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人体生理特性、人体测量和作业空间设计的分析研究,利用CATIA软件建立虚拟模拟环境,进行精确的企业现场人员作业仿真,对人员操作进行人因分析,并进一步优化人员操作,以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动作疲劳,获得最佳的人员作业标准.以国内某制造企业相关工位的作业为例,通过仿真、分析和优化,提出了作业改进方案,改进后的作业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动作经济原则和操作舒适性原则,提高了工位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一因多效"的现象,即某一基因可影响生物的许多性状的生长发育。模仿这一生物现象,提出了基于一因多效的遗传算法,建立了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一对多的非线性关系,打破了遗传算法中惯用的一一对应关系。并阐述了一因多效遗传算法有利于维护问题空间的多样性,从而可采用小规模种群来提高算法的运行效率。以求解Rosenbrock函数的全局最优解为例,通过与传统遗传算法的对比实验,证实了一因多效遗传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人因分析:需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4  
论述了人因分析对人机系统的合理设计、特别是对提高系统可靠性、安全性的重要意义 ,界定了系统人因分析概念的涵义 ,提出了人因分析学科在理论与应用方面面临的九大问题 :人因分析的难度 ;对人因的再认识——个体、群体、组织 ;环境与人行为的关系 ;人员可靠性分析 ( HRA)方法 ;人误机理 ;客观性与一致性 ;数据的可用性 ;文化因素 ;组织管理层的人因分析 .最后从理论与应用两方面讨论了人因分析学科近期应发展的三个范畴 :人因分析基础研究 ;人 -机系统设计指导 ;安全评价与事故防范 .  相似文献   

4.
现代制造系统中人因失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立操  黄曙东  张力 《系统工程》2007,25(2):101-105
现代制造系统需要更高的可靠性.基于系统的特点,人因失误不管是对生产还是对安全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直接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性能.本文着重分析了制造系统中人因失误以及它对整个系统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个新的人因失误分析方法--把人的可靠性和整个系统性能结合起来,把人误和异常扰动的发生和处理联系起来,通过获得具有行业特征的PSF来分析整个系统的人因失误.这种方法可以作为一个能够辨识制造系统中异常扰动和潜在的人误的工具,同时可以在工程实践中减少人因失误发生.  相似文献   

5.
装备群任务成功概率评估是联合作战条件下复杂装备体系任务成功概率评估的基础。针对战时装备群任务成功概率评估问题,考虑任务时间的随机性和任务过程中敌方火力打击这一典型随机共因失效事件,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方法对装备群任务成功概率进行仿真评估,通过算例对两种评估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直接法”得到的评估结果更加准确,但是仿真效率较低;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当随机共因失效事件参数和任务时间参数在一定范围内取值时,采用“间接法”评估装备群任务成功概率更佳。  相似文献   

6.
装备群任务成功概率评估是联合作战条件下复杂装备体系任务成功概率评估的基础。针对战时装备群任务成功概率评估问题,考虑任务时间的随机性和任务过程中敌方火力打击这一典型随机共因失效事件,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方法对装备群任务成功概率进行仿真评估,通过算例对两种评估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直接法”得到的评估结果更加准确,但是仿真效率较低;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当随机共因失效事件参数和任务时间参数在一定范围内取值时,采用“间接法”评估装备群任务成功概率更佳。  相似文献   

7.
针对多阶段任务系统(phased-mission system, PMS)任务可靠性受概率型共因失效(probabilistic common cause failure, PCCF)影响的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 BN)的PCCF-PMS分析模型。首先, 研究基于BN的PMS表征方法, 建立不考虑共因失效的PMS基础BN模型, 即PMS-BN。其次, 构建共因空间节点, 并研究在共因空间节点影响下系统模型参数的修正方法。最后, 引入共因节点对PMS-BN模型进行扩展, 实现考虑共因失效影响的PMS可靠性量化分析。以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首次变轨任务为例说明所提模型的正确性, 分析结果表明, 共因失效问题对于PMS的可靠性存在显著影响。PCCF-PMS模型能够综合处理受概率型与确定型共因失效影响的PMS可靠性分析问题。所提模型适用于共因事件间呈独立、互斥、统计相关等统计关系的情况, 且网络模型规模可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损伤定位快速性与底事件发生共因性这两个损伤树分析过程中的关键问题.针对损伤定位的快速性问题,研究了将贝叶斯网络应用于损伤树分析的可行性,通过建立事件与结点、逻辑门与联接强度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了损伤树向贝叶斯网络的转化,依据网络信念更新原理进行快速损伤定位;针对底事件发生的共因性问题,通过设计装备战损仿真试验方案,根据战损试验数据计算装备各部件之间的损伤相关系数,据此合并相关性较大的底事件.最后通过实例介绍了这两项技术在损伤树分析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在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的环境中, 关键操作失误可能会导致灾难的发生, 因此, 评估关键操作的人因可靠性不仅能为系统灾难评估提供依据, 而且有助于改善关键操作人员的训练水平及工作环境. 本文从因素分解及合成的角度研究人因可靠性, 定义补偿和不可替代因素, 创建补偿和不可替代因素状态合成(composition of states of irreplaceable and compensation factors, CSICF)方法. 针对航天器发射工作流程特点, 分析航天器发射人因可靠性因素空间和特性, 构建航天器发射人因可靠性评估模型, 并通过一个模拟实例说明了基于CSICF 的人因可靠性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现代车路协同系统中人车联合测试能力,搭建车载人因协同仿真系统.运用分布式理论建立汽车模拟仿真联合平台,构建车载人因协同仿真系统,基于MQTT(message queuing telemetr transport)消息队列遥测传输协议,优化数据分发效率与数据采集效率.仿真实验表明:构建的车载人因协同仿真平台降低了参...  相似文献   

