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2018年《公司法》关于股票回购条款的修订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与三重差分等方法,研究股价超跌公司的股票回购决策与市场反应.结果表明:回购新政推出后,股价超跌公司采取股票回购的意愿没有显著加强,但拟回购股票的股价超跌公司会扩大计划购买规模;相较于非股价超跌公司,股价超跌公司的股票回购事件累计超额收益率更高,证明回购新政有利于稳定股价、维护资本市场形象;依赖于外部融资(自有资金)回购股票的股价超跌公司,在回购新政后扩大(未扩大)计划购买规模,但无法(能够)获取更高的超额收益.说明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在资金来源问题上存在偏好分歧,监管仍需不断完善.结论支持并扩展信号理论,为A股股票回购的研究提供文献补充.  相似文献   

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共荣  刘燕 《系统工程》2007,25(10):40-45
对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技露状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超额收益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中国资本市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发现:详细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在年报公告日前后的累积超额收益较之简单披露的公司显著为正;进一步的回归分析显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详细程度与事件期内的累积超额收益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可转换债券发行动因及股价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拟发行及正式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可转换债券的条款设计的分析,探讨上市公司选择可转债进行融资的动因,发现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主要是为了降低融资成本和间接地股权融资。对股价效应的实证研究发现,董事会、股东大会拟发行公告日当天的平均超额收益显著为负,而获准发行及正式发行公告日后一天存在显著为正的超额收益。对股价效应影响因素的截面回归结果发现调整后的每股收益与股价效应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前景理论对处置效应的存在性和特征进行了解释。设定前景理论效用函数为分段常绝对风险厌恶(CARA)效用函数,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投资决策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处置效应。对模型的模拟分析表明:股票的超额收益率越高和波动率越高,处置效应越显著;投资者的交易频率越高,处置效应越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国A股市场,考察量价趋势与股票未来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量价趋势对股票横截面收益率具有显著的预测能力:成交量或价格上升趋势越强的股票,其未来的收益率越低。同时,对于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股票,如市值较小、波动率较高或流动性较差的股票,量价趋势因子的预测能力更为显著。通过将量价趋势信息进行合成,研究发现,合成后的因子比单个因子有更好的表现。研究表明:投资者在进行投资交易时,综合利用量价信息能够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同时,信息不对称是影响股票定价效率的重要因素,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有助于提高股票市场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检验了基于意外信息与无形信息的机构信息优势理论,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4-2018年的季度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对于含有意外信息的股票,机构持股水平低并表现出减持行为,倾向于低不确定性的避险投资;股票无形信息含量多,机构持股水平高并表现出增持行为,倾向于高成长性的价值投资。另一方面,意外信息和无形信息含量越多,股票收益和超额收益越高,机构主要通过高持有和增持无形信息含量高的股票而获取超额收益,但倾向于低持有和减持含有意外信息的股票。通过对成长性、治理机制、股价特征以及过去超额收益的分组检验,机构投资和信息的敏感性特征变化揭示了机构的关注领域。研究结论有利于明晰机构投资行为并为监管机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权证是冗余证券吗?基于沪深交易所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从经验角度回答"沪深证券交易所中的权证是否为冗余证券"这一问题, 本文从2005年8月至2009年12月的沪深交易所上市交易的不可创设权证及标的股票交易数据中选取估计窗与股权分置改革事件不重叠的部分交易数据作为样本(剔除了样本中的(股本)权证稀释效应、 股权分置改革和权证创设对标的股票收益率的影响)对权证发行的数量效应和符号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运用基于wild bootstrap的事件分析方法(克服了样本容量过小的问题)分别对权证标的股票的非正常收益、 非正常累积收益和标准化的非正常累计收益是否为零进行了检验. 本文没有发现"权证发行后标的股票的非正常收益率或非正常累积收益或标准化的非正常累积收益显著不等于零" 的数量效应证据, 发现了"权证发行后具有负的平均非正常累积收益的权证标的股票比例大于具有正的平均非正常累积收益的权证标的股票比例" 的显著符号效应证据. 本文认为, 是更加偏好风险的激进投资者从标的股票市场转移到权证市场导致了这种现象. 经验证据表明: 沪深交易所中的权证不是冗余证券.  相似文献   

