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昆仑-黄河运动"与我国自然地理格局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仑-黄河运动"是发生在早、中更新世之交的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这次构造运动不仅影响到了整个青藏高原,把高原面抬升至3000~3500 m,局部地区的山地上升到4500~5000 m的高度,导致青藏高原进入冰冻圈,而且影响大气环流型式,形成了东亚季风的现代格局.冬季风加强和夏委风减弱使得我国北方干旱化加剧,沙漠面积扩大,湖泊消退,亚热带植物从秦岭以北南撤到南方,而且使得黄土堆积范围得到扩展,黄土堆积速度加快.这次构造运动后基本形成了我国自然地理的现代格局.  相似文献   

2.
依据菜挤河的构造特征、各构造单元的基本特征、构造变形层次及变形序列、新构造运动、地质发展史,阐述了菜挤河地区后造山盆地的形成.该盆地具有沉积建造类型多样、变质作用类型复杂、火山岩浆活动频繁、地壳运动具多阶段、多层次的复杂构造格局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辽西兴城钓鱼台地区海岸基岩500多组节理产状的观测,运用构造解析方法,结合岩体的新老关系、节理空间组合特征,分析了节理的产状、分期及与区域构造的关系,并对节理构造破裂古应力场进行了反演。研究区节理面倾角较陡,共发育三组平面X共轭剪节理,按其展布方向分为:NW-SE与NEE-SWW向节理组、NW-SE与NWW-SEE向节理组、NW-SE与NE-SW向节理组。节理所处的古应力状态以走滑型为主,正断型次之。根据岩体侵位顺序,将构造运动分成五个阶段,对应的古应力场分别为NE-SW向拉张;NW-SE向挤压,NE-SW向拉张;NNE-SSW向挤压,NWW-SEE向拉张;NNW-SSE向挤压,NWW-SEE向拉张;近E-W向拉张,初步推断上述五个构造阶段均属于燕山期。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东南部地貌边界带晚新生代构造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是中国大陆最高一级地貌阶梯,其东南部地貌边界大致沿龙门山—大相岭—锦屏山—玉龙山—碧罗雪山一线分布。该文主要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貌边界两侧的晚新生代地层记录来探讨晚新生代构造运动以及高原隆升。青藏高原东南部地貌边界带雏形出现于距今2.5Ma左右,定型于1.2Ma前的构造运动中,之后又在构造运动进程中不断得到加强,并最终形成今日之构造地貌格局。青藏高原从海变陆,并上升至平均海拔4500m以上,成为地球上最高的大高原,这是发生在晚新生代且主要是在第四纪最重大的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5.
根据沉积补偿原理,提出地层厚度系数研究构造运动的方法,并分析了其研究步骤及适用范围。依据查干凹陷下白垩统关键层位地层厚度发育特征,利用沉积厚度法研究其构造活动,指出了影响整个凹陷沉积过程中的关键时期。结果表明:查干凹陷从巴二期,经苏一至苏二下亚段沉积时期,沉积中心发生改变,显示出明显呈北西—南东向的“跷跷板”构造运动。在这一认识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了查干凹陷构造演化,认为:白垩纪以来经历了裂陷阶段、断拗转换阶段、拗陷阶段和反转阶段,为查干凹陷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砂培的方法,设7个钼水平,4个菌株,通过对株高增加、地上部产量、植株氮含量、根瘤数和固氮酶活性的测定及综合分析,确定使热研5号柱花草接种不同根瘤菌菌株达到最佳促生性能的钼浓度.结果表明:高浓度钼不利于产量的增加,缺钼不利于氮含量的增加;经主因子分析,热研5号柱花草接种LZ3-2的最适钼浓度为1 500 mg·L-1, 接种菌株RJS9-2及不接种的最适钼浓度为1 000~1 500 mg·L-1,接种菌株YM11-1最适钼浓度为500~1 500 mg·L-1;接种菌株PN13-3最适钼浓度为2 000 mg·L-1.  相似文献   

