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未确知测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 BSC)建立供应链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确定BSC中二级指标体系的指标重要性权重,应用信息熵理论确定BSC中一级指标体系的指标分类权重,最后利用未确知集理论(unascertained set, US)对供应链绩效进行分析与评价。实证分析表明,基于未确知测度模型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能够对供应链绩效进行很好的划分与评价,为供应链绩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复杂性系统演化的不可预测性,论述传统的绩效评估方法在科技创新研发团队管理上的局限,并通过科技创新研发系统决策"涌现"产生根源的考察和分析,说明管理行为"介入"对于科技创新研发系统演化产生影响的可能性,由此提出以促进系统"涌现"生成为目标的科技创新研发团队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情景分析法的概念、特点,以及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开展情景分析的逻辑步骤。在此基础上,针对作战方案评估面临的主要问题,将情景分析法应用于未来作战情景的规划与构想,提出了"顶层设计、先推后仿、反复迭代"的作战实验方法。该方法在已有成果基础上,将作战情景规划、作战概念设计和仿真实验分析有机结合起来,既有利于在战略层面为作战方案评估确定边界、明确范围,从战略视角审视作战方案的合理性,也有利于在作战层面提炼制胜机理、识别作战风险、实现战法创新。  相似文献   

4.
针对岸基警戒雷达在典型战场环境下将面临的干扰,基于理论分析与外场测试,提出了一种定量评估警戒雷达抗干扰性能的方法。针对噪声干扰与密集假目标干扰,分别构建了评估指标体系。运用专家统计分析法确定理论分析部分各指标的重要性度量值,并据此计算指标权重,将专家统计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相结合,求取外场测试部分各指标的权重。运用AHP定量评估警戒雷达的抗干扰性能。与现有理论方法相比,该方法细化了评估指标体系,可操作性更强;与外场试验方法相比,减少了外场试验测试项目约15%,节省了外场试验时间,降低了外场试验组织的复杂度。评估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出的定量评估结果符合各部雷达外场测试的性能总结。  相似文献   

5.
针对雷达装备全功能操作训练效果评估相关指标体系作战指向不强、评估指标量化困难、评估方法适用性不强等问题, 提出一种面向作战的雷达装备全功能操作训练效果评估方法。首先, 从作战与操作的映射关系、全功能操作程序等角度进行分析, 构建了面向作战的评估指标体系, 并对评估指标进行了量化分析。接着, 采取群组专家区间数打分的思路对传统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进行了改进, 建立了基于群组区间AHP (group interval AHP, GIAHP)的全功能操作训练效果评估模型, 给出了具体的评估步骤。最后, 通过算例应用对提出的评估方法进行了验证, 确定了各评估指标的权重, 得出了算例的评估结果。结果表明, 提出的评估方法能够有效解决雷达装备全功能操作训练效果的评估问题, 对于提升操作人员战斗力具有较强的参考性。  相似文献   

6.
苏屹  李丹 《系统管理学报》2021,30(4):763-770
基于中国31个省市2009~2016年的面板数据,建立PVAR模型,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分析方法,研究研发投入、创新绩效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该相互作用关系在发达地区及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异。实证结果表明:创新绩效和经济增长对研发投入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创新绩效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促进作用。在实证研究基础上,从提升研发投入到创新绩效转化效率、重视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机制、完善创新绩效经济价值转化3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一种基于云理论的组织绩效评估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组织绩效评估中存在着大量的定性指标,如何实现定性描述向定量表示的转换,使得评估更加科学与精确,变得越来越迫切。云理论是在对传统模糊集理论和概率理论进行交叉渗透的基础上,形成自然语言值表示的某个定性概念与其定量表示之间的不确定转换模型。本文通过引入云理论中的云重心评价法,实现了定性概念向定量表示的合理转换,进而对组织的整体绩效做出综合评价。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合理的雷达低截获(low probability of interception, LPI)性能评估方法是提高其隐身性能的基础。针对雷达LPI性能难以有效实时评估的问题,提出一种群广义直觉模糊软集 (group-generalized intuitionistic fuzzy soft sets, G-GIFSS)算法与主客观权重相结合的雷达LPI性能评估方法。首先从反映雷达低截获性能的3个准则层信号层、功率层以及天线层确定6个目标属性指标层,选择直觉模糊集熵法确定客观权重、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确定主观权重,并线性合成主客观权重。结合G-GIFSS算法利用多专家参量集的优势,对雷达LPI性能进行综合评判。通过案例分析并与经典评估方法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仿真可信性和仿真可信度的概念,讨论了仿真可信性/可信度评估与VV&A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AHP法的仿真可信度评估方法,讨论了评估过程和影响评估结果的SME主观性和定性指标的定量化等几个关键问题;针对鱼雷控制系统仿真可信度评估问题,对该方法进行了扩展应用,提出了知识库辅助评分等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合作创新联盟成员绩效评估的综合分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创新联盟成员的合作博弈特征,在简单介绍了合作博弈的一种解——Shapley值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基于Shapley值的联盟成员绩效评估的综合分析模型及其算例。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创新联盟对成员绩效的综合分析机制。  相似文献   

