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化学学科史"研讨会于2009年12月24日在承泽园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化学史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化学化工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学术交流处官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处负责人、"中国化学学科史研究与编纂"项目组主要成员、有关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及研究生共31人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2.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古代科学技术史是中国科技史研究的主流,近现代科技史则少人问津,近年来,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顺应了国家和中科院的需求以及国际科技史研究的潮流,既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已成为中国科技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2004年12月4~5日,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30周年庆典暨科学技术与文明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该校逸夫科技馆隆重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师昌绪、柯俊、席泽宗、陈先霖和葛昌纯五位中科院院士,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张文彬,教育部原党组成员朱新均,教育部科技司长谢焕忠,以及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和中国文物研究所等相关学术机构的领导、专家和学者共250余人。  相似文献   

4.
铃木虎雄在现代日本汉学研究方面有开创性贡献,被称为中国文学研究第一人。其研究范围,从《诗经》、《文选》、《文心雕龙》、杜诗、白居易诗,一直到词曲、骈人、八股文和戏剧小说,几乎对中国文学史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都有专著或论文论及。他的《中国诗史论》出版于1925年,比我国的第一部文学批评史专著-陈中凡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还要早两年,并对后者产生直接影响。《赋史大要》开启赋史研究。在中国古典文论方面,《文心雕龙》、《文境秘府论》校勘卓有建树。铃木虎雄的多方面学术成果,对于我们研究中国文学及其在日本的影响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科学院成立“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到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成立“中国传统科技文明研究中心”的几十年中,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取向有了相当大的变化.从最初单纯的为科学辩护,为中国文化辩护,到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科技战略、科学文化等,向多元化取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韦成祥 《科技资讯》2011,(17):241-241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障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及围绕这一目的而展开的一切,对于计量工作者而言,掌握计量史知识是十分必要的,研究和学习计量史,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到一些计量事件的重要性。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到一些计量事件的重要性;学习和研究计量史,还可以使我们对计量本身的重要性有更深切的体会。尤其是加入WTO以后,计量科学技术任重而道远。计量科学是整个科学技术体系的最前沿,一个国家的计量工作水平决定了它的科学技术水平。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加入WTO后的新挑战面前,我国现有的计量基础,从原理、精确度等方面都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因而亟待建立一个新的计量体系。为了中国计量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应该重视对计量史的研究和学习。以上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的期刊,本刊历来重视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和活动等方面的报导,以更好地为学界服务。本文简略地记述了2014年与中国科学技术史有关的事件,以中国大陆地区的学术活动、机构团体设立和变迁为主,辅以其他的相关信息,但是不包括研究成果1和学位论文2,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2014年中国科学技术史事业的发展情况。欢迎同仁提供相关信息、报导等。  相似文献   

8.
用统计学的方法对《中国科技史料》和《自然科学史研究》两种重要科学技术史期刊1994~2005年发表的中国技术史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对近十年来中国技术史研究的主要领域及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中国技术史研究方法的变化进行总结,从而就中国技术史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编后说明     
《中国科技史杂志》2007,28(4):503-504
1957年1月1日自然科学史研究室成立,是为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建制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至今,不仅该研究室已发展为中国科学院内唯一专业从事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国家级研究所,全国还有多所大学成立了科学技术史教学与研究机构,甚至科学技术史系和科学技术史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史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培养了高水平的研究人员.值此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成立五十周年之际,我所诚邀全国及部分海外科学技术史研究者与所内研究人员,以"科学技术史学科建设与发展"为主题,共同回顾科学技术史学科在中国所走过的历程,以纪念过往,总结经验,检讨问题,共谋未来.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起步于 2 0世纪 50年代 ,至今已有 40多年历史 .1 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1 982年被批准成为国内首批 4个科学史硕士学位授权点之一 ;1 983年正式成立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研究所” ;2 0 0 1年在研究所的基础上 ,成立了“科学史与科技管理系” .目前是全国高校中惟一招收本科生的科学技术史系 .该系现有教职工 1 5人 ,其中教授 6人 ,副教授 4人 ,博士 4人 ,在读博士 3人 .我国著名科学史家、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李迪先生是本系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创始人 .系主任罗见今教授为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并被聘为博士…  相似文献   

