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不同处理中Cu质量分数的提高,海州香薷植物体内Cu质量分数呈现2个斜率递增的阶段,海州香薷植株内Cu质量分数对外界Cu质量分数的响应曲线以0.02%为转折点,当Cu质量分数大于0.02%时曲线斜率显著增加.在开花初期,Cu400处理污染土壤中Cu清除量达到最大值27.2 mg/pot,其污染土壤重金属去除率仅为4.95%.而盛花期,各处理污染土壤中海州香薷植物内重金属含量均明显高于开花初期,Cu400处理污染土壤中Cu清除量达到最大值143 mg/pot,其污染土壤重金属去除率达26.0%,与开花初期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随着不同处理中Cu质量分数的提高,海州香薷植物体内Cu质量分数呈现2个斜率递增的阶段,海州香薷植株内Cu质量分数对外界Cu质量分数的响应曲线以0.02%为转折点,当Cu质量分数大于0.02%时曲线斜率显著增加.在开花初期,Cu400处理污染土壤中Cu清除量达到最大值27.2 mg/pot,其污染土壤重金属去除率仅为4.95%.而盛花期,各处理污染土壤中海州香薷植物内重金属含量均明显高于开花初期,Cu400处理污染土壤中Cu清除量达到最大值143 mg/pot,其污染土壤重金属去除率达26.0%,与开花初期差异显著(P&lt;0.05).  相似文献   

3.
随着不同处理中Cu质量分数的提高,海州香薷植物体内Cu质量分数呈现2个斜率递增的阶段,海州香薷植株内Cu质量分数对外界Cu质量分数的响应曲线以0.02%为转折点,当Cu质量分数大于0.02%时曲线斜率显著增加。在开花初期,Cu400处理污染土壤中Cu清除量达到最大值27.2 mg/pot,其污染土壤重金属去除率仅为4.95%。而盛花期,各处理污染土壤中海州香薷植物内重金属含量均明显高于开花初期,Cu400处理污染土壤中Cu清除量达到最大值143 mg/pot,其污染土壤重金属去除率达26.0%,与开花初期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在三室土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中研究Cu质量分数和辅助剂对MFC产能和Cu迁移及去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u质量分数从100.00 mg/kg增加到500.00 mg/kg,MFC的产能显著增加,最大功率密度从9.92 mW/m~2增加到59.67 mW/m~2,去除率从13.85%增加到28.21%;与盐酸(HCl)和乙酸(HAC)相比,柠檬酸(CA)的脱附效果最佳,酸可提取态Cu质量分数占总Cu质量分数的84.00%,但添加HCl的MFC具有更高的电导率和产能,同时,土壤中Cu的迁移去除率最高(40.03%);MFC中重金属主要在电迁移作用下实现了向阴极迁移,经MFC修复后,土壤中Cu质量分数从阳极到阴极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初始酸可提取态Cu质量分数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2=0.96),总Cu去除率与土壤电导率呈正相关(R~2=0.91);MFC更适用于修复受重金属污染较严重的土壤,且向土壤中添加HCl可以促进土壤中Cu的迁移去除。  相似文献   

5.
基于环境地球化学方法对辽西滨海矿集区的金属矿产开发区、冶炼厂附近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u,Pb,Zn,Cd的质量分数最高值达到0 0236%,0 0535%,0 1473%,0 0012%,多数土壤表层重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高于区域土壤背景值,4种元素分别是区域背景值的1 34~10 67倍,1 20~25 59倍,0 49~23 31倍,1 87~82 8倍·Cu,Pb,Zn,Cd元素的质量分数与5%HNO3浸提态的质量分数间相关性较好·采矿飘尘、废岩、尾矿泥等人为污染源是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且随着距污染源距离的增加,表层土壤重金属的质量分数降低·  相似文献   

