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薄煤层开采条件下地面建筑物移动变形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兖州矿区杨村煤矿火药库下采煤是该矿首次进行的建筑物下采煤试验研究项目。本文主要介绍该矿在薄煤层开采条件下地面建筑物所受到的采动损坏程度以及用对比法分析地表移动与房屋变表的关系,同时也分析研究了该矿具体地质采矿条件下地表岩层移动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2.
兖州矿区杨村煤矿火药库下采煤是该矿首次进行的建筑物下采煤试验研究项目.本文主要介绍该矿在薄煤层开采条件下地面建筑物所受到的采动损坏程度以及用对比法分析地表移动与房屋变形的关系,同时也分析研究了该矿具体地质采矿条件下地表岩层移动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3.
榆神矿区煤水地质条件及保水开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陕北侏罗纪煤田煤层埋藏浅,地表生态环境脆弱,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备受关注。目前重点开发的神北矿区和榆神矿区东部,煤层埋深普遍小于150m,开采导致水位下降,诱发一系列表生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矛盾。表生生态环境严格受控于地下水位,采煤过程中,控制地下水位不发生明显下降是陕北生态脆弱矿区保水开采的核心。榆神矿区含煤地层整体向北西倾斜,煤层上覆基岩厚度向北西方向增大,基岩之上普遍分布有红土隔水层,深入研究煤炭开采过程中不对含水层造成破坏的煤水共生地质条件,确定既可采煤、又可实现水位不明显下降的区域,是陕北生态脆弱矿区保水开采的重要途径。论述了榆神矿区西部区保水开采地质条件,提出了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4.
综放开采条件下覆岩离层动态发育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控制地表沉陷量,实现农田保护和建筑物下采煤,兖州矿区多次进行了缩采放顶煤开采条件下覆岩离层注浆减沉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对离层动态发育规律进行了重点研究,其结论适合于在类似条件下的离层注浆减沉技术的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5.
铜川矿区采动滑坡的发生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铜川矿区采动滑坡地质灾害频发的情况,结合该矿区地形地貌特征,分析采煤沉陷特征及形成原因,总结开采沉陷诱发山体滑坡的机理。研究表明:该矿区支离破碎、沟壑纵横的特殊地貌,抗压强度较低的岩土体以及改变了覆岩和地表斜坡原始应力平衡状态的地下开采,构成了山体失稳的地形、物质和动力条件。三者相互叠加、相互影响、协同作用,促使山体滑坡频发。该研究为铜川矿区有效预防滑坡地质灾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融合数理统计、多元回归与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受多种因素影响规律,构建了综采导水裂隙带高度与煤层采高、采深、开采推进速度多因素之间的非线性统计关系式;基于导水裂隙带经验公式及保水采煤阈值,将榆神矿区划分为五类,工况一条件下矿区内基于水资源保护的安全开采区域(WRSE)面积为4.24×109 m2,占比为82%;基于水资源保护的非安全开采区域(Non-WRSE)的面积为920 835 911.3 m2,占比为18%;工况二条件下矿区内WRSE的面积为3.87×109 m2,占比为77%;Non-WRSE的面积为1.14×109 m2,占比为23%;工况三条件下矿区内WRSE的面积为3.78×109 m2,占比为73%;Non-WRSE的面积为1.38×109 m2,占比为27%;对比研究3种工况预测的保水采煤分区数据,以保水采煤分...  相似文献   

7.
受断层影响地表移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了地表移动观测站及现场观测的基础上,对云盖山煤矿地表移动观测站观测资料进行系统的计算和分析,得出了该区域地质采矿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及有关参数。并研究分析了该区域在断层影响下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的特殊性及其形成原因。为本矿区及类似条件下“三下“采煤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德赤峰矿区地质构造复杂,所开采煤层常呈藕节状、鸡窝状。或因挤压作用形成大小不一的煤包。本文通过对赤峰矿区1、2号井和方石坪井采煤方法及项板管理的分析,探讨房柱式采煤法对于上述不规则煤层的回采。  相似文献   

9.
由于缺乏对本矿地质力学规律的研究,“三下”采煤及征迁赔偿等工作受到很大制约。因此掌握本矿区综采放顶煤开采条件下的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具有重要研究价值。通过对王庄煤矿4326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观测数据的地质力学分析,得出王庄煤矿放顶煤条件下的地表移动规律,取得了放顶煤开采的地表移动计算参数,为本区域“三下”采煤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淮北矿区村庄压煤严重、迁村采煤困难这一难题,结合淮北矿区地质采矿条件,开展了"采动覆岩隔离注浆充填技术"试验与应用。分析了注浆充填的技术原理、设计方法与工程控制原则,将分析结果成功应用于刘店煤矿1044工作面注浆充填工程中。通过实施注浆充填,共注入粉煤灰67 340t,压实注采比达29%。实测地表最大下沉0.149m,注浆充填减沉率85.1%,建筑物没有任何损坏,表明隔离注浆充填技术在不迁村采煤中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目前,该项技术已在淮北矿区全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