11.
广西民族学院科学技术史研究室成立于1986年,现有研究人员23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4人,讲师8人,是中国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史主要研究基地。这支队伍的专业结构合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互渗透。所涵盖的学科包括科技史、物理学、化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研究范围涉及科学史、技术史、科技考古、稃技文化、科技战略与科技管理、传统工艺、参与式计划、性别与妇女发展、农村社区发展、项目评估等。2000年,学科带头人万辅彬教授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该专业委员会挂靠在该研究室。研究室一直坚持自己的特色,主要是南方民族技术史研究、科技考古与科技文化研究、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研究等。在教学、研究和社会咨询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几年曾多次应用跨文化的知识,参与进行世界银行投资项目社会评估、政府决策咨询、区域文化策划等研究,成效显著。研究室建立以来,已承担了5项国家级项目和多个省级项目以及其他横向课题,出版各类著作10多部、论文200多篇,取得了一批能与国际对话的高质量学术成果。特别是2001年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日1项,取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广西民族学院科学技术史学科已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科学技术史硕士点之一,也是南方唯一的科学技术史硕士点。硕士点的四个研究方向:南方民族技术史、科技考古与科技文化、教育技术史、科技战略与科技管理。  相似文献   

12.
黄在银(1952-),湖北巴东人,教授,硕士生导师,材料学科带头人,广西民族大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纳米科技研究所所长,广西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生物与材料的热力学与热动力学,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应用以及纳米科学技术史研究。主持参与国家、省部级等各  相似文献   

13.
2009年9月19-25日,在中国科学院人教局赞助下,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和内蒙古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科学技术史师资培训班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举行,课程培训为期7天.  相似文献   

14.
从科学编史学的角度出发,结合一定的案例分析,比较研究了人类学和女性主义视野下的科学技术史研究在编史理论与方法上的同和异,认为二者在科学技术史研究中的综合运用,对科学技术史研究以及人类学和女性主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5,11(2):F003-F003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少数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功能的研究实体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多学科和综合性的科技史专门研。究机构。它是中国的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心,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中国科技史研究中心之一。主要从事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历史,科技与社会、经济、思想、文化之关系,以及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古代科学技术史是中国科技史研究的主流,近现代科技史则少人问津.近年来,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顺应了国家和中科院的需求以及国际科技史研究的潮流,既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已成为中国科技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陈寅恪的史互证研究是中国人研究史上的一座丰碑。其“贴近现实、逆向思维、融贯古今、史笔诗心、突破前人”等方面均精湛独到,创造了一个学术研完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随着社会政治经济6迅速变化,未来社会对大学生的能力将提出越来#高、越来越全面的要求。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知识的积累呈指数增长的趋势,以致有人称。为"知识爆炸"。这种"知识爆炸"一方面表现为科5技术发展的不断分化,另一方面又表现为科学技。发展的不断综合。在这种情况下,理工科大学的E程及其教材怎样才能适应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呢'我们认为,科学技术史内容的渗透,是很值#考虑的一个方面。那么,科学技术史能在21世纪d大学理工科课程改革中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为逻辑教学注人历史感科学技术史…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农学史专业委员会、金属史专业委员会、传统工艺研究分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综合史专业委员会、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建筑史专业委员会暨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以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史分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  相似文献   

20.
正李迪先生于1956年支边来到内蒙古师范大学(当时为内蒙古师范学院),在教学之余从事数学史研究,1978年开始培养数学史研究生,数学史研究与教育正式纳入学校发展计划中。1983年李迪先生与罗见今先生建立了科学史研究所,今天已发展成科学技术史研究院。该院现有专任教师近30人,已形成实力雄厚的科学史研究与教学团队。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分支领域的数学史团队实力突出,团队人员包括罗见今、郭世荣、冯立昇、代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