6.
土壤中重金属化学形态与植物吸收的关系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采用Tessier A连续提取法,测定了辽宁双台子河口土壤中重金属(Cd、Zn、Pb、Cu)的质量分数和5种形态,研究了在当地pH=5.33土质条件下自然生长的潮滩植物芦苇对重金属可利用性,实验发现,芦苇对重金属的吸收与金属的形态密切相关,芦苇中各部位金属的质量分数WPhyto的变化与土壤中金属的质量分数的可交换态WExch与碳酸盐结合态WCarb之和相一致,而与余下的其他3种形态没有明确关联,对没有新污染源的情况下,植物能在多少年内清除掉土壤中污染重金属,使土壤达到安全值以下进行了预测,得到Cd需要12.8年,Zn需要1.1年,Pb需要74.8年,Cu需要9.4年,这说明芦苇对该地区土壤中的Pb吸收作用非常小。  相似文献   

7.
杭州地区猪粪重金属含量及形态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杭州地区猪粪重金属Cu、Zn、Pb、Cd含量及Cu、Zn化学形态分布.结果显示,重金属Cu、Zn、Pb、Cd平均含量分别为330.36mg/kg,485.74mg/kg,18.99mg/kg和0.59mg/kg,参照德国腐熟堆肥重金属限量标准,存在严重的Cu超标现象,样本超标率为55.6%;其次为Zn,样本超标率为11.1%,Cd样本超标率5.6%,Pb无超标现象;超标样品中以集约化养殖场猪粪为主;重金属污染猪粪Cu、Zn化学形态分布均以铁锰态为主.  相似文献   

8.
石河子垦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石河子垦区北泉镇和桃花镇采集农田土壤样品130个,测定土壤Cu、Zn、Cr、Cd、Pb、As和Hg7种重金属含量,系统分析了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并对该地区土壤重金属的累积污染现状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石河子垦区农田土壤Cu、Zn、Cr、Cd、Pb、As和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3.34、102.64、58.77、0.46、13.72、18.89和0.036mg/kg,均超过新疆土壤背景值,其中Cd、Hg、Pb和As最为显著。7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但Cd和As的超标率分别达到了16.92%和9.23%。土壤中Cu—Zn—As、Cr-Cd—Pb有较强的同源性,而Hg具有强烈的异源特征。北泉镇农田土壤Hg平均含量明显高于桃花镇,而Cd、Cr和Pb则低于桃花镇。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农田土壤重金属的平均含量总体差异较小。7种重金属元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累积,Cd和Hg的单因子污染指数较大,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平均为0.71,属尚清洁(警戒限)。样点中重金属多因子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处于低潜在生态风险的占27%,中等潜在生态风险占50%,较高潜在生态风险占23%;其中,土壤Cd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最大,其次是Hg。  相似文献   

