没有挂篮,在施工过程中模板的自重以及混凝土浇筑时的重量需要临时支架来支撑。本工程支架采用砂袋分级预压的方式进行,预压前要首先对底模进行铺装。经过预压试验可以检验模板是否安全、得出模板的变形量,并且通过预压试验可以使结构的非弹性变形得到消除,同时可以得到支架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变形值,得到支架的变形曲线,根据变形值来调整悬臂施工的预拱度,为悬臂施工的桥梁提供准确的施工参数。在预压过程中还可以发现支架在安装时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2.
张璐 《科技资讯》2023,(21):153-156
针对水利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展开研究,首先分析了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特点,然后对混凝土水利工程施工缺陷进行了简单介绍,接着详细论述了几点水利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混凝土变形控制技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混凝土结构振捣技术、帷幕灌浆钻孔技术、混凝土强度与变形控制技术等,最后对水利工程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进行相应的总结,主要包括加强施工现场环境处理、严格控制原材料的品质、提高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加强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等。以此来不断提升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价值,促进水利工程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从而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采用满堂支架进行多跨连续板桥梁的施工,桥面板混凝土的浇筑、梁板位移量的确定以及预拱度的设置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为了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文章提出了施工期采用预压荷载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和连续一次浇筑大体积梁板混凝土的技术保障措施,经实践证明,这些方法是有效和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对实用技术中的抓握结构和弹簧系统,抽象为变形弹性杆,根据变形弹性杆的几何特征和力学平衡条件,建立其变形的动力学方程,进而讨论其解、变形杆的形状及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5.
结合高层建筑结构特点,探讨了施工阶段控制竖向变形控制措施,可为高层建筑的施工应用与参考,对高层建筑结构变形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万金辉 《科技信息》2009,(9):292-293
1.支架荷载试验的目的支架搭设完毕后,为了保证支架结构的可靠性和了解支架在梁施工中的弹性变形,以及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以根据设计高程准确定出箱梁底模的施工高程及预拱度,确保箱梁施工完成后的底、顶高程和线性符合设计要求,并检查支架的压缩量和支架的受力强度、刚度以及均匀性、整体性、安全性。在使用前必须对支架进行预压,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描述结构几何构成的数据进行研究,提出了得到结构全部基本弹性变形的三个准则,从而建立了安全分析中虚力法的前处理模块-基本弹性变形生成模块,其特点是不需要复杂的矩阵运算,容易为工程人员掌握与编程,文中说明了由此三个准则所得到的全部有效弹性变形对安全分析建立残余弯矩平衡方程是充分必要的,并给出了由FORTRAN77写成的虚力成程序模块。  相似文献   

8.
文笔山隧道在施工中出现大范围的初支结构大变形破坏现象,严重影响工程工期﹒基于工程勘察资料与现场监测数据,结合工程地质和施工条件分析隧道大变形的特征与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大变形处治措施﹒研究表明:对大变形段围岩注浆加固、变形趋稳时重新施做初支结构;对掌子面前方未施工段采取改善超前支护类型、加大预留变形量、增强初支结构强度、加强锁脚连接和强化施工质量等措施﹒后续施工现场情况表明,隧道大变形成功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9.
整骨机器人作为医疗智能化辅助装备,考虑到其作业对象的特殊性,其结构设计在精度方面具有极高要求。本文针对一种新型的整骨机器人机械结构,分析了其静力学精度特性。首先确定其主要误差来源,建立了误差传递模型。然后根据几何关系和弹性变形理论对各个误差分别进行分析和研究,确定了影响误差值的结构参数与对应关系,并根据工程样机的具体数值计算出误差值。最后根据空间矢量叠加原理计算出整骨机器人末端最大变形位移,并与工程样机加载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最大变形误差为0.638 82 mm,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满足偏差不超过2 mm、运动精度为±0.8 mm的定位和手术要求。本文的研究为整骨机器人的结构参数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深基坑施工中通过准确及时的监测,全面准确地反映基坑、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安全状况,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防止发生工程事故,有利于及时指导工程的施工。文章叙述了某地铁车站风道基坑变形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