11.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解了不同类型需求驱动中国制造业研发投入的模式,研究了网络特征在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论表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研发投入是国内最终需求和中间需求共同驱动的,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研发投入结构则为中间需求主导型.各类需求引致的研发投入均对中国制造业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贡献由高到低依次为国外最终需求、国内最终需求和中间需求,因此最终需求是驱动研发投入进而实现创新产出的主要动力.生产网络特征在研发推动创新产出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中心度与各类需求引致的研发投入交互促进了创新产出的增长,上游度限制了中间需求驱动的研发投入对创新产出贡献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对三维空间中面板数据的曲面几何特征进行了描述,并从"绝对数量"、"增长速度"、"几何相似性"和"空间绝对距离"等几个方面对曲面相似性指标进行了定义和构建,对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对2000-2010年中国31个省市专利产出活动的类型特征及其地域分异规律进行了探索.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聚类效果良好,中国专利产出无论数量、绩效还是增速在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并存在空间异质性和自相关性.创新能力较强的省区虽集中在东部,但正在向中西部地区扩散.同时,创新总体上仍主要来自于政府推动尤其是研发资金投入,并且研发资源投入总量以及研发人员可支配资金的区域配置极不均衡.此外,财政拨款对于东、西部地区创新效率的作用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政府可根据区域研发能力和资源现状的不同,制定合理的区域科技发展战略与相关政策工具,从而挖掘区域创新动力,提升区域专利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企业通过研发国际化所建立的跨国知识网络对其创新绩效影响的内在机理,本文以研发单元为分析单元,探讨知识连接和关系强度对其创新绩效的单独影响和共同交互效应,区分了跨国与本地知识连接和关系强度的作用差异,并进一步考察了研发单元年龄和规模等内部环境条件的调节作用.利用华为2002至2013年的PCT专利申请数据,构建了其37个研发单元12年跨度的面板数据集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知识连接和关系强度对研发单元的创新绩效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二者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负向交互效应;跨国知识连接的作用效果高于本地知识连接,但跨国关系强度的作用效果低于本地关系强度;研发单元的年龄越小、规模越小,知识连接和关系强度对研发单元的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越高.这些发现也表明,虽然在不同国家建立研发单元能够帮助企业获得异质性知识,但是研发单元与内外部合作组织间的知识连接和合作关系才是促进这些多样化知识传递、吸收和转化为创新的内在动力.本文研究结果能够为我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拓展海外研发、促进创新能力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以2009年实施EVA(economic value added)考核这一事件为契机,基于研发费用管理视角考察EVA考核对央企创新效率的影响路径.通过双重差分模型和超越对数面板随机前沿模型实证研究后发现,实施EVA考核显著提高央企的研发费用正向管理水平,且通过研发费用正向管理这一中间渠道能提高央企创新效率,意味着EVA考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央企创新方面委托代理矛盾.在进一步研究中,以"微利"或"微增"央企为切入点,发现高管进行研发费用正向管理时会兼顾企业利润总额,其目的仅是为了获取更高考核值.因此,EVA考核的激励作用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的不足,结合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过程的特征,将其研发创新过程分解为技术开发和经济转化两个前后相续的子阶段,考虑“子阶段之间的关联关系”和“初始投入在两个子阶段间的分配结构”,构建了资源约束型两阶段DEA模型,从而实现了对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测算方法的改进,运用该模型实证测评了中国高技术产业17个细分行业研发创新的整体及各子阶段的效率,并同时得到初始投入的配置信息. 与现有研究相比,该模型突破了传统DEA模型无视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系统内部组织结构的限制. 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17个细分行业不论是从研发创新整体上,还是从研发创新的两个子阶段,效率值都偏低,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根据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两阶段效率矩阵图可知,除了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制造业等3个细分行业属于高效集约型研发创新,大部分行业表现为两个子阶段效率双差或一强一差;根据17个细分行业所隶属的5个产业大类来分析,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研发创新过程的整体效率最高、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最低.  相似文献   

