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季烈是清末教育改革中具有一定影响的人物。清末,曾辗转于几所官办学堂任理化教习,后任职于学部,翻译中村清二的《近世物理学教科书》。民国初年,编著《共和国教科书·物理学》。两本书在当时颇具影响。本文基于一些原始史料,考察王季烈译编这两本书的经过以及其内容和特色,并藉此对20世纪初十几年间物理学教科书的发展演变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知网,对《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从1957—2014年的地质学科发文,做网络传播的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质学科发文量最多,达1 129篇,占到总量的18%。2007—2012年间,浏览量占总量的31.47%,下载量占总量的34.5%,地质学科总被引频次高达1 483次,远远超过数学(355)、计算机科学(246)等其他学科,占所有学科文献总被引频次的39.8%。在地质学科的黄土与第四纪地质、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石油地质学等领域发表了优秀学者的重要成果,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特色。这反映了学校优势学科与学报办刊特色的高度契合,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19世纪下半叶,法国著名教育家阿道夫·迦诺的《基础物理学》作为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物理学教科书之一,曾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目前,中译本就发现有3种之多。通过梳理和分析文献,首先考察了《基础物理学》原著的风格和特点。其次介绍了李杕《形性学要》和伍光健《最新中学教科书》使用的底本及在晚清的编辑出版情况。最后以热学为例,分析中译本与底本在内容和翻译方面的差异,并以此为基础,对晚清科学翻译的特征做了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清末数学教科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其影响:(1)同文馆使用的教科书从传统教科书、翻译到自编创新的经过;(2)外国兴办的学堂使用"学校教科书委员会"编译的教科书及一些英文原版教科书;(3)《笔算数学》的传入及其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高中数学教科书的编写特征对我国当前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和教科书编写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俄罗斯高中《代数与数学分析初步》和《几何》教科书的比较分析,能够梳理出俄罗斯高中数学教科书的主要特点,为我国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和教科书编写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高中数学教科书的编写特征对我国当前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和教科书编写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俄罗斯高中《代数与数学分析初步》和《几何》教科书的比较分析,能够梳理出俄罗斯高中数学教科书的主要特点,为我国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和教科书编写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重学》是晚清第一部较系统地引进西方经典力学的译著,其中许多术语名词都是首次用中文表达。通过对比研究《重学》与原著An Elementary Treatise on Mechanics,探讨《重学》中的术语及其翻译,并对其翻译的方法、特点、准确性给予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8.
隋开皇年间开始通过科举考试遴选官吏,唐代因袭隋制。至玄宗开元年间进而以诗赋为科考的题目。南梁萧统编纂的《选》适应了科考士人们的需要。唐李善注与五臣注使《选》的影响日益扩大。《选》成为科举教科书的时间,实在于玄宗开元时期。  相似文献   

9.
正2001年和2005年,日本文部科学省(曾称文部省)两度审定通过了由右翼学者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编写的《新历史教科书》,这本严重歪曲历史的中学教科书被审定合格,引起了中国政府和民众的强烈不满。战后教科书的"国定"与审定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虽效仿西方确立了近代教育制度,却在思想  相似文献   

10.
蒋婷 《科技信息》2006,(10):244
作为我国二三十年代最著名的地质科学家之一,丁文江对地质科学有着自己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本文旨在通过对丁文江在地质学方面贡献的研究来对其地质学思想进行分析。他的这些思想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前瞻性,在我国地质学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煤矿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搞好《煤矿地质学》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根据《煤矿地质学》课程的特色和福建煤矿的地质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探讨了《煤矿地质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新形势下《煤矿地质学》课程改革的方法,即从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提出改革方法和措施,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隋开皇年间开始通过科举考试遴选官吏,唐代因袭隋制。至玄宗开元年间进而以诗赋为科考的题目。南梁萧统编纂的《文选》适应了科考士人们的需要。唐李善注与五臣注使《文选》的影响日益扩大。《文选》成为科举教科书的时间,实在于玄宗开元时期。  相似文献   

13.
190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谢洪赉的译著《最新中学教科书代数学》,该书的底本是美国米尔恩编写的《中学代数学》。谢洪赉在译例中介绍了该书的归纳法特点与诸多优点,其翻译忠实于底本,但编排和符号术语选用比较守旧。该书在出版之初颇受欢迎,但由于内容不合国内学情、翻译保守滞后和归纳法未受广泛认可等原因,产生的后世影响不大,是一部略显不合时宜的教科书。但该书较早地向国内介绍了归纳法,对改良中学数学教育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教科书作为建构性别文化的重要媒介,它在学生性别角色社会化进程中的“隐蔽教化”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本研究运用社会性别视角,对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科书进行量化统计与文本分析。结果表明:所分析教科书显现出明显的性别刻板印象的痕迹。这与“性别公平”“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悖。鉴于此,本文尝试提出改进意见,以帮助现行教科书在性别公平建构方面有更大的作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学生一年级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情况,着重讨论了教学过程中基础理论与实践能力的相互关系,进而提出《地质学基础》教改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采用的教学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近半个世纪以来,现代科学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水文地质学作为科学技术领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变得成熟起来。本文以水文地质学发展的历史为主线,以自然辩证的观点论述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证实与发展。探讨了现代科技革命对水文地质学发展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当代水文地质学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科技期刊传播的视角出发,旨在厘清《国闻汇编》与天演论传播的关系,为深入研究生物进化论在华传播史提供新线索。方法采用原始期刊文献分析和考证法。结果对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创刊于天津的《国闻汇编》及其传播策略、传播内容作了初步的历史考察。该刊首次部分连载了严复的《天演论》一书,提出"优胜劣败,适者生存",为随后生物进化论在中国暴发式传播起到了重要的催酶作用。结论《国闻汇编》引进了西方的进化论学说,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理论根据,而成为研究进化论在华传播不可或缺的重要期刊。严复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与中国晚清社会形态相结合,并异化为社会进化论,是造成空前影响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旨在廓清晚清计算技术经由传教士期刊在中国的传播源流。方法检索近代期刊史料确认《六合丛谈》和《格致汇编》在传播计算技术方面的代表性和开创性,然后进行原始期刊文献分析考证。结果 1857年1卷2期《六合丛谈》所刊《新造算器》一文最早在期刊上将使用线性差分法计算整数乘方运算的差分机原理传入中国。1876年1卷1期《格致汇编》所刊《算器图说》一文对最早引入中国的西方机械计算器作了介绍,详细说明了该计算器的构造、使用方法及用途。1890年5卷2期《格致汇编》所刊《新式算器图说》一文在回顾前文的同时又介绍了两种改良型的新式计算器。结论《六合丛谈》和《格致汇编》在早期传入欧洲计算技术,表明期刊是书籍之外传播最新科技成果的另一主媒介;晚清中国引进西方计算器,表明中国的科学计算由纯粹的手工推步拨算步入了机械计算的时代,同时计算器在天文观测计算等领域的首先使用也再次表明直到晚清,数学和天文历算仍然是引领中西科学交融的前沿。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混合教学模式为切入点,从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混合模式、多媒体教学与教学短片的混合模式、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混合模式、多媒体教学与实验室教学的混合模式、教室教学与地质现象现场教学的混合模式五个方面,讨论了混合教学模式在《普通地质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优越性,以及如何将混合教学模式更好的应用于《普通地质学》的课程教学当中。  相似文献   

20.
《测候丛谈》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西方气象学的译著。通过对书中名词术语的翻译,并与今日名词术语进行对比,考察《测候丛谈》在中国晚清时期的传播情况,初步分析其对中国气象学教育和气象学知识普及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