7.
在区域地质构造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地球动力学的观点系统地分析了中上元古界构造特征和演化。中上元古界构造经历了中晚元古代裂陷谷-坳陷构造发展阶段、古生代和三叠纪升降运动构造发展阶段、侏罗白垩纪强烈活化构造阶段和新生代晚期活化阶段。晚印支运动造成全区挤压构造的基本格局,燕山运动多次拉张和挤压脉动交替使之受到强烈的改造和复杂化。早第三纪同生正断层的张裂活动又使中上元古界大幅度掀斜,甚至使一些构造变成单斜挠曲。东营期末,本区构造最后定型。晚第三纪,本区张裂活动基本停止,南部地区整体下沉。大地构造的演化,特别是中新生代的块断作用及其活化历史对于本区油气藏的形成和保存具有重要的影响,并且是一个控制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根据平衡剖面原理,对经过西秋里塔格构造带的2条地质剖面进行构造复原,利用PRA公司的BasinMod-1D软件对其中的2口井做沉降史分析,结果表明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特征为三叠纪末期发生构造抬升形成古隆起构造,之后的侏罗纪未发生构造沉降,一直处于沉积间断状态,白垩纪早中期发生构造沉降,白垩纪末期库车拗陷整体发生抬升剥蚀,古近纪库姆格列木群沉积期的喜马拉雅早期构造运动强度较弱,苏维依组-康村组沉积期的喜马拉雅中期构造运动强度逐渐增大,到库车组沉积期-第四纪的喜马拉雅晚期构造活动最强烈。盐层的滑脱作用使得盐上、盐下地层变形极不协调,盐上地层缩短量明显大于盐下地层,表现出明显的盐上、盐下分层缩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Major progress,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of recent investigat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uplift processes and resulting environmental changes are reviewed and summarized briefly, which especially covers the National Tibetan Research Projects of the Chinese Eighth (1992-1996) and Ninth (1997-2001) "Five-Year Projects". The Tibetan Plateau uplift is a complicated multiple cyclic process. The Gangdise and Himalayas began to uplift in the Middle Eocene and Early Miocene respectively, while the main part of the Plateau merely underwent corresponding passive deformation and secular denudation, resulting in two planation surfaces. The third and also the strongest uplift involved the whole Plateau and its marginal mountains commenced at 3.6 Ma. Successive Kunlun-Huanghe movement at 1.1-0.6 Ma and Gonghe movement at 0.15 Ma raised the Plateau to its present height. The Asian monsoonal system and Asian natural environment formed in response to these tectonic uplifts.  相似文献   

10.
杨天荣  高永红 《太原科技》2003,(1):31-31,33
分析了沉积基底、聚煤期河流改道及同期构造等对王村矿14-3煤层厚度的影响,阐明了14-3煤层厚度变化的原因,这对布置回采工作面,进行煤岩层对比以及研究小构造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赵荣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9):1950-1956
构造运动的性质及其强度对油气运移和聚集过程有重要的影响。输导体系经历强构造运动有利于提高输导效率,而盖层经历强构造运动不利于油气保存;二者之间相互矛盾的复杂关系决定了盆地含油气远景。通过系统分析构造运动影响油气运聚的机理,结合构造运动强度、地层输导条件、断裂输导条件、输导动力等多项因素,对构造运动输导油气能力及与油气运聚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定量描述构造运动输导油气能力的参数。采用该参数对库车前陆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运聚过程进行了研究,预测的结果与油气发现有很好的一致性。库车前陆盆地具有高输导能力和优质保存条件,最终形成高丰度的油气聚集。鄂尔多斯盆地具有低输导能力,只能形成大面积分布的低丰度油气聚集。该方法是油田勘探阶段研究构造运动强度与油气运聚关系的有益探索,尤其适合于构造活动时期油气输导能力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济阳坳陷桩海地区构造演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前济阳坳陷桩海地区已经发现桩西油田、五号桩油田和长堤油田,但是对该区的构造,尤其是对前第三系构造认识并不清晰.应用平衡剖面原理研究了该地区的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过程,并分析了该区构造与郯庐断裂带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桩海地区构造演化可以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即前中生代整体升降阶段、中生代末期的挤压隆升阶段和新生代断陷—坳陷阶段;②郯庐断裂带的活动是桩海地区中生代以来构造运动的动力源,控制了本区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过程;③由郯庐断裂走滑所派生的旋转使桩海地区成为NW向构造带中挤压构造最发育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北京地区新构造运动特征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地区是新构造运动表现明显地区之一.新第三纪以来受地应力作用,发生各种地壳形变,它直接表现在构造演化和地貌形态上.这种活动与本区地震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论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新构造运动的特征与它的3个主要类型,并把我国新构造运动粗略地分为3个大区,最后分析了新构造运动下的贵州岩溶地貌。  相似文献   