11.
人机系统可靠性分析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机系统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可靠性,因此,人的失误及其可靠性分析的研究就成为多学科交叉渗透的面向21世纪的重点研究领域,已上升到一门新学科的高度.本文在论证人可靠性分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基础上,详细地评述了人可靠性分析的历史背景、研究内容及其应用范围.最后,文中展望了人可靠性分析的研究方向并拓展出相关的研究领域,指出了该学科得以深入发展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中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社会风险事件发生的频率比以往更高,危害社会稳定.将公众在线的搜索和关注数据映射为潜在的社会风险事件,如何有效地自动标注风险事件以及直观、清晰地描述社会风险事件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本文尝试定义风险事件的5W框架来结构化的描述社会风险,包括地点(where)、时间(when)、人物(who)、原因(why)和发生内容(what).风险事件的5W抽取可转化为不同的机器学习任务,包括命名实体识别、风险分类以及关键词抽取.依据5W的抽取任务进而探索有效的抽取方法.通过对风险事件5W的自动抽取,将现实中社会风险这种wicked问题转化为结构化问题进行分析,为研究社会风险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对政府部门进行舆情分析与风险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情景意识(situation awareness,SA)是影响核电厂操纵员决策和绩效的关键要素,SA可靠性是人因可靠性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对SA可靠性进行定量评价,通过与核电厂操纵员访谈,建立数字化主控室操纵员的情景意识可靠性分析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情景意识可靠性的定量评价程序,并结合核电厂全尺寸模拟机实验数据和贝叶斯理论,更为客观地确定了影响SA可靠性的影响因子的条件概率分布,用于定量计算SA可靠性,并通过实例分析说明该模型的具体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能为数字化核电厂操纵员的SA可靠性评价提供更为可靠性的数据支持和规范化的分析程序.  相似文献   

14.
It is only the observable part of the real world that can be stored in data. For such incomplete and ill-structured data, data crystallizing aims at presenting the hidden structure among events including unobservable events. This is realized by data crystallization, where dummy items, corresponding to potential existence ofunobservable events, are inserted to the given data. These dummy items and their relations with observable events are visualized by applying KeyGraph to the data with dummy items, like the crystallization of snow where dusts are involved in the formation of crystallization of water molecules. For tuning the granularity level of structure to be visualized, the tool of data crystallization is integrated with human's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significant scenarios in the real world. This basic method is expected to be applicable for various real world domains where previous methods of chance-discovery lead human to successful decision making. In this paper, we apply the data crystallization with human-interactive annealing (DCHA) to the design of products in a real company. The results show its effect to industrial decision making.  相似文献   

15.
An intelligent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 has been proposed and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a 300MW boiler-turbine unit i. e. Unit 1 of Yuanbaoshan power plant in China. Load following operation of coal-fired boiler-turbine unit in the power plant leads to changes in operating points which result in nonlinear variations of the plant variables and parameters. For the variation of operating condition and slowly varying dynamics, an intelligent control scheme has been developed by combining fuzzy self-tuning with adaptive control and auto-tuning techniques. As there exist strong couplings between control loops of main steam pressure and power output in the unit, a new design for static decoupler aimed at decoupling for setpoints and unmeasured pulverized coal disturbance of the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is presented. Satisfactory industrial application results show that such a control system has enhanced adaptability and robustness to the complex process, and better control performance and high economic benefi  相似文献   

16.
1 .OPTIMIZATIONFOR UNITSCOMBINATIONIntheproduction processofelectricpowerproduc tion ,oneunitmaybestandby ,ormaybeoperating ,andtheoperatingunitsmustkeepsomereservemar ginsuchthatLoLP (loss of load probability)indexcanbelessthanagivenvalue .Whichunitshoul…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多波束移动通信卫星业务不均衡导致功放工作点不一致、功率利用率低等问题,首次提出数模混合自适应功率分配(adaptive power alloc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digital and analog hybrid system,APA-DAH)方法。该方法实现了在卫星载荷发射总功率不变情况下,根据通信业务量自适应分配各波束的发射功率,并且所有功放的工作点基本一致,保证通信波束性能的同时极大提高了卫星载荷的功率利用率。针对APA-DAH多波束移动通信卫星载荷要求每个通道的幅度和相位分布完全一致,否则系统性能急剧下降问题,提出了适用于APA-DAH多波束移动通信的幅相一致性校准方法,该方法利用零相关序列具有优异的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实现多通道快速校准,并且校准不影响正常通信性能。性能仿真和远场测试结果表明:在校准信号功率比通信信号功率低15 dB时,校准后的幅相一致性误差分别优于0.1 dB和0.3°,实测主瓣内增益损失小于0.35 dB。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给出了一种电站仿真机中就地操作站的仿真实现方法。在该就地操作站系统中,使用了触摸屏和鼠标操作技术。该系统可以方便地移植到其它类似的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安全可靠性是核电站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目前它还主要是通过人的经验和严格管理等来保证, 但其智能性和科学性还不够.核电站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动态变化要素的复杂系统,现有控制、 仿真和管理技术还不能为其生产运行和管理提供安全可靠的充分保证.本文以ACP方法为基础, 基于信息技术最新发展成果,提出了采用自上而下的规划和自下而上的设计相结合的方法, 来开发"核电站可靠性规划和设计软件包",使得核电站在建造前就有了安全可靠方面的科学依据. 进而提出平行系统方法, 分析其基本原理和成功应用实例,并介绍其在核电站中应用的人工系统、计算试验和平行执行的具体内容, 给出了PTS、PES和PMS等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