9.
广西荔浦锰矿区优势植物重金属累积特征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对复垦20余年的荔浦锰矿区进行野外调查、采样并对样品进行了室内分析.该矿区共有高等植物22科36种.矿区土壤和13种优势植物内重金属质量分数分析表明,土壤可能已受Mn污染,局部区域受到Cd污染,但Cu,Pb量较低.矿区植物的Cu,Pb量正常,但部分植物的Cd,Mn量超出正常范围.板栗、商陆对Cd和Mn的生物累积系数和生物转移系数均大于1,表现出很强的富集能力,适用于锰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但作为此矿区主要经济作物的板栗,其果实重金属的质量分数超过中国食品卫生标准,不宜食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皂素溶液淋洗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采用振荡淋洗的方法研究了皂素溶液浓度、pH值、淋洗时间对重金属去除效果的影响。并通过一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拟台,得到了两个重要的参数Ce(反应达到、F衡时重金属在液相中的浓度)和K(质量转移系数)。结果表明:皂素溶液在质量浓度为3%、pH值为5.0-55淋洗时间12h的条件下能达到对污染土壤重金属的最大去除率。去除率分别为Cd93.5%,Pb20.5%,Cu8.64%,Zn48.4%。模型拟合的结果表明:镉的质量转移系数最大,其次是锌,然后是铅,最后是铜。这一结果同时也说明了在土壤淋洗过程中,镉和锌最先达到质量转移的平衡状态,然后是铅和铜。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运行效果、膜污染特征及控制.结果表明: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COD的去除率达到85%以上,出水COD质量浓度控制在34mg/L,NH4-N的去除率能达到92%,出水NH4-N质量浓度在5mg/L,出水TN平均去除率可迭86%,出水TN质量浓度为8mg/L;污泥浓度随处理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污泥负荷运渐降低.运行初期过膜压力(TMP)的上升较慢,而运行一段时间后,TMP快速上升.对污染后的膜组件进行清洗,结果表明:通过清水清洗和HCl清洗后,膜的过膜压力没有明显缓解,采用NaOH和NaClO联合清洗后,膜的过膜压力迅速下降。说明膜污染以有机污染为主.对TMP进行计算,有机污染在膜污染中贡献为65%,对膜表面无机元素的分析结果也表明,无机污染不是膜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辽河口盐沼湿地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辽河入海口典型盐沼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6个区域内盐地碱蓬盐沼湿地和裸地中0~<10和10~ 20cm 深度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 As、Cd、Cr、Cu、Pb、Zn、Hg7种重金属的质量分数,揭示其空间分布规律并对其污染 风险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6个区域重金属 As、Cd、Cr、Cu、Pb和 Zn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2.23、0.33、62.25、24.29、 23.75和74.12mg·kg-1,Hg未检出. 在盐地碱蓬盐沼区域,表层土壤(0~<10cm 深度)As、Cd、Cr、Cu、Pb和 Zn质量 分数的最高值都出现在远离河口一侧的样地 D;10~20cm 深度 As、Cd、Cu、Pb和 Zn质量分数的最高值都出现在远离 河口一侧的样地 E,而 Cr质量分数的最高值出现在远离河口一侧的样地 D. 在裸地区域,表层土壤 As、Cr、Cu、Pb和 Zn 质量分数的最高值都出现在远离河口一侧的样地 F,而 Cd质量分数的最高值出现在远离河口一侧的样地 D. 因此重金 属质量分数在整个研究区域的空间上呈现由河流向海方向增长的趋势. 运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对7种重金属的污染进行 评价,整个研究区内重金属为低污染水平,污染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 Cd、As、Cu、Zn、Pb、Cr、Hg   相似文献   

13.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植物药白芨中重金属含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云南省红河州植物药白芨中Cu、Pb、Cd、Cr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方法的相关系数在0.9990~1.00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56%-1.3%之间,回收率在97.05%~106.3%之间,分析结果满意,同一样品处理液可以连续测定多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植物药白芨4种重金属Cu、Ph、Cd、Cf中,cu含量最高,为3.933mg/kg,Cr未检出,其含量顺序为:Cu〉Pb〉Cd〉Cr.Cu和Pb符合国家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Cd略高于该标准.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农田土壤-作物系统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金属严重影响着农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以及农产品安全,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本研究以我国重要的粮 食产区黄河三角洲典型农田为对象,评估了农田土壤-作物系统中重金属的污染风险. 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农田 土壤中重金属 Cr、Cu和 Pb的质量分数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Cr的质量分数(47.20mg·kg-1)最高, Cu(26.00 mg·kg-1)次之,而 Pb(13.90mg·kg-1)最低,各重金属分布存在中等的空间异质性. 根据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 污染指数,黄河三角洲农田土壤总体上处于清洁水平,重金属污染风险较低,但不同作物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小麦田和水稻田土壤 Cr、Cu的质量分数显著高于藕池和玉米田,小麦田和水稻田土壤 Pb的质量分数与藕池差异不显 著,但显著高于玉米田.3种重金属元素在各主要农作物的地上部分均呈现一定程度的富集,且 Cu的富集程度最高,Pb 的富集程度最低;不同作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不同,对 Cr的富集程度由高到低呈现为玉米、藕叶、水稻、小麦,对 Cu的富集程度由高到低呈现为玉米、水稻、藕叶、小麦,而对 Pb的富集程度由高到低呈现为水稻、玉米、小麦、藕叶.   相似文献   