15.
滇西北三江地区新构造运动较为活跃和强烈,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强烈的隆升运动.以地貌研究为主,从该地区多级阶地、多级夷平面的发育、河流袭夺等方面归纳了新构造运动的表现特征,简要总结出新构造运动的特点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大陆东部地区,松辽、渤海湾和苏北等—系列中、新生代大中型含油气盆地与郯庐断裂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郯庐断裂活动是邻近地区断裂变形、深部物质作用、岩石圈减薄、岩浆作用以及盆地形成和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断裂活动和盆地动力学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①在印支至早燕山运动期间,由于太平洋板块向北西俯冲,郯庐断裂发生大规模左行压扭活动。在松辽地区,派生的应力场使早期的地壳断裂成为郯庐断裂的分支,并发生张剪变形;在渤海湾和苏北地区,早期的两组剪切断裂联合成北凸的弧形断裂。由于断裂的触发与减压作用,地壳上部进一步张裂,形成断陷盆地。②从晚侏罗世开始至早白垩世,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时强时弱,郯庐断裂压扭与拉张裂陷交替进行。同时,由于重力均衡和深部幔隆的收缩作用,使松辽盆地整体下沉,渤海湾和苏北地区仍是幔隆和断陷盆地形成时期。③新生代期间,郯庐断裂分段活动,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强烈碰撞效应,渤海湾、苏北地区和郯庐断裂带南段共同受到北西—南东方向的伸展变形,地幔再次拱升,渤海湾和苏北盆地形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列举了广西沿海新构造运动的各种表现;系统地阐述了各种构造运动的征及其分布规律,从而推断广西沿海新构造运动以抬升为主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8.
廊固凹陷古近系陆相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发育主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廊固凹陷是一个典型的陆相断陷湖盆,多物源、近物源、相带窄、相变快等特点决定了其层序发育控制因素与被动大陆边缘海相盆地存在较大差异.廊固凹陷古近系可划分出3个二级层序7个三级层序.3个二级层序发育时期与廊固凹陷断陷发育早期、断陷发育中期、断陷改造期相吻合;构造运动在影响二级层序发育的诸多因素中占主导地位.考虑到盆地对构造和气候的沉积响应极为复杂,因此分析三级层序发育的控制因素时,不能把构造、气候等因素分开,而是特别注意各因素对沉积基准面旋回的贡献;认为构造和气候是影响三级层序发育的主控因素.湖进体系域烃源岩发育,低位以及高位体系域储层发育,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条件.  相似文献   

19.
庐山新构造运动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庐山新构造运动活跃。中山低地对照极其鲜明、断层崖悬崖峭壁、温泉地震、谷地形态悬殊、多级裂点瀑布和岬湾曲折湖岸是庐山新构造运动主要迹象;而地垒、地堑、断(?)、掀斜则是主要类型。庐山新构造运动具有运动普遍、继承明显、间歇显著的特征。而且新构造运动经历了轻度—强烈—轻度等断块升降时期,从而控制地貌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20.
运用回剥分析技术对川鄂湘边区沉降史作了定量研究 .研究表明 :川鄂湘边区的沉降作用受构造作用、海平面变化及沉积负载控制 ,共经历了 4个快速沉降期、4个缓慢沉降期、2个隆升期和1个块断差异沉降期 .快速沉降期对应于构造的强烈活动和海平面的快速上升 ,缓慢沉降期对应于构造活动的减弱 ,而隆升期往往对应于挤压上升和海平面的快速下降 .震旦纪 -早古生代沉降作用明显受构造作用控制 ,晚古生代的低沉降幅度可能是同期海平面变化引起的 ,三叠 -侏罗纪的沉降作用受控于同期的构造活动 ,同时海平面变化也对此时期的沉降作用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