8.
交易信息含量与资产定价:来自A股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Hasbrouck提出的交易信息含量[1]衡量A股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通过组合方法、Fama和French资产定价实证框架[2],研究1999年7月至2008年12月A股股票交易信息含量与预期收益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以市值和交易信息含量为标准构建的投资组合,在控制了市值因素后预期超额收益随着信息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在控制了Fama和French三因素后,交易信息含量对股票预期收益仍具有显著的正的解释作用,即使进一步控制了流动性因素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选取从2005-2008年的A股交叉持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发现被持股公司(子公司)股票的历史收益与持股公司 (母公司)股票的当期收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通过构建按月调整的零投资组合, 发现该投资策略可以获得2.01% 的月超额收益率, 在控制了风险因子和公司特征之后依然是显著的. 进一步地, 用公司规模、历史收益、换手率、是否被同一只基金所持有等来衡量投资者的注意力, 发现交叉持股动量收益的显著性对注意力代理变量是比较敏感的, 这恰好与有限注意假说一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微信作为社交媒体代表,应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了2012年–2018年民间财经公众号发布的股票推荐文章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结果发现:1)股票在文章发布当天的异常收益显著为正,随即迅速跌落至负值,相应的累计异常收益反转表现支持了价格压力假说.2)股票被不同文章重复报道次数越多,异常收益越高. 3)股票的报道内容字数越少,异常收益越高.另外,公众号对股票的报道次数和报道内容字数越多,表明媒体对该股票的关注越高,然而本文在观察两种分组下的市场表现差异中发现报道次数增多会增强投资者关注,而报道内容字数减少才会增强投资者关注,一定程度上说明投资者关注而非媒体关注才是引发市场异常收益的直接原因,为投资者有限注意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从信息流的角度,研究了深市停发新股前后我国证券市场信息引导格局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在深市停发新股之前,深市A股收益、收益波动单向引导着沪市的收益和收益波动;但在深市停发新股之后,深市A股的收益对沪市A股收益的引导关系变得不再显著,沪市A股收益和收益波动开始显著地引导着深市A股的收益波动.研究结论表明,2000年10月深市停止发行新股对沪深两市在中国证券市场中的相对地位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投资者弃深投沪的趋势已经开始显现.此外,研究还发现,随着中国股市的逐渐规范,交易量里开始含有未来收益与收益波动的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大陆的A股、香港的红筹股和美国市场股票的市净率及其决定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判断A股市场是否存在泡沫.通过与美国市场的市净率与净资产报酬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发现:(1)红筹股公司的市净率略高于美国市场,但红筹股公司的市净率与净资产报酬率的关系曲线的斜率与美国市场相等.(2)相对于红筹股公司和美国上市公司,A股亏损公司的市净率的中位数达到4倍以上,这就是所谓的垃圾股现象.(3)盈利A股公司的市净率远高于红筹股公司和美国上市公司.A股公司的市净率相对于净资产报酬率的斜率,亦远高于红筹股公司和美国上市公司,并且这一现象在小规模公司中更为突出.(4)在控制了年度、交易所、操纵行为和公司规模之后,A股公司市净率与净资产报酬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消失了.这一结果表明探纵行为及A股市场浓郁的投机气氛是A股市净率相对于成熟市场高企的主要原因.红筹股与成熟市场的市净率比较接近,红筹股回归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平抑A股市场可能存在的泡沫.  相似文献   

13.
中国股票市场的收益与波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察现有的2种收益与波动关系模型(GARCH-M和SV-M)差异的基础上,运用更具理论优势的SV-M模型,研究了实行涨跌幅限制制度前后中国股市收益与波动关系的不同状况,并结合波动反馈效应理论,探讨了中国股市预期收益与波动之问的跨期关系.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收益与同期波动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这一关系在实行涨跌幅限制制度后变得更为显著;中国股市存在波动反馈效应,且预期收益与波动之间的跨期关系为正;涨跌幅限制制度不仅限制了沪深股市的暴涨暴跌现象,而且增加了股指收益率的自相关性和波动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股市横截面收益特征与投资者情绪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中国股市1998年5月至2007年4月交易数据为研究样本,对股票横截面收益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贝塔系数与股票预期收益间关系与理论相反,而股票市值、账面市值比等指标亦可以预测股票预期收益,且这种关系具有阶段性特征。应用非预期投资者开户增长率作为投资者情绪指数,对投资者情绪波动与特征组合收益进行回归分析,证实投资者情绪波动是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诉讼仲裁信息的披露与股票非系统波动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中国上市公司的诉讼、仲裁公告分为三类,运用事件研究法考察了其中两类公告所披露的信息对股票非系统波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可能存在信息的提起泄露,个股的非系统波动性在公告日前就开始显著增加了,且第一类公告样本较之于第二类公告样本,在公告日前存在更明显的非系统波动性增加;信息正式公布后,个股的非系统波动性继续增加,表明该信息对于普通投资者仍然是一个新信息。我们的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诉讼仲裁公告传递了有效的信息,且市场做出了合理的反应。但是可能存在的信息的提前泄露和利用,却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国内A股市场新股发行时投资者网上中签率和网下配售比率,探讨其信息含量及其对股票上市后市场表现的预测能力. 研究发现,投资者网上中签率和网下配售比率均与股票上市首日收益率、换手率和持有3个月收益显著负相关,但网下配售比率与股票上市首日、持有3个月收益的相关性更强,而投资者网上中签率与上市首日的换手率更紧密.相对于主板上市股票,投资者的网上中签率和网下配售比率对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股票上市首日收益和持有3个月收益有更好的解释能力. 研究结果对新股发行定价和投资者在二级市场的买卖决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一种基于材料形变理论的股价塑性幂指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股市量价关系的问题,借鉴材料形变理论,通过引入成交的最高、低价,将成交量、成交额和流通股的时间标度后移了一天,并将幂指数形式转换为对数形式,从而构建了一种新的股价塑性幂指数模型,并利用1999年1月4日至2007年6月9日沪深A股市场30支股票的日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新模型比原模型的样本决定系数平均提高了21.16%,其余变量也均通过显著性检验, 新模型也具有经济学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新构建的模型的拟合优度要比原模型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单支股票市场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及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基于投资分析的股票市场演化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兖州煤业股票市场的单支股票元胞自动机演化模型,并以演化模型产生的股价指数序列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动力学分析。通过考察股价指数序列在重构相空间中的轨迹,我们发现了股票市场中的混沌现象;通过相空间的分形维计算.说明了建立股票市场的动力学方程是有可能的;根据模拟模型和现实市场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基于投资分析的股票市场演化元胞自动机模型,在模拟股票市场复杂性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股票与权证市场之间的线性及非线性因果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已上市的六只权证及时应正股为研究时象,采用线性和非线性因果检验方法时我国股票和权证市场相互联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刚刚启动的权证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不存在双向的联系,仅存在由权证市场到股票市场较弱的单向影响,为此提出了建立适宜的权证定价与估值方法的要求和完善市场套利和避险功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