15.
采用野外大田试验,选择稻草秸秆厌氧发酵、稻草秸秆好氧发酵、氯化钾(KCl)和醋酸(HAc)对某地重金属污染农田进行化学淋洗,经过120 d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相比较原始土壤pH(4.78),4种淋洗剂对农田土壤pH影响均较小,KCl降低土壤pH的幅度最大(4.65),其次HAc(4.72),好氧发酵、厌氧发酵和空白pH值相近。比较4种淋洗剂对土壤中重金属(Cd、Pb、Cu和Zn)去除效果,KCl对土壤中重金属(Cd、Pb、Cu和Zn)去除效果最好其中,KCl对Cd的去除率是19.20%,对Pb的去除率是6.84%,对Cu的去除率是7.56%,对Zn的去除率是15.94%。HAc对土壤中重金属(Cd、Pb、Cu和Zn)去除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成都市近郊蔬菜地土壤Cd,Cu,Ni,Pb,Zn的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择成都市近郊蔬菜地采集表层(0~20cm)和底层(20cm)土壤样品,分析土壤中重金属(Cd,Cu,Ni,Pb,Zn)及其可交换态的质量分数,并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综合污染指数(P综合)、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_I)评价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水平.结果表明,表层和底层土壤中重金属质量分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明显高于四川省土壤背景值,但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表层土壤中可交换态重金属的质量分数高于底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整体上呈中等污染,而底层土壤呈轻度污染.RAC的结果表明土壤中Cd具有较高的迁移性,呈现出明显的潜在生态风险,Cu,Ni,Pb,Zn处于低风险水平.表层和底层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均表现为轻微风险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成都近郊蔬菜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和风险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双流区和郫都区,较低区域主要分布于龙泉驿区.Cd是研究区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重金属.  相似文献   

17.
秦岭铅锌矿冶炼厂区周边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解铅锌过程中重金属对周边土壤的污染情况。方法对秦岭凤县铅锌矿冶炼厂周边8个区域土壤中Zn、Pb、Cd、Cu等4种主要重金属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冶炼厂周边环境现状,提出了对策建议。结果研究表明冶炼厂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绝大部分区域重金属含量已超过对照点测定值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最高超标倍数依次为Zn10倍、Pb6.5倍、Cd6.2倍、Cu4.0倍。结论厂区常年主导下风向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高于上风向土壤中;冶炼厂周边土壤环境中重金属污染以Zn为主,其次为Pb和Cd,Cu污染较小。  相似文献   

18.
利用粉煤灰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论文以经过实验室处理的粉煤灰作为吸附剂,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经过粉煤灰预处理后,CODcr从12000~25000mg/L降低到3000mg/L左右,氨氮由400~450mg/L降低到50~70mg/L,重金属Cu、Cd、Zn、Pb、Cr也分别从7.0、3.5、3.5、10.0、5.5mg/l。左右降至低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对湘西自治州矿区7个采矿废石场重金属进行监测,采用污染指数法对其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湘西自治州采矿废石场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偏高,其中Pb,Zn,Cu,Cd的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Pb污染水平为清洁─轻度─中度污染,Zn为清洁─轻度污染,Cd为轻─中度污染,总污染程度为清洁─轻度─中度污染.植被恢复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黑麦草、紫花苜蓿和野菊在不同的覆盖厚度上均能萌发、生长,且随着覆盖厚度的增加植物的发芽率、株高、生物量均显著提高,覆盖厚度为50mm的处理植物长势最好,发芽率和株高最高,生物量最大.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了解重庆西北地区(潼南区、铜梁区、合川区和大足区)土壤中重金属质量分数、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在该区共采集表层土壤样品6 792件,测定了As,Cd,Cr,Cu,Hg,Ni,Pb和Zn等8种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并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表层土壤Cd质量分数累积效应最大,是背景值的2.43倍,超标比例为18.67%,其余7种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平均值低于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值;2)空间分布特征表明,Zn,Cd,Pb,As,Ni,Cu和Cr 7种元素在研究区西部质量分数较高,Hg在东部质量分数较高,主要受地层控制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3)研究区重金属污染对该区构成的潜在生态危害由强至弱依次为:Cd,Hg,As,Pb,Cu,Ni,Cr,Zn,整体处于中等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主要受Cd和Hg元素的影响,二者可能造成的生态危害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