16.
文章借鉴欧洲税务分析器仿真方法,利用Z-Tree实验平台,编写模拟程序,在控制税收优惠强度和融资约束情况下,实验参与者分别在研发投入加计扣除、投资抵税和创新产品收入减税三种不同税收优惠方式的企业系统中进行研发投资决策.通过多轮、多期实验,收集动态交互模拟过程得到的研发投入数据和企业特征数据,实证研究发现:1)相对于加计扣除和投资抵税优惠方式,创新产品收入减税优惠方式在激励企业创新投入方面更加有效;2)相对于加计扣除和投资抵税优惠方式,创新产品收入减税优惠方式在激励企业创新努力程度方面更加有效.在控制三种税收优惠方式对实际税收负担的改变程度这一因素后,研究结论不变.本文提出:1)在完善研发投入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研发投入的同时,引入创新产品收入减税优惠方式是一种新的政策选择;2)财务报告增加披露研发投入实际带来的税收优惠金额,有利于改善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17.
绿色供应链双重边际化效应和绿色创新的双重外部性特征需要协调机制来激励成员企业开展生态设计.为此,用博弈模型构建了以供应商为领导者的成本分担机制和基于信息共享的利益分配机制,进而研究其对生态设计努力和供应链各方收益的影响.结果显示供应商主导的成本分担机制激励效果甚微,而增加信息共享的程度可以极大地提高供应链企业利益分配比例和生态设计努力水平.此外,核心企业增加绿色信息的共享能显著激发供应链非核心企业的绿色研发投入,为改善绿色供应链的环境效益发挥引领创新和协调合作的积极作用.本研究从生态设计视角为实现绿色供应链整体绩效优化,促进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理论建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基于粒子群优化模糊神经网络的高技术知识创新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技术知识创新非线性、不确定性、时变性的特点,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模糊神经网络评价模型。该模型能够进行多个并行时变模糊神经网络组合算法,这些算法通过进化预置网络的连接权值、阈值和补偿参数,实现网络的学习和精确推理。通过仿真应用,证明了此种模型结构与算法适用性好,便于计算机实现,且全局收敛能力、收敛速度和泛化精度等性能均优于原先的学习算法。  相似文献   

19.
研发国际化在企业提升技术实力、创新绩效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企业行为理论,探究了创新期望顺差、冗余资源两种“富有”状况对企业研发国际化决策的影响,以及企业政治关联和国际经验在其间的调节作用。利用2008~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究发现:创新期望顺差和冗余资源对企业研发国际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政治关联通过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走出去”优势,最终强化创新期望顺差和冗余资源对企业研发国际化的正向影响;企业国际经验则会通过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走进去”优势,最终强化创新期望顺差和冗余资源对企业研发国际化的正向影响。本研究不仅增强了企业行为理论对企业战略性决策的解释力,对企业更好地推进研发国际化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获取竞争优势,企业在资源和能力有限的条件下需要对创新模式作出合理的选择。利用演化博弈理论,对企业的创新模式选择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吸收能力、R&D投入对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收能力与R&D投入对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效应是相反的:吸收能力的增强会导致企业选择颠覆性创新模式的可能性增大,选择渐进性创新模式的可能性减小;而R&D投入的增大会导致企业选择渐进性创新模式的可能性增大,选择颠覆性创